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治你别怂_分节阅读_第744节
小说作者:贼眉鼠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1:50
  答案仿佛隐藏在朦胧的迷雾中,李钦载看不清楚。
  微微摇晃的马车快到国公府时,李钦载突然叫停了马车。
  坐在马车里沉思半晌,李钦载突然道:“去太极宫。”


第1166章 圣君无疑
  李勣如今已是英国公,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崇高的地位,那就是,大唐诸多国公爵位当中,英国公为国公之首。
  现在李勣又立下灭高句丽之功,为大唐一雪前耻,那么问题来了,如此大的功劳,李治该如何赏赐?
  再赏下去,李勣该封王了。
  外臣封王,无论对天子还是对朝臣,都是非常忌讳的话题。
  它代表着权臣的崛起,君权的旁落,朝局的动荡,和人心的不安。
  若李勣真有取李唐而代之的野心,封王或许正是他想要的地位。
  但李钦载深知,李勣绝不可能有这种念头,一丝一毫都不可能有。
  那么对李勣来说,立下灭高句丽的战功反倒是给李家埋下了祸患。
  马车到了太极宫门外,李钦载被抬下马车,看着以往熟悉如自家院子般的雄伟宫殿,李钦载的心情无比沉重。
  不得不承认,他对李治这位朋友心中有了猜疑,很对不起朋友,但作为一位执掌帝国的天子,谁敢相信他重情胜于重江山?
  还未进宫门,李钦载便感到前所未有的艰难,仿佛那道宫门走进去,从此世上失去了一位朋友,多了一对只有利弊权衡的君臣。
  定了定神,李钦载向宫门外的禁卫递上腰牌,禁卫接过腰牌查验后,匆匆进了宫门禀奏去了。
  李钦载在宫门外等了小半个时辰,宫门打开,一名宦官走出来。
  见面便堆起笑脸行礼,李钦载是太极宫的老熟人了,宦官很清楚他在李治心中的分量,不敢丝毫怠慢倨傲。
  领着李钦载进宫,宦官一边走一边说些逢迎讨好的话,换了以往,李钦载没准还会跟他玩笑几句,逗得宦官花枝乱颤。
  可今日的李钦载却毫无玩笑的心情,只是勉强附和陪笑,好不容易来到安仁殿,宦官示意无须禀奏,让李钦载自己进去。
  李钦载在殿外整了整衣冠,然后脱履入殿,垂头走到殿中,李钦载躬身下拜。
  “臣,李钦载,拜见陛下。”李钦载行礼从未有过的标准。
  殿上传来李治惊奇的声音:“呃,景初……你吃错药了?为何这般模样?”
  李钦载抬头:“君臣之礼,难道臣做错了?”
  李治坐在殿上,一脸愕然地打量他:“以前你入殿,行礼最是潦草马虎,礼毕之后坐没坐相,在朕面前大吃大喝还抠脚……”
  李钦载眼观鼻,鼻观心,神情不动地道:“臣以往太失礼了,君前失仪亦是不敬之大罪,臣已决定痛改前非,从此做一个礼数周到毫无瑕疵的臣子。”
  李治脸上惊愕之色愈浓:“景初……你到底咋了?是伤势加重了,还是吃错东西了?你这个样子朕很害怕,可以恢复一下吗?”
  “陛下误会了,臣身体无恙,也没吃错东西,不过是幡然醒悟了而已,陛下从此多了一位知书达礼的臣子,岂不美哉?”
  李治脱口道:“朕美你个碎怂……景初啊,你不对劲,要不要朕帮你叫太医把把脉?有病不可讳疾忌医,早治早好。”
  李钦载苦笑道:“臣真没病……那啥,臣饿了,陛下可否赐下御膳?”
  李治精神一振,笑道:“总算正常了,朕就说嘛,大吃大喝抠脚才是真正的你,景初你终于归位了!”
  神特么归位……
  李治当即命宦官传宴,很快宫廷御膳便被宫女们端进殿来。
  君臣二人如同往常般,将矮桌搬到大殿中央,二人相对而坐。
  李治比李钦载更没吃相,扯下一只鸡腿便往嘴里塞,一边咀嚼一边道:“景初突然进宫,是有事要说?”
