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治你别怂_分节阅读_第539节
小说作者:贼眉鼠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1:50
  李钦载脑子有点懵,这一拳打过来,我再一拳还回去的切磋,跟街头痞子抢地盘似的,哪里无懈可击了?
  我上我也行啊。
  “我书读得不少,你不要骗我。”李钦载严肃地道:“这俩货一来一往的,你觉得他们无懈可击?我冲进去抡一通王八拳都能把他们放倒。”
  刘阿四失笑:“五少郎,这方面您可没话说,他们是在不伤和气的切磋,论的是招式和角度,两人都刻意放慢了速度给彼此喂招解招,这才叫真正的切磋,不是非要分个胜负。”
  “如果是生死之战,他们出招的速度会比现在快好几倍,那时您连他们拳脚的影子都看不清,而胜负往往也在几招之间便能决定。”
  李钦载恍然,原来此刻二人的切磋是放慢了速度,就像武打片里用慢镜头来展现主角打斗时的牛逼。
  “难怪打得如此难看……”李钦载喃喃道:“还以为遇到闪电五连鞭那种江湖骗子了呢,原来是我浅薄了。”
  刘阿四非常直男地点头:“没错,是您浅薄了。”
  嗯,李钦载突然也想跟刘阿四切磋了,单方面动拳脚,不准还手的那种切磋。
  一脚将他踹得一趔趄,李钦载继续观看。
  外行看热闹,既然刘阿四都觉得他俩是高手,那就一定是高手,打得再难看也是高手。
  高手过招,不但有动作优美的天外飞仙,还有不怎么优美的懒驴打滚,可以理解。
  看了半天,李钦载忍不住又问道:“阿四,唐戟的身手如何?”
  刘阿四赞道:“不错,能与老魏打这么久,是个高手,听说他出身官宦,也不知这身武艺跟谁学的,看人家的气势,仿佛从千军万马中厮杀出来的一般,跟老魏过手都能不相上下,五少郎收了一位人才。”
  李钦载沉吟半晌,又道:“你能从他的招数里看出他的性格么?”
  刘阿四顿了顿,道:“唐戟的性子有点阴,看他与老魏过手的招数,大多是出其不意从某个诡异的角度攻击,一击而出,无论中与不中都飞身后撤,五少郎,唐戟此人练的是典型的刺客之术。”
  刘阿四此刻的眼神很权威,像久经沙场的老将在点评敌我的阵列。
  “唐戟此人,可以把他当成矛,但不能当成盾。矛只能进攻,却无法防守,若留在身边保护您,未免大材小用了,也根本发挥不了他的强项,但若是将他派出去主动寻求战机,往往能将敌人一击致命。”
  见李钦载沉默不语,刘阿四赧然一笑:“小人一点浅薄之见,五少郎莫笑。”
  李钦载笑道:“我大费周章将他从大理寺弄出来,本来就没打算把他当普通的部曲对待,此人留着,我有大用。”
  说话间,老魏和唐戟的切磋也到了尾声,老魏虚晃一招,及时收手退了一步,唐戟却像一条阴狠的毒蛇蜿蜒而上,手指又快又准地直插老魏的眼睛。
  老魏急忙叫道:“好了,停!到此为止!”
  唐戟适时停手,老魏松了口气,擦了一把额头的汗珠,随即一脚踹中唐戟的大腿,笑骂道:“混账小子,只是切磋一下而已,你打算要了我这条老命吗?”
  唐戟挨了一脚却纹丝不动,非常恭敬地抱拳一礼:“李县侯身边高手如云,唐某今日见识了,多谢魏老赐招,晚辈受益良多。”
  老魏摇摇头:“一代更比一代强,我果真是老了啊……”
  李钦载走过来笑道:“老了就服老,您是咱家的供奉,再老也是供奉,往后钓钓鱼,喝喝酒,日子过得惬意,少干那些刀尖舔血的活儿,闲着无聊多培养几个袍泽兄弟出来便是。”
  老魏眼神闪过一丝英雄迟暮的颓然和不甘,随即咬了咬牙,瞪起眼道:“谁说我老了?老朽尚能日食三斗,亦能生裂虎豹,与这年轻后生切磋也不曾落败,我不老!”
