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山满对这个答案比较失望,“没有什么别的办法?”
李谕说:“除非炸弹会自己寻找目标。”
头山满一拍手:“好主意啊!”
李谕心中一惊,莫非他能猜出精确制导这种超前思路,没想到头山满说:“要是让士兵抱着必死决心……”
李谕尴尬道:“神风?”
头山满听了这个词更兴奋,“打败蒙古军队的神风!是的,就是神风。”
李谕说:“那可是在天上,人又不会飞……”
头山满说:“我指的并非空战,决定战役胜负的肯定还是陆军,而决定陆军能不能获胜的则是武士道之精神。”
不愧是浪人头子,几句话又绕到武士道上了。
但李谕对武士道更没有任何好感,“记得当初京师大学堂还有从日本国请来的心理学教授,不过我想贵国关于这项研究,已经开始有那么一点歪曲。”
头山满没有听出李谕话里有话,只是说:“有洋人曾经给我推荐过一个叫做弗洛伊德的奥地利人的心理学书籍,我读了读,并不感兴趣。洋人的心理学要是这么发展,是他们走歪了才对。”
“好吧,我同样不懂心理学。”李谕不再多说。
头山满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喉咙,“还有一事,现在阿司匹林这款西药联合北京长春堂的避瘟散,几乎已经将我们日本国的仁丹压垮。李君,我知道你现在是上海拜耳药厂的实际控制人,阿司匹林如此低价,恐怕不合情理吧?”
李谕面不改色:“国人穷困,我想惠及更多普通人,有错吗?”
头山满说:“我有点想不通了,办厂子不就是为了挣钱?你明明能够以更高的价格销售,获得更多利润,为什么仿佛在做慈善?”
李谕笑道:“您说对了,我就是想做做慈善。”
头山满嘴角抽了抽。
日本的仁丹之前在国内销售火爆,后来北京的孙振兰搞起了长春堂,并造出避瘟散对抗日本仁丹。
孙振兰外号孙老道,长春堂这名字听着也有点道家味道。他还挺懂营销学,在广告上用了“太上避瘟散”的名字,仍旧抓着道家思想不放;然后写上“内务部立案”、“农商部注册”字眼,表面自己的这款药有皇家机密,同时有新成立的农商部背书。
广告的中间则是一个鹤发童颜的老道士形象。
这可比日本那个留着八字胡的西洋形象更吸引普通老百姓。
避瘟散的销售涨得非常迅速,后来长春堂又来了个更擅长经营的,让这款药每年销售额突破了两百万盒,彻底把日本仁丹压了下去。
但七七事变后,日本人耍起无赖,利用宪兵强行抓了长春堂老板,勒索大量赎金。
头山满或许知道低价竞争这种商业手段,但现在真的更加捉摸不透李谕。
他心想:李谕帮着日本搞到飞艇资料,似乎是站在日本这一边;而他的很多举动又像是在让日本经济不好受。
搞不懂,实在搞不懂。
头山满试探着问道:“将来李君会不会提高药品价格?”
李谕说:“那就要看生产规模,只要有一点利润就够,我遵从的是薄利多销原则。”
头山满摇头:“你的价格已经低于德国国内的售价。”
李谕辩解说:“头山先生,您的消息虽然很准,但没有看透后面的本质。”
头山满问:“什么本质?”
李谕说:“德国如今通货膨胀严重,物价涨了两倍有余,怎么能拿他们的价格对比?”
头山满说:“李君对经济学原来有这样的认知,可以说出通货膨胀一词。”
李谕说:“另外,头山先生,你要知道药厂经营的策略,有些药就得低价,想赚钱需通过其他的药物或者服务。”
头山满眼睛一亮:“比如?”
李谕说:“比如可以让男人重振雄风的药。”
头山满哈哈大笑:“还阳药大都是假的,如果药厂真能搞出来,确实能赚到无以复加的钱。”
李谕笑道:“我只是随口举的例子。”
头山满说:“李君无所不能,未来要是开发出这种东西,我一定替几位老朋友好好感谢你。”
李谕一口茶差点喷出来:“头山先生,在下不过开个玩笑。”
头山满说:“我知道,但不管什么,我都期待。因为我很想知道,一个药厂除了生产害人的鸦片,到底能造出什么赚大钱的东西。”
李谕心想,原来你们日本人也知道毒品的害处,民国时期,各大租界都禁止鸦片,只有日租界鸦片馆横行,就是为了赚黑心钱吧!
