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带来的“利益”,每个民工与匠人都可以看得到,相对什么弥勒口号,空口白话,这些人更愿意多存点钱,白天忙着干活,晚上哪里有力气听你们瞎嚷嚷,有时间还不如多睡会,早点起来干活。
鼓动不起作用,阴谋刚刚开始,就被庞焕给吓得跑路,实在是一群没胆量的小贼。
顾三审与薛夏离开后湖,途中薛夏问道:“庞焕在文书中提到山东安全局分部在追索白莲教徒的过程中,于青州府附近损失了五个兄弟,此事是否需要报告皇上?”
顾三审微微摇了摇头,道:“先按安全局抚恤标准处置,待年终时汇总告知皇上吧。外人不知道,你我还不清楚,皇上心性善良,对军士尤为看重,一有损伤,就免不了暗自伤怀。你忘记了一日三旨的事了?”
薛夏微微摇头,一日三旨的事自不可能忘。
事情发生在十几天前,燕王朱棣、宋晟、郑和上奏捷报,大海靖平,不见倭影,可以说历时一年半的清剿倭寇,以大明完胜而告以段落。
如此胜利,应少不了宴席庆贺。
光禄寺这边觉悟很高,准备好了庆贺酒宴的食材,鱼都杀好,肉都下锅了,就等朱允炆一声令下,宴席开罗。
可问题是,朱允炆一直都没下旨宴请百官同贺。
光禄寺派人去打听,然后听到了第一道圣旨:“厚恤受伤与战死军士”。
之后不久,宫里又传来第二道圣旨,要求“户部、兵部、五军都督府做好准备,嘉奖水师与抗倭全军,论功行赏”。
这些旨意都在预料之中,但第三道旨意,就有些出乎人意料之外了,朱允炆没有按照常人的逻辑,开宴庆贺,而是传旨文武官员:
斋戒七日,于南郊祭祀战损军士。
一日三旨,旨旨悲悯宽宏。
对于斋戒,后世人的理解很简单,那就是不吃肉,相信拥有这种认识的不在少数,不过,这种观点依旧是错误的。
大多数咋啦,错就是错了……
《易经·系辞》注释:洗心曰斋,防患曰戒。
《礼记·祭义》记载:“致齐于内,散齐于外;齐之日,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
中国的斋戒,就是在祭祀前,从表面至内心都表现虔诚、肃敬,洗心净面,想着被祭者的音容笑貌,平生所好,理想抱负等。
斋戒中的不茹荤,“荤”的意思是葱、蒜、韭菜等有味道的食物,可不是指肉。
正是因为一日三旨,让薛夏等人认识到,朱允炆这个帝王很在乎人命,很在乎军士,当取得胜利的时候,他关注的不止是胜利的成果,还有堆出胜利之花的鲜血。
现在教材之争、茹瑺之事引起的纷乱刚刚消停,还是不要告诉皇上的好,让他安心休息几日,待日后统计在一起,再作汇报,毕竟折损人手并不是少见的事,河南、山西、辽东、广西、福建等地,都有过这种事。
原因很多,可能是路过山路的时候,不小心被石头砸死了,可能是过河的时候,船翻了,也可能是追踪的时候,被人反杀了。
山东又是白莲教重要传播地,出现个把损伤很正常。
顾三审不在意,并不意味着庞焕不在意。
山东,东阿县。
庞焕自济宁北上,赶至东阿拜见镇抚司汤不平。
汤不平的效率很高,在领命东昌之后,昼夜兼程,带人以一日四百里的速度,拼命赶至东昌,期间更是累死了三匹战马。
东昌丛老九已经不在了,接他班的是他的女婿卫珣。
卫珣确定惊蛰的匕首为丛老九亲手锻造,但对于是给谁锻造的匕首,价格几何,并不清楚。
但汤不平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卫珣还提供了另一条线索,丛老九有一个习惯,每锻造一件武器,都会画下来,最终汇聚成册。
而这本册子,就在东阿,丛老九的三女儿丛佩儿手中。
庞焕见到汤不平时,他正在翻阅丛老九遗留的“武器画册”,而在汤不平身旁,还站着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气鼓鼓地瞪着汤不平。
当庞焕的目光落在女子腰间时,不由陡然一惊,那阴冷与冰凉的感觉,不是布料或皮革,而是铁器!
