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655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06
  “是啊,”梁启超说,“所以他们才能做到让少数精英代表全体人民。中国则不然,自从秦汉以来,久无阶级,短时间想学习英法,少了根基,必然失败。”
  李谕说:“没有阶级也不见得是坏事。”
  “当然是好事,”梁启超说,“经济同理,西方经济强,缘于资本主义,但战争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乃是一种不自然的状态,并非合理组织,现在虽十分发达,却已走到末路,且积重难返,不能挽救,势必破裂!中国学资本主义而未成,说不定是天大的运气。”
  蒋百里说:“欧洲有些人应该看出来了,也在变法,比如俄国,可惜不能去一趟圣彼得堡。”
  “提到列宁这个人,”梁启超说,“我倒觉得在欧洲政客中,以人格论,当以列宁为最。其刻苦之精神,忠于主义之精神,最足以感化人。完全以人格感化全俄,因此他的主义能见实行。”
  这都是梁启超的原话。
  李谕说:“经过欧洲一行,任公好像变得更加乐观了。”
  梁启超说:“没错,我现在越发觉得,对于中国的未来,根本无需悲观。西人作茧自缚,中国固有的文化底蕴乃是最符合未来世界潮流的。只要我国从少年抓起,从培养高尚人格做起,融合东西,砥砺前行,必然可强盛!”
  已经记不清是梁启超多少次思想转变了。
  蒋百里同样信心倍增:“见过德国失败后,我准备写一本书论证其失败根源,以为警示。”
  他当年可是非常崇拜德国。
  李谕说:“期待先生成书。”
  “我已经写了一些笔记,”蒋百里说,“对了,几天前我们刚到巴黎时,这批手稿差点被盗。我们下榻的公寓进了贼,箱子被翻得乱七八糟,以为堂堂欧洲大陆文化中心的巴黎,盗贼竟如此多,没想到却找到了一张纸条。”
  他从怀中掏出了一张纸,递给李谕:“上面是用法语写的,“很抱歉误闯了您的房间,随信附上10法郎,用以赔偿您的玻璃和百叶窗”,落款则是黑夜工人。我头一次见这么讲究的盗贼。”
  李谕拿过纸条:“黑夜工人?这不是那个法国的无政府主义组织吗?”
  梁启超说:“无政府主义?欧洲还有这种奇怪的东西?”
  李谕说:“具体什么是无政府主义我不太了解,不过黑夜工人的创始人是个奇人,他叫雅各布,是响彻整个法国的侠盗,专门劫富济贫。”
  “哦?”梁启超有点感兴趣,“在这个社会里出现这种人物想想也合理。难道我们遇到了这位侠盗?”
  “并不是他,”李谕说,“雅各布十多年前就被警察抓住,流放到了圭亚那。”
  “圭亚那在哪?”蒋百里问。
  “南美洲。”李谕说。
  屋子里有个地球仪,李谕给他们指了一下。
  蒋百里咋舌道:“法国竟然把监狱建这么远?”
  “因为法国权贵们太怕这个人了,他的社会影响力又大,不能判他死刑,只能流放到圭亚那,尽可能消除其影响力。”李谕说。
  梁启超说:“难怪我在报纸和书刊上都没怎么听过这个人。”
  李谕说:“无政府主义本来就不是什么范围广大的组织,非常小众。雅各布出名全靠他劫富济贫的行为,据说当年他每劫掠一个富人,都会留下一张纸条,写上“在下是个盗贼,但只会光顾那些真正盗贼的家”。”
  李谕突然想到了幼时看过的一部非常性感的动漫《猫眼三姐妹》。具体情节早就记不清了,只记得性感的二姐还有紧身夜行衣,以及三姐妹每次偷盗完成后,都会留下一个标记。
  梁启超大笑道:“一个盗贼竟然能说出这么有深度的话。”
  “他不是个简单的盗贼,”李谕说,“雅各布在留给被盗富人的纸条上会写下“阿提拉”一名。他培训出的其他盗贼则会留下“黑夜工人”这个组织之名。”
  梁启超说:“阿提拉就是那个被欧洲人称作上帝之鞭的匈奴王?”
