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8章 天家内事
李治能当面坦然与李钦载聊起储君的话题,李钦载深深知道,李治这是对他的完全信任。
或许也是李治故意为之,用聊储君话题的方式暗示他的信任,打消李钦载乃至整个李家的顾虑。
有时候聊天不能只看话题,还要看话题之后的深意。
李钦载懂了,于是想起了金达妍。
不管她来不来得及,不管她能否在李弘病逝前赶到长安,关于金达妍这个人的存在,此刻李钦载是必须要让李治知道的。
否则将来李弘若病故,李治知道高句丽有一位神医,而李钦载却瞒而不奏,对两人的交情来说,必然是一道过不去的坎儿。
“陛下,臣愿荐举一人,是那位在高句丽救了臣和祖父性命的女神医,她名叫金达妍,医术非常高明卓绝,若陛下信得过,可八百里快骑将她召回长安,诊治太子殿下的病。”
李治一怔,道:“此事朕听说了,这位女神医不简单,救了英公和你的性命,倒真是对我大唐社稷有恩了……”
李钦载沉声道:“她的医术无话可说,虽是高句丽人,但医德高尚,在她眼中众生平等,正是活菩萨一般的人物,她若能及时赶来长安,臣不敢担保她一定能救太子殿下,但终归多了一线希望。”
李治点头:“景初之谏甚好,朕纳了。这就遣禁卫八百里快骑赴高句丽,将那位女神医请来长安。”
君臣二人相视一笑,却都是苦笑。
其实彼此心里都清楚,从长安到高句丽,两地来回最快也要两个多月,李弘的病怎么可能拖得了两个多月?
无非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将金达妍召来长安,更像是一种不愿放弃的态度,和尽力而为的仪式感。
李治顿了顿,忍不住道:“关于储君之事……”
李钦载立马打断道:“储君是天家内事,宫闱之秘不可宣于外臣,臣不敢参与,连听都不敢听。”
李治脸上露出温暖的微笑:“当年朕欲废王皇后,令祖英公也是这般说法,他说‘此为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不得不说,你们祖孙真是一脉相承。”
李钦载也笑道:“臣只是知道尺度分寸而已,若仗着陛下的器重便对天家之事指手画脚,在臣看来这是作死。”
“陛下,臣明日便带着弟子们回甘井庄,令他们专心学问,不问世事,尤其那几位皇子公主,臣都带走,而且会严厉约束,不准他们参与立储之争。”
李治欣慰地笑了:“景初之忠,朕无一丝怀疑,若朝堂臣子都如你,朕躬治天下该有多省心。”
说着李治突然饶有深意地看着他,低声道:“李显是你门下弟子,也是朕的嫡皇子,按说景初应该不遗余力地辅佐李显争这储君之位,景初为何放弃这大好的机会?”
李钦载苦笑道:“陛下,这几日已有不少人问过臣这个问题了,而臣的态度也一直很清楚,不瞒陛下说,甚至李显都有这心思,但被臣打压下去了。”
李治扬眉:“哦?为何?”
李钦载叹道:“自己的弟子是什么德行,父亲与老师是最清楚的,陛下,李显是您的嫡子,您真觉得他适合当太子吗?”
李治笑了笑:“李显小毛病不少,但心地还是纯良的,若好生教育几年,兴许性情不一样,能得朝野赞誉呢。”
李钦载瞥了他一眼,道:“陛下若真有意让李显当太子,早就对臣放出风声了,何必召沛王李贤入京?”
“臣觉得自己的智商被陛下按在地上摩擦,陛下就不必诱导臣了,说得直白点,李显没戏,安安分分当一辈子太平藩王就很不错了。”
李治一滞,随即苦笑:“朕倒被你怼得哑口无言……”
接着李治神情严肃起来:“太子虽病重,但仍是大唐的太子,他若安然无恙,立储之事不必再提,他若有……不测之故,君臣再议立储之事不迟。”
李钦载点头。
他知道这是李治表明的态度,而且言外之意就是,沛王李贤应是下一任的储君没悬念了。
……
离开太极宫,李钦载心情顿时放松了。
李家是忠是奸,别人说了不算,皇帝说了算。
那些打算拿逃兵之时做文章的人,他们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很危险了。
只要敢把奏疏送上去,便等于在李治的心里挂上了号,对于这种抹黑打压功臣,在天子面前煽风点火的人,李治不会有什么好印象。
自古以来,无论昏君还是明主,当然都害怕臣子功高震主,可也要分人。
从贞观年到如今,大唐名将辈出,立下灭国之功的将领不在少数,为何他们都能安然无恙?
大唐有别于其他朝代,最大的不同便是君主的胸襟。
只要你立了功,我就善待你,别人说什么都没用,如果说将领灭国后便是兔死狗烹的下场,以后谁还敢给大唐天子卖命?
再说,立功的人是李勣,天下人都知道,李勣老矣,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战,落幕很完美。
落幕之后,李勣便只是一个迟暮的老人,谁会对一个立下大功后马上致仕告老的老人心怀猜忌?