第六百一十二章 开启大航海时代
李谕现在没必要关注别人最关注的事情,不管国内的梁启超、蔡锷、袁世凯,还是日本的头山满,都在盯着帝制与护国战争。
但反正结局是注定的,老袁同志的皇帝梦做不了多久,用不着李谕操心。
李谕在大同大学发出一纸电报,把何育杰从北大请了过来。
经过多年酝酿,差不多可以让他出山了。
大同大学目前的科研设施相当不错,实验室绝对是第一流;早在几年前,李谕就告诉过何育杰研究方向,现在到了临门一脚的时候。
李谕开车把何育杰从火车站接到大同大学,在校园里绕了一圈后,何育杰郁闷道:“原来你这里如此先进,颇有点欧美大学的味道,氛围也要比北大好不少,真令人羡慕。”
李谕笑道:“当然不能和北大的官老爷们比。”
何育杰叹了口气:“虽然院士先生告诫过很多次,胡校长也做了很多努力,不过暮气沉沉的学生氛围实在难以彻底革新,上课时仍然有不少官宦子弟不守纪律。”
李谕说:“放心吧,用不了多久北大就会焕然一新。”
何育杰说:“我是真盼着她能像新陈代谢一样,去除掉腐臭血液,不求多好,至少能像个正常大学。”
他还是很热爱北大的。
李谕把他带到实验室,对他说:“这次让你来,是准备搞一个大课题,如果做成了,应该可以拿个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奖?!院士先生得的那种?”何育杰惊道,没想到李谕手笔这么大。
李谕点了点头:“没错。”
“太遥远了!怎么可能!”何育杰说,“那是科学界至高的奖项。”
“所以说这个课题要花点功夫,不过我估算了一下,希望很大。”李谕打气说。
“什么课题?”何育杰好奇问。
“发现质……一种新粒子。”李谕说。
“新粒子?”何育杰惊道,“就算最顶级实验室的科学家,也没有这种可怕的想法。”
李谕说:“剑走偏锋才是王道,我知道现在没什么人敢声称发现了新粒子,不然会招致漫天唾骂。不过我们追求的是真理,是物理学本身。如果拿出证据确凿的实验数据,他们能说什么?”
何育杰说:“但您怎么知道会有新粒子?”
“这是一种猜想,或者说基于理论物理学以及已有实验的推测,”李谕解释道,“你在剑桥时的导师卢瑟福先生曾用α粒子散射实验验证了原子结构,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中,但其相对质量往往无法和原子序数也就是电荷数相对应。所以可以顺势猜测,原子核应该还有细分结构。”
“院士先生的思路清晰,推敲过程也没有漏洞,确实很有道理,”何育杰赞道,他本来就是搞物理的,当然知道原子物理学的分量,继续问道,“您说的这个课题如何进展?”
“先做大量轰击实验,”李谕言简意赅道,“用α粒子轰击各种试验对象,总结规律,如果发现某种特性及相对应的共性,就成功了。”
α粒子可以来源于天然放射性,方便实惠,现在各大实验室都用,——没几个实验室用得起价格高昂的镭。
何育杰搓了搓手,跃跃欲试,“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院士先生这条路非常可行!”
李谕说:“这段时间我没事,咱们一起做。”
何育杰谦虚道:“少了您的指挥怎么行。”
……
实验要做几个月,原理没那么复杂,或者说对于李谕这种穿越者来说不复杂。
以前看悬疑电影或者破案电影时,一直很纳闷大侦探怎么想出来的;然后看完整个故事又发现,原来没有那么复杂。
之所以一开始想不明白,看完后觉得完全可以理解,就是因为正推和反推的巨大差异。
要是正向把故事理顺,往往没什么难以想明白的复杂关卡,甚至可以说平淡如水。
但要是反着叙述出来,真的能让人抓破脑袋想不出。
高考数学最后一道大题就是这样,老师讲时,大部分人都听得明白。但在考场上,你就是逆着推不出来。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数不胜数。
所以说李谕最可怕的地方是超前的科学思维,对于这个时代,他脑子里所有的东西几乎都是正向的,哪怕让他去研究一个从前没有接触的未知领域,也能做到世界第一。
比如生物学或者医学,他即使没有任何基础,但花上十年工夫刻苦钻研学习,就朝着抗生素、大分子、双螺旋之类的方向走,绝对可以拿很多诺奖。
……
李谕和何育杰找来很多基材,如各种金属元素,钠、金、钾等等,还有非金属原子磷、氮、砷什么的,反正能找到的都会用α粒子撞一撞。
实验数据则由何育杰记录。
他们这种老一辈的老一辈科学家,治学态度极其认真,普普通通的实验笔记都写得非常仔细。
每一天何育杰都会用漂亮的楷书将当日实验情况记录在册。
他读过私塾,有深厚的毛笔基础,留学几年又开始用硬笔,现在能写一手远超李谕的硬笔书法,真的有一种笔走龙蛇、力透纸背的感觉。
每每看到他的记录笔记,李谕都要忍不住称赞一句:“优雅,无与伦比的优雅!”
何育杰则回道:“这不是最普通的基本功嘛?”
李谕说:“我现在才发现,原来写字好真的能提升做学问的兴趣。”
何育杰说:“我看先生的书法也……也还好嘛。”
李谕笑道:“我起码比爱因斯坦的书法要好上几个档次。”
想到这一点,李谕瞬间感觉心里舒服好多。
经过几个月实验,他们有了重大发现:首先被突破的是氮(N)原子,在用α粒子轰击氮时,他们获得了氢核(H)。
氮原子核被α粒子击破后,射出原子量为1的带正电粒子,即氢核;破裂后的氮原子核又和α粒子结合成另一种元素——氧原子核。
此后,他们又对其他几种原子核做了同样的实验,积累下厚厚几本实验数据。何育杰非常认真,所有的实验都进行反复校对。
分析实验数据则是李谕擅长的,但结果其实已经非常明显:所有粒子被轰击后,都会轰出一种带正电的粒子,它的质量正好和氢原子一样,相对质量都为1。
何育杰纳闷道:“总不会是带正电的氢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