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季汉大司马_分节阅读_第448节
小说作者:周府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2:28
  刘备喝了口温水,舒缓胸腔,说道:“朕闻张公至此,言东宫诸卿叹太子智量,才学多有增益。张公闻之,亦是为此而叹。若实如此言,父则无忧。”
  “仅商韩之学多残酷,寄奴当取精华而弃糟粕。以权术御臣,非太子寄奴所能为。切记!君以手足待臣,臣以心腹奉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禅聪慧,刘备多有所知,且为他而欢喜。但欢喜之余,刘备却为刘禅而忧,太过聪明,崇尚权术,则非是件好事。今刘备唯有多加叮嘱,以免刘禅未来走上歪道。
  所幸刘禅未经历人间险恶之事,今虽学商韩之术,但对权术不太感兴趣。
  “诺!”
  刘禅则有所感,拱手说道:“望父亲安心,禅必记之。”
  “陛下,霍督已至宫外!”
  “让霍督入宫。”
  刘备勉强撑起精神,依坐到榻上,说道:“太子且入罘罳之后。”
  “诺!”
  少顷,霍峻趋步入宫,拱手而拜,说道:“臣峻拜见陛下,不知陛下御体可有稍复?”
  “仲邈且至榻侧!”
  刘备伸手相招,说道:“朕有心腹之言相说!”
  霍峻坐到榻侧,与刘备仅隔一步之遥。
  刘备用那粗糙的手紧握住霍峻,伤感说道:“朕下荆楚时,幸得仲邈奔走,初献二分策对,趋兵下江东;而后转战江汉,迎我入楚。是谓无仲邈,则无今汉之基业。”
  “今汉业未成,陛下勿要负天下之望。”霍峻说道。
  “昔世人言,年过五十是为长寿者。朕年过六十有余,能与诸君复汉,共扶汉室,同讨曹氏,虽死亦无恨矣!”刘备咳嗽几声,说道:“今将中道而别,当有劳仲邈、孔明等君,理国讨贼,救民于水火。”
  霍峻忍不住落泪,说道:“望陛下保重身体,及大治南土后,率兵北讨寿春,继而再下河南;直捣洛阳,而后复兴汉室。”
  刘备轻抚霍峻之背,说道:“朕尚有心腹之言,不知仲邈愿听否?”
  “请陛下言之!”
  “君有经天纬地之略,兵略盖世,寡有人能及。汉之疆土,半数由君所克。君才十倍胜于曹丕,今后如能克复天下。朕已谓太子曰,可封君为藩王,庇护大汉。”刘备说道。
  “不可~”
  霍峻大惊失色,猛地站起身。他没想到刘备还会分封诸侯王之念,他可不敢受之。毕竟韩信之故事,不能忘记啊!
  “昔高祖言,非刘姓者,不得为王。如有违者,天下共击之。”
  呆滞少许,霍峻来不及多想,当即拜倒榻侧,说道:“臣受陛下知遇之恩,岂敢违背高祖之言,行乱国之事。昔文王以武王托付姜尚,臣不才愿为姜尚、伊尹,与孔明、伯言、翼德等卿,辅佐太子,继兴汉室。”
  刘备愿封诸侯王,非一时兴起。今他去世,如果真能恢复汉家天下,诸将之功则就不好封。如果霍峻真想为王,刘备不想吝啬。当然至于他之后的子孙如何,霍峻之后子孙如何,则非他所能考虑。
  “仲邈请起!”
  刘备搀扶起霍峻,说道:“如太子不才,难以兴汉。仲邈与诸君可效霍光故事,更择他子,再任天子位。”
  霍峻不知刘备之意,赶忙说道:“太子聪慧,有明君之望,岂能改择他人。陛下勿要被外人所听,以免生有风波。”
  换天子的权利,霍峻更不能接受。刘禅干得挺好的,把刘禅换了,换刘封吗?
