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249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06
  “是的,一点化学小实验。”李谕说。
  虞和钦就是搞化学的,一听瞬间来了兴致,“我给先生打下手!”
  李谕笑道:“是我给你打下手。”
  早期谷氨酸钠的提取并不复杂,最开始用的是海带,但海带中含量很低很低,十公斤只能提取0.2克,根本没法商业化。
  常见食品里,最富含谷氨酸钠的是小麦麸皮以及豆类。
  而且小麦和大豆相比海带比较便宜。
  这时候的方法比较原始,使用的是化学提取。
  ——至于后世,已经用上了微生物,效率高还无污染。
  不过目前李谕他们只能用笨方法。
  如果有了目的,并且是可靠的目的,对于化学家来说,提纯的难度并不大。
  毕竟又不是研究味精的化学组成。
  没几天,他们就搞出了成果,虽然纯度非常一般,但多加一点就没有问题。
  现在只是当个临时的试验品,并不是最终产物,那还要花一些时间。
  虞和钦下厨炒了一桌菜,和钟观光吃了加谷氨酸钠的菜后,瞬间眼睛发光:“原来我做饭这么好吃!”
  李谕笑道:“还差不少,仍旧需要继续提纯。”
  虞和钦此前做的试验基本都是自己瞎摸索的,他还没有去日本深造,所以化学知识尚且很低。
  但李谕给他说了几遍实验过程后,立刻明白道理,再加上几天的共同研究,学到了不少现代化学知识,当即表示这段时间要把时间头投入谷氨酸钠提纯上。
  而李谕先带着试验品找到了酱业大王张逸云。
  当他听说李谕能够提纯制造出一种非常“鲜”的东西时,非常难以理解:“帝师大人,我知道您懂得最先进的洋人科学理论,但您所说的‘鲜’,我着实无法想出是什么味道。”
  李谕拿出一包谷氨酸钠,“张老板可以用今天中午的伙食一试。”
  李谕的名气太大,张逸云不得不重视,把这包味精交给了后厨。
  今天中午的菜做出来后,伙计们吃后果然纷纷称赞。
  张逸云自己尝了几口也发现有一种独特的好味道。
  “这是什么东西?如此神奇,也是洋人的吗?我还以为洋人不会做饭,看来是我孤陋寡闻了。”张逸云说。
  李谕笑道:“现在洋人还没有哪。话说有没有兴趣以后一起生产它?”
  “非常值得!”张逸云本来就是搞食品的,明白这东西的市场潜力,“但我还有一些问题,它的价格几何?”
  张家生产的酱料,价格并不低。
  李谕说:“我的目的是要做就做低价,让更多的人能体会到食物的鲜美。因为我们国家的穷人太多,很多人吃不饱饭,能吃上饭的也都食之无味。”
  张逸云赞道:“不愧帝师!实属高义!”
  李谕说:“坦白讲,我不会在对国内的经营上面寻求什么盈利。”
  看张逸云有点犹豫,李谕立刻补充:“但这种产品可以经销海外,比如日本国,能够有非常可观的收益。”
  张逸云的眉头立刻舒展开:“帝师好谋略!如果能挣日本人的钱,当真更让我敬佩,就凭这一点,我必须合作!”
  李谕说:“产品用不了多久就会研发完成,将来我会在京津设厂,上海也会有分厂,尽可能将口碑先打出来。”
  对于做买卖,张逸云就熟悉多了:“帝师放心,我们张家的酱园会不遗余力推广。”
  ——
  此刻的事情完成得差不多,李谕尚且需要在武昌也兴建一个学堂。
  按照规划,中部不可能没有学堂。
  但他还没来得及动身,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又来找上他。
  “先生,本人的印书社准备创办一期杂志,叫做《东方杂志》,正巧听闻您会出版星战系列的前传,不知道到时能不能进行连载?”
  《东方杂志》是晚清民国时期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型综合杂志,忠实记录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风云变迁,同时是名人发表作品的园地。
  梁启超、蔡元培、严复、鲁迅、陈独秀等著名思想家、作家都在该刊发表过文章。
  “当然可以,只不过还没有完成。”李谕说。
  张元济倒并不着急:“杂志如今也在准备期,好不容易听闻你来到上海,我急匆匆过来先约个稿。”
  李谕笑道:“今后发电报就可以。”
  提到稿件,李谕也该给美国的《science》写篇稿子了。
  正好最近欧美的星战系列火爆,读者对于太空相关的内容很感兴趣,于是李谕写了个比较好懂点的论文。
  就是依次推算了三大宇宙速度。
  显然不是很困难的问题,不过目前还真没有人敢想这件事,所以没有人去算。
  因为第三宇宙速度都要脱离太阳了,此前大家都当做天方夜谭,毕竟连飞机都没有哪,上什么太空!
