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治你别怂_分节阅读_第861节
小说作者:贼眉鼠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1:50
  中央朝廷历经数代,文火温治都没干成的事,黄巢一把刀给搞定了。
  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李钦载的表情有些凝重了。
  “有点棘手,不是问罪几个官员能解决的。”李钦载苦笑道。
  滕王瞥了他一眼,哼道:“还用你说?若真只是问罪几个抗拒政令的官员就能解决,本王用得着千里迢迢从江南赶回长安?”
  “这十几个州县已被江南各大望族经营成了铁板一块,州县官员大多出自江南望族门下,他们抗拒种植番薯自是当地门阀的授意。”
  “若只是撤免这些官员,仍是治标不治本,朝廷的政令照样推行不下去,反而会激化地方门阀与朝廷的矛盾,得不偿失。”
  李钦载沉思许久,不太自信地建议道:“若换个头铁的官员下去,巡察督促种植番薯呢?比如刘仁轨……”
  滕王不满地道:“啥意思?本王的头不铁吗?再大的官员派下去,到了地方上还是用不上力,地方势力与官员的利益纠葛太深了,任何人到了那里都会束手束脚,干不成事。”
  李钦载叹了口气,道:“此事看来只能禀奏天子了,让大佬们商议决定吧,我这样一朵柔弱的小娇花只能养在温室里,外面的大风大浪太可怕了……”
  滕王露出嫌弃的表情,冷冷道:“你想置身事外,怕是没那么容易。”
  “本王回到长安,连王府都没回,径自来了你家,你以为是为何?”
  “当初在长安城,江南八大望族被你废了几百人,得罪他们的也是你,番薯种植在江南推行不下去,你是罪魁祸首。”
  说着滕王的语气突然变得低沉而沙哑,眼神也变得更深邃,像霸道总裁盯上了柔弱无依的小娇花。
  “你点的火,你自己来灭。”
  ……
  太极宫。
  李钦载和滕王坐在大殿内,一脸的无奈。
  李治和武后眉头深锁,夫妻俩不时对视一眼,从对方的眼里看到了同一种眼神。
  想杀人但提不动刀的无奈眼神。
  “陛下,事情大概便是如此,臣在江南道处处被掣肘,州县官员怠惰消极,不与臣配合,各地村庄农户也受了蛊惑,抗拒种植新粮,臣在江南岭南步步维艰,太难了。”滕王苦笑道。
  李治表情难看,沉默垂头,不知在想什么。
  良久,李治恨恨咬牙:“这些门阀望族,胆子越来越大了,朝廷的政令都敢违抗,长此以往,岂不是要拥兵谋反!”


第1363章 应对之策
  皇权受到挑衅,最生气的当然是李治,他是直接当事人。
  身份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
  在李治的眼里,事情的是非对错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就算这件事里是江南望族占了理,对李治来说,他们也是大逆不道。
  不管任何理由,都不是挑衅皇权的借口。
  如果说李治是真龙之子的话,那么龙真正的逆鳞就是皇权,任何人都不能碰,包括至亲。
  听滕王说完江南和岭南两道的经历后,李治脸色铁青,眼中已升起了森森杀意。
  圣君不止诛心,也杀人。
  “陛下,臣亲自走遍江南岭南,当地门阀势力根深蒂固,且利益人情血脉纠葛甚深,现在已不是什么种植番薯的事了,江南各大望族倚仗数百年积累之势力,当地百姓农户俨然已不闻长安朝廷,而只闻望族名姓。”
  李治冷着脸,闻言扭头望向李钦载,道:“景初可有高见?”
