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_分节阅读_第154节
小说作者:肥鸟先行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2:34
  武举不同于文官的科举考试,考试的严肃性一般,除了前面几名可以保证真才实学之外,后面几名不少都是营私舞弊的卫所军将后代。
  对于苏泽送自己这么大的恩情,于二公子自然是千恩万谢,唯一遗憾的就是在武举之前他要去福州府的福州左卫报道了。
  和苏泽依依惜别,于宗远将南平城内的店铺全部委托给苏泽,带着姬妾和钱财珍宝,向着福州城而去。
  解决了熊家诉讼的问题,苏泽对于蔡家的办法就是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今年延平府的夏粮没有征收齐全,朝廷也没有因为闹倭寇优免福建的夏粮,方知府在知府衙门里发愁,这个消息通过林显扬传到了苏泽的耳朵里。
  大明朝的夏秋二粮的征收,并不是要第一时间交足的。
  就以夏粮为例,夏粮各省根据粮食成熟的时间有所差异,基本上是八月开始收获征收。
  八月完成夏粮征收全年任务的八成就算是合格,接下来的三个月中,也就是十一月前将剩下的两成交上来,那征税的考成就可以算是合格了。
  大明朝对于官员考成,第一看中的征税,所以每一任官员最头疼的就是粮食征不够的问题。
  方知府新到任的知府,夏粮征收是他的重点工作,但是今年延平府的夏粮还差不少。
  原因自然也很简单,倭寇是在夏粮收获的时候围攻的沙县,让沙县粮食歉收,影响了整个延平府的征粮工作。
  若是缺口小一点,府衙用公帑去买点粮食补上也就算了,但是今年的缺口特别大,府衙又因为倭寇用了不少钱,根本没能力补上这个窟窿。
  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苏泽果断出手了。
  还是通过方若兰,苏泽向方知府提出了“借蔡家人头一用”的计划。
  之所以选择蔡家,是因为蔡家的名声在延平府已经臭了,所有豪强大族都在和蔡家做切割,对蔡家动手不会引起整个乡绅阶层的联手反抗。
  一个好名声,在你落难的时候不一定有人会帮你,但是肯定不会有人落井下石。
  一个坏名声,在落难的时候肯定没人帮,还会有一堆人在旁边鼓掌叫好。
  蔡家的坏名声,让他成了方知府为了补足夏粮缺额,选择动手宰杀的肥羊。
  而蔡家那些田产买卖资料,都是苏泽让林显达在县衙笔架阁查的。
  笔架阁是县衙存放档案文书过往公文的地方,自然也包括了全县的田产买卖的备案合同。
  田产过户之后,需要在官府盖章获得红契,而官府也会将买卖双方的资料和购买土地的面积位置记录下来。
  这些记录就是来年税吏去征税的计税依据,同时也是过户备案资料,防止双方再为土地问题纠缠。
  林显达将这几十年蔡家购买田地的档案资料全部翻出来,苏泽让熊五带人一个一个的去找原来的卖家,有些卖家本人都已经不在了,再找他们的子孙。
  这样一查,果然当年蔡家为了避税和压低地价,少报了购买土地的面积。
  正在为夏粮缺口问题发愁的方知府,在从女儿那边听到“建议”之后,几乎是立刻就答应了下来。
  苏泽也观摩到了一名知府要对付士绅的雷霆手段。
  不得不说,父母官的能量还是很大的。
  如果方知府要对付整个延平府的士绅,比如给所有地主加派费用,那肯定会遭遇到联手抵抗。
  但是方知府要对付的是士绅中的一员,还是名声最臭的蔡家,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延平府的大族全部都袖手旁观,眼看着方知府施展手段。
  苏泽安排的原告到了县衙,被县衙拒了诉讼请求之后,方知府立刻用府衙的权限,将诉讼揽到了府衙中。
  紧接着受理并案,让所有原告写下状纸,然后一并送到了蔡府。
  蔡家还准备争辩,府衙李通判就亲自带领户房渠房全体出动,将蔡员外两座庄园的土地清丈了一遍。
  结果自然是不必说了,蔡家田庄和南平县衙田册上的记录比对,隐瞒了近半数土地。
  这下案子就已经坐实了,蔡家不仅仅是买卖土地的纠纷,还涉及偷税漏税的问题。
  蔡员外是致仕官员,有官身在不好拘拿,府衙立刻将给蔡员外做抱告的状师方镜抓紧了府衙大牢。(前文勘误,方镜没有功名)
  方镜不过是个文弱读书人,又哪里挨得过府衙的监牢,很快就将蔡家田产上的问题全部交代,顺便将他这些年给方家做的赃事都抖的干干净净。
  这其中自然也包含了熊家的案子。
  这下子方知府也不客气了,直接开始重审这些案子。
  一些案子都是之前才犯的,人证物证也都还在,熊岳的案子主使蔡帮壮虽然死了,但是给蔡帮壮搬运尸体的赌坊伙计还在县衙牢房里,案件审理根本没有费多大力气。
  方知府向南京吏部和福建提学衙门行文,请求革去蔡员外的官身和功名,然后迅速将蔡家控制起来。
  在这么一连串的连环巴掌下,蔡员外没有任何反抗余地,甚至连帮他营救说情的人还没接到消息,案子已经做成了铁案。
  延平府所有人都明白,蔡家完了。
  只要等到南京吏部的公文下来,蔡员外就没有官身护佑,就要被抓捕下狱了。
  而为了补足历年来隐瞒田亩而欠缴的税款,蔡家不得不开始变卖田产。
  可是蔡家的田庄都是诉讼中的土地,土地本身就有纠纷不能变卖,蔡家只能变卖城里的七座染坊和武夷山下的茶园。
  可就算是这样,延平府依然无人敢问津。
  原因自然是蔡家的官司太多,万一这些产业也有纠纷怎么办?
