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先是惊讶了一下,紧接着也闭上了嘴巴,是啊,他也应该猜到了,要不是南京新军这么快投降,南京城也不可能一日而陷。
高务观夺下短管鸟铳说道:“爹,这样的朝廷,您为什么要为它赴死!”
几个随着高务观回来的士兵冲进来,将书房的火焰扑灭。
高拱坐在地上,看着这个越来越酷似自己的儿子说道:“裕王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和裕王有半师之谊,南京城破,爹当然要以死殉国。”
高务观说道:“大都督吊民伐罪,讨伐的是当今陛下,又不是裕王,爹为什么要死?”
儿子这个脑回路突然让高拱愣住了。
高务观看着高拱说道:“父亲,我想清楚了,这天下没有皇帝最好。”
高拱指着儿子,想要斥责他这个大逆不道的说法,可偏偏说不出话来。
高务观说道:“我们父子虽然对有没有皇帝存有争议,但是当今天子无道这点是共识吧?”
高务观对着高拱说道:“爹,如果您觉得有皇帝更好,那您应该回京师去,辅佐裕王登基。”
这句话更是将高拱彻底震惊了。
高务观说道:“爹,我派人护送你出城北上,您去找张叔父,肯定可以安全返回京师。”
“爹您真的觉得裕王是明主,那就应该辅佐裕王登基为帝,当今陛下众叛亲离,有爹的筹谋和辅助,以裕王在群臣中的声望,未尝不是一条路。”
“若是裕王还不能救大明,那这天下还是没有皇帝比较好!”
高务观说完这些后,对着高拱行了一个跪拜大礼说道:“娘就留在南京城,儿子一定会好好奉养的!”
高拱短暂震惊之后,严肃的脸上难得露出笑容。
他突然哈哈大笑起来,高务观疑惑的看着父亲,等到高拱笑完之后,他拍着高务观的肩膀说道:
“众人都说你不类父,今日才知,你最类父!”
“你娘就交给你了,日后战场上我们父子相见,不要手软。”
高拱脱下自己身上的青色官袍,对着高务观说道:“送我出城吧。”
混乱中,高拱从离开南京城,他记得李廷竹说过朝廷要在徐州决战的消息,他一路向北直接向徐州而去。
林良珺的兵力不足,对于这些逃离的官员也没有追捕,他进城之后第一步是控制各部衙门和五军都督衙门,接着就是弹压南京城内的溃败明军。
对于着火的南京户部衙门,林良珺第一时间组织扑救,但是依然烧了半个笔架阁,南京户部一半档案付之一炬。
其他部分的官吏就没有高拱这么忠于大明,不少衙门的官吏直接封存了档案,官员站在衙门口“喜迎王师”。
甚至看守南京旧宫的太监,都打开了宫门,等待“王师”接收。
临淮侯李廷竹也知道大势已去,他带领亲兵返回侯府,本来想要护送家人离开南京城。
只不过临淮侯府也是重点目标,临淮侯府直接被林良珺派遣的小队包围,李廷竹抵抗了一阵,就被手下绑了开府门投降。
进入到火器时代之后,在对方取得绝对优势之后,在候府这种建筑物内固守已经成了一种徒劳的抵抗。
李廷竹被抓,南京城内那些军头都害怕被东南新军清算,纷纷想要带领部下北上。
别看这些军头平日里吃兵血腐化堕落,可是他们是世代军门,自然知道如今天下已经大乱,乱世之中最值钱的就兵马。
这些军头试图将士兵带出去,只要自己手上有兵,那么返回大明朝廷也不会受到惩罚,又或者可以拿着这些兵马和苏泽讨价还价,再或者还可以带着这些兵马落草为寇,割据一方。
只可惜他们的如意算盘打的很好,却忘记了自己平日里如何欺压士兵的。
很多军头带着人还没出城,就直接被士兵捆了,直接送到了东南新军这边。
还有的平日里民怨比较大的,将士兵当做奴隶的军官,更是直接被愤怒的士兵冲上去砍死,成了南京城内一具无人认领的尸体。
也幸亏第二旅和第三旅的参谋们,根据南京的城防地图,很仔细的推敲了接管南京的方案,但就是这样,也闹出了不少乱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
林良珺和林德阳分别让军法官的人在街头巡逻,又抓了几个不守军纪的士兵,这才算是初步恢复了秩序。
关押甄别投诚官员和士兵,处理战场,清理南京城内的尸体,维持治安,控制各部衙门,等到三月二十日的,南京城终于安定下来。
三月二十日,李时珍从苏州府带领学徒五十人进入南京城。
林良珺干脆直接将南京城中央的旧宫,也就是明故宫拿出来,交给李时珍来做医院。
李时珍倒是也没顾这些,他带着学徒立刻对南京城内的疫病情况进行调查,迅速扑灭了几次小型瘟疫。
接着,李时珍巨大的号召力,让整个南京城懂得医术的人都来皇宫报道,对于战争中受伤的士兵和市民也开放了义诊。
至于东南新军,这一次整个东南新军进攻南京的战役中,仅仅阵亡三人,伤五百人。
这伤亡的士兵,没有一个人是在攻城的时候受伤的,全部都是维持治安的战斗中伤亡的。
三月二十一日,已经被各种民政事务忙的焦头烂额的林良珺,终于等来了救星。
“徐参赞!”
