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227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2:34
  范从明说道:“那是当年阳明先生讲学时候坐的蒲团。”
  就连平日里最离经叛道的李贽,都挺直了腰板。
  苏泽暗暗感叹,果然当一个人成为圣人,他所用的一切都自动圣物化了。
  就在这个时候,就看到一名长须灰色长衫的中年人登上讲台,他对着众人团拜了一番后道:
  “在下徐渭,应诸位抬爱组织本次文会,本次讲学的主题是‘禁海平倭’,诸位对平倭靖海有何献策,都可以上台畅所欲言,若是有不同意的,也可以上台来辩述。”
  众人纷纷鼓掌,这次衢州书院的文会讨论的问题都是大家日常讨论的话题,又是平倭这种关系到家国的大事,众人都觉得可以有话说,于是纷纷鼓掌叫好。
  徐渭虽然没有中举人,但是他在浙江读书人心中地位超然,即使是胡宗宪这样的地方大员都敬重他的才华,他直接一屁股坐在蒲团上说道:
  “今日就由徐某起个头,徐某有靖海平倭十策。”
  苏泽侧耳听徐渭的平倭十策,基本上和他在县试策论上写的差不多,也就是整饬海防,编练地方团练,加强海防之类的话,对苏泽来说也没什么新意,但是胜在全面。
  而且徐渭熟悉浙江地理,对于各地倭情也都有了解,他说的方案可以说是滴水不漏了。
  对能够招降的倭寇进行招抚,剿抚并用,利用倭寇内部矛盾分化瓦解。
  徐渭的方法虽然没什么新意,但是他这篇《荡倭十策檄文》,用的是宣战檄文的体裁,写的文采飞扬荡气回肠,苏泽听了都想要拿起武器冲上前线和倭寇厮杀。
  果然一根好的笔杆子能胜十万兵,光是这篇文章就足以团结浙江的读书人抗倭了。
  后面胡宗宪应该用的就是徐渭的谋划,基本上是按照他的方略进行抗倭的。
  这篇《荡倭十策檄文》,可能也是胡宗宪灭倭政策的宣传文章。
  不过既然是文会辩论,自然不可能全部都同意徐渭的檄文,不一会儿,就有一个士子站起来,他挤过人群走上高台,对徐渭一拜又团拜,开口说道:
  “在下绍兴府举人吴雄,倭乱之始在宁波争贡,朝廷每年花费这么多经费平倭,东南百姓都不得安宁,还不如重开宁波朝贡,那倭乱自解。”
  这个说法立刻点燃了火药桶,还没等徐渭反驳,就自然有宁波籍的士子站出来反对。
  这名士子走上台,大声斥责道:
  “宁波举人沈揆,吾以为不可!自从国初许倭寇入贡以来,倭人在宁波酝酿事端无数,且倭人贪婪,我大明乃天朝上国,岂能因为区区倭寇屈服开贡?此例一开海疆不宁!”
  接下来苏泽就看到一场高大上的文会,立刻变成了大型网络键政线下吵架现场。
  宁波和宁波附近的读书人都站起来反对重开朝贡,反对倭国再入贡,强硬的主张继续抗倭。
  而非宁波籍的读书人则有一部分支持重开朝贡,用朝廷来抚平倭寇,不要继续用兵打仗了。
  苏泽看着徐渭嘴角含笑的看着众人引经据典,大声辩论到面红耳赤。
  再看看站在高台边上,摸着胡子看着辩论的徐渭。
  苏泽就知道这也在徐渭的计划之中,这一次文会的主题既然是“禁海平倭”,那就是为了宣传胡宗宪接下来的抗倭方针的。
  而徐渭任由他们辩论,应该就是为了在最后的时候一锤定音,统一整个浙江的抗倭思想。
  果然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都不是普通人,史书上对徐渭评价很高,认为他是胡宗宪平倭的谋主。
  现在看来应该是这样了,舆论先行,先确定全浙抗倭的思想,等这次讨论完毕,再提重开宁波入贡就是投降主义了。
  李贽低声对苏泽说道:“汝霖不想上去说两句吗?”