  且学霍光之事,霍光虽善终,但他死后的家人,可没善终。即便刘禅干得天怒人怨,也是之后的事,今下怎么能说换天子。
  见霍峻不受此恩,刘备叹了口气,说道:“易世之后,太子年幼,虽有大臣辅政,但不可无主政者。君出则能亡敌国,纵横天下;入则可知兴替,齐治百姓。出将入相,唯君一人!”
  “朕欲令仲邈为主,他者臣卿为辅,以来共兴汉事!”
  “不可!”
  刘备虽言语诚恳,霍峻却不能答应,苦笑说道:“凡理政者,需修身养德,臣品德不佳,安能主政大局?且若北伐,臣长期远在江淮,难以顾及朝纲,望陛下另择他人主持!”
  “君可人选?”
  “诸葛丞相!”
  霍峻当即举荐诸葛亮,说道:“禀陛下,丞相法纪严明,善于理政,兼有军略。臣如在外征战,孔明则能在内辅政,何愁汉室不兴!”
  当主政大臣,霍峻真没这想法。除了他长期在外作战外,还有他嫌弃当主政大臣太累了。
  刘禅不能理事,朝政问题几乎会压到主政大臣身上,若加上繁琐的军事,以及要安抚朝野人心,霍峻真就不愿为之。
  诸葛亮作为工作狂,有主政的经验,且与刘禅关系亲密,今让他当主政大臣,在霍峻眼中非常合适。
  “孔明举君任之,而君举孔明任之!”
  闻言,刘备无奈摇头,说道:“二君互相推脱,竟让朕不知择何人为主事!”
  “当择孔明!”霍峻再次举荐道。
  “容朕思量少许,询问诸卿意见。看君与孔明,何人可就主政大臣。”刘备说道。
  见二人推辞不受,皆无心出任主政大臣,这让刘备多有感叹。希望在他之后,霍峻、诸葛亮真能如他在世般,不要在他死后发生矛盾。
  聊了半天,刘备并将徐庶将为辅政大臣的事告诉霍峻。之后霍峻见刘备疲惫,则告退出殿。
  霍峻一走,刘禅则从屏风后出来。
  “太子以为如何?”刘备问道。
  “霍督、丞相皆为高洁之士,互相推辞不就。父皇所言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之语,非是有假。”刘禅说道。
  刘备捋着斑白的胡须,淡笑道:“今你年少,无商汤、周武之能,唯赖诸君治世北伐。今日之后,当以霍督、丞相为长,以子侄奉之。”
  “诺!”


第569章 尊而分权
  霍、葛二人无意出任首辅之位,刘备不得已向侍臣征询意见。
  黄昏时分,残阳透过窗台,照入屋内。
  刘备靠坐在榻上,脸色蜡黄,声音低沉了许多。
  “子华靠近些!”
  “臣在!”
  武汉尹守司马芝上前几步,距离刘备四五步才停下。
  “卿自任武汉尹守以来,执法公正,整修民生,架设桥梁,大图农事。士民肃然,夜不闭户,家有余粮,是谓卿之功也!”刘备赞赏道。
  “臣奉诏行事,今能有所建树,当多赖陛下器重。”司马芝回答道。
  因长期从事农事之故,司马芝的政治理念不仅与诸葛亮不同,与历代武汉尹守也有出入。
  之前历代武汉尹守遵从诸葛亮的意见,因地制宜,根据武汉的地理位置,大力发展商业,有所轻视农业。
  后来随着武汉人口暴涨,本地产出的粮食已不够吃,需要从长沙、豫章等外围郡县去购买。
  若是遇见洪水灾害,武汉周围田亩被淹,粮食价格则随之暴涨。
  司马芝所持政治理念,即重农抑商。他常认为商旅虽能令人富,但对乱世而言,其产出的收获,不及田亩之收成。
  故而在司马芝上位以后,除了核查隐户外,则大力发展农业。诸葛亮以武汉土地贫瘠为由,不赞成司马芝的重农战略。
  司马芝见诸葛亮不认可,直接上疏刘备。刘备本不想同意,但在司马芝不厌其烦的上疏下,最终还是同意司马芝的发展战略。
  有了允许,司马芝率官吏下乡,行遍武汉尹内诸县,找出不少适宜耕作的田地。分于郡中贫困百姓,令其耕熯种麦,获刈筑场。
  发展农业的同时,司马芝还大力发展基建,修整谷仓,搭设浮桥,修平道路,整修城郭。
  因武汉潮湿之故,除非是大族,寻常人家根本没有粮仓。司马芝为了让百姓有余粮,则在高处建设粮仓,专供百姓存粮。
  经司马芝长期努力,武汉农事有了进步,百姓家中渐有余粮。
  之前反对重农战略的诸葛亮,见司马芝的政绩如此出众,亦不禁赞叹司马芝能干。能干归能干,但有刘备、诸葛亮框住架构,司马芝亦是难改武汉以商业为重的定位。
  寒暄几句,刘备直接问道:“卿可知朕招君入宫之意?”
