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泽,这位大学者出身的新任总督阁下,和大明帝国传统官僚截然不同,他积极拥抱海洋,愿意开放所统治地区的所有港口。”
“澳门、广州、潮州、泉州、福州、漳州、宁波、杭州,甚至一座全新的优良河海交汇地区的港口上海。”
“果阿的同僚们,你们接到这封信之后,就应该听从我们的建议,装满了货物航向东方,相信我这一次的旅行绝对会让你们赚到大笔的钱。”
“不过请不要再带上印度的布了,大学者苏总督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织布机,能够更好的纺织棉布,他们织布工制造的棉布又快又好,相信我印度布在这里绝对卖不出去。”
“如果我是你们,就会满载粮食、武器、香料和书籍来到东方,这些都是能够在东方卖出高价的东西。”
“而这些东方港口的新特产,绝对会让他们惊喜,任何一样贩卖回欧洲,都能获得巨大的利润。”
大船东安东尼停下笔,他又补充一句说道:
“此外你们购买东西的货币最好是白银,大明的商人们很喜欢这种货币,但是要先在市舶司换成等量的银元。”
“另外我要告诉先生们的一点,苏总督阁下治下的官僚高效又廉洁,放弃之前的刻板印象,不要试图贿赂市舶司的官员做出出格的事情,若是因此被驱逐,将是您这辈子最大的损失。”
将信灌入信封,大船东安东尼走出船舱。
他带领这些澳门居民返回马六甲,接下来他就要在马六甲建造更多的商船,彻底打通和东方的贸易。
相比葡萄牙人的狼狈,西班牙人也从南洋往来的商人那边,知道了东南地区开放港口通商的消息了。
在马尼拉附近的一座城堡中,西班牙的一名商队首领,也是西班牙贵族的黎盖斯也在给他们的皇帝写信。
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是势力横贯欧洲的哈布斯堡家族出身的西班牙国王。
这名国王野心勃勃,如今才继位五年,就表现出了极强的扩张野心。
黎盖斯只是一名小贵族,他本来是前往美洲做生意的,却顺着东方航线来到了马尼拉,通过白银向当地的统治者购买了一片地方,又雇佣土人建造了一座城堡。
马尼拉是一座非常好的港口,黎盖斯利用马尼拉的独特位置,在南洋贸易中大发横财。
唯一让黎盖斯不爽的地方,如今通知马尼拉的梅尼拉拉贾国,是一个异教徒国家。
黎盖斯实在无法想象,在欧洲和天主教世界争斗的某教,是如何跨越千里传播到这片岛国上的,还建立了如同曼陀罗花一样的政治体系。
黎盖斯知道自己君主的野心,自从腓力二世继位之后,就自诩为天主教世界的捍卫者。
他继位第二年,就发动了对法国的战争,在圣康坦战役中击败了法国军队,代价就是西班牙这个拥有广袤的南美殖民地,在整个欧洲都是数一数二的大国竟然财政破产了!
黎盖斯也是在这次王室财政危机中,果断“捐”出了金币,获得了一个男爵的爵位。
黎盖斯也知道西班牙对于财富的渴求,他在写给腓力二世的信中,极力渲染了东方的财富,以及马尼拉这个南洋港口的重要性。
“尊敬的陛下,我强烈的建议您,从您无敌的舰队中分出几艘船,攻下马尼拉这座异教徒的城市,建立一座完全由天主教徒主导的贸易站。”
“这座贸易站将成为帝国在远东的金库,天主教世界在远东传教的桥头堡。”
黎盖斯让助手将信立刻发往国内,只是以现在的航海速度,这封信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送到腓力二世的案头。
听到东南开海的消息,南洋各方势力可以说是摩拳擦掌,都准备在这场贸易浪潮中大赚一笔。
看上了海上贸易的,除了这些西方殖民者和南洋商人之外,大明朝贡体系中两个重要的成员,朝鲜和倭国,也从中嗅到了时代之风的变化。
李氏朝鲜,作为大明王朝最忠诚的属国,自然不可能和苏泽这样的逆贼做买卖。
此时的李氏朝鲜,也和他的宗主国大明一样,正处于激烈的内斗漩涡中,属于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宫廷政变乐不停的好时候。
当今朝鲜国王李峘,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李峼手上得到的王位。
而他那个死因不明的哥哥李峼在位仅仅七个月,朝鲜民间都传说是被当今文定王太后毒杀的。
前国主李峼是文定王太后的继子,而现国主李峘是文定王太后的亲子。
如今的朝鲜国政,自然都把持在文定王太后娘家外戚手里。
李峘继位不久,朝鲜又发生了己卯士祸,这是朝鲜外戚之间的斗争,不少朝鲜文臣也裹挟其中。
紧接着又是灼鼠之变,朝鲜王朝进入“辛卯三奸”和“丁酉三凶”当政的权臣时代。
外戚、权臣、勋旧,你方唱罢我登台,将朝鲜国王李峘伺候的不要不要的,算是把东汉皇帝享受过的“福气”全部都享受了一遍。
不过也由于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很多朝鲜文臣都选择了辞官回家办书院。
这些书院自然以大明朝的学问为纲要,在国家如此动荡的时候,自然也是新思想新思潮蓬勃发展的时期,比如心学和苏泽的学问,也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了朝鲜。
汉城的一家书院中,一个十五岁的半大青年正在偷偷在看着书桌里藏的《南柯梦》。
就在他看的起劲的时候,书院的老师突然喊道:“李舜臣!”