  李贽知道苏泽给自己姐夫谋划了平倭七策,才让方望海平步青云,知道他素有韬略,可没想到苏泽此时已经站起来了。
  范从明惊讶的看着苏泽,他没想到外省士子竟然要上台辩论?
  要知道刚刚上台的,都是浙江有名的读书人,范从明这种新科举人只有在下面听的份儿。
  范从明向身边的黄懋冲说道:“苏兄在你们福建很有名吗?”
  黄懋冲笑了笑说道:“汝霖兄乃是我们这一科的解元郎。”
  原来如此啊!
  听说苏泽是解元,范从明就明白了,一省的解元都是一省文才精粹,苏泽想要上台辩论也是正常了。
  但是范从明还是说道:“苏兄的辩经水平如何?”
  黄懋冲想到这一路上苏泽给众人讲学,和李贽辩论的样子,立刻说道:“辩才无双!”
  范从明还是有些担忧的说道:“我浙中士子向来口才了得,怕是苏兄要吃亏啊。”
  范从明只看到苏泽登上高台,他的气势一下子就变了。
  在金色技能【雄辩】的加持下,苏泽登台后的魅力达到了14点。
  在台下的时候,范从明还只觉得苏泽是个风度翩翩的读书人,但是这么一登台,苏泽的气度就风貌让人想到了那些成名已久的大儒。
  徐渭也疑惑的看着苏泽,整个浙江有名的读书人他都见过,怎么不知道苏泽这号人物?
  这一瞬间,徐渭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老师王畿,王门二代真传,王阳明的亲传弟子!
  苏泽拱手说道:“在下福建延平府举人苏泽,见过诸位兄台。”
  听到苏泽是福建人,台上台下的浙江士子都喧哗起来。
  虽然刚刚宁波籍的士子和非宁波籍的都要打出狗脑子了,但是苏泽你一个外省人有什么资格说话?
  如果不是苏泽气度了得,怕是已经有人要将他嘘下去了。
  但是苏泽对面的那个宁波籍士子直面苏泽,却觉得压力很大,这时候台下突然有人喊道:
  “苏泽苏汝霖!是不是写《牡丹亭》的解元郎?”
  “就是写《聊斋》的那位苏泽?”
  范从明惊讶的说道:“苏兄就是写《牡丹亭》的那位?我竟然一时没想起来!”
  黄懋冲问道:“《牡丹亭》在浙江也有传唱吗?”
  范从明激动的说道:“何止是有传唱啊,那是风靡满浙啊!徐文长也盛赞苏兄是比拟关汉卿的戏曲名家啊!”
  一省解元,戏曲名家,让范从明瞬间变成苏泽的迷弟,场下不少人也忘记了地域之别。
  只听到苏泽说道:“《左传》有云: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
  “先秦之时,若无楚国诸夏先民之功,我闽浙还是蛮夷之属。”
  这句话说的众人无言,苏泽是将浙江福建一起地图炮了,不过在先秦那个时代他们确实是蛮夷没错。
  徐渭看向苏泽,却不知道他突然说这话什么意思。
  苏泽说道:“周有分封诸夏教化蛮夷,使我南国归华夏而江南无南蛮之患,先民们筚路蓝缕,方有今日之版图。”
  “今南有倭寇北有俺达,为何不效法诸夏先民,化蛮夷为诸夏?”
  场上的宁波籍士子听到脸色惨白说道:“荒唐!海外诸国都是太祖所册藩属国,怎么能擅加征讨?”
  苏泽掷地有声的说道:“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倭国用华夏之礼则为藩属,如今却如禽兽一般侵扰我大明海疆,显然已出华夏而改为夷狄。”
  “诸夏伐夷狄,有何不可?”


第225章 抵达南京
  徐渭看着高台上的苏泽,再看看被他鼓动起来的浙江士子们,心中叹息一声,这也算是另类达成目标?