  斜眼瞥着唐戟,老魏冷笑道:“小子,太平日子里的切磋证明不了什么,真正的杀招都是留在战场上用的,你若能在万马军中杀个来回,那才叫真正练成了。”
  李钦载拍了拍老魏的肩:“好了好了,您老最厉害,您就是咱家的东方不败,我封的。”
  说着李钦载朝刘阿四等人招了招手,道:“备马,进长安。”
  刘阿四急忙转身备马。
  准备停当,李钦载刚跨出别院大门,睡一觉醒来的崔婕追了出来,惊愕道:“夫君去长安城作甚?”
  李钦载翻身上马,朝崔婕嘿嘿一笑:“给你爹上眼药去。”
  两个时辰后,李钦载领着部曲进了长安城。
  进城下马,牵马步行,直奔太极宫而去。
  站在宫门外等了一会儿,便有宦官出来,领着李钦载往宫里走去。


第832章 科举之弊
  回长安城不是突然决定的,李钦载确实有要紧的事觐见李治。
  在其位,谋其政。
  既然应了科考出题的差事,便要把事情做好,若是敷衍了事,何必答应别人?
  走进安仁殿,李钦载除履入内,站在殿中刚要行礼,却见李治和武后并排坐在一起,武后掩嘴忍笑不语,李治则满脸愁容盯着面前的桌案。
  李钦载整了整衣冠,长揖道:“臣拜见……”
  话没说完便被李治打断:“拜见啥啊,景初快过来,帮朕看看,究竟哪里出了问题……”
  “呃……”
  “呃个屁,快来。”李治不耐烦地道。
  李钦载只好上前,凑近李治面前的桌案一看,却见桌案上有一个硕大的砂锅,砂锅里有几坨黑黑的条状物体,散发着一股难闻的味道。
  李钦载一惊,吓得蹬蹬后退两步,惊愕道:“陛下何故玩屎?这可不是好习惯,臣必须冒死进谏……”
  李治一呆:“玩,玩……屎?”
  随即大怒:“朕没玩屎!”
  武后终于忍不住笑出了声,迅速扭过头,肩膀一耸一耸的。
  李钦载指了指面前的砂锅,道:“此为何物?”
  李治面颊狠狠抽搐了一下,黯然道:“朕说它是猪蹄,你信吗?”
  “陛下莫玩笑,猪蹄怎么可能做成这样?臣家里的狗下厨做得都比它强,”李钦载哂然一笑,随即问道:“对了,陛下,此物是何人所做?臣以为此人有谋害陛下之心,必须拿问,好好审一审。”
  武后的肩膀耸得更剧烈了,李治阴沉着脸半晌没说话。
  李钦载见二人表情古怪,愣了片刻后,仿佛明白了什么,立马改口道:“呃,其实这猪蹄做得倒也不算太……那啥,从外表上看,还是颇有几分美食神韵的。”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忙碌了一天的李师傅……咳,陛下,美食的最高境界是‘外焦里嫩’,臣观这猪蹄,已颇具美食的最高境界了。”
  李治神情黯然道:“外焦倒是不假,里嫩……是真没有。”
  李钦载也编不下去了,只好讪讪地道:“这猪蹄是陛下亲手做的?”
  李治断然道:“不,朕没做过什么猪蹄,朕刚才只是玩屎,景初说了,这习惯可不好,朕以后戒了。”
  笑得不行的武后喘息着叫来宦官,让他们把面前碍眼的砂锅端走。
  直到砂锅里的猪蹄离开了视线范围,李治和李钦载纠结的表情这才恢复正常。
  “陛下若想吃猪蹄,臣将烹饪秘方写下来,陛下若有闲心亲自下厨,可照秘方而做,臣保证味道差不了。”李钦载识趣地道。
  李治的笑容顿时明媚起来:“景初懂朕!”