  可是府衙越逼迫越是紧迫,蔡家不得已只能继续降价出售。
  等到价格比几年前蔡家购买这些产业时候价格还低的时候,苏泽带着银子登了蔡家的门。
  蔡员外已经躺在床上奄奄一息了,南京吏部虽然没回复,但是福建提学是方知府的科场前辈,先行下文,革去了蔡员外两个儿子的功名。
  这等于断了蔡家仕途,蔡员外因此一病不起。
  “滚!我死也不会将产业卖给你!”
  蔡员外回光返照一样的坐起来,将苏泽赶出了屋子。
  但是蔡员外两个儿子却立刻跟上来。
  “苏公子,我爹病糊涂了,铺子和茶园都可以卖,这边说。”
  苏泽再次砍价,用八百两银子买下了比熊家茶园还大的蔡家茶园。
  七间染铺作价一间一百两,合计一千五百两银子。
  靠着鹿大王的宝藏和打劫的收入,苏泽大笔一挥签下了契书。
  蔡员外一命呜呼,讼师方镜被判流刑,只等按察使司衙门复核就执行。
  蔡家两个儿子没有参与暗谋,都是也被褫夺功名,隐匿的田产全部补足积欠,还要补足之前低价购买土地的钱款。
  蔡家一蹶不振,延平府大族们看向府衙都充满了敬畏。
  苏泽也对方知府的手段非常倾佩,这一套连消带打,一套连招就带走了蔡家。
  果然自己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这一套对付乡绅的连招,几乎可以称作教科书般的范本了。
  除了苏泽之外,海瑞也对方知府改变了看法。
  海瑞登门道歉,又和方知府探讨了为官之道,竟然颇有知音的感觉。
  苏泽告慰熊岳亡灵后。
  苏泽开始闭门读书练字,当写下了最后一页字帖后,书法技能升级了。
  终于写完了这个剧情了,伏笔全部收回。
  接下来种田了


第164章 金色书法技能
  苏泽在编辑部内临摹了最后一幅字帖,终于得到了系统的提示。
  【技能‘书法’突破Lv5,请选择被动技能!】
  【技能‘书法’突破Lv5,获得一点自由点数,剩余自由点数:2】
  苏泽眼前闪过了一金两绿的光芒。
  又出金了?
  【金色被动——乱石铺街体:以竹入道,习得郑板桥六分半书,使用该字体时书法技能+5,魅力+5】
  【绿色被动——帖学精通:临摹字帖时候书法技能+1,学习速度提升5%】
  【绿色被动——碑学精通:临摹字碑时候书法技能+1,学习速度提升5%】
  苏泽看着这三个被动技能,有金色的自然选择金色了!
  不过书法技能竟然是和魅力属性相关的?
  这后面两个绿色技能,其实就是明清书法两个发展方向。
  帖体和碑体。
  大明初期中期的书法大家喜欢临摹字帖,帖体就是在纸张上所写的字,以行书和草书为主,同时也诞生了方便印刷的“宋体字”和科举考试用的馆阁体。
  可是到了明中期以后,前人已经将有名的字帖都研究透了。
  说白了,就是卷到了没办法再卷的地步了。
  明末开始,金石学派开始出现在各个文艺领域,那就是金石考据派。
  这一派通过对碑文等的研究,重新研究唐之前的字体,主要以魏碑和隶书为主,开始将这些字体融入到书法中,从而开创了碑体。
  所以清代的书法大家,比如海派的赵之谦,往往都是纂刻大家。
  但是在这两派的风潮下,也出现了很多奇人。
  比如八大山人,又比如郑板桥。
  而这一次苏泽的金色被动技能,就是郑板桥一生苦练书法,自创的乱石铺街体。
  苏泽拿起毛笔,在宣旨上写上了四个大字——难得糊涂。
  只看到这四个字歪歪斜斜,笔画也散,但是整体看起来却像是一幅画,特别是笔画中还融入了画竹子的技巧,一个个圆墩墩的非常的雅致。
  苏泽放下毛笔,他也曾经在很多扇面上见过郑板桥这四个字,自己书法技能只有Lv5,算上被动+5也就是Lv10,只能能算是民间高手的水平。
  只要自己的书法技能达到Lv10,再写这幅字的时候就能达到当世大家的水准了。
  就在苏泽准备收起来字的时候,方若兰正好推门进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55页  当前第15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4/655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