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355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2:34
  李廷竹说道:“我们李家从你爹我这里才复爵,承袭皇恩的就我一个人,谈何世代?”
  李言恭立刻愣住了。
  李廷竹又说道:“陛下的恩情,由我来报就行了,来人啊!”
  “将世子圈禁在府内,没有我的允许不许外出!”
  同样的剧情,也发生在高拱的府内。
  高拱的儿子高务观今年二十四岁,高家也是书香世家,但是高务观并没有太多的读书天赋。
  有着一个学霸父亲,高务观连秀才都考不上。
  高拱这次赴任,自然也将妻子和儿子带了过来。
  “爹,我要参军!”
  高拱的态度倒是要比李廷竹好一点,他只是问道:“你为什么要参军?”
  高务观立刻说道:“报君恩!”
  “君恩?君何恩汝?”
  高务观愣住了。
  高拱看着儿子,又想到了刚刚进入朝廷的自己。
  那个矢志要改变大明的庶吉士,那个一心为了裕王而奔走的侍讲官。
  高拱叹息一声说道:“明日新军学堂开课,你去旁听好了,不过临淮侯已经说了,只有结业考核优秀的学员才能做军官,你明白了吗?”
  高务观立刻点头说道:“明白明白!多谢爹!”
  高拱再次叹气。
  “爹您怎么又叹气了?”
  高拱叹气说道:“大争之世到了,学点兵法也没有坏处。”
  在城南的银座印刷坊中,乔装打扮的熊五走进隔壁的民居,他换上衣服从地道走进印刷坊。
  穿过印刷坊,熊五来到会议室中。
  “站长!”
  “坐下吧,明廷新军学堂的情报打探的怎么样了?”
  还是熊况站起来说道:“南京国子监贴了告示,要身家清白的有产良家子弟,还要粗通文墨才能参加。”
  “粗通文墨没有问题,身家清白有点麻烦。”
  熊五皱眉问道:“参军的人多吗?”
  “还挺多的,这次明廷承诺发实饷,待遇要比普通募兵高多了,如今南京城内百业萧条,这个军饷还是吸引了不少人报名的。”
  熊况又说道:“不过站长放心,还是有几个弟兄报名成功的!”
  “你们怎么搞来的身份?”
  熊况说道:“当年大都督在南京创办天工书院的时候留了一些人脉,还有当年振武营兵变带走的军官,他们也有亲朋故旧留在南京城。”
  “可靠吗?”
  “可靠,这些身份本来就是我们在南京活动的幌子,以明廷的甄别能力查不出破绽。”
  “既然如此,那你们就去新军学堂上课吧。”
  熊五说道:“多印一些大都督的文章,找机会在新军学堂中传播,这些新军说不定可以争取。”
  “你小子,是想要通过这个学院接近高拱?”
  熊况点点头说道:“站长,明天我就要去学堂报道了!印刷坊和其他事情就交给您了!”
  熊五作势要打,被熊况灵活的闪开,熊五骂骂咧咧的说道:
  “臭小子还不快去准备!”
  熊况笑嘻嘻的出门,只留着印刷机转动的声音。
  南京城内“踊跃”参军“报国”的时候,驻扎在安庆的张居正却忍不住火冒三丈。
  坐在张居正身边的诚意伯刘世延脸色同样难看。
  张居正的署吏战战兢兢的说道:“张部堂,我持了您的手令去凤阳府群牧监,可是对方不肯拨马给我们。”
  “为什么不肯!?”
  “凤阳群牧监是皇产,那监中官员说没有陛下的圣旨,他们不可能拨马的。”
  张居正气的要发作,但是还是忍住了怒火说道:“你且退下吧。”
  等到署吏退下,张居正这才说道:“可恶!蠹虫!凤阳群牧监在南直隶吸血了这么多年,现在让他们出点马匹和草料都不肯!大明朝坏就坏在这帮硕鼠身上!”
  刘世延立刻说道:“部堂慎言啊!”
  张居正这才恢复了城府说道:“我要以南直隶总督名义向朝廷上书,请求将调凤阳军马五千匹给我南直隶诸军!”