  司马芝微低着头,说道:“恕臣愚钝,芝不知陛下传诏之意。”
  刘备神情淡然,说道:“朕身体欠佳,多次诏诸君入宫,或是为商讨身后之事。今托孤诸臣已定,然霍督、丞相互相谦让,不愿自领首辅之位。卿与霍、葛二君多有交际,以为谁可担此大任?”
  司马芝斟酌几许,说道:“禀陛下,芝虽曾为霍督从吏,但秉公而言,芝以为非霍督不足以安天下!”
  “为何?”
  司马芝拱手答道:“今汉室之中,论功绩最盛者,葛相不及霍督;守江淮而魏军不敢南下进犯,葛相不及霍督;论领兵征战,北伐中原,季兴汉室,葛相不及霍督。”
  “此三者,葛相皆不如霍督,今岂能位高霍督之上?”
  司马芝语气加重,说道:“陛下若不幸驾崩,天下之后舍霍督外,何人能有威信,宾服四海,令骄兵悍将臣服。”
  南汉的疆域辽阔,国内有淮泗、元从、巴蜀、荆楚、吴越等各方人士。往昔刘备凭借他能服于人的个人魅力,通过利益交换,让南土文武为他效力。
  刘备一旦去世,维系众人的主心骨不在,必然会产生动乱,或蛮夷叛乱,或将领骚动。能用威望镇压南土各方不轨势力者,除霍峻外,无人可以代替。
  刘备沉默多时,说道:“子华所言,与朕所思相同。然事关重大,卿且退下,容朕考虑一二。”
  “今时辰不早,卿可在台中休息。”
  “诺!”
  司马芝退下不久,孙邵随后入殿。
  “臣拜见陛下,愿陛下早日康复!”
  “免礼!”
  刘备咳嗽几声,指着司马芝之前坐的交椅,说道:“上前说话!”
  “诺!”
  “卿为尚书令,国之重臣,久侍朕之左右。今实不相瞒,朕已患重疾,诸事皆有安排,然唯有首辅之位,却不知霍督、葛相何人可就?”
  刘备不厌其烦,说道:“二君互相推脱,言从朕之诏令。而朕难以抉择,故欲诏卿入台,咨以大事相问。”
  孙邵沉吟少许,说道:“此事不值为之疑虑,邵以为非葛相不足以主政。”
  “何出此言?”
  孙邵说道:“亲附万民,抚顺蛮夷,霍督不及葛相;充实府库,总理大局,霍督不及葛相;治理百官,辅佐少主,霍督不及葛相。且霍督已握军权,如再掌国政,臣恐南土非国家所能有。”
  刘备神情略有不满,说道:“仲邈与朕相知二十余载,昔曹操赐淮南王而不受,今岂会行不轨之事。长绪勿要乱言,以伤君臣之情义。”
  孙邵神情不变,沉声说道:“正是为全君臣之义,陛下才当令葛相主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14页  当前第44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48/61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季汉大司马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