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341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06
  李谕连忙说:“资金的问题校长不用担心,一方面我已经从卡耐基先生那里申请到了教育基金;另一方面,我本人也拥有几家产业,所以资金最不是问题。”
  艾略特讶道:“院士阁下竟然真的愿意把资金投入教育?要知道,这可是很花钱的一项事情。最好能够征得上海那边协会或者政府的资金。”
  李谕知道这是艾略特的好心提醒,毕竟人家已经干了一辈子高等教育。
  不过清廷的情况李谕更加清楚,已经是泥菩萨过江,这事儿只能靠自己。
  于是坚定道:“我知道,但要办我就要办顶尖的,钱是身外之物,没了再赚就是。”
  艾略特说:“院士阁下颇有贵国所谓‘侠士’的风范,更难能可贵小小年纪能够看透金银财富,不简单啊。莫非真有贵国佛教中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禅理?”
  校长说话果然很有文化。
  李谕笑道:“校长竟然知道佛理。”
  “不仅佛理,”艾略特说,“我已经听说了,一名大主教奉梵蒂冈教廷的命令找过你,看来对方无功而返。”
  李谕说:“算不上无功而返,我想用不了多久,教廷会有下一步动作。”
  艾略特说:“想起数百年前的赎罪券,再想想贵国佛教的处世观,真是令人汗颜。”
  可能他不知道南北朝时期佛教也奢靡的很。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艾略特接着说:“不提这件事了,说回文化交流,我们能派遣的教师数量上可能不会太多,还需要院士先生有所谅解。”
  李谕是明白事理的,说:“我明白,肯定不会所有事情都让贵校操办。”
  艾略特说:“而且,我还希望在上海专门建设一所医学校,并且冠以‘哈佛’的名字。”
  李谕说:“这可太好了,有这个响亮名头!”
  艾略特说:“如果先生准备营建综合性大学,正好可以将此校作为下属的独立学院,就如同我们的拉德克里夫学院。”
  目前独立学院的运营有较强的独立性,可以看做艾略特校长一种前期的保险措施。
  李谕说:“我同意!”
  历史上,哈佛大学真的在上海建了一所“中国哈佛医学院”,不过仅仅办了4年就停了。
  但时间虽短,办学水平却很高,出来的人水平也是真的硬。比如谢元甫,中国泌尿外科奠基人,他后来在协和创办了中国首个泌尿外科。
  所以,早晚这所“中国哈佛医学院”都要被李谕收入囊中,不能让它就这么断了。
  早早和哈佛搞好关系更方便。
  艾略特叫来助手,然后对李谕说:“恕我冒昧,我们需要有一项正式的书面函件,以保证你以及你提及的基金会拥有足够的财力,便于合作的长期进行。”
  “我理解,这是必要程序。”李谕说。
  只要哈佛能出师资力量,他们提的任何要求李谕都能无条件接受,如果仅仅是钱,就更好说了。
  艾略特说:“我们会派出律师以及财经人士调查一下院士先生以及你们教育基金会的财务状况,还要去上海看一下你们的场所,希望能够配合。”
  “完全配合!”李谕毫不犹豫。
  历史上哈佛只是出了医学院的教师,这次李谕说什么也得多挖点理工类的教师。
  助手拿给艾略特一份手册,艾略特翻了翻说:“我们学校教师的薪金从一年4000美元到8000美元,另外……”
  李谕果决表态:“校长,只要是贵校派出的教师,我可以开出顶格年薪的两倍,也就是1.6万美元!如果是副教授级别,可以开出四倍顶格年薪,也就是3.2万美元。而且一年两次来回船票全部报销,在上海的一切生活开销也报销。”
  这个条件在当下非常诱人,此前提到过,当下时间节点的美国,年薪超过1万美元就是前百分之五的富豪人群。
  李谕明白,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舍得派师资。
  这可是哈佛哎!
  如果谢煜希无法接受这么贵的条件,剩下的李谕补上就是。因为在李谕看来,这钱花得简直太值了。
  清末民初可不同后世,交通并不便利,优秀的顶尖大学教师能来中国教学,必须给出足够的待遇他们才能接受,总不能让他们都抱着搞慈善的心吧。
  况且单纯的慈善举动根本不可能改变状况。
  这是后来几十年欧美资金援助非洲仍然失败,血淋淋的教训。
  “这……”艾略特还想说什么。
  李谕立刻说:“校长不要推辞了,这是我们的诚意。”
  艾略特于是起身同他握了握手:“阁下之胸襟又让我重新认识了东方。”
  李谕说:“校长的慷慨帮助同样让我感激不尽。”
  艾略特顿了顿,又说:“如果院士先生可以在我校多逗留一段时间,可以去我们的商学院听听课,免费的。”
  哈佛大学的商学院排名一直稳居世界第一。
  但李谕知道艾略特是在隐晦地表达自己有点不懂得投资,花钱太像流水。
  不过李谕心里也算过,兴建教育的确花钱,尤其是大学,估计卡耐基的基金不会出太多钱,他们更加注重中小学教育。
  而理工类大学真的相当需要砸钱。
  后来清华能发展那么好是个特例,当时北大教师断了一年多薪水,叫苦不迭,清华却过得极为滋润,全靠的庚子赔款。
  但李谕估计就得自己出钱。
  不过李谕对自己的无线电和汽车产业非常有信心,其利润将来支撑十个一流理工大学都不成问题。
  反正李谕是要把教育搞起来的,人才是最关键的资源。实际产业当然也要搞,不过就怕经不起军阀乱战的破坏,哪怕吴佩孚和孙传芳这么卖自己面子也很难保全。
  李谕不便拂了艾略特校长好意,于是说:“听课怕是来不及,能给我点讲义就好。”
  艾略特校长说:“讲义好办。还有,来都来了,你作为新晋的理学院教授,今天怎么也该开个讲座吧?”