青年立刻站起来,《南柯梦》从书桌掉落在地上,看到老师的脸色,李舜臣就知道自己要挨抽了。
等到其他学生散去,李舜臣被老师喊到后面的书房中,看着这个不成器的弟子,老师说道:
“你家祖上做过高品的东班大员,你祖你父都是学问精深的人,你怎么如此顽劣不愿意读书?”
看着老师,李舜臣突然说道:“老师,读书有什么用?我祖父读书无辜被弹劾,您学问好,不也是被驱逐出朝廷了吗?”
“你!”
李舜臣也干脆豁出去了,他对着老师说道:“老师,朝纲不振,时局动乱,学生以为光是读四书五经已经没用了!”
眼看着戒尺就要落下了,李舜臣闭上眼睛,却没有感受到手掌的炽热。
“那你说说,要如何才能救朝鲜?”
李舜臣抛出了准备好的答案:“新学!”
“老师,我想要去福州,去新军学校学习新学!这才是救国之道!”
本来李舜臣以为自己会被老师斥责,或者干脆被书院开除,这样也算是遂了他的愿。
没想到他的老师却说道:“没想到你竟然有这样的志气。”
说完这些,李舜臣的老师说道:“既然这样,你去仁川吧,我有一个旧友,也准备去福州开拓贸易航线,你可以乘坐他的船去福州。”
“至于你能不能加入新军学校,那就看你的造化了。”
李舜臣呆着看着自己这个古板的老师,没想到他竟然支持自己去福州?
这名满头白发的书院塾师看着窗外说道:“既然四书五经不能救朝鲜,你就去试试新学吧,万一能成呢?”
此时在倭国,狭桶间之战中,戏剧性的击败了称霸东海道的今川氏的织田信长,正在攻打美浓国的斋藤家。倭国内部还在战成一团,但是已经有不少倭国大名开始认识鸟铳和火炮的重要性了。
就在身处于倭国京畿地区的织田信长,也喊来了自己的亲信家臣,刚刚通过结婚获得姓氏的木下藤吉郎。
“猴子,大明东南开海,我有意让你去一趟福州。”
木下藤吉郎因为长相滑稽像是猴子,而被织田信长戏称这个绰号。
木下藤吉郎大惊。
织田信长哈哈大笑说道:“让你去福州又不是去做海盗,我是让你去福州的港口看看,能不能买些鸟铳和火炮回来。”
木下藤吉郎松了一口气说道:“主公,大明人会和我们做生意吗?”
织田信长哈哈一笑说道:“若是大明肯定不会,但是东南新军肯定会。”
“我已经看过《讨逆檄文》,那位苏泽大都督看来是想要和我们倭国一样,建立幕府掌摄大明国政了。”
“既然他已经说了万国通商,如此人物自然不会出尔反尔的!”
“无论是鸟铳还是火炮,又或者是其他火器,无论多少价钱都要买回来!”
“虽然你和宁宁新婚就要让你远派,但是为了织田家的事业,辛苦了!”
木下藤吉郎连忙跪倒,以头抢地说道:“为主公办事,万死不辞!”
世界风云变幻,时间迈入了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
即将决定大明帝国的决战,正在暴风雨前最后的宁静。
此时双方都在积极调兵遣将,为开春之后的军事行动做准备。
今年元宵节,京师和南京都没有进行鳌山灯会的庆祝活动,刚刚过了元宵节,各部衙门开始办公之后,皇帝就急召内阁辅臣和各部大臣入宫开会。
商议的自然就是决定大明命运的春后战事了。
今天还是正常两更,这一章是过渡章节,毕竟本书不仅仅局限于大明。
大航海时代,目标自然是星辰大海了!
第337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场会
嘉靖四十二年,内阁只有首辅徐阶和次辅袁炜,辅臣只有赵贞吉一个。
袁炜,字懋中,浙江余姚人,是嘉靖十七年的探花。
袁炜本来被嘉靖皇帝点为状元,但是在最后的礼仪性质的临殿答对中出言不逊,被贬为了探花。
袁炜的性格就是如此,见他人所作,稍不称意,便大肆诋毁、讥诮。
他才思敏捷,也因为文采好,在之前的“青词吃鸡大赛”中平步青云,一步步高升。
不过如今袁炜的地位却很尴尬,他是浙江余姚人,也就是如今朝堂上不受待见的“浙党”。
然后袁炜主持了嘉靖三十七年的会试,申时行、许国、王锡爵,都是他的得意门生,之前他也和三人非常的亲近。
如今申时行已经确认从贼,剩余的两个家伙也被锦衣卫暗中跟踪看管起来。
袁炜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上书给许国王锡爵作保,朝廷才没有罢他们的官。
但是袁炜也日益不受待见,每天去内阁也就是装装样子,政事上他基本上不插手。
赵贞吉入阁之后,袁炜更是连内阁都很少去,告病在家。
不过这一次的元宵会议,袁炜是不得不参加了。
六部中,吏部尚书严讷,户部尚书是赵贞吉兼任的,礼部尚书李春芳,兵部尚书杨博,刑部尚书黄光升,工部尚书雷礼,也全部在殿内在列。
其中兵部尚书杨博,就是之前执行了朝廷命令,掘开淮河大堤阻挡倭寇的南京兵部尚书。
杨博背锅下台后,因为他了解江淮战事,又很快被启用为兵部尚书。
常年道袍的嘉靖皇帝,也难得换上了龙袍,在太监们的簇拥下来到了殿内。
众人跪下来口呼万岁,皇帝高坐在御座之上,清了清嗓子说道:
“今日之议,史官皆不在列,也不入起居注和实录,众卿家可以畅所欲言。”
皇帝这句话说完,众人更是紧张。
正常的国家会议,史官都是要在旁记录的,会议内容都要编入实录中,作为日后修史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