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644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2:34
  在制宪会议闭幕的日子里,各地的制宪会议依然在履行职位,虽然制宪会议代表这個职位并没有具体的作用,但是所有人都看到制宪会议的重要作用,而这些代表们在地方治理中发挥的越来越大的作用。
  沐昌祚这个制宪会议代表席位,对于沐家的象征意义更是巨大,这说明了沐家终于能够融入到东南的权力体制中,参与到东南的权力运作了。
  李廷竹对儿媳妇越发的满意,周围的亲戚也都羡慕,临淮侯能够出李言恭和丹芸这样的后代,能够在新朝中占据一席之位。
  旧日的爵位已经成了梦幻泡影,更多的旧贵族都在感慨时代的变化,他们努力蹒跚也无法在新朝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也让李廷竹在外面更有面子。
  这一次李太君来访,其实不仅仅是过年串亲戚这么简单,而是临淮侯李家已经是沐家在南京仅有的政治依靠了。
  丹芸继续说道:
  “我们制宪会议代表需要讨论表决的,就是各项提案和法案,这也是东南‘主权在民’的大政下,我们制宪会议代表的神圣权力,沐代表也曾经宣誓过吧?”
  沐昌祚点头,他就任制宪会议代表的时候曾经宣誓,誓言就是要对他代表的民权负责。
  丹芸说道:
  “今年来南京的时候,许布政使曾经见我,希望我能够在广西相关的几个提案上多串联串联,争取能够通过几项对关系有利的提案。”
  沐昌祚有些意外的说道:
  “地方大员私相结交,这种事情难道不会犯了大都督的忌讳吗?”
  丹芸笑着说道:
  “恰恰相反,这才是大都督愿意看到的事情。”
  “什么?”
  丹芸说道:
  “大都督其实早就在《论政治》里说了,政治这个东西,就是要把事情放在台面上讨论,把事情放在台面上,将利弊都讨论清楚了,这样推行的政策才能有最大的共识,才能尽可能的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是少部分人闭门空想,或者通过密室政治分肥。”
  “制宪会议代表自然也会有私心,但是私心的出发点还是为了自己代表百姓的利益,那这份私心还是私心吗?那就是代表百姓的公心。”
  沐昌祚疑惑的说道:
  “这私心公心如何界定呢?”
  丹芸摇头说道:“不需要界定,大都督也说过,任何事情都只能论迹不论心,若是要论心,这个世界上的制宪会议代表就只能圣人来做了。”
  “人皆有私心,这都是人之常情,比如这一次许布政使就任广西,想要通过一条修建广西铁路的提案,改善广西的交通问题,但是所有省都想要在省内修铁路发行公债,但是预算就是这么多,如果大家都发行公债,民间认购的总量也就这么多,这里自然就要争一番了。”
  “但是这种争,也都是为了各自所代表百姓利益在争,是出于公义的争,而且到底谁更需要铁路这种事情,自然也是放在台面下争论最好,这样建设起来才能少些争议。”
  沐昌祚恍然大悟的点头,原来这就是东南政治的运行原理,听起来他更加兴奋了。
  从投降开始,沐昌祚本来的预想是自己作为一个前朝吉祥物,在府邸中圈禁到死。
  可没想到他到了东南不仅仅没人限制他的自由,甚至他做什么事情都没人管。
  紧接着他又被选为了云南制宪会议代表,还能大大方方的见自己的旧部。
  沐昌祚原本以为这个制宪会议代表就是个名誉职位,算是东南安抚人心的手段,但是今天听起来,这个职位竟然还是非常重要的?