李治当然不是完美的君主,但唯独对李勣,对整个李家,他绝不会猜疑。
李勣和李钦载这些年的表现已能说明一切。
大唐初期的君臣关系,大多都是能够善始善终的,除非臣子自己作死,比如侯君集,比如长孙无忌。
走出太极宫门,李钦载再次恢复了全身瘫痪的模样,被部曲们抬上马车。
反正不知道为啥,李钦载总觉得全身瘫痪且智珠在握的模样很有逼格,看起来很智慧的样子。
而且,行走坐卧都有人侍候,也很符合李钦载的咸鱼心态。
这条咸鱼已经越来越过分,连翻身都懒得自己翻了。
宫门离李家不远,都在朱雀大街上,理论上李钦载与李治是邻居。
马车晃晃悠悠,李钦载坐在车内闭目养神。
突然感觉马车停了下来,李钦载仍未睁眼。
朱雀大街是长安的主干道,这座人口超百万的超级大城里,遇到堵车也是常有的事。
然而没过多久,马车外的冯肃却道:“五少郎,有人挡住路了。”
李钦载淡淡地道:“那就让他先过,咱们等等无妨。”
冯肃沉声道:“五少郎,对面的马车是故意拦在咱们前面的。”
李钦载的眼睛赫然睁开。
来活儿了!
第1169章 张家逆子
很不可思议,如今的长安城里,居然有人敢拦李钦载的马车。
不说这些年李钦载的赫赫功劳和显赫官爵,就凭多年前的长安超级混账纨绔的恶名,理论上李钦载应该能在长安城横着走了。
当朝郡公,长安城著名纨绔的马车,居然被人故意拦了。
李钦载坐在马车内,浑身忍不住颤抖起来。
太兴奋了,情不自禁。
不知何方妖孽作死,李钦载差点掀开车帘跳出去,转念一想,我特么现在立的是全身瘫痪的残疾人人设啊。
“冯肃,去问问对方什么来头,什么意思。”李钦载坐在马车内吩咐道。
冯肃应命,没过多久,突然听到对面传来一阵争吵叱喝声,接着一记响亮的鞭子啪的一声,马车外所有的声音戛然而止。
李钦载皱眉,情况不太对劲。
“外面怎么了?”李钦载问道。
马车旁一名部曲含怒沉声道:“五少郎,冯头儿被对面的车夫抽了一马鞭。”
李钦载呆怔半晌,接着大怒,也顾不得立什么残废人设了,立马掀开了车帘,见对面数丈之外,一辆双马拉辕的马车拦在正前方,冯肃一手捂住脸,一手按住腰侧的刀,正一脸怒容地盯着车夫。
李钦载眼睛眯了起来。
双马拉辕,说明对方至少是国侯以上的爵位,来头不小。
也不知长安城哪位国侯或公卿胆敢主动招惹他,不管了,手下人吃了亏,先报仇才是眼前首先要做的。
“你们都是木头吗?冯肃吃了亏,还不上前帮忙!”李钦载怒道。
李家部曲一惊,急忙冲了上去。
今日随侍的部曲大约三十来人,不多也不少,对面的马车外大约也随侍着二三十人的样子,双方人数上势均力敌。
对面马车的车帘一直垂着,马车里显然有人,对外面发生的冲突却毫无表示。
李钦载眼中闪过冷芒。
这就是故意找事了,如今长安正是争储之时,各路牛鬼蛇神都冒出来搞风搞雨,李钦载虽然不愿掺和,但不代表别人惹到头上还会忍气吞声。
李家五少郎是那么好招惹的?
对面的车夫站在车辕上,一脸倨傲居高临下地盯着围上来的李家部曲们,他的手里还握着一根马鞭。
李钦载只看了一眼便得出了结论,区区一个下人,没这胆子敢惹事,既然敢主动对冯肃抽鞭子,说明是得了授意,也就是狗仗人势。
“先把车夫揪下来,手腿打断。”李钦载淡淡命令道。
李家部曲闻言立马将车夫揪了下来,车夫大惊,来不及反抗便被部曲捂住了嘴,四名部曲死死摁住车夫的手脚,另一名部曲则抄起一支铁镗,眼中厉色一闪,狠狠朝车夫的腿砸下去。
一声惨绝人寰的哀嚎之后,车夫的胳膊和腿呈现一种奇异的弯曲角度,显然手脚完全被废了。
李家部曲这般举动,对面随侍的部曲当然不会无动于衷,二三十人瞬间冲了上来。
李家部曲也不甘示弱,纷纷上前对峙。
一股浓浓的火药味在四周蔓延,对面的马车仍然毫无动静,事态都到这般地步了,马车里的人居然还坐得住,李钦载都忍不住怀疑里面究竟有没有人。
李钦载皱眉,这么沉得住气,好端端的为何主动挑衅?
这时候难道不是应该冲出来,然后叫嚣你敢怎样,来啊来打我啊……
现在车夫的手脚都打断了,对面却仍无动静,搞得好像是李钦载在主动仗势欺人似的。
沉思片刻,李钦载突然道:“把他们的马杀了,马车砸了!”
李家部曲当即便拔出了刀,一股肃杀之气弥漫四周,对面的部曲们懵了,有些无措地扭头朝自家主人的马车望去。
长安城的权贵圈子里有一些不成文的规矩,任何矛盾冲突的一方,打架斗殴是常事,但不能拔刀。
一旦拔了刀,事情的性质就变了,朝堂上御史会参劾,宰相会过问,甚至天子都会出面训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