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谕思索了一会儿说:“我有点想法,可以对传动系统进行一些调整。”
卡尔·本茨问道:“能不能具体一些?”
李谕说:“我想可以用传动轴直接驱动差速器。”
卡尔·本茨说:“这是个好想法,我也曾设想过,但实施难度实在是太大。”
李谕说:“我可以试一下,应该能成功。”
差速器可以说是汽车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李谕之前在去往日本的轮船上就造出过一个模型。
这东西说简单点就是利用齿轮,来实现左右两个车轮有不同的转速,从而让汽车转弯。
比如让汽车右转,左边的轮子走过的距离明显要长,自然要让它多转几圈。
如果两个车轮连在同一根轴上就无法实现,所以中间要断开,再用齿轮巧妙连接。
差速器的历史算是蛮久了,早在现代汽车诞生的一百年前,就已经有了采用蒸汽机作为外燃机的简易汽车。当时就是因为没有差速器,前轮只能有一个轮子,用来转向。
不过蒸汽机太笨重,很快就被淘汰。
后来是一位搞钟表的机械天才,最早设计出了差速器,只不过特别笨重,难以用在汽车上。
——插一句,欧洲的钟表与玻璃一样,都对现代科学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这也是欧洲能够诞生近代科学的重要内因之一。