  丹芸又说道:
  “今年制宪会议要讨论很多事情,特别是宪法草案的讨论,我们身上的责任重大,可以说是决定了新朝未来的奠基,沐代表如果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随时来找我,或者请教其他代表,大家都会认真的解答的。”
  沐昌祚表情肃然,他从没想到自己这个“前朝余孽”,甚至可以参与到新朝代框架的建设中,这几乎是不敢想象的事情。
  而且宪法是根本之法,也是日后整个新朝的运行基础,虽然规则条文和实际运行还是有具体差距的,但是也可以认为是新朝的“祖宗之法”了。
  “为后世奠万基”,这也是沐昌祚在担任制宪会议代表宣誓时候曾经说过的话,现在想起来竟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真切切的要参与到新朝代的奠基仪式中。
  能够参与到这种事件中,沐昌祚也产生了一种神圣感。


第662章 铁路司的畅想
  南京国子监前的广场是越发的热闹起来。
  今年东南春闱即将开始,五湖四海的读书人齐聚南京,准备在这三年一次的抡才大典中争夺头筹。
  汤显祖身穿一身普通的读书人长衫,混迹在年轻的读书人中,正沿着秦淮河的夫子庙浏览着风光。
  随着东南的各项制度越发的完善,科举考试的严肃性大大增加,能够来南京参加科举的读书人,都是志向远大的那一批。
  但是东南的科举又和明廷的一考定终生的考试模式有些区别,如今已经形成了多套入仕的体系,也有一部分读书人放弃卷进士科举,而选择参加其他考试进入官场。
  首先是各省的吏员考试,自从前阵子浙江的吏员考试弊案之后,礼部规定将吏员招募的考试资格确定在省一级的学道衙门,如今吏员考试都是各省统一组织,然后再按照各府县的缺编人数统一分配。
  对于很多读书人来说,与其参加希望渺茫的进士科考试,不如直接参加吏员考试。
  反正吏员也有六等可以晋升,升为六等吏员后可以参加吏员转官员的考核,如今东南一部分官员也都是从吏员转升上来的。
  除了吏员考试之外,从军的考试也是一条进入东南官场的迂回路线。
  如今东南军队中也需要大量的懂得文化和算学的士兵,而且东南的军队待遇一向不错,选择从军的读书人也多了起来。
  大都督府之前也颁布了条令,确立了普通士兵轮换服役的期限,参与过前线战事的老兵,在没有负伤的情况下八年就可以退役转入地方文职体系,按照资历和个人意愿转业返回家乡安排吏员或者军队后勤官员的工作。
  如果是负伤失去战斗力的老兵,则也会直接进行安置,可以选择返回城市或者乡村任职。
  这个条例也增加了从军的热情,如今东南的军人不再是世代从军的军户,而是一种职业。
  而且这个职业也是有期限的,完成了军中任职后可以继续留在军中,也可以脱下军装进入地方上任职,还可以得到一笔不菲的退伍费。
  一些科举无望的年轻人,也选择通过这种方式来进入东南的体系中。
  最后就是匠官的考试了。
  这是工部设置的考核,不过这种考核并不是和科举一样统一举行的大型综合类选拔考试,而是一种考核性质的技能等级考试。
  工部初次对“铁官”、“木匠”、“医官”、“厨师”等职业举行了资格考试,这种考试每三个月举行一次,实践为主,通过考试就可以获得“职业证书”。
  而从官府到私人的工坊,也开始越来越看重“证书”的含金量,从官办工坊开始,很多职位招募的时候都需要获得这类匠官考核。
  而通过匠官考核可以得到比没有通过考核的人,获得更多的薪水和更好的提拔机会。
  如今这么多进入东南官员体系的机会,只有那些最有志向的读书人才会去卷成功率最低的进士科举。
  不过进士科举依然是南京最热门的话题,进士官的地位依然是官员中含金量最高的。
  汤显祖走在秦淮河边上,不远处的夫子庙是明廷的文庙,不过现在这里都免费开放给普通百姓,临近科举香火鼎盛无比,不少读书人都来这里祭拜先贤,祈求考运昌盛。
  不仅仅是文庙,如今整個南京无论是道观还是佛寺都香火鼎盛,这都让汤显祖想到了他当年参加科举的时候。
  当年参加科举的同年们如今已经天各一方,就算是留在南京的甲等进士们,也都在外各种公干,汤显祖这一次返回南京述职,也不过停留五六天时间,马上就要前往河南,所以他也没有邀请同年聚会。
  在工部递交了大量的述职材料,他马上还要代表铁路司在制宪会议上递交述职报告,汤显祖已经得到了不少消息,据说已经有不少制宪会议代表提出,要将铁路司从工部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铁路部,以部这个级别来统筹全国铁路事务。
  按照东南的政治体制,这样的改革措施是需要在制宪会议上提案通过的,但是汤显祖也很清楚,以如今铁路司在各地的影响力,肯定很容易就能通过这个提案。