看到徐渭的长胡子,林良珺立刻惊喜的说道:“您怎么来南京了?大都督来了吗?”
徐渭摇头说道:“大都督在上海等你们呢,大都督派我来,接任南京城的军务民政。”
听到徐渭这么说,林良珺立刻大喜过望说道:“终于把您盼来了!大都督能派您来太好了!我这就就交接,然后立刻去上海!”
徐渭说道:“传大都督军令。”
林良珺立刻站直身体,徐渭拿出文件说道:
“第二旅,第三旅攻克南京,所有士兵嘉奖银元五枚,各级军官多奖励银元五枚。官兵皆受旌表,银元已经运到南京立刻发放,旌表等战后再发放。”
“第二旅,第三旅各级军官叙功一份,每个连队推荐一名战斗英雄,参加下一轮军校进修。”
“从第二旅和第三旅中各抽调一千人,组成南京卫戍第五旅的骨干,由徐渭在南京招募第五旅士兵。”
“允许第二旅在南京补充吸收兵员三千人,第三旅在南京补充吸收兵员三千人。”
“接到命令开始,休整三日,第二旅,第三轮所部向上海开拔。”
林良珺立刻喜滋滋的接过军令。
紧接着徐渭又拿出另外一份政令。
“大都督府政令。”
“任命徐渭为南直隶巡抚,接管南京城防务和政务。”
林良珺仿佛解脱了一般,立刻将南京城内所有的政务都移交给了徐渭。
他自己则忙着整编士兵,另外还要和第三旅的林德阳抢夺兵源。
虽然在刚刚的攻打南京作战中,两个旅配合默契。
但是此时两个旅已经是竞争关系,主要是这扩军的兵源,好的士兵自然是大家都要抢。
双方争抢的,就是高拱训练的一千南京新军。
两人都从熊况那边拿到了新军军官的名单,然后开始了疯狂的抢人大战。
高务观这种,有起义功劳,本人又是新军中尖子生的,自然被双方轮流招揽。
最后高务观还是带领部下加入了第二旅,林良珺立刻任命他为参谋,并且许诺一定会让他去军校进修。
那些南京新军中的寒门子弟,加入东南新军更是没有任何心理压力。
抢完了新军之后,剩下的就是南京各部队的士兵了。
不过这些士兵很多都超过了服役年龄,还有不少都营养不良,也有一些干脆就是城里的混混无赖,是为了投机取巧而参军的。
挑挑拣拣,南京城号称三万大军,竟然连五千合格的兵源都凑不齐!
后来还是徐渭允许他们在城内市民中招募士兵,这才凑齐了六千人。
三月二十四日,休整和整编完毕的第二旅,第三轮准备开拔,被圈在临淮侯府中的临淮侯世子李言恭,找到了李廷竹。
“爹,我想清楚了,我要从军。”
临淮侯一家没有什么劣迹,他们复爵之后一直本本分分,所以林良珺只是将他们圈在府中禁止出入,并没有限制他们在府内的自由。
“从军?从什么军?”李廷竹被上次爆炸惊吓,至今脑子依然嗡嗡的,他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等等,你要从贼!”
李言恭说道:“父亲,南京您也守了,我们临淮侯必定要被除爵了,君恩您也算是报了。”
“儿子不孝,想要走自己的路。”
说完,李言恭对着李廷竹跪拜行礼,紧接着他走到侯府门口,对着守卫侯府大门的士兵喊道:
“我是南京新军学堂的军官,我要从军!”
侯府大门打开,一个军官看向李言恭,这个人赫然就是熊况。
“熊兄!”
熊况已经换上了东南新军的延平蓝色军官,他对着李言恭笑着说道:“我本来是要向李兄辞行的,没想到我们又要同路而行了,高兄已经加入第二旅了!”
李言恭惊喜的看着熊况,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说道:“劳烦熊兄引荐!”
“这个自然,我们南京新军可是很抢手的!旅长肯定不会放过你的!”
与此同时,京师,京畿城外。
简易的军营中,挤满了九边南下的骑兵,乱糟糟的营房乱成一团。
第342章 骄兵和悍将
京师城外的军营混乱,倒也不全是大明朝廷腐败的原因。
自从严嵩倒台之后,就连胡宗宪这样有功之臣都被清算,更不要说那些投靠严嵩父子的普通官员了。
可是严嵩当政了二十多年,朝廷中的大部分官员都和他们父子有牵连。
所以在严嵩倒台之后,立刻变成了一场清流的狂欢。
只有将这些“严党”弹劾下去,才有自己上升的空间,所以才有了对胡宗宪的攻击。
严嵩父子倒台之后,工部被清算的最厉害,而负责营建和运输的就是工部的差事。
严嵩主政期间对兵部控制也很深,兵部也被清算了不少官员,负责后勤和军队调动是兵部的差事。
而取代严党上台的清流,很多并没有多少施政经验,有些人之前都是言官,根本不懂工部兵部的工作规程,结果自然是两部一片混乱。
这倒不是说严党好,而是在大明朝这种党争的背景下,失败者清盘出局,胜利者赢家通吃的局面,对整个国家的行政体系造成的动荡,会大大损害行政系统的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