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238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06
  “我猜日本方面一定是知道了将军赴任的消息,才着急行动。”霍尔瓦特说。
  “该死的日本人!”马卡洛夫继续恶狠狠道。
  军医为他包扎了伤口,马卡洛夫对李谕说:“今天多亏李谕院士,不然我们三个恐怕要在地狱见面。”
  李谕此时真心有点后怕,当时完全是大脑一片空白,啥都来不及考虑,只想着保命,此时才反应过来杀了人。
  真是太惊魂了!之前最多在家里做饭时杀过鱼,今天直接一口气弄死了好几个小鬼子,能不后怕嘛。
  要是在后世,譬如老美,肯定要行政休假半年心理疏导去。
  所以此时他神情有点呆住,马卡洛夫说话也没有听到。
  “院士先生!”马卡洛夫又叫了他一声。
  李谕这才回过神:“怎,怎么了?”
  马卡洛夫道:“院士先生今天救了我与霍尔瓦特将军,我们实在无以为谢!”
  李谕说:“我也是为了自保。”
  霍尔瓦特震惊于李谕的枪法:“院士先生可不像是个随随便便做研究的,这种枪法放在军中都是顶级。”
  李谕只好简单说了一下曾经在北洋的军校中执教,并且练习过枪法的事情。
  马卡洛夫说:“原来是这样,阁下对手枪的掌握恐怕也是一流了。总之阁下对我们有救命之恩,此后但凡有任何请求,我马卡洛夫绝对答应,毫不含糊。”
  李谕叹了口气:“还是多多提防日本人吧。”
  马卡洛夫问向霍尔瓦特:“对这批日本人有没有什么线索?”
  霍尔瓦特说:“我刚才问过参谋官,很可能都是日本的浪人,并不属于日本军方。”
  “浪人?”马卡洛夫说。
  “就是民间的一些武士。”霍尔瓦特解释道。
  “民间的武士怎么会有这种组织性?还能知道我们的行踪?”马卡洛夫压根不信。
  李谕说:“将军千万不要小瞧这些浪人,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军方及政府背景,反而更容易获取一些信息,也不容易被察觉。”


第二百六十七章 驱虎,吞狼
  马卡洛夫说:“院士的意思,难道连民间的日本人也要与我们对抗?”
  李谕心中一横,这帮日本人真的把自己惹到了,不管他们有没有认出来自己,都是要置自己于死地。于是趁此机会说道:“没错,你们应该能够看出日本人的狼子野心,他们兴建如此强大的海军为了什么?”
  马卡洛夫神色凝重道:“我研究过日本的海军,几年前,当我们的太平洋舰队进驻旅顺港时,全日本的海军总吨位只有太平洋舰队的一半。但如今,日本海军已经有了六艘先进的主力战列舰,还有六艘一级巡洋舰,吨位都几乎达到甚至超过一万吨级,加起来已然大大超过了我们的太平洋舰队。”
  霍尔瓦特自然也知道这些信息:“如果在海上决战,我们的舰队没有胜算。”
  两人互相看看,心事重重,日本人的想法简直昭然若揭。
  只不过他们没有留下活口,这帮搞“奇袭”的日本敢死队全死了,不能拿出来做文章。现在没有确凿的证据,关键他们还伪装出大辫子,单就尸体看,非常像中国人。
  但对于李谕来说,可能不是个坏消息,因为消息传不出去,日本人就不会知道是自己杀了好几个日本浪人。
  李谕说:“我想你们应当加强一下防御,他们既然有这种小动作,就会有大动作。”
  霍尔瓦特晓得李谕话里意思,但有点不信:“院士先生的意思莫非是日本人会对太平洋舰队动手?”
  李谕说:“二位将军,现在大家都知道,局势的关键就是谁能拿下制海权。所以日本人必然是想要攻下旅顺港,同时打赢海战,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对于你们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马卡洛夫张了张嘴:“如果没了舰队,我们在远东的一切经营就将化为乌有。”
  俄国要的就是旅顺港这个终年不冻良港,所以舰队肯定是第一位,而且舰队也是最值钱的。
  李谕说:“日本人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由于不同国家对于历史的侧重点并不同,所以看待同一件事的重视程度也大相径庭。
  比如咱们刻骨铭心的鸦片战争,在英国叫做中英贸易战争。去英国大街上问的话,英国普通人压根不知道这回事,因为对他们来说,历史上打过太多侵略殖民战争,鸦片战争在他们眼里和数不胜数的其他战争大同小异。
  我们也有类似情况,大部分国人估计也没听过中印战争。虽然是场战略战术上非常可圈可点的战争,不过国内压根没当回事。
  但对于印度人来说,简直就是捶胸顿足的国耻!此后一直到现代社会,印度许多军事演习还拿咱们当假想敌哪,即便咱们从没在乎过。
  还有甲午战争,对中国人来说绝对是印象深刻无法忘记的伤疤。这场战争在日本则是叫做日清战争,除非历史学者,普通日本学生压根没几个知道。
  ——有句话很出名,所谓公众记忆来源于大众媒体。
  如果不宣传的话,普通人真心不知道。
  而宣传又是服务于政治的,就不展开说了。
  在国内,可能不太看历史或者军事的人也不太了解日俄战争,不过这可是日本人记忆最深刻的第一场近代战争。
  实话说这场战争和甲午战争很像,都是通过豪赌、加杠杆集合全国力量,打赢了另一个比自己强的国家。
  这场战争牢牢刻在了日本国民的历史记忆中,其中的几个关键人物比如东乡平八郎、乃木希典等,是日本历史书上浓墨重彩书写的。
