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614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06
  曹汝霖说:“千真万确。”
  袁世凯又问:“英国公使朱尔典哪?”
  曹汝霖说:“朱尔典公使说,‘若贵国无内乱,则随时可以实行。此系中国内政,他人不能干涉’。”
  其实英国没心思研究远东事务,朱尔典这么说完全是因为受到日本表态的刺激。一开始英国担心实行帝制将影响中国政局稳定从而影响其在华利益,如今为了与日本争夺在华主导权,才对袁称帝的态度转趋积极。
  “太好了!”袁世凯心中彻底大宽,只要有英日两国背书,就不用担心太多。
  不过说到底他们两家全都属于口惠而实不至。
  袁世凯如此关心洋人态度,完全是晚清民国时期的无奈之举:从八国联军侵华的庚子国难开始,晚清与民国的政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中国自己的政治;在很多实质问题上,已被西方强国以及东邻日本所左右,牵涉到很多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
  比如一些国家对民国政治走向的掌控,以及对其他势力的暗中支持、操纵和阴谋,甚至牵涉到列强之间为民国政治格局的平衡所进行的交易。
  非常像那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而与此同时,国内的各种派系出于壮大自身的考虑,一个个也会争先恐后寻找国际势力支持,有的甚至不惜丧权辱国,向外国做出承诺。
  英日两国不太明确的话语让袁世凯以为自己扫清了最大障碍,于是问杨度:“筹安会推进到什么程度了?”
  袁世凯称帝一事上,杨度是绝对的第一“功臣”,他回道:“大总统,我已在最关键的约法方面进行了修改,但通过还需要更多努力。我们可以先行礼仪准备。”
  袁世凯两根手指搓了搓,“称帝事务繁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你多加小心。”
  杨度说:“属下明白。”
  貌似很多人在讨论袁世凯恢复帝制时,都有意无意忽略了一个根本点:袁世凯究竟是搞君主立宪,还是为了恢复封建专制?
  虽然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同为拥有君主,差别可大了去,本质上就不一样。
  君主专制就是落后的封建方式,君主立宪则有民主意义。
  按道理,关于袁世凯的洪宪帝制,应该先搞清楚这一点再说其他的。
  不过袁世凯只当了83天皇帝,并且大部分时间都在调集军力对抗南方革命派,根本没搞多少事。
  总体上看,洪宪帝制自始至终是在君主立宪的旗号下进行,但袁世凯所做的似乎又缺乏某种系统性。典型的就是恢复皇权的同时,袁世凯所进行的以“三权分立”为特征的立宪派工作一点都不充分,他似乎真的只是在恢复帝制,相关的立法机构和内阁并没有同时恢复。
  这就是硬伤了。
  但到底是想要帝制还是立宪,真实想法或许只有袁世凯清楚;也可能袁世凯自己也不清楚怎么会走到这一步。
  整个称帝过程匪夷所思,就像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推动着,恍惚之中就像坐上过山车。
  他取“洪宪”二字作为年号,取的是“弘扬宪法”之意,“洪”是帝德之大,“宪”是民主宪政。
  不过他有自己的小算盘:袁世凯想建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有很大成分的专制性,就如同日本的君主立宪,虽然日常事务由内阁处理,但在重大事情,如在军队的统治上,天皇还有重大的影响力和决断力,并且在全民范围和教育上竭力推行忠君爱国的儒家道德,这样就能把君主推到一个很高的位置。
  看起来似乎机关算尽,但聪明的他没想到的是,往往只要继续往前半步,真理就变成了谬误。
  袁世凯嘱咐说:“劝进的民意必须调查清楚。”
  杨度回道:“全国各地自发成立了许多民间劝进团,而且陆续有祥瑞报告。不管国民还是上天,对于大总统称帝一事都无比期待。”
  “什么祥瑞?”袁世凯很关心这个问题。
  杨度说:“不止一件,至少有十二桩祥瑞。一曰紫藤草,二曰龙入室,三曰龙出水,四曰月有晕,五曰蛙无声,六曰蝎当楼,七曰天雨血,八曰犬登殿,九曰大老妖,十曰蝗应瑞,十一风折旗,十二蛙南迁。”
  都是些很扯淡的事情。
  比如紫藤草就是有人说袁家祖坟上长了根紫藤,但谁知道是不是大半夜有人偷偷插的;
  龙入室就是居仁堂突然出现一条大蛇,也没有照片佐证;
  月有晕就是月亮出现了四个月晕,除了报纸上这么说,谁也没真的见到。
  其他也大都是些莫须有说法,历朝历代这样的事儿不知道多少回。
  但袁世凯一件件听完,却频频点头,感慨道:“真不是我想做皇帝,而是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啊!”