  李钦载沉思半晌,低声道:“陛下,臣赞同滕王殿下所言,现在已经不是种不种番薯那么简单了。”
  “门阀势力已深植于当地,俨然已成了地方小朝廷,长此以往,朝廷对地方的掌控将越来越力不从心,最终只能任由地方势力坐大,慢慢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到了那时,大唐社稷可就真的危险了。”
  李治的脸色愈发难看,他很清楚,李钦载的话不是危言耸听,大唐立国根本就是建立在各地世家门阀共同拥护的基础上,才快速推翻了隋朝。
  世家门阀能联合起来拥护李家称帝,自然也能联合起来把李家推翻,如同推翻隋朝一样。
  门阀势力不除,李家皇权永远是空中楼阁,随时有被掀翻的危险。
  然而……
  李治咬牙道:“若是敌人,朕一声令下,战场上将士们一刀劈翻便是,但世家门阀……朕处置过轻,他们不痛不痒,朕处置过重,又怕门阀联手,煽动百姓造成民变,最终逼反他们。”
  “过轻过重都不行,朕如何处之?”
  一旁久不出声的武后突然道:“陛下,臣妾以为,此事宜当先软后硬,先礼后兵。”
  “怎么说?”
  “臣妾以为,陛下对江南望族的态度不可太强硬,不如先下旨垂问江南望族为何抗拒朝廷政令,让望族陈情上奏,说明原因。”
  “同时也应遣百骑司秘密监视查缉,探查望族可有不臣大逆之举。”
  “另外,陛下宜当在朝中提前选出一位钦差,随时出发赴江南岭南,监察望族,督促当地种植番薯。”
  武后朝李治笑了笑,道:“种不种番薯事小,看的是当地门阀会不会继续违抗朝廷政令,如果钦差下去后他们依然我行我素,陛下,这可就不是简单的违旨不遵了。”
  “到那时,还请陛下乾纲独断,杀一儆百,及时将地方门阀不臣的念头掐断,不可纵容坐大。”
  武后说完后,在场三人缓缓点头。
  李钦载暗暗钦佩,不愧是上下数千年唯一的女帝,思维清晰,城府深沉,处事也很有条理,别看是女人,她绝对是女人中的吕布,坐骑中的赤兔,几千年来就出了这么一个。
  李治对武后的建议表示很赞同,于是又望向李钦载。
  “景初可有高见?”
  李钦载急忙道:“臣附议皇后之谏。”
  李治嗯了一声,道:“景初行事向来周全,可有补充之处?”
  一旁的武后微笑道:“景初畅所欲言,这是朝政大事,不必在乎人情世故。”
  李钦载听懂了武后的言外之意,就是说不要担心忤了武后刚才的建议,只要李钦载的建议更好,武后也不会记恨。
  都是干大事的人,这点起码的胸襟还是不会少的。
  李钦载想了想,道:“臣便大胆再提两个建议,算是拾遗补漏之漏见……”
  “臣以为,除了刚才皇后所言之外,咱们还应另做准备。”
  “其一,可秘授百骑司查探之时,故意露出形迹,让望族知晓,让他们知道,他们违抗政令的举动,已引起了朝廷的注意,要来查他们了,以此对他们造成心理压力。”
  “其二,可遣一良将,调拨京城兵马,开拔至长江以北的荆州鄂州等地,对外宣称正常的驻军调动,顺便在长江南北岸演武,以振军心,以收民心。”
  “文有钦差监察,武有百骑司频频活动,又有禁军在长江两岸演武操练,对南岸的江南岭南两道做出虎视眈眈之势,如此可造成江南望族的心理恐慌。”
  李钦载微笑道:“阳奉阴违抗拒朝廷政令,他们或许能壮着胆子干一干,但朝廷若是调动兵马,跟他们玩真格的,臣以为江南望族不一定有胆子敢掀桌子。”
  “就算他们真敢煽动地方,酿成民变,长江南北岸的兵马也能朝发夕至,民变形成之初便及时掐死在摇篮中,并且咱们还能顺势对江南望族进行彻底清算。”
  “该抚则抚,该杀则杀,朝廷既应有菩萨慈悲心肠,亦当有雷霆霹雳手段,抚百而杀一,若是处置得当,江南岭南可保五十年太平。”
  李治沉思许久,终于露出了笑容:“景初之见,朕深以为然,不错不错!”
