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分节阅读_第209节
小说作者:寒梅惊雪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16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4:33
  可这些人已经死了七日,郭栾就算是杀人凶手,怕也已逃之夭夭,无迹可寻。所以想要找到郭栾,还需要从五军都督府查阅郭栾的资料。
  而这,需要不少时间。
  傍晚,郁新正在与任毅、景清等人商议原武命案,老船工在外面大声喊道:“郁阁老,这摆明了是有人杀人灭口,需要马上抓周王啊。”
  郁新听闻之后,脸色顿时一变,起身冷道:“雄武成,将这个胡言乱语之人关起来!”
  雄武成听闻之后,便走出门。
  任毅凝眸看着门外,老船工被两个人架住胳膊,向外拖行。
  他竟然说要抓周王?
  难道说,这个老船工当真是知道不少内情?
  “你们不能关我,郁新,郁匹夫,这十六口人,都是被你害死的!”
  老船工高声喊着。
  郁新眼帘颤动几次,对雄武成喊道:“将他带过来!”
  雄武成无奈,将老船工带至大堂。
  “你告诉本阁,什么叫我害死了他们?”
  郁新厉声喝问。
  老船工挣脱护卫,愤怒地看着郁新,喊道:“你明知一旦入开封城,周王必然知晓消息,会杀死所有知情之人,即便如此,你还是不顾一切进入开封城,现在人死了,不是你害死的,又是谁?”
  “莫要胡言!”
  宋礼连忙喊道。
  内阁大臣又如何,又不是皇室的人,进入藩王领地,必须要去拜见,这是太祖定下的规矩。
  将郁新入开封城与命案挂在一起,并不合适。
  郁新抬了抬手,止住宋礼,对老船工道:“我看是你害死了他们!本阁一再告诫你,不要泄露身份,更不可提原武二字,可你呢?”
  老船工顿时哑口。
  当时的自己也是慌乱了,一看到有人过来逼问,便认为官官相护,自己必死无疑,所以便喊了出来。
  “那也是你们护卫不力!说什么不让外人接触我,可最后呢?”
  老船工愤怒地喊道。
  郁新沉默了。
  雄武成更是难受,脸色阴沉着看着地面。
  安全局护卫不当,是老船工身份泄露的关键,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些人若真是被灭口,那极有可能与此事有关。
  老船工见郁新不说话,便喊道:“你根本就不能为百姓做主,不能为原武百姓伸冤,我不能再留在这里,留下来,必死无疑。”
  “你不能走,你是黑洋山溃坝的唯一见证人。”
  高巍走出一步,厉声喊道。
  此话一出,郁新眉头紧锁,就连雄武成也有些意外地看着高巍,这个家伙,竟当着任毅的面说出如此机密的话?
  任毅看着老船工的目光,透着几分诡异的幽森。
  唯一的见证人!
  任毅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高巍,这个人似乎很想让老船工死,他的话,并不像是一时失口,倒像是蓄谋已久的施行。
  无论高巍怎么想,老船工这个人都不能留着。
  他死了,那自己会安全,开封府内大大小小官员会安全,周王也会安全。
  杀一人,众人皆安。
  任毅收回了目光,暗暗盘算。
  郁新狠狠瞪了一眼高巍,对雄武成说道:“务必保护好他,绝不允许任何陌生人接触他,否则,本阁纵是拼着官位不要,你雄武成也休想在留在安全局!”
  雄武成浑身一冷,看得出来,郁新是真的愤怒了,强行带走了老船工,大堂里面又陷入了寂静,郁新安排道:“任何人不得对外泄漏消息,一旦老船工出了意外,那在场的各位,都别想安生。”
  任毅等人点头答应。
  走出大堂,高巍紧走几步,追上了任毅,低声说了句:“周王不能出事,想办法解决老船工。”
  任毅还没反应过来,便看到高巍疾步走了过去。
  夜间,任毅坐在房中,沉思着高巍与周王的关系。
  作为周王倚重之人,任毅上接朝廷,下控开封府官僚,其地位与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任毅的认识中,周王旗下根本就不存在高巍这一号人。
  “高巍,都督府断事,都督府……”
  任毅喃语着,思索着高巍背后的力量博弈。
  都督府中,与周王有渊源的人并不在少数,原因有两点。
  其一,周王朱橚是燕王的亲弟弟,燕王又是统兵大将,数次出塞北击蒙古部落,功勋卓著。作为燕王之弟,内地藩王之首,太祖第五子,其地位自是不简单。
  其二,周王朱橚是宋国公冯胜的女婿。
  冯胜乃是真正的开国大将,很多曾追随过冯胜出征的将士,都受过其恩惠,对于冯胜无罪而被杀,心头充满了愤怒,若朱橚这个女婿受了朝廷诘难,未必不会出来说话。
  可让任毅有些疑惑的是,高巍并不是军伍出身,算不得冯胜旧部,他应该没有道理帮助周王才是。
  左思右想,任毅也不确定高巍是不是郁新抛出来的陷阱,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老船工是一个知道内情的人,此人必须死。