  李钦载毫无食欲,闻言搁下筷子,突然起身行礼道:“陛下晋臣之爵,臣感沐天恩,但臣在家想了又想,臣太年轻了,骤封郡公难免遭人嫉恨,埋下祸端,所以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削臣之爵。”
  李治咀嚼的动作瞬间凝固,一脸惊愕地看着他。
  良久,李治低声道:“景初的意思是,不想当郡公?”
  李钦载苦笑道:“其实县公臣也不想当,陛下当知臣的秉性,其实就是一条胸无大志的咸鱼,最喜欢的生活方式就是在甘井庄安享太平富贵。”
  “闲暇时钓钓鱼,烤个番薯,带着儿子进山打点野味,偶尔也教教学生,当然,心情好的时候,说不定也会弄点独创的新奇玩意儿,也许对大唐有用,也许没用。”
  抬眼盯着李治的眼睛,李钦载苦涩一笑道:“臣其实就是这么一个不求上进的人,当官封爵对臣来说并不重要,臣有一位了不起的祖父,他用一生的征战换来了家业兴盛……”
  “臣只想在祖父的余荫下,做一个混吃等死的纨绔子弟,最低的要求就是临死之前不要败光家产,多少给子孙后代留一点儿……”
  李治震惊了,表情渐渐严肃起来,扔下手里的半只鸡腿,李治盯着他的眼睛缓缓道:“你到底怎么了?出了什么事吗?”
  李钦载沉默半晌,道:“臣无事,只是突然有些累了,或许在高句丽战场上丢了半条命后,臣的性情也有了一些变化……”
  李治也沉默下来,许久之后,突然道:“英公的捷报传到长安,朝野震动,臣民欢欣,但朕听百骑司密奏,朝臣之中好像出现了一些不好的声音……”
  “北方天寒,王师出现了一些逃兵,出逃者甚至有千人之多,英公已在报捷奏疏里说过了,朕绝无责怪之意,但听说朝中有人打算拿此事做文章,妄想抹黑英公之战功。”
  李治叹道:“朕都没把此事放在心上,景初为何却当了真?你以为朕是那种不辨正邪是非的昏君吗?”
  “天气寒冷,将士们身着单衣铁甲,冻得受不了当然要逃,这是人之常情,换了朕在高句丽,说不定也逃了,兵部上疏请旨严惩那些逃兵,朕都将奏疏驳了回去。”
  “逃兵朕都恕了,怎会责怪你的祖父?能在军心渐乱之时力挽狂澜,还攻破了平壤,英公已经很了不起了。”


第1167章 君臣无间
  今日君臣相谈,李钦载是留了几分心眼的,从开始时的讲究礼数,到后来的自请削爵,李钦载都在试探李治的态度。
  朝堂出现不寻常的风向后,李钦载已无法确定李治究竟对李家存着怎样的心思。
  “朋友”这个字眼,在江山社稷面前何其渺小,交情再深的朋友,当他威胁到祖宗传下来的江山时,李治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李钦载不得而知。
  然而此刻李钦载观察李治的表情,却发现他与往常无异,仍是那副大大咧咧的模样,而且明辨是非,头脑清醒。
  李钦载暗暗松了口气,好像……他并没有失去这个朋友。
  李治的表情很真挚,他很清醒地分析着高句丽战场的是非得失,他非常清楚什么事该问罪,什么事可恕过,谁是无辜的,谁是有罪的。
  李钦载的眼神里渐渐浮上笑意。
  李治,是被史书抹黑和低估的一位帝王,他的成就,他的胸襟,并不逊于他的父皇。
  至少在李钦载眼里看来,李治更应该被称为“天可汗”。
  终唐一朝,唯有李治在位时,大唐的国力和疆土达到了巅峰。
  后面的开元盛世,其实是前人的余荫而已,国力在李世民和李治两代帝王的治下,已经铺垫了非常厚实的基础,后来的开元盛世,不过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
  如今的大唐,是一个非常朴实纯粹的年代,在这个朴实的环境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欲加之罪,没有来自道德高地的俯视。
  大约明白了李治的态度后,李钦载仍然小心翼翼地试探道:“陛下,朝中的风言风语不少,臣有些担心……”
  李治瞥了他一眼:“你担心啥?”