  武后瞥了李钦载一眼,随即笑道:“陛下,太医说了,您要戒荤腥,戒油腻,猪蹄此物太肥,不宜多吃,陛下要当心身子才是。”
  李治摆了摆手:“朕知道,偶尔浅尝而已,不会多吃的。”
  李钦载又道:“陛下可适当吃一些红肉,正巧臣的庄子昨日又摔伤了一头牛,明日便着人送些牛肉进宫,臣再给陛下写一份做牛肉的烹饪秘方,陛下一并笑纳。”
  李治大喜,笑道:“还是景初最贴心,尔不妨多盯着你家庄子上的牛,兴许会多摔伤几头,那时你再多送些牛肉来。”
  “是,臣保证庄子上的牛一定经常出意外。”
  见君臣一唱一和,武后不由翻了个白眼儿。
  君臣聊完,李治才问道:“景初今日为何突然进宫?是有事吗?”
  李钦载正色道:“臣为科考一事而来,有谏进上,请陛下纳谏。”
  李治也坐直了身子,旁边的武后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
  沉吟片刻,李治正打算叫舍人入殿记录君臣奏对,却被李钦载适时制止。
  “陛下,臣不过是提个小建议而已,不必太正式了。”
  李治点头:“好,你说,朕听着。”
  李钦载想了想,道:“陛下,科考事关国运与皇权,不可不慎也。首先要明白一点,科举制与当今世家门阀的利益是有冲突的。”
  “自长孙无忌倒下后,陛下推行科举制,当今世家门阀多有反对者,他们对陛下一力推行的科考非常敌视。”
  李治点头:“没错,但世家越是敌视,说明科举制越是正确,朕越要推行下去。”
  李钦载接着道:“由于世家门阀的敌视,这些科举制推行其实并不算顺利,世家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在民间的声望,钻了科举制的空子。”
  “陛下可有统计过,这些年以科举入仕的进士,他们有多少是真正的寒门子弟,又有多少其实出身于世家族人?”
  李治的表情严肃起来,缓缓道:“去年礼部给了朕一份名录,他们统计了十二年来四次科考的甲榜进士名单,其中出身各大小世家门阀者,不低于七成,余者三成才是中等殷实地主人家子弟。”
  李钦载沉默片刻,道:“也就是说,陛下一力推行的科举制,朝廷最终取士者,大部分仍是世家子弟。”
  “陛下的本意是让寒门子弟有一线出头的机会,同时遏制世家的势力扩张,然而科举制的结果却仍成了世家门阀的后花园。”
  李治脸色阴沉,旁边的武后也蹙眉不语。
  武后沉吟道:“世上的读书人多出于世家,或许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只有家境殷实者才供养得起读书人,是否这个原因,才导致世家门阀的进士居多?”
  李钦载拱手,道:“臣有些话,说出来不好听,但不能不说。”
  武后也端正了态度,道:“国朝大事,但说无妨,陛下与本宫不是听不进逆耳忠言的人。”
  李钦载犹豫了一下,道:“臣以为,世上的读书人没有陛下和皇后想象中的那么少。”
  “事实上,一般的中产人家都能供得起至少一位读书人,而且为了跨越中产,但凡家境殷实者,也肯定会供养族中子弟读书。”
  “哪怕是穷人家的孩子,只要稍有机会,比如村庄里有教书先生,比如孩子聪慧好学,穷人家都会咬牙供养一个出来,这是改变家族命运的机会,没人会不珍惜。”


第833章 谏糊名制
  国人对知识的敬畏,对功名的追逐,从古至今无出其右者。
  若论读书的初衷,其实大多数没那么高尚。
  很简单的一句话,读书为了考取功名,为了做官。
  至于做了官之后,当然是家族跟着鸡犬升天,家业开始兴旺,古人说的“家国天下”,“家”排在“国”的前面,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等到官位稳固了,步步为营往上爬了,官场上有了利益同盟和党羽了,那时再考虑忠君报国,为民谋福的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904页  当前第5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39/90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李治你别怂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