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350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常千里毫不迟疑,点头道:“彩头什么的不重要,就赌十里红妆吧。”
  “十里红妆?”
  侯西域一愣。
  常千里抬着眉头,道:“我赢了,浅浅出嫁,你送十里嫁妆。你赢了,百业娶亲,我下十里聘礼。”
  侯西域哈哈大笑着答应下来。
  所谓赌约,不过博取一笑罢了。
  两人都很清楚,无论输赢,常百业与侯浅浅的婚事,都将会以超世人认识的规模来办,因为这是两家大族的联姻!
  平阳府,安邑。
  杨家。
  富商杨和福拍案而起,脸色惊慌不定,对汇报消息的管家杨渠问道:“此事当真?”
  杨渠哭丧着脸,回道:“老爷,外面已经传开了,文县已经丢了,千户武晖战死,王金刚奴已经率队前往略阳了。”
  杨和福没想到这次白莲教动静如此之大,竟如炸雷闪电,突然出现,打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按理说安邑距离文县、略阳还远,中间还隔着一个西安府,王金刚奴再凶猛,也很难闹腾到山西平阳来,但问题是,杨家在陕西有不少生意啊……
  从安邑入潼关,就进入渭南、西安了,这里是做生意的好地方。一个月前,杨和福还命自己的大儿子前往略阳,与川蜀商人洽谈生意之事,现在好了,儿子估计陷在略阳了。
  就在此时,门外来报,不少商户前来问询陕西消息。
  杨和福哪里有那个心思,打发杨渠去应付。
  于是商户们从杨渠口中得知白莲教势大,已蔚然成风,朝廷大军屡屡受挫。消息很快从商户口中传到安邑望族、富户、里长、富农、农户耳中。
  陈木推开柴门,将扛着的锄头放在了半人高的土墙边,还没等喊话,两个儿子,三个女儿已经跑了出来,妻子赵氏也掀开门帘,手在围裙上擦了擦,道:“饭菜马上好了。”
  陈木抱起最小的女儿,与儿女说笑着。
  夜晚来临,陈木贪婪地索求着,赵氏只捂着嘴,脸色通红,发出呜呜的地沉声。没办法,房间太少,隔壁就是儿女,夜深人静,有点动静很容易传出去。
  在陈木还在回味时,赵氏紧紧抱着陈木,低声说道:“家里的粮食只够吃三日了。”
  陈木眉头一皱,俯身看着赵氏,说道:“你听到消息没有,陕西出了乱子,正在打仗,山西有可能要征调民工,向陕西运送粮饷。”
  “啊?”
  赵氏花容失色。
  陈木躺在赵氏身旁,看着透着星光的茅草屋顶,咬牙说道:“咱家得罪过里长,若征调民工,定会第一个签派咱家。我想了想,崔娘,要不我们移民吧,离开这里,重新开始。”


第四百一十九章 政治正确
  太原城东三十里,驿站。
  驿丞梁芳皱着眉头,端起汤药咕咚咕咚喝了下去,待喝完之后,整个脸都扭曲起来,张着嘴痛苦不已。
  黄莲入药,不苦才怪。
  梁芳连忙换了一碗清水漱口,才缓解了口中味道,伸出手,小心地摸了摸嘴角的燎泡,不由地倒吸一口冷气。
  太疼了。
  “大人还是需多休息,这段时间太过忙碌了。”
  驿卒俞谷劝道。
  梁芳摆了摆手,道:“驿站改制官民两用,官用文书传递,民用邮局,如此大事我岂能不上心?前几日参议大人可是亲自督查,让我们仔细再仔细,可不敢出一点意外。今日可有百姓寄信或寄物?”
  俞谷叹了一口气,道:“只有寥寥五六封信,不值一提。大人,邮局虽好,但未必行得通。百姓家世代在此,哪里用得着邮寄信物?”