  促成袁世凯改变国体的动机中,还有一个埋在他心底的隐秘,不足为外人道。
  袁世凯一直很迷信,他心中有个死结:袁家四代以来,先袁世凯死去的十四个人,有十三个死于虚龄五十八岁以前,只有袁世凯的四叔祖父死于六十岁。
  此时袁世凯正是虚岁五十八。
  古时候有几个人不迷信?袁世凯当然非常怕。
  所以他才相信很多看起来非常扯的事,而且请了不少风水大师。
  称帝行为或许也在用这种非凡的方式来冲冲煞……
  杨度建议道:“大总统,您一定要关照好那些旧臣,即便是反对者,也给其封号,以显示宽宏大量。”
  袁世凯很赞成:“让政事堂列出旧侣、故人名单,包括奕劻、载沣、那桐等逊清皇族,还有徐世昌、马相伯等故旧。另外,徐世昌、赵尔巽、李经羲、张奢四人,除了列入故人,受到不臣的优待,还应尊称为‘嵩山四友’,给予更优厚的待遇。”
  杨度一一记下。
  袁世凯又说:“再成立一所科学院,效仿英国,称之为洪宪皇家科学院,就让李谕出来当院长。”
  杨度说:“除了他没人更合适。”
  袁世凯说:“对了,你先把他找来,正好我有些关于祥瑞的问题要问问他,要是能从科学上找出解释最好不过。谁叫现在人都相信科学,但我认为科学不见得能解释所有问题。”


第六百零二章 劝不动
  袁世凯不仅想搞科学院,自然还要搞个国学院,这才是重中之重。
  毕竟老袁可是尊孔的典范,去年还亲自去曲阜祭孔,原因嘛,当然是想利用儒教中的忠君思想将来为自己的复辟做理论准备。
  这件事的重要程度可是很高的。
  与李谕一同被接到总统府的还有经学大师王闿运,他已经八十多岁,门生满天下。不过貌似这位老先生不太待见袁世凯的复辟。
  两人在总统府的门口碰了面。
  袁世凯的总统府所在地也是后世49年以后的绝对权力中枢,大门是赫赫有名的新华门。
  以前这里叫做宝月楼,据说是乾隆给香妃修建的。
  香妃随着《还珠格格》大火,许多人应该都对“宝月楼”这三个字有概念,也称为香妃楼。
  民国后袁世凯把宝月楼改成新华门,作为总统府入口,49年以后也是如此。
  所以实话说这地方对李谕来说,比故宫神秘太多太多。
  王闿运被两个弟子从马车上扶下来,抬头看见“新华门”三个字,想到袁世凯的称帝梦,冷哼道:“我老眼昏花,望见匾额上居然写着‘新莽门’这样不吉祥的名称。”
  “华”字的繁体“華”,有些像“莽”字。
  “新莽”就是篡夺汉朝、自封为“新朝皇帝”的王莽。
  王闿运不愧经学大师,一句话就骂得出门迎接的杨度十分尴尬,他连忙纠正说:“老先生,那是华字。”
  王闿运当然认识:“看笔迹,应该是袁励准那个黄毛小儿写的。”
  袁励准是光绪年间进士,不久前袁世凯掏500大洋请他写了这个匾额。
  不过就算袁励准在场,被王闿运骂黄口小儿也不敢还口。
  王闿运生前,骂过他的应该只有章太炎的大弟子,狂人黄侃。
  黄侃少年时拜访王闿运,两人一见如故,结为忘年交。
  王闿运比黄侃大了五十多岁,算是爷爷辈,他有一个幼子,与黄侃年纪相仿,感慨道:“我的小儿子与你同年,可惜一事无成,真是‘钝犬’啊。”
  谁知黄侃毫不客气,笑道:“老先生您尚且不通,更何况是你的儿子呢!”