  不过这篇文章倒是能让星战的粉丝们知道是有可能进入外太空的。
  事实上确实如此,很多星战系列的读者甚至来买专业性的《Science》杂志,导致杂志竟再次脱销。
  科学促进会真是服了,但凡李谕发文章的刊次,必然畅销,俨然成了金字招牌。
  除了星战粉们,如此简洁又酣畅淋漓的推导,却直接引发了爱因斯坦的关注。
  因为推导的过程使用了动能公式及积分,爱因斯坦脑瓜子可不是一般的快,立刻触类旁通,在演草纸上开始了推导。
  用了没一上午,他就愕然看到了一个无法相信的结果:E=mc2。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动能公式。
  当然了,过程中会用到洛伦兹变换、分部积分等内容,大体就是理科都会学的高数内容,实际上不难。经济学、管理学之类的专业应该也会学到这部分内容。
  但对于爱因斯坦来说,结果就真心有些无法解释。
  式子中只有能量、速度、质量,在如今的物理学界看来,压根就不是惊世骇俗,简直就是“扯淡”!
  爱因斯坦有些头大,他立刻想到了同样精通洛伦兹变换以及物理学的李谕。
  他立刻写好一封信,寄往东方。


第二百七十八章 继续南下
  去武汉对于李谕来说已经是驾轻就熟,依旧乘坐内河航运沿着长江溯流而上。
  实话说挺麻烦的,但这种情况很快就能好转,两年后京汉铁路就可以全线通车。
  但不得不说,由于遇到很多大事件,导致修的速度确实有点慢。
  其实就算是清廷内部,即便是一度非常厌烦铁路的慈禧等顽固派,心里也明白京汉铁路再加上之后武汉-广州间粤汉铁路将南北串联起来的重要性。
  那时候除了中间搁着长江无法修建过江大桥,北京就能用铁路直接和广州相连接,中间经过了数个大省。
  但清廷是活不到粤汉铁路修好的那一天了。
  由于内河航运的重要,现在长江两岸的港口倒是不少,尤其汉口有租界存在,蛮繁华的。
  之后京汉铁路通车、汉口城墙拆除后,汉口的发展会更快。
  来码头迎接李谕的是现任武昌知府梁鼎芬,他还是掌管湖北全省教育的学务处的文学堂总提调。
  他一直受到张之洞的青睐,是张之洞最重要的幕僚之一。
  张之洞一生宦海生涯,梁鼎芬在好多节点起了关键的作用。
  湖北是张之洞悉心经营之地,从1889年担任湖广总督一直到1907年进京,张之洞督鄂近18年之久,其中尤其以办教育功绩最为卓著,而梁鼎芬正是他最得力的助手。
  明年张之洞就会直接让梁鼎芬担任学务处总提调,彻底管理湖北全省学务。
  梁鼎芬一生最引以为豪的也是与张之洞合力开创的教育伟业,甚至自提了一副门帘:
  “楚材必有用,教成君子六千人”。
  李谕走下汽轮,梁鼎芬迎过来道:“帝师大人再次大驾光临,实属荣幸。”
  李谕道:“梁大人有礼了。”
  然后给他介绍了旁边的谢煜希:“这位是来自美国的谢煜希女士,管理着一支教育基金。”
  此时国人对美国相对来说态度还算好一些,毕竟美国人还没有搞过什么侵略活动。
  梁鼎芬抱拳道:“万里之遥,辛苦辛苦!”
  李谕道:“基金会想要在武昌境内设置一处学堂,将来能够继续深造,还有去往美国留学的机会。”
  梁鼎芬此前就举荐过不少人留学日本,当然知道留学国外的好处,“这可是大好事!如今之势,百废待兴,人才奇缺,如果能够培养更多的人才出来,才是国之大事。”
  李谕说:“关于选地一事,我们……”
  梁鼎芬不等他说完,就打断道:“帝师大人刚刚南下之时,我就已经得到了消息。我与总督张之洞大人商谈过,他给您选了一块好地方,一两银子也用不着帝师大人出。”
  李谕笑道:“还有这好事。”
  梁鼎芬道:“张大人正急于寻不到优秀的西学人才,帝师可谓雪中送炭。但条件则是培养出的学生起码要有一部分回归本省。”
  “这是合理要求。”李谕和谢煜希当然必须答应,毕竟省了上万两银子。
  梁鼎芬招呼手下牵过来马车:“我们先去一探。”
  在路上,梁鼎芬拿出一份地图给李谕看:“地点位于两湖大学堂旁,紧挨秀丽的都司湖。”
  两湖大学堂就是之前的两湖书院。
  李谕看图上面积的确不小,超过了200亩,直接超出预期。
  而且这个地方距离此后的辛亥革命纪念馆、首义公园都很近。
  位置蛮有意义,几乎都能想象到以后的学生难免会受到辛亥革命的影响,甚至参与其中。
  梁鼎芬已经命令衙役划好了地段,放眼望去,平坦无比。
  而且向西边远眺,五六百米就是滚滚长江。
  “是块令人心旷神怡的好地方,张大人与梁大人真是大手笔。”李谕感慨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6页  当前第24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9/7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