  梁芳起身,自信地说道:“你还是看不明白局势啊,邮局连接山西与北直隶、河南、山东,洪武朝移民多少,他们离开了,难道就不想写封信回来问问?这里的本家,难道不想回个信?眼下大移民即将开始,有邮局在,他们无论走多远,都会与本家互通消息,到时候,有你小子忙的。”
  俞谷嘟囔了一句:“可我听说,移民黄册上的名字不过一百来人……”
  梁芳走向窗边,看着东面的官道,只见远处络绎而来的,是一队马车,马车的数量颇多,竟还有闲散的马匹在一侧跑着,不由吃了一惊,道:“快,集合驿卒,准备迎接。”
  “大人,这应是商队,不需迎接吧?”
  俞谷眯着眼,看着远处说道。
  眼下晋商要在太原组建晋商商会,无数商人进入太原城,加上很多商人都自以为是,觉得有几个铺子,就够资格来参与大会了,而这晋商商会也没个门槛,所以来得人特别多。
  保不准哪个商人摆阔气,带了一批商队进入太原城,也让那些土包子们看看自己的实力。
  驿站虽然改制,但接待方面却是丝毫没动,即对过往官员提供迎送、住宿、饮食等服务,商人没有资格来这里蹭吃蹭喝。
  梁芳侧头看着俞谷,严肃地道:“你在这驿站也有五年了吧?过往官员、路人也看多了,为何到现在还没有一点见识?你再仔细看看,告诉我是官还是商!”
  俞谷心头一震,不敢怠慢,仔细看去,思索了下,终于恍然,连忙道:“大人,是官人没错。”
  “如何辨得?”
  梁芳问道。
  俞谷喟然道:“大人,偶然出一两个马车不足为奇,但晋商之中,罕有马车队,即便是大商之家,一口气也拿不出如此多马匹吧?再说了,商人代步载货,多以牛车、骆驼、骡子为主,谁会舍得用骏马?除了官,还应该是有些地位的官,才会有如此排场吧。”
  梁芳点了点头,眉宇之间有些忧愁,道:“怕来得是军官啊。”
  俞谷也不由地担心起来。
  现在陕西白莲教作乱的消息已是满城风雨,山西布政使衙门已下达了通知,要求各级府衙提前编伍,随时准备征调民力运输物资前往陕西。
  一些有卫所关系的人也打探到消息,卫所已经在严格训练,开始动员军士了。
  说不得会有一场大的战事。
  恐怕也只有武官,才能一次带出来这么多马匹吧?
  无论对方是文臣还是武官,梁芳都需要率一众驿卒在道路旁接待。
  马车队停了下来。
  胡濙掀开帘子,不等马夫放好马凳,便直接跳了下来,看了看眼前的驿站,吩咐道:“传话下去,在此短暂休息,天黑之前入城。”
  梁芳走上前,行礼道:“在下驿丞梁芳,敢问大人是?”
  胡濙拿出了朝廷文书,递给梁芳,道:“合计一百二十人,烦请驿丞准备饭食,另外再喂下马。”
  梁芳眯着眼睛看了半天,也不知道宣传司是个什么鬼,朝廷衙门里根本就找不到这个部门,但文书中的印章是做不了假的,只好安排俞谷带人接待,然后说道:“大人此行人员较多,驿馆这里还需多准备一二,还请诸位大人入驿馆休息。”
  胡濙没有客气,收回文书便带人进入驿馆,这一路之上颠簸不定,昼夜兼程,可算是疲惫至极,可不到太原,不可长时间休息,若一口气泄了,这人很可能会垮掉。
  周孟简揉着腰,坐在了胡濙面对,抱怨道:“原以为跟着胡大人能吃香喝辣,不成想先被折腾了几千里,这个罪,堪比流放啊。”
  周述敲了敲桌子,瞪眼道:“慎言。”
  胡濙放低姿态,道:“两位自然一点的好,我们现在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皇上钦点,我们三人负责宣传司事宜,若办不好,是我们三人担待。眼下即将进入太原城,我们大明日报第一版,该如何写,需选好事才是。”
  周述深深看了一眼胡濙,虽说三人乃是同科进士,但胡濙成绩实在是太差,根本无法与自己与弟弟相提并论,自己是榜眼,弟弟周孟简是探花,而胡濙,只是二甲……
  但令人意外的是,朱允炆竟在组建宣传司时,以胡濙为主,让自己与周孟简配合行事。
  周述与周孟简最初都十分不解,论才学、论考试成绩、论家世背景,论朝廷关系,他胡濙哪一条能比得上我们兄弟?