  其实苏泽所讲的“诸夏主义”,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汉儒讲的“大公羊主义”就是这么一回事。
  到了唐代的边塞体诗歌大行其道,曾经的儒家文化是充满了扩张型和侵略性的。
  只可惜到了大明的时候,儒学已经逐渐失去了这些特性。
  不过苏泽也算是帮了徐渭一把,挑起了浙江士子对倭寇作战的热情。
  徐渭登台,向苏泽拱手说道:“浙江徐渭,见过苏解元。”
  徐渭在打量苏泽,苏泽也在打量徐渭。
  在苏泽那个时空,徐渭的命运可以说是跌宕起伏。
  少年扬名,多年不第,三十岁协助胡宗宪抗倭,却在功成名就之后被胡宗宪狱案连累下狱,在狱中多次自杀,被好友营救之后暂时出狱,却因为狂病发作将继室杀死再次入狱。
  后来遇到了大赦天下,又在好友辩护下出狱,出狱后周游天下,最后潦倒而亡。
  而此时的徐渭应该刚刚接收胡宗宪的邀请,成为胡宗宪的幕僚协助他抗倭。
  苏泽在叹息一声,抗倭功臣最后不得善终,这其中或许有种种内幕,也或者有些人死的确实咎由自取。
  但历史是有记忆的,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前人所做的事情,往往会给后世做决策的时候提供参考。
  抗倭功臣不得善终,后世被委任一方的大臣又会怎么想?
  主持变法的张居正死后被清算,万历朝后期的首辅个个都变成不粘锅,再也没有大臣愿意和张居正一样挑起国家重任。
  回过神来,苏泽对徐渭见礼,徐渭对众人说道:“本次衢州书院文会暂时休会,徐某有几句话想要对苏解元说。”
  徐渭引着苏泽来到衢州书院的后院,衢州书院后厢可以说是曲径通幽,绕过一排校舍竟然还有一座精巧的花园。
  徐渭带着苏泽走进花园,水榭中有一座小凉亭。
  两人在凉亭落座,徐渭说道:
  “多谢苏解元,这番诸夏蛮夷论若是能让浙江上下一致抗倭,徐某也算是不负胡巡抚所托了。”
  徐渭坦坦荡荡的说道:“不瞒苏兄,本次文会徐某是应胡巡抚所托,目的就是让浙中士子同仇敌忾抗倭,苏解元刚刚一番话要比徐某准备的要更好,不愧是福建的解元郎。”
  徐渭真诚的对苏泽说道,反而让苏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史书上说徐渭虽通权术,知兵法,但是天性赤子,对人对事都非常真诚,现在看来果然是这样的。
  苏泽拱手说道:“苏某搅合了徐兄大事,实在有愧。”
  徐渭笑了笑说道:“无妨无妨,文会辩论本来就是畅所欲言,苏兄所说的徐某也觉得很有道理,只是光是为了平定倭寇朝廷就已经竭尽全力了,想要反攻倭国本土,恐怕是力所未及啊。”
  苏泽只是笑笑,他当然没有指望以大明的拉胯实力能够进攻倭寇,重提“诸夏蛮夷论”,苏泽只不过是为了日后的事情打基础。
  见到苏泽没有继续说话,徐渭说道:
  “解元郎是要去南北二京入监吗?”
  苏泽点头说道:“我与好友准备去南京国子监入监,赶上这次衢州书院的文会也是恰逢其会。”
  “解元公年轻轻轻就中举人,日后前途远大。”
  徐渭还有半句话没说,苏泽如今一腔热血,却不知道朝堂的险恶,等他日后位列宰辅的时候,恐怕就没有这番少年意气了。
  徐渭想到自己二十多岁的时候也是如此意气飞扬,可十年科场毫无寸进,蹉跎了大把光阴,这也是为什么徐渭接受胡宗宪的邀请,他太需要一次“人生的胜利”来肯定自己的价值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5页  当前第2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7/6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