“九节鞭!”
庞焕暗暗将身体偏移了一点,拉开与女子的距离。
自己虽然会点三脚猫的功夫,打两个地痞无赖还过得去,可如果真的对上会武功的人,那还是不够看。
庞焕并不是第一代安全局之人,不是从百战军士中遴选而出,而是接了父亲的班。庞焕这种书生与头脑型人才,自然备受重视,历练不到两年,便成为了山东安全局千户,主管一方。
虽然在山东得到了血手阎罗的称号,但庞焕却不敢对汤不平有半点不敬,眼前人不仅武艺高强,还有着很强的观察力与判断力,在定远、开封、京师都立下大功,未来定会进入安全局高层。
“镇抚大人。”
汤不平抬头看着施礼的庞焕,笑道:“你来得正好,过来看看这幅画画得是谁?”
庞焕走上前,接过发黄的册子,低头看着册子中的画:
左侧是一幅匕首制式,详细到花纹与暗记。
右侧则画着两个人,其中一人为彪形大汉,背着大刀,腰间还别着一把匕首。另一人则是手持拂尘,一脸笑呵,额头之上带着几道抬头纹,诡异的是,此人左手只有四根手指!
“砰!”
桌案猛地一颤,吓得庞焕向一旁闪避,准备反击,却看到那名女子双手拍在桌案上,凶狠地盯着庞焕,道:“这是我爹的遗物,你再敢用手指抠,我就用鞭子抽你!”
庞焕看着敢威胁自己的泼妇,不由郁闷起来。
汤不平倒是毫不在意,哈哈大笑起来,对女子说道:“丛佩儿不得无礼……”
“闭嘴!丛佩儿也是你能喊的?看完没有,看完我就收回去了。”
丛佩儿蛮横地说道。
汤不平吃瘪,却拿此人没有任何办法。她是丛老九的小女儿,自幼习武,擅使九节鞭,颇为厉害,若不是汤不平根底深厚,苦练不辍,想要拿下她还需要废点功夫。
这册子是她老爹留给她的唯一遗物,唯一念想,素日里珍贵至极,什么安全局不安全局的,如果不是打不过,她才不会拿出来。
就这样,还要求必须在场,否则继续比试。
铁匠的女儿不好惹,又缺乏教养,没人约束,加上人家是帮忙的,不能划入敌我矛盾,汤不平只好答应这位女侠。
庞焕深深看了一眼丛佩儿,对汤不平问道:“大人,这画中的大汉,就是那个人吧?”
“没错!”