  李谕解决了心中的一大难事,心情非常好:“没有问题,校长请!”


第三百五十二章 送上门来
  礼堂早就人满为患,校长艾略特首先进行了演讲:
  “我想让大家设想一下,以美国9000万的人口,如果只有160所医院,没有专门的儿童医院,没有为穷人开办的诊所,所有大学里的医学院都撤销,绝大部分人没有任何卫生知识,每个村庄都有许多结核病人,没有一个城市没有天花,甚至大城市也要面临鼠疫的危害!
  “如果这是你们要居住的地方,会是什么情形?
  “更何况,那个地方的人口数倍于美国。”
  看台下不少人在窃窃私语,艾略特校长顿了顿又朗声说道:
  “哪里,就是大清国!”
  艾略特说的虽然有那么一点夸张,比如美国人并不太清楚中国特有的中医以及郎中传统。
  还有他似乎忘了印度……
  但西医的引入的确有帮助。
  只是李鸿章说的那句话的确没错:这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清末民初各种理念冲击实在很大。
  后来民国时期一些人疯狂要废除中医,但那时候西医其实还不太完善。
  西医完全依赖科学的应用,而科学要将西医反哺到高水平,至少要到神药青霉素诞生以后。
  其实这时候西医真没比中医强。
  民国时曾野蛮得要废除中医,出了很大的岔子。因为那时候国内根本没什么西药制造能力,西药贵得要死,医院又少,医生更少,废除中医后,老百姓得了病几乎毫无办法。
  这是非常荒唐的决定。
  而中医虽然也不能说万能,但在对抗某些疾病的时候有自己的优势。
  可能吵着废除中医和吵着废除汉字的不少人是同一批吧。
  哎,没办法,崇洋媚外那时很严重。
  以后李谕可以在这家将要成立的“中国哈佛医学院”设置一些中医课程,也算早点实现“中西医结合”。
  “都静一下!”艾略特校长继续说道,“就算清国是这种情况,我们依旧无法轻视一个悠久文明可怕的沉淀,眼前这位横空出世的科学巨子李谕正是典型。
  “我想在座的各位不管来自哪个学院,都听过他。要么看过李谕关于热力学的著作,要么看过X射线精彩的实验论文,要么看过他在天文学的重大发现;又或者看过那两本犹如开天辟地一般的数学著作《分形与混沌》及《博弈论》;再不济,至少你们也读了现在火热的星战系列。
  “是的,我也忍不住看了。
  “总之,他的水平与能力不需要我多做介绍,这样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又技惊四座的东方科学巨擘,是足以让我们仰望的存在。
  “而现在,他就站在这里!
  “下面,请李谕先生做科学讲座!”
  艾略特很擅长演讲,几句话后下面迅速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经过之前在几所大学的经历,李谕现在已经不太怯场,表现得越发自然。他落落大方走上讲台,环顾下面,甚至看到了几个东方人的面孔。
  李谕可以讲的就很多,但第一次来,内容还是尽可能轻松一些。
  所以李谕从数学和物理的关系讲起,阐述了很多自己的观点;这个时期很多物理学生的确不够重视数学,即便是哈佛等名校,也没有太大区别。
  接着又聊起了物理学中理论物理的重要性,而研究理论物理,就更离不开数学。
  这是两个偏教育学的话题,不过重要性还是很高的。
  只是大部分学生还是无法完全认同。
  在他们看来,数学就是数学、物理就是物理、化学就是化学、生物就是生物。
  这种观点目前很流行,毕竟科学还没发展到互相交融的时候。
  等再过半个世纪,学物理就彻底离不开高深的数学;学生物,本科甚至全是化学课程。
  “可是院士先生,”有物理系学生提问道,“我读过您几乎所有的著述,即便如此,我读了您的《分形与混沌》以及众多物理论文后,并没有发现多少数学与物理学的关系。”
  李谕笑道:“数学是藏在物理之中的。你肯定听过数学王子高斯说过,数学是科学的皇后。你以后会发现,数学和物理其实是左右腿,都离不开。物理系的人不会认为物理是数学的一种形式,数学系的同学同样不会认为数学只是工具。”
  一名同学举手道:“我知道,就像中国文化里的中庸之道。”
  李谕说:“很好,你知道的还不少。”
  这名同学笑道:“我来自文学部的历史系。”
  老美没啥历史,但大学这么多,很多都有历史系,肯定只能研究别国历史,什么罗马史、欧洲史、东亚史、中国史的。
  实话说他们也没多少第一手资料。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6页  当前第34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1/7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