  王闿运气量大,并未因此动怒,反而愈加喜欢这位狂傲少年。
  袁励准能考上进士,水平不会差,后来还当了溥仪的最后一任帝师。
  王闿运此时骂他两句,是在指桑骂槐。
  袁世凯不敢对这些名士们过多动粗,把章太炎关起来完全是因为他嘴太狠,但也仅仅是软禁而已。
  来到袁世凯的办公地点居仁堂,时隔多年,李谕再次见到了这位晚清民初的大枭雄。
  他的变化很大,身体肉眼可见地虚弱了很多。曾经的袁世凯能吃能睡,精力超级旺盛,每天处理大量政务都不会疲倦。
  此时的他身体越发臃肿,衰老的样貌在头发、皱纹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袁世凯坐在椅子上说:“李谕院士,好久不见。”
  李谕客套地回道:“大总统,请注意身体。”
  王闿运则说:“总统阁下,既然身体不好,一些繁重的事情就不要再做了。”
  袁世凯对这句话不太喜欢,似乎暗中劝着自己放弃权力与地位,但他说的也是事实。
  袁世凯想了想,突然开始直抒胸臆:“不知道为何,自从搬进居仁堂,我的身体就变差了,而且一天不如一天。这里是曾经的皇家秘苑,每栋楼宇、每棵树木、每块石头、每处墨迹,都是昔日王权的符号与象征,昭示着皇家的霸气与梦想,在这种地方待久了,我会不由自主地壮怀激越,想学古代的盛世君王,将这个古老的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强盛壮大。”
  王闿运根本不信他欲扬先抑的这一套,依旧冷冷地问道:“大总统,在这里面睡觉可安稳?”
  袁世凯没有理会他的冒犯,淡淡说:“并不好。”
  现在没安眠药,失眠影响很大,特别痛苦。睡眠不好就会导致忧郁、急躁等现象,甚至会影响人的智力和判断力。
  自从住进居仁堂,袁世凯几乎没有再出过新华门一步。
  袁世凯顿了几秒钟后,有意无意中对他们两人又说了一句:“居天子大不易。”
  李谕说:“大总统听过达摩克利斯之剑吗?”
  袁世凯摇了摇头:“没有。”
  李谕道:“这是一个古希腊典故。从前有个国王,统治着一个富饶的国度。
  国王有个朋友名叫达摩克利斯,他常对国王说,‘你多幸运啊,拥有人们想要的一切,你一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有一天,国王听腻了这样的话,对达摩克利斯说,‘你真的认为我比别人幸福吗?那么我愿意跟你换换位置。’
  于是达摩克利斯穿上了王袍,戴上金制的王冠,坐在宴会厅的桌边,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鲜花、美酒、稀有的香水,动人的乐曲,应有尽有,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可是当他举起酒杯,突然发现天花板上倒悬着一把锋利的宝剑,尖端差点触到了自己的头,达摩克利斯身体僵住了,笑容也消失了,脸色煞白,双手颤抖,不想吃也不想喝了,只想逃出王宫,越远越好。
  国王说,‘怎么了朋友?你怕那把随时可能掉下来的剑吗?我天天看见,它一直悬在我的头上,说不定什么时候什么人就会斩断那根细线。或许哪个大臣垂涎我的权力想杀死我;或许有人散布谣言让百姓反对我;或许邻国的国王会派兵夺取我的王位;或许我的决策失误使我不得不退位。如果你想做统治者,你就必须冒各种风险,风险永远是与权力同在的。’
  达摩克利斯恍然道,‘是的,我知道了,除了财富和荣誉之外,你还有很多忧虑。请您回到您的宝座上去吧,我回我的家。’
  从此,达摩克利斯非常珍惜自己的生活。”
  王闿运听得津津有味,大笑道:“李谕院士,没想到你懂这么多,这个典故虽然是洋人的,但我很喜欢,放之四海而皆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6页  当前第6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14/7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