  在现代人看来,在安徽养马是一件魔幻的事情。
  但是在“衣锦还乡达人”,“反哺故乡小能手”的朱元璋看来,最好的东西都要给自己的老家。
  从明初开始,朝廷就在凤阳府设置群牧监,在凤阳府养马。
  当然朱元璋的想法也不全是为了家乡建设,这位筹谋深远的皇帝在家乡养马,更重要的是给自己子孙留一个反攻大本营。
  凤阳城墙高大,有马有武器有粮食,就是作为朱明王朝最后的基地打造的。
  和凤阳皇城相比,某小胡子的南极计划都是弟弟。
  只可惜这套东西在靖难之役没用上,南明朝廷灭亡也没用上。
  而在凤阳府“养马”这个“天才”的构想,让凤阳府的马户们纷纷破产,马政成了群牧监官员盘剥百姓的手段,凤阳养马出现了咄咄怪事。
  账面上的马越来越多,实际上的马越来越少。
  养的马质量越来越差,别说军队,就连驿站系统都不愿意用凤阳养的马。
  可偏偏凤阳的群牧监顶着“祖训”的名头,继续在凤阳府养马害民,这次张居正的署吏连马场都没能进去。
  今天恢复更新,月初求票


第335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
  嘉靖四十一年终于快要过去了,腊月二十八。
  凤阳府,皇城。
  凤阳府皇城是一座城墙高大的四方城,所谓皇城主要有两个作用。
  一个是犯下大罪的朱明宗室,就会被发往凤阳皇城圈禁。
  另外一些犯错的太监宫女,也会发往凤阳守陵,当然他们不能住在皇城里,只能依靠着皇城边上居住。
  一辆马车驶入了凤阳皇城,那些被圈禁在这里的朱明宗室们探出头,看着这辆马车送来的新人。
  一名干瘦的中年人,在年轻人的搀扶下走下马车。
  负责移交的官员将来两人推进了凤阳皇城,又交接了文书之后,驾驶着马车扬长而去。
  “爹!终于到凤阳了!”
  中年人虚弱的应了一声,年轻人立刻喊道:“吃食!我爹是奉国将军!快给我们吃食!”
  那群在城墙上围观的人走下来,围绕在这对父子身边说道:
  “你们又是犯了什么错来凤阳的?”
  年轻人说道:“我爹闯关为山西宗室诉苦,冒犯陛下,我父子被发配凤阳。”
  围观的人七嘴八舌的说道:“原来是山西的同宗,你们来这里可是享福喽!”
  凤阳皇城并不算大,很快就有人送上了食物,这个虚弱的中年人终于慢慢恢复过来。
  刚刚说话的那个山西宗室上来问道:
  “可是代府奉国将军朱聪浸当下?”
  中年人点点头,这个山西宗室说道:“多谢奉国将军为我们山西宗室仗义执言!”
  按照大明朝的祖制,明代宗室是不能随意离开封地的。
  代府奉国将军朱聪浸,就是因为山西宗室的禄米经常被拖欠,擅自离开封地闯关到京师,向嘉靖皇帝面承山西宗室成员的凄苦情形:
  “臣等身系封城,动作有禁,无产可鬻,无人可依,数日之中,曾不一食,老幼嗷嗷,艰难万状:有年逾三十而不能婚配,有举露十年而不得殡埋,有行乞市井,有佣作民间,有流移他乡,有饿死道路。名虽宗室,苦甚穷民,俯地仰天,无门控诉。请下所司,将积逋禄米共二十二年清查催补,使父母妻子得沾一饱。冒罪而死,亦所甘心。”
  皇帝自然是大怒,将闯关的朱聪浸和儿子发配凤阳府。
  其实明代宗室也是两个极端。
  大的宗室不仅仅由朝廷禄米供养,还侵占官田民田,在领地内鱼肉百姓,一个个吃的肥的流油。
  但是大部分的贫困宗室,日常禄米经常被地方官府推诿扯皮,又因为宗室身份禁锢,不能做其他的职业,活活饿死的不少。
  有的宗室甚至会故意去骂皇帝,就是为了发配凤阳城。
  黑色幽默就在此,圈禁的宗室好歹还能有一口饭吃,在外面可能真的要活活饿死了。
  明代藩王问题,其实还是阶级问题,并不是说只要姓朱就有铁杆庄稼。
  可明廷每年供养宗室,也确实花费极大,这在嘉靖年间已经成为朝廷顽疾。
  只是这些钱财大部分都落入到了大宗近支藩王的手里,以及各地贪官污吏贪墨了,这些银子可落不到普通宗室手里。
  朱聪浸父子就在城中住下,凤阳皇城的伙食也仅仅是能够温饱而已,毕竟这些宗室都是圈禁的犯人。
  但是就算这样,也要比山西很多宗室的生活好上太多了。
  朱聪浸的儿子朱华烨每天都吃了饭,就站在凤阳皇城的城墙上看着远方。
  对于这个儿子,朱聪浸充满了愧疚,朱华烨早慧,五岁就读书认字,若不是宗室身份拖累,说不定还能考上秀才。
  “报纸来了!新报纸来了!”
  被圈禁在这凤阳府的王城中,平日里也没有什么事情做,看报纸也就成了这些宗室废人们最大的工作。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5页  当前第35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55/6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