  任毅写了一封密信,然后将信藏匿在了房间之中,第二日随郁新出了县衙之后,便有一个衙役悄悄走入任毅住过的房间,取出密信……
  京师,东厂。
  厂公王越正在审核弹劾奏折,分门别类,催问进度。
  自从全察推行之后,朝廷内外弹劾官员的奏折少了三分之一,原因很简单,朝廷不允许言官“风闻奏事”,不允许以“道听途说”作为攻讦依据。
  没有了想说就说的自由,言官在弹劾之前必须考虑事情的真伪,考虑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能总听路边社的小道消息。
  言官没了路边社,弹劾官员就需要找其他的法子,比如自己当狗仔,当密探,当尾随痴汉……而这些,是需要时间与运气的。
  所以,东厂最近并算不得忙,积压的奏折也不多。
  可在最近几日,弹劾河南开封官员的奏折突然增多,一开始东厂并没有在意,只认为是寻常地方弹劾,准备联合安全局,调查核实一二。
  可当稽查千户孙洵拿着一份奏折,念给王越之后,王越顿时脸色一变。
  奏折是河南御史周吾北所写,弹劾对象是开封同知王文涛,弹劾内容是王文涛作为开封同知,竟屡屡出入周王府,关系密切。
  这种地方官员与藩王结交的弹劾,可不是小事,这背后的逻辑只有一个:
  控制地方,对抗朝廷。
  王越接过周吾北的奏折,连忙入宫求见朱允炆。
  这种事关藩王的奏折,东厂没有权限直接处理,必须第一时间呈送皇上,待取得皇上同意与批示之后,才可安排下一步行动。
  武英殿。
  礼部尚书陈迪肃然道:“皇上,占城国使臣已进入天界寺学习礼仪,何日准其觐见,还需皇上定夺。”
  朱允炆思索了一番,说道:“此事不宜推迟,占城情况不明,虽前有奏报,然并不详实,朕想要亲自询问耶嘉僧远,查看占城国王罗皑国书,若可以,明日或后日便可让其觐见。”
  陈迪点头答应,道:“既如此,那便准其明日觐见吧。”
  朱允炆答应下来,陈迪刚离开大殿,迎面便看到东厂厂公王越匆匆求见,刚想询问一声,却不料王越脸色难看,只是行了个礼,便匆匆入殿。
  陈迪深感一阵不安,却不明所以,只好离去。
  王越拿出了奏折,呈报朱允炆,道:“皇上,有御史弹劾开封同知王文涛结交周王,意图不轨。”


第二百五十一章 奏报玄机,善谋宁王
  王越紧张地低着头,不敢看朱允炆的脸色。
  地方官员勾结藩王,这可是朝廷极为敏感的事,一旦坐实,地方官员要倒霉,藩王也别想安宁。
  对于这种行为,朱元璋的做法很简单,那就是干死地方官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冯胜之所以无罪而被杀,背后的一个因素,那就是周王没有经过请示,去拜访老丈人冯胜。
  朱元璋是不可能杀掉自己的儿子的,所以,就杀掉儿子的老丈人,甚至连一个罪行都没有定,就这样干掉了冯胜一家。
  能找什么罪行?
  冯胜是被动的,他是老实人,女婿上门,总不能赶出去吧?若真的赶出去了,罪名也就有了……
  王越清楚,若是放在太祖身上,开封同知王文涛必死无疑,虽然新皇仁慈,但也不会容忍这样的事。
  可出乎王越预料之外,朱允炆似乎并没有在意,只是平静地看了看,便将奏折放在一边,没有一句话。
  王越小心翼翼地抬起头,瞥了一眼朱允炆,却只看到了心平气和,一切如常。
  朱允炆批过几份奏折之后,才对王越说道:“东厂办事不错,朕很满意,退下吧。”
  王越惊讶地看着朱允炆,就这样,就完了?
  周王的事,也不谈一句?
  王越不敢再说什么,宫里的规矩就是这样,你能知道的,就会让你知道,你不能知道的,知道就是找死。
  在王越离开之后,朱允炆拿起周吾北的奏折,仔细看了看,然后召来安全局指挥史顾三审,道:“让地方衙门配合,由安全局抓御史周吾北至京师。”
  顾三审有些意外,却没有多问什么,答应之后便离开了武英殿。
  朱允炆处理好奏折之后,揉了揉肩膀,对双喜问道:“燕王在做什么?”
  双喜回道:“昨儿还在大教场,今儿应该还在那里吧。”
  朱允炆走出武英殿,看着远空,缓缓说道:“你说,若是燕王知晓周王有异心,他会如何做?”
  双喜吞咽了口水,道:“皇上,咱家可不敢说。”
  朱允炆平静地说道:“但说无妨。”
  双喜认真地想了想,说道:“皇上,虽然燕王与周王为兄弟,但燕王心系国事,一心扑在京军整顿与训练中,纵知晓周王有错,皇上惩罚,燕王也不会怨至皇上,毕竟,周王犯错在先。”
  朱允炆知道周王很可能与白莲教存在某种勾连,很可能与洪武二十四年的黄河夺淮有关,却始终没有发作,一方面是因为郁新还需要证据,只靠着一个人两个人的口供,很容易“错怪”周王,到时候周王发难,说自己是冤枉的,一哭二闹,就是不上吊,那事情如何收场?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24页  当前第20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09/102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