  但自京师至太原,这一路奔波,让周述改变了对胡濙的看法,此人极是能吃苦耐劳,实干远大于言谈,且极为自律,说一日赶百里,那就百里,说一百八十里,那催马如飞,连夜赶路,也要走一百八十里,哪怕是不少人都累得吐了,也只是简单休息下便上路。
  两千余里,只用了短短十六日!
  “第一版大明日报,自需要用心来选,不过依我来看,首版是不是需要先讴歌朝廷,赞赏建文新政?”
  周述认真地说道。
  胡濙微微皱眉,周述的这个想法恐怕不是个例,跟随在队伍之中的还有一些新科进士,如黄宗晦、陈义生等,他们都希望将建文帝相关的内容放在首版之中。
  毕竟,第一版极具历史价值,史学家会记住这一板,朝廷会记住这一版,百姓也会记住这一版。
  赞美建文帝新政也好,写一篇辞藻华丽的赋也好,实在没文化,写几句“建文皇帝好,真的好”也是可以的。
  总而言之,第一版中,不能没有建文皇帝的位置。
  这就是所谓的政治正确。
  不管合不合理,应不应该,一切服务于政治正确。
  周孟简赞同周述的想法,提议道:“我认为,我们在抵达太原之后,先安置好先期到来的匠人,做好准备。至于这第一版内容,应听一听茹巡抚的看法。”
  胡濙凝眸,这还没入太原城,难道说自己这宣传司郎中就成空架子,毫无裁断之权了?
  不过茹瑺在太原,倒很难绕过他去。
  “大明日报第一版,需要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才行。若通篇为仁义道德,朝廷政务,且不说目不识丁的百姓家,就是富户、士绅,他们会看吗?会掏出钱财购买吗?”
  胡濙忧虑地问道。
  周述与周孟简没有退让,若首版没有表达对皇上的忠心,不把皇上拍舒服,拍开心了,那这事是说不过去的。
  “罢了,此事到城中再议吧。”
  胡濙叹了一口气。
  看来有时候太过看重别人的意见,会束缚自己的手脚。
  梁芳走过来,在一旁招待道:“若有不周,还请几位大人见谅。”
  没办法,驿丞看似是一个官,实则是不入流的官。
  虽然说他们也领朝廷的工资吃饭,但在朝廷的官职序列中,找不到驿丞这个官名。
  不管来的是什么人物,肯定都比驿丞官大,见谁都得小心伺候着。万一遇到脾气不好的,挨揍一顿,那也是没地方说理去的。
  胡濙看了一眼梁芳,刚想说不碍事,突然想起什么,问道:“这太原,或山西可有什么大事件?”
  梁芳微微一愣,心思急转,看这些人一脸倦态,又不知山西大事,怕是从外地赶来,外地到太原的官,还如此多人手,怕也只能是京师来的了。
  想到这里,梁芳更是谨慎,道:“不瞒几位,这山西最近还真有些大事。”
  “哦,还请梁驿丞好好讲讲。”
  胡濙说着,自袖子中取出一张崭新的大明宝钞,字贯一百文,交给了梁芳。
  梁芳眼神一亮,顺手便收下藏了起来,道:“这最令人不安之事,当属陕西白莲教作乱,山西风声鹤唳,卫所正在练兵,府衙、县衙也都在准备征召民力,似有大事。”
  “陕西白莲教作乱,还不会波及到山西来吧?”
  周孟简不解地问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35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0/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