  各省都争着要建设铁路,南京和松江的铁路已经连成了一线,苏北到徐州的铁路已经开工,如今吕钢已经野心勃勃的提出了在长江上建设一座跨越长江的铁路桥,通过铁路将徐州连接起来。
  如果真的能够建设完成,那苏州的物资只需要一天就能运到徐州,整个南直隶都会因为这条铁路完全连接在一起。
  这条铁路的重要意义不需要多说,所有人都看到铁路给整个东南带来的巨大影响,铁路公债依然是收益最稳定的债券,没有人怀疑铁路的盈利能力和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不过对于各地建设铁路的需求,铁路司的态度颇为保守。
  汤显祖半年前就开始在全国各地跑,他是刚刚从河南回来,经过在全国的论证考察,汤显祖否决了大部分省的铁路建设计划。
  汤显祖明确提出,如今在丘陵和山区建造铁路的技术是不成熟的,强行在这些地方建设完全是得不偿失,建设成本过高,而且山区也未必能够通过铁路获得收益。
  所以汤显祖认为,目前优先级最高的还是平原地区。
  铁路司的内部认为优先级最高的铁路项目,自然就是“两京铁路”了。
  也就是从京师到南京的铁路,这可以将一南一北两大政治中心连接起来,解决日益淤塞的京杭大运河漕运,加强帝国两大中心的联系。
  不过这个计划在明廷彻底溃败之前还是没希望实行的,所以汤显祖退而求其次,提出了修建徐洛铁路的计划。
  通过徐州和洛阳之间的铁路,修建一条从徐州前往河南的铁路。
  这当然只是汤显祖野心勃勃计划的第一步,在他的计划中河南将会整个中原铁路运输的中心枢纽地区,未来东西南北的铁路网都会在河南交汇。


第663章 海参崴
  制宪会议的召开如火如荼,但是整个大都督府灯火通明,参谋部的参谋们日夜加班加点,所有人都知道对明廷的最后一击的时候到了。
  能够参与这场埋葬前王朝的灭国之战,所有参谋部的人员都清楚,这将是他们在新朝代最大的一笔功绩了。
  整个东南的兵力,也在各地急速行军,他们需要在指定的时间内抵达指定地点,来参与这场最后的决战。
  不仅仅是陆军部和海军部,户部、工部等部门也开始全力运转起来,各种物资被投放到各地,留给大军使用,而更多的火炮和火枪被运送到了前线。
  苏泽给参谋部的命令是,制定一项为期三到六个月的最终决战,彻底击败明廷的残余势力,完成大一统!
  与此同时,关外。
  李如彘带领残部,好不容易突破了李舜臣在沈阳和建州之间设下的防线,带领上千残部逃到了更北方。
  李舜臣在封锁北方的时候,发动了海西女真捕猎他们这些建州女真,李如彘的几万女真精锐旗兵在突围战争中几乎全军覆没,被捕杀或者俘虏的大半。
  建州老巢被端了,手上精锐又几乎全灭,李如彘如今头发散乱,已经完全没有了刚起兵时候的意气风发。
  “首领,前方有个野女真村子,我们去暂时歇息一番?”
  李如彘点点头,他带领残部杀进了这個野女真村庄,将村庄中的人屠戮一空后,坐在村庄中最大的屋子里,李如彘一边吃着肉干一边思考了未来。
  “首领,我们真的要去奴儿干都司吗?”
  李如彘叹息一声,奴儿干都司是明廷的称呼,那曾经是大明统治的最北方区域。
  不过后来明廷收缩卫所,天寒地冻的奴儿干都司早就被放弃,就连李如彘这样的女真人也没有去过。
  听说奴儿干都司还有一些明军卫所后代居住,跨过松花江以后已经到了白色的冻土荒原,李如彘却还觉得不够安全,还要往更北方的乌苏里江地区走。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李如彘是真的被打怕了。
  想出来对付明军的战法,在面对装备了新式武器的朝鲜军队的时候,完全失效了。
  李如彘对于火器的认知不可谓不深刻,他总结的明廷火器的劣势,确实在前期的作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明廷火器的击发效率不高,在天寒地冻的北方经常会熄火,李如彘尽量在野外和明廷的火枪步兵作战,大大增加了明廷火器击发失败的几率。
  而一开始的时候,李如松对自己麾下战斗力又过分自信,认为装备了火炮和火枪的明军,能够轻易镇压还在使用弓箭长刀的女真骑兵,所以经常让军队在城外和女真人决战。
  结果就是那些无法击发的火枪在雪原上成了活靶子,女真人只要通过木车挡住第一轮射击,冲锋到明军阵地前,明廷的火枪方阵就会陷入混乱,接着就是大溃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5页  当前第6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44/6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