汤不平严肃起来。
庞焕缓缓说道:“若不是笔误,那就好办了。毕竟,这天底下有四根手指头的人,总归不多……”
第四百一十七章 脑残军令与王金刚奴
轰隆之声四起,百鸟飞天,猛兽乱窜,山上不断滚落松散的石头,砸断了一根根树木枝条,滚落山下,惨叫与惊呼声,被淹没在自然的狂欢中。
地震了。
摩天岭中,王金刚奴双手紧抱一棵大树,双腿也盘在树上,任凭大山晃动,树木晃动也不撒手。虽然姿势不太雅观,不过也没有人嘲笑他,毕竟很多人都保持着类似的姿势。
这个时候,山洞是不敢待的。
半年前一次地震,一座山洞就塌了,活埋了二十多号兄弟,这对于王金刚奴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天空中飞鸟不断鸣叫,盘旋而不敢落。
好在地震来得快,去得也快。
王金刚奴见山已不再晃动,便小心翼翼地松开树,走到相对平坦的位置,环顾四周,用粗犷的声音喊道:“弥勒保佑,让我们渡过劫难。”
胡二牛看了看山坡下,瓮声瓮气喊道:“天王,折损了十几位兄弟。”
王金刚奴瞪了一眼胡二牛,喊道:“这就是对弥勒不虔诚的下场,只有虔诚之人,方可受弥勒保佑。他们之所以死,那是心怀杂念,惹了弥勒不满,派人将他们丢到外面去,莫要惹来野兽。”
“遵天王命。”
一群人稀稀疏疏走了出来,大致有四百余。
王金刚奴看着周围面黄肌瘦的人,不由地有些心疼。
想当初,自己与田九成、高福兴等人是何等的豪情壮志,打下阳平关,攻下略阳、徽县、文县等地,风光无限。
可惜啊,耿炳文一来,田九成死了,高福兴也被砍了,多少信众都被杀了。只有自己带了一千余人逃到这秦岭山中,仗着山势之险要,打退了明军几次进攻,迫使他们不得不收兵而退。
可明军也没有完全离开,而是选择退守文县。
明廷在文县设置了守御千户所,驻扎有一千余军士,依仗着城池,自己想要打下文县,已不像上次那么简单。
双方打来打去,彼此之间都很熟悉,谁也奈何不了谁。
可明军毕竟占据着优势,因为他们住在山下,旁边就是文县河,还能种点地,可自己是在摩天岭,虽然把控着阴平古道,偶尔能打劫几个过往商人,可商人很少带大量粮食过这一条路啊。
如果不是山里野兽多点,偶尔还能掏几个鸟蛋补补营养,王金刚奴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可饶是如此,底下的人也受不了,毕竟野兽再多,也不够那么多人吃的,鸟蛋再香,也比不上一个馒头顶饱。
最要命的是,山上也没盐,也没铁,没衣服,没床,没蜡烛……除了自己带来的几把菜刀、长矛、锄头,什么都没有……
这算什么,活脱脱的野人啊。
时间一天天过,跟着自己的兄弟一个个死去,原有的千余人,只三年时间,已经折损了一多半了。
再这样下去,自己怕是没什么活路了。
投降?
这不是王金刚奴的选项,因为投降的结果是自己死,手下活。算了吧,自己要死,也需要带他们一起去见弥勒佛,一个人去,多孤单寂寞冷。
好在今年阴平古道热闹了许多,时不时带人下山抢一些货物,好歹不至于衣不蔽体,也有了点盐。
听说是朝廷搞了什么新商之策,川蜀商人正在活跃,准备进入陕西、山西,寻找一些商机。
这是商人的商机,可也是自己的机会啊。
王金刚奴站在摩天岭上,俯视着山下的阴平古道,眼神中充满了凶光,若是可以借助商人,或许可以打开文县的城门,只要夺下城门,突然杀出,明军必防备不及,仓促逃窜,那自己就可以从山上重新回到城中。
“从现在起,但凡是路过摩天岭的商人,一律拦住不让他们通行,待凑足大商队之后,方可让他们上路。”
王金刚奴对身旁的副手侯半月吩咐。
侯半月领命下去吩咐。
阴平古道起于阴平郡,终点是四川江油关。而这一条要道中,最崎岖险要之地,便是摩天岭。摩天岭北面与西面坡度相对较缓,南面则是峭壁悬崖,无路可行。
这也是王金刚奴凭着几百人,就能抵抗明军数次进攻的原因。
川蜀商人出川,少不了要走这一条要道,虽然知道可能会遇到山中猛虎豹子,绿林好汉,也会带上几个家丁,有条件的还会请一些保镖护送,可问题是,保镖再猛,也干不过几百号野人啊。
只要王金刚奴带人从山上嗷嚎几嗓子冲下去,所谓的保镖要么作鸟兽散,要么就只能乖乖被俘。不然咋滴,你还想吃山上的滚木雷石不成?
文县知县郭有益也很着急,商旅不过来,自己就收不到商税,商税收不起来,那就没什么油水。
虽说朝廷下令在很多地方不收取关卡废,入城费,但文县不一样,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文县是靠路吃路,不收取点路费,怎么也说不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