  “对,”李谕说,“雅各布那几年间作案规模估计有数百万法郎,但他全都捐给了无政府主义组织还有穷人,自己没留下多少。可惜他在1903年时失手被抓。当年对他的庭审相当精彩,堪称法国版的舌战群儒,对峙的被盗者有数十人。”
  “有个被他盗窃股票的商人,控诉雅各布给自己带来的损失多么惨重。”
  “雅各布问:你买这些股票花了多少钱?”
  “商人说:1200法郎。”
  “雅各布说:那么小偷不在你面前,小偷是卖你股票的人,因为我认为这些股票一文不值,直接烧了。”
  “类似的故事数不胜数,所有被盗者都被他辩论得哑口无言。庭审经过报道后,雅各布成了一个大名人,据说当时每天都有数千人在法庭外面唱《国际歌》。”
  梁启超说:“有点意思,我准备把这个故事收到我的《欧游心影录》中,他还活着吗?”
  “雅各布正在圭亚那服刑,应该活得好好的,”李谕说,“要是任公准备写书,他当时在庭审判刑后的那篇演讲,更加精彩,同样可以收录下。”
  梁启超问:“什么演讲?”
  李谕说:“雅各布的演讲叫做《我为什么是一个盗贼》,他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揉面粉的人缺少面包,做了几千双鞋的鞋匠露出了自己的脚趾,织布的工人衣不蔽体,建造宫殿的石匠在小屋子里苟且偷生。”
  “什么都生产的人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生产的人什么都有。”
  “所以盗窃是归还,是收回。与其祈求我应得的东西,我更愿意一步一步与敌人做斗争。”
  “我一有了良心,就毫不顾忌地偷窃了。””
  梁启超忍不住鼓掌道:“精彩的故事,精彩的演讲。原来欧洲还有这么多主义、这么多思潮,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回去后就会查阅一下何为无政府主义。”
  蒋百里说:“我则看出另一层意思,就是因为不满的人太多,才有这样数不胜数的不同政见,想寻破局之路。”
  “百里说得也很有道理。”梁启超在笔记本上简要记了下来。
  至于那个侠盗雅各布,在一名记者的奔走下,1927年才被释放回法国。不过他此后再也没去大力主张无政府主义,因为他被一个问题困住了。
  在圭亚那时,雅各布还在不遗余力宣传自己的主张,直到有个老工人问了他一句话:“那我退休之后该怎么办?我衰老后不能劳动,就成为你口中的食利阶级。而且政府给的养老金又没人发,我该如何活。”
  这个在法庭上把一众法国富人喷得不敢回话的猛人当场呆住了。
  他一辈子没能想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活到75岁时,雅各布选择自杀,他留了一张纸条,上面竟然是写给可能进他家的小偷:“衣服洗了,也烘干了,但是没熨烫。橱柜里有豆荚、面包片,旁边还能找到两升葡萄酒,不必害怕,为了你的健康干杯!”
  这位奇人心中最怀念的还是当年做侠盗的日子。
  而他一直找不到的那个答案,正好又串联上梁启超游历欧洲后的感悟。
  ——即人心中的良知。在无政府之下,老人想要善终,只能依靠其他人的良知与善心。
  梁启超认为现在的西方功利盛行,正是缺少了礼义廉耻与道德。
  雅各布这些无政府主义者也隐隐看出了这个问题,才会去做个所谓的“盗贼”,劫富济贫。
  可惜此时西方的良心已经被偷走了。
  聊到和会一事时,梁启超更觉得西方还有小鬼子太没良心,不过他也气愤于北洋政府冲昏头脑下签订的密约,这个密约被日本拿出来后,已经传遍巴黎。
  “为了几笔借款,段祺瑞与驻日公使章宗祥竟然埋下这么大的祸根!”梁启超恨恨道,“正是这个章宗祥按照段祺瑞要求与日本银行团签下的合同,不仅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完全转让给日本,而且此前德国想要而一直未能到手的烟潍、高徐、顺济诸铁路之优先权,也将悉归日本!”
  蒋百里说:“他们签的密约相当于承认二十一条有效,而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就变成了有根据的。”
  李谕说:“这就是我们最不利的地方,英国的代表一再追问,1918年订立中日关于山东问题的条约时,明明停战在即,日本不可能再强迫中国,为何同意缔约?”
  蒋百里叹道:“根本无法解释!”
  梁启超冷哼道:“安福系为了政治上获胜,草率与日本签订借款条约,为和会交涉收回山东问题留下无穷后患,实在可恨至极!”