  “陛下是英明圣主,明辨忠奸,但朝臣们还是会觉得我李家锋芒太露,臣刚才自请削爵,也是为了陛下着想,不想让陛下为难。”
  “一个两个的抹黑,陛下可以不当回事,但如果有千人万人异口同声的抹黑,陛下还能不当回事吗?与其那时闹得不体面,臣不如现在主动求退……”
  李治抬眼朝他一瞥,突然噗嗤笑出了声。
  “景初你真是……”李治大笑。
  笑了一阵后,李治才停下,表情渐渐严肃起来:“景初若是担心朕猜忌功臣,害怕你李家功高震主,却大可不必。”
  “朕的心胸没那么狭隘,你李家三代皆是忠臣,尤其是你,景初你记得吗?当年你还救过朕的命,耳尖放血,把朕从鬼门关里拽了回来,后来告诉我用银杏叶切丝泡水,朕的旧疾多年未犯。”
  “你的祖父是我大唐的砥柱,他的忠心更是被朕的父皇证实过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如今大多故去,余者亦都老矣,英公也老了,朕若没猜错的话,高句丽这一战,应是英公此生的最后一战了吧?”
  “当初英公在高句丽坠马受重伤,消息传到长安,朕都没有下旨换帅,就是想成全英公此生的最后一战,希望他有一个善始善终的结局。”
  李治叹道:“一位垂垂老人,一位救过朕性命的恩人,满门忠贞之臣,为国立功无数,对这样的一家人,朕若还猜忌,还忌惮功高震主,朕与那些刻薄寡恩的昏君有何区别?”
  “景初,你看错朕了,朕大治天下,靠的是心胸宽广,能容万物,也靠的是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若连你李家朕都要猜忌是否忠奸,满朝文武朕岂有能用之人?”
  李钦载听得心中感动,急忙起身长揖:“臣,多谢陛下信任,李家世代为大唐效忠,万死不渝。”
  李治似笑非笑地道:“还要试探朕吗?不试探的话,坐下来好好说几句人话。”
  “臣刚才冒昧了,臣有罪。”
  “你确实挺冒昧的,也亏得是你,换了旁人,这会儿朕就真如他的愿,将他罢职削爵了。”李治嘴角扯了扯,突然睁大了眼睛:“哎,不对,你咋能站起来了?刚才进殿好像也是自己走进来的?”
  李钦载无语了,你这反射弧究竟是有多长……
  “臣受的是内伤,不是腿,回到大唐时臣就能站能走了。”
  “可你用轮椅……”
  “哦,臣用轮椅是觉得很有气质,从古至今但凡厉害的人物,都是坐在轮椅上,摇着鹅毛扇,比如三国的诸葛丞相,臣不胜神往……”
  李治呆怔半晌,指了指他:“你这混账性子真是……”
  李钦载坐了下来,这时候他才有了食欲,抄起银箸便下手挟菜。
  李治缓缓道:“朝中那些难听的声音,景初不必放在心上,朝臣忠奸是朕说了算的,谁若妄图用逃兵一事牵扯英公,朕都会记住他们,以后算账。”
  顿了顿,李治突然又道:“长安城最近有些不太平,景初也感到困惑了吧?”
  李钦载一愣,然后迅速明白他在说什么,立储之事很敏感,李治却毫无顾忌地跟他聊了起来,显然是真把他当成心腹了。
  于是李钦载搁下银箸,道:“陛下若是指争储一事……是的,臣最近不胜其烦,已打算明日带着学生们回甘井庄暂避了。”
  李治眼中闪过哀恸之色,黯然道:“太子自幼多病,这一年朕的精力都放在东征之战上,太子监国辅佐朕处置朝政,没想到把他累倒了。”
  李钦载低声道:“陛下,臣昨日去东宫见过太子殿下,殿下卧于病榻很憔悴,似乎……”
  李治哀伤地道:“太医说,太子时日不多矣。”
  李钦载不知如何安慰他,李弘这位太子在朝野中声誉甚佳,无论李治还是朝臣,都对这位太子很满意,哪怕是刘仁轨这种吹毛求疵的言官,也不止一次说过东宫类父,可承大统。
  这样一位可以说基本很完美的太子,偏偏寿数不长,对李治和朝臣都是莫大的打击。
  “陛下,咱们还是尽人事,多寻访名医为殿下诊治,或许……”
  李钦载说不下去了,这话他自己心里都没底。
  脑海中突然想起金达妍,虽然是北棒,但人家的医术确实高明,然而金达妍还在高句丽,跟随李勣征战,就算现在下旨把她紧急召回长安,时间上也来不及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04页  当前第74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44/9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李治你别怂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