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526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06
  爱因斯坦说:“还要多亏普朗克先生还有李谕的推荐信,否则不止大学校长,苏黎世的教育官员们也根本不会同意。因为在他们看来,理论物理学教授是一种奢侈且浪费的职位,根本没有多少实验能力。”
  格罗斯曼笑道:“我想他们还认为你不是一个很好的老师。”
  “哦!”爱因斯坦捂着头说,“你千万不要再取笑我了,我已经在讲课水平上进步了很多。”
  格罗斯曼说:“你今天找我应该还有别的事情?”
  “是的!”爱因斯坦坐下说,“你可一定要帮帮我,否则我感觉要发疯了。”
  格罗斯曼纳闷道:“什么事情能让你感到发疯?”
  爱因斯坦无奈道:“当然是让我又爱又恨的数学。”
  早在1907年,爱因斯坦就已经思考出“等效原理”,准备运用到相对论中,解决狭义相对论的致命缺陷。
  不过在提出这一原理后的四五年时间里,爱因斯坦竟然都没有再去管它,转而去思考光量子方面的问题了。
  直到去年,量子问题的困扰使他疲惫不堪,爱因斯坦才重新开始思考如何用一种引力场理论来推广相对论。
  这当然是一项超级困难的研究,也是爱因斯坦一生最重要的成果。
  爱因斯坦拿出一份去年他写的论文《论引力对光的传播的影响》,对格罗斯曼说:“我研究发现,如果光线的传播在经过大质量天体时,很可能是曲线。想继续深入研究下去,似乎只能使用非欧几何,而这并非我的强项。”
  格罗斯曼了解自己的同学,当年在读大学时,爱因斯坦经常逃数学课。格罗斯曼曾帮他记笔记。爱因斯坦的两门几何课都是4.25分,而格罗斯曼都得了满分6分。
  格罗斯曼知道爱因斯坦一向认为自己的科学成功得益于自己在揭示大自然背后物理原理方面的惊人能力。
  他总是让别人去帮着寻找关于这些原理的最佳数学表述,比如狭义相对论,数学就是靠的闵可夫斯基数学,外加李谕帮助。
  此刻格罗斯曼听完爱因斯坦的话,立刻明白了:“你需要一种数学系统来表示甚至是帮你发现支配引力场的定律?”
  爱因斯坦高兴道:“正是这样!”
  格罗斯曼仔细思考了很久,不时去书架上翻找,然后对爱因斯坦说:“我认为你可以尝试使用黎曼的几何。”
  黎曼惜墨如金,跳跃性很大,似乎以为读者都有他的数学天分,导致他的书读起来很困难。
  反观庞加莱这种会写文学作品的数学家行文就舒服一些。
  爱因斯坦一听就感觉头大:“黎曼?好吧,我会尝试的。”
  格罗斯曼也建议道:“这仅仅是我出于一名数学家的建议,你可以再询问一下那位同时精通数学与物理的李谕,他或许会给出更好的解答。”
  爱因斯坦说:“我正想在得到身边人足够的建议后,再问一下他。”
  爱因斯坦从大学的图书馆借出几本黎曼的著作,看了几天就知道难度系数爆表,看来必须得让李谕帮着拿个主意了。
  不然他要是花费几年时间研究黎曼几何,最终发现并不适用,时间成本就太大了。
  爱因斯坦展开信纸,取出一支钢笔吸满墨水开始书写:
  “亲爱的东方科学巨子李谕院士,算起来应该已经有几个月没与你通信了。
  “我从报纸上看到,你的国度发生了巨大变化,连高高在上的皇帝都被推翻。让我联想到了当年的法国,不知道你的近况最近如何?
  “如果可以的话,你甚至可以来瑞士居住一段时间。
  “当然,这同时是我的一种私心,因为我希望与你再次共同研究物理问题。
  “你如此智慧,一定已经在字里行间中猜出我现在遇到了问题。
  “实际上这个问题非常棘手,我在此前的论文《论引力对光的传播的影响》中,发现光线的传播可能不是直线。
  “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很难接受的结果。但不知为何,我感觉你会理解我。
  “另外,我发现我的理论存在用实验验证的可能,离我们最近的大质量天体就是太阳。我初步估算出,光线经过太阳附近时将会发生0.83角妙左右的偏折。
  “由于日全食时期可以看到太阳附近的恒星,因此可以对这个结果进行观测。
  “但对此只能寻求天文学家的帮助,我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想到你在天文学方面也有出色的成绩。
  “只是日全食可遇不可求,最近的一次,似乎也要两年后。时间跨度太大了,所以我想从你这得到一些切实可行的结论,解决困扰我的大难题。”
  ……
  李谕收到这封信时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因为辛亥革命加上清帝退位这些大事,很多系统都停顿了,包括邮政。
  一股脑收到的还有普朗克、卢瑟福等人的信。
  这些大佬们这么关心自己,李谕真的感动。
  普朗克与卢瑟福主要就是问候了近况,回信比较轻松,所以李谕先给他们两人写了回信,同时也用电报报了个平安。
  爱因斯坦的信件则是个大包裹,里面还有爱因斯坦打印出的一篇论文以及很多手稿。
  李谕最后给他回了信:
  “尊敬的爱因斯坦先生。
  “首先感谢你的关心,我现在情况很好,这将是一场全世界都会铭记的不流血的超级革命。
  “至于你所提到的问题。经过我的仔细阅读与思考,我可以郑重地回答,黎曼几何是最适合你的。
  “因为你的文章核心,概括一下应该是引力源于时空弯曲,如此一来,从数学的角度,引力就成了几何。
  “当然,研究明白黎曼几何不是容易事。
  “但我坚信,数学是发现——而不仅仅是描述——自然定律的一种工具。
  “数学是大自然的剧本!