  其实这就是五四运动时,为什么学生和游行者们对主事者无法原谅的原因。
  蒋百里问道:“疏才兄与美国关系不错,威尔逊总统也是个好人,又反对秘密立约,真不能再争取?”
  李谕摊手道:“不仅秘密立约这一条,日本人还有另外的王牌。威尔逊看重国际联盟,日本人抓住他的软肋,于是说,和会如果支持中国收回山东主权,日本就退出国际联盟。威尔逊总统只能转变立场。”
  梁启超越想越气:“今天不写书了,我要给国内先发一封长文电报!”


第六百四十二章 达达
  梁启超的电文发回后,在上海、北京、广州、武汉等各地的报纸上都被登了出来。
  国内的舆论一直主张坚持立场,不能签订有损国权的条约,一个战胜国要是还丧权辱国,那真没道理了。
  北洋政府见巴黎那边都把密约拿出来了,也没办法,于是公布出了中日之间有关山东问题的条约、协定、换文等。
  社会各界大为哗然,很快就明确点出了曹汝霖、章宗祥等人的责任问题。
  他们弄得确实失败,民国出了不少优秀外交官,北洋政府最上心的又正是中日关系,却在这上面屡屡出大问题,不得不让人无语。
  从袁世凯时代,北洋政府就明白,一定要处理好与日本的关系。日本变成了一个强邻,又是那种有野心的邻居,不便发生直接冲突。
  所以北洋政府对日的外交策略一直是注重人事方面,如果有点误会,人事方面配合得当,说不定可以大事化小。担任外交次长一职的,几乎都有留日背景;外交部的几个主要参事,也必然有一个留过日。
  他们的职责就是随时揣摩研究日本的外交脉搏,防患于未然。
  思路应该说还不错,但这项工作一直做得异常不成功。
  国内非常担心代表团真的会签丧权辱国的条约,几乎每天都有电报发到代表团,一遍遍声明:“国民誓死力争,愿公等坚持到底,全国国民为公后盾。”
  顾维钧他们感受到了巨大压力,不过也只能干等着。
  这段时间,代表团从美国那里得到的最好回复是:德国在中国的所有权益,先由和会暂收,等青岛等地开埠后,再交还中国。
  虽然不能直接收回,但比经手日本好太多了,代表团可以接受。
  只不过日本坚持已经定下的条约,应先交由日本再转交中国。是个人就能看明白,小鬼子心口不一,嘴上说返还,心里肯定不想还,甚至想要更多。
  英法意三国代表对日本的提议均不置可否,其实就是默认;美国最终只能搁议。
  ——
  李谕则准备动身去德国,出发前去书店买上几本书在路上看。
  法文书店当然白搭,好在巴黎有卖英文书的。李谕走进一家店面,看到一个瘦瘦的人正坐在一张桌子旁,拿着一支笔和一张明信片自顾自地笑道:“太有意思了,太有意思了!”
  李谕瞄了一眼,我去,《带胡须的蒙娜丽莎》。
  “你是杜尚?”
  “你是李谕院士?”
  两人几乎同时开口道。
  杜尚说:“我早就认识院士先生,没想到你还认识我。”
  李谕说:“我不仅认识你,还知道两年前你给美国独立艺术展览送了一件叫做《泉》的艺术品。”
  《泉》就是杜尚大名鼎鼎的倒置的小便池。
  杜尚笑道:“哦!那是我灵光一闪的一件作品,没想到艺术展竟然违反他们自己的承诺,明明缴纳六美元就可以参展,他们却还是拒绝将这个作品展出,我只能找了一名摄影师拍照留存。”
  后世能够见到的《泉》,就是这张照片。至于那个小便池本体,早就不知所踪,可能被摄影师拍完照后随意丢弃在了地下室。
  杜尚很多类似的作品都被当作垃圾扔掉了。
  “可惜没能看到原作,”李谕说,然后问,“你不是在纽约吗?”
  “巴黎是艺术之都,总归要来这里生活一段时间,”杜尚说,“而且我早就想来了,但该死的战争持续了这么久。我真的不喜欢战争,不管什么形式的战争,都讨厌,只能选择躲避。不过我也从来不会对战争做任何表态或者谴责。”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6页  当前第65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5/7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