  因为这场战争的困难程度远远超过了甲午战争。
  日本战前准备付出的代价极大,透支了将来十几年的海军军费,打造了所谓的“六六舰队”。
  即六艘主力战列舰:2艘12000吨级的富士级,4艘15000吨级的敷岛级。
  六艘一级巡洋舰,吨位也都在九千到一万的级别。
  这个实力可以说在东亚无敌,完全是海上大螃蟹,能横着走。
  由于日俄战争说到底就是针对制海权展开,所以开战之初,俄国的太平洋舰队就龟缩旅顺港内不出。
  旅顺港的对海防御极强,有200多门大炮,俄军的思路就是固守待援。
  日军当然很明白俄军思路,他们必须要在俄军援军到来之前拿下旅顺港。
  否则穿行大半个地球的波罗的海如果真的和太平洋舰队会和,腹背夹击,日本几乎必败,天皇怕是真的要跑到克林姆林宫去谢罪了。
  所以日本的海军和陆军竟破天荒地形成了统一战线,——这在日本军界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
  他们的思路就是陆军强攻防守严密的旅顺要塞,逼迫太平洋舰队从港口中出来与海军决战。
  过程非常惨烈,日本负责进攻的陆军第三军,统帅是出了名“爱兵如子”的乃木希典,强令士兵无畏冲锋。
  要塞里俄军装备很好,各种重机枪、远程火炮、速射炮、榴散弹、铁丝网,对进攻方非常不利。
  而且旅顺要塞绝对称得上远东第一要塞,有8个半永久堡垒,9个中央堡垒,还有六个永久炮台,四个角面堡和阵地前沿战壕相连,几乎没有防御死角。
  后方高地为支援用炮兵阵地。
  如果主防线被攻破,内有堑壕相连的堡垒炮台和副廊阵地环绕旅顺。
  (话说这么好的要塞,大清当年直接白给!)
  唯独的问题就是兵员尚且不足、并且被包围后极难突围。
  李谕说:“既然知道了对方的目的,我想你们可以重点加强旅顺要塞以及周边要塞防御,继续屯以重兵。”
  马卡洛夫说:“旅顺要塞内已有四五万守军,日本人不可能攻破。”
  日俄战争中的旅顺战役,最终实际上就是俄军没来得及等到援军,所有的预备队都在守卫战中阵亡,不得不败却。
  李谕说:“今天日本人如何不怕死你们有目共睹,还觉得四五万守军够吗?”
  马卡洛夫摸着镇痛的伤口,日本人悍不畏死的样子太可怕,如果日本军队都这样,真的是非常恐怖的敌人,让人心中生寒。
  马卡洛夫说:“我知道了,我会抽调军队继续加强要塞守卫力量。”
  历史上,最后的旅顺要塞进攻战,日方一天就损失了1.7万人。
  当然,并不是直接进攻的旅顺要塞,而是旁边的2.3高地。因为这个高地能够俯瞰整个旅顺以及港口,俄军一开始就是利用这个优势,能够呼叫炮火准确打击日军。
  日本没啥特别的战术,基本就是无畏冲锋,当然还会有火炮,乃木希典的儿子便在冲锋中战死。
  稍微了解现代战争的应该知道,近代战争中进攻最关键的就是步炮协同。
  也就是顶着自家炮火进攻。
  己方的炮弹弹着点需要在散兵线前五六十米,这就可以压制对方炮火的同时为己方步兵提供火力支援掩护。
  只不过执行难度有点高,日军冲的太快,死在自己炮火下的并不少。
  日本在清扫旅顺周边要塞时,还采用过挖地道接近要塞的方式,因为俄军的马克沁机枪太猛。
  ——李云龙打山崎大队也用过这个办法。
  其实日本人一开始很轴,一心要直接攻击最难的旅顺要塞,乃木希典打了很多次,自己儿子都死了还是搞不定。
  日本大本营都快绝望了,召开御前会议想要改将203高地作为主攻方向。
  不过由于日本军队内部固有的分歧,放弃攻击要塞,会让乃木希典等陆军将领蒙受进攻损失还损兵折将的耻辱,所以他们拒绝改变主攻方向。
  乃木希典的第三军甚至召集志愿者,组成所谓绝不后退的敢死队——白襷队。
  然后3000多白襷队趁着夜色发动自杀式攻击,结果被俄军发现,损失大半,指挥官中村觉下令,绝不后退的敢死队后退!
  乃木希典这才决定改攻203高地,并在付出1.7万伤亡的巨大损失后最终拿下。
  所以俄军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够加强旅顺要塞与203要塞。
  当然了,李谕并不希望俄军赢,因为俄军赢了局势会更不利。
  只能让日本赢得更惨烈一些。
  李谕说:“陆地的制高点很关键,附近的高地与旅顺要塞都要多囤积士兵。”
  马卡洛夫今天吃了大亏,心中下定决心多往港口调兵,不过兵力集中在哈尔滨,也就是霍尔瓦特这儿。
  但今天霍尔瓦特同样非常愤怒,狠狠地答应调集1.5万人继续加强旅顺及周边。
  马卡洛夫突然问道:“院士先生为什么会对旅顺如此熟悉?”
  李谕随口说:“当年我去过。”
  这句话有些隐晦,李谕说的是穿越前去过;但马卡洛夫的理解是俄军占领旅顺前去过,因为此前旅顺就是大清的领土。
  因此不方便继续问下去。
  1.5万守军的加强,足够乃木希典多喝好几壶。
  日本打日俄战争基本上是倾了全国之力而惨胜。
  李谕明白两边都不是好东西,但按照逻辑推演,最好的结果真的就是让日本赢得更惨一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6页  当前第23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8/7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