  武后掩嘴一笑,道:“景初年岁渐长,处事也越来越周全缜密,当年还只是弄点火器地雷振军威,如今却已有了经天纬地的宰相之才了呢。”
  经过李钦载的分析和建议后,李治此刻心情也松缓下来,闻言大笑道:“皇后所言极是,再过一二十年,景初也是一只老谋深算的老狐狸了,未来的朝堂上,景初坐定宰相之位。”
  李钦载急忙道:“陛下,臣没那么大的本事,此生唯愿子孙满堂,混吃等死足矣。”
  李治不悦道:“有多大的能力,担多大的责任,岂有藏拙埋没之理,莫忘了海东已平,未来大唐打造海船,探索新的陆地,这些都是你的主意,未来你若不当宰相,朕有疑难该问谁?”
  君臣聊得融洽,一旁的滕王却面露苦色。
  这几年滕王算是彻底洗心革面,推广种植番薯也算是勤勉辛劳,李治以前看这位皇叔颇不顺眼,如今总算有了几分好脸色,也渐渐对他委以重任。
  原以为自己终于融入到天家权力中枢了,然而此刻看李治与李钦载聊天的气氛,滕王除了羡慕别无所念。
  自己这位女婿才是真正融进了权力中枢,甚至还有点傲娇。
  天子硬塞给他宰相之位,他都推辞不愿受,而滕王削尖了脑袋往里钻,天子才勉强给了他一个笑脸。
  当年把女儿嫁给他,自己满心不忿,如今看来……好像没太亏。
  天子的大腿抱不住,女婿的大腿难道还抱不住?


第1364章 钦差人选
  论亲疏,滕王李元婴是皇族宗室,是李治的亲叔叔,按理说应该比李钦载亲近多了。
  但生在皇室,不是过得锦衣玉食就算人生圆满了,事实上滕王是个意外的产物,与他同样意外的产物还有十几个。
  当年玄武门之变后,李渊被爹地的好大儿李世民软禁起来,好大儿太孝顺了,知道爹地骤然被夺了皇位,心情一定很失落,于是将大把大把的美女往爹地身边送。
  生怕爹地死得不够快,送的都是销魂蚀骨的绝世美人,难为李渊一大把年纪,被那些年轻貌美的女子掏得干干净净,一滴也不剩。
  一个风烛残年的老汉,日复一日地推车,推各种车,这是多么的惨无人道。
  在那几年里,李渊像一头配种的驴,生下了十几二十个皇子公主,滕王就是其中之一。
  退位不到十年,李渊终于被彻底掏空了,眼一闭往登极乐。
  留下这十几二十个皇子公主,大的才几岁,小的还在襁褓中,全是李世民的亲兄弟姐妹。
  李世民能咋办?玄武门刚杀过亲兄弟,李渊生下的这些孽障总不能又杀了吧。
  于是大手一挥,全部封王封公主,赐府邸赐田庄赐食邑。
  大唐初期,国库和民间的日子都不大好过,还处于创业之初,但再穷不能穷兄弟,几十个兄弟姐妹咬咬牙养得起。
  地位身份给了,钱财土地给了,但是,除此之外你们不能要求更多,此生混吃等死做个富家翁足够。
  所以李世民的这些弟弟妹妹们,不管在李世民生前还是死后,都没有一个能踏足朝堂。
  李治登基十几年后,滕王才在机缘巧合下,尝试着慢慢走进朝堂,而且目前还只是在权力中枢的边缘游走。
  滕王的机缘,便是他的好女婿李钦载,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位好女婿,滕王至今也不过是一个会画蝴蝶,与落魄文人雅士吟诗作赋,事业上一塌糊涂的闲散藩王。
  看着李治对李钦载的宠信,滕王半点脾气都没有。
  确实没法跟人家比,当今皇叔比不过三朝功勋之后,前前后后这都是有历史渊源的,李治能给他一份推广种植番薯的差事,滕王已经很满足了。
  再看李钦载对李治的几条建议,滕王更是心服口服。
  恩威并济,老成谋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04页  当前第86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61/9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李治你别怂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