  “……提到两年后的日全食,最佳的观测位置应当在克里米亚。去俄国境内做观测是个不小的任务,到时候可以尝试联系一下天文学界以及圣彼得堡方面,看能不能提供支持。
  “我认为值得尝试,不管怎么说,理论物理学最终都要落到实验物理身上。”
  这次通信来来回回花了三个多月。
  在此期间,爱因斯坦又给很多欧洲科学家写过信,比如量子力学的关键大佬索末菲。
  他们的回答都或多或少强调爱因斯坦应重视数学,毕竟他是个理论物理学家,实验方面已经不行了,理论必须够硬。而想在理论上走得足够远,就必须有非常好的数学功底。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最典型的就是玻尔兹曼、麦克斯韦、洛伦兹等超级大佬。
  再收到李谕的信后,爱因斯坦更加确信自己要在数学上下点功夫,他记下了李谕的那句话:数学是大自然的剧本。
  多年后,爱因斯坦在回忆自己研究广义相对论的过程时曾如此坦言:“我一门心思研究引力问题,李谕、格罗斯曼给予了我非常大的帮助,让我克服所有困难。而最重要的,是李谕让我对数学产生了极大敬意,在此之前,我一直愚蠢地认为数学中更为奥妙的东西纯粹只是一种炫技。”


第五百二十五章 青楼太子
  范源濂非常支持弟弟范旭东的决定,选定的地点还是在天津,袁世凯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袁世凯前半辈子都在搞新政、新军、实业、教育,知道化工产业的重要,以后能够提供大量财税,何乐而不为。
  况且此时的袁世凯正要搞善后大借款,需要拿盐税作为抵押。但国内的盐务是个烂摊子,如果盐务不改革,根本无法获得外国银行团的信任。
  在善后大借款合同的附加条款中,就有成立制造业、改良盐质的条款,并且指定了一批款项必须用于盐务改良。
  所以袁世凯对盐务改革比较积极,甚至想把范旭东树立成一个全国盐政的典型。
  因此范旭东的请求很快得到初步批复,袁世凯派出心腹杨度与范旭东及李谕共同去塘沽考察。
  现在的天气还有点寒冷,几人来到渤海边,站在不时吹来的海风中,看着眼前不长树木、也无花草的大片荒地。
  范旭东说:“十二年前庚子国难,这边的大批房舍被洋兵破坏,砖瓦至今都埋在土里,几乎见不着新的房屋,简直就像未开垦的荒地。”
  李谕指着前方:“那里有一个小孩。”
  范旭东连忙跑过去叫住这个好不容易碰见的大活人,“娃娃!能不能帮忙带个路?”
  少年警惕地看了他们几眼,范旭东立刻拿出一点散钱给他,然后说:“我们是想找块无主之地,办个盐厂,以后周边的百姓吃盐都不用愁。”
  少年问道:“你们想在这边建厂?”
  范旭东说:“对的,我们虽知道这里适合建盐厂,但不熟悉情况,万一占了普通人家的地,就不好了。”
  少年听明白了范旭东的话,看他们穿着这么周正,不像什么坏人,于是说:“我给你们带路,前面有块地,以前被俄国兵占着,已经空了好多年。”
  范旭东高兴道:“再好不过。”
  少年把他们领了过去,突然又问道:“如果你们在这儿建厂,我可不可以当个学徒?我吃得起苦。”
  范旭东笑道:“当然可以。”
  李谕看了一圈,然后说:“地方确实不错,距离码头、铁路都不远。就是这里确实荒凉,建房子要花不少时间。”
  范旭东无所谓道:“房子不着急,有厂房就行。”
  “可惜这里的土地也不适合建造太高的房子,”李谕又对杨度说,“虎公要不要入股?”
  杨度说:“支持自家盐务公司,在下义不容辞。”
  民国虽然比晚清的营商环境好一点点,但如果上头没人,还是很难搞。
  李谕的公司就早早拉来了唐绍仪、徐世昌入伙。
  杨度又对范旭东问道:“有没有定下名字,好呈请备案?”
  范旭东说:“就用‘久大’二字,久者,弥远也;大者,广博也,乃长久光大之意。”
  “好极了,”杨度说,“呈报备案的事范兄不用担心,等回到北京,用不了多久就可以通过。并且为了保护新生的久大盐业,未来二十年,百里之内都不准他人另办盐厂。所以你已经可以放心考虑股本募集之事了。”
  李谕说:“盐商必然不会善罢甘休,别忘了专门招纳法律顾问。”
  范旭东说:“我会记下。但我相信,只要是生产出比肩洋人的精盐,一切不在话下。”
  有杨度出面,久大的第一次资本募集有许多大人物出钱,比如蔡锷、梁启超等。
  久大很快就顺利买下了10多亩地。
  日后久大还会经历多次扩股,将来的股东更有黎元洪、曹锟、梁启超等人。梁启超非常关注,每次都要亲自拿出笔帮着列数计算股本有多少了。
  总之久大的成立有很多背景,不然它很难在旧盐商的围剿之下存活下来。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范旭东本人能力出众,一直秉承着艰苦创业的精神。
  久大初创,根基未固,厂房最早不过一个不起眼的小四合院,只有一对烟囱,在侯德榜加入之前,他既是经理,也是唯一的技师。
  范旭东的办公桌是特制的,比普通书桌长,抽屉下放铺盖,白天在这里办公、做化学实验,夜间铺开铺盖就是床。
  开始的一两年都是这样。
  而且范旭东很坚定地采取了更加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不再像以前办企业,集资的钱从收款之日起就要付息。这对于一个新企业来说,是非常沉重的负担。
  当年张謇办大生纱厂就是如此。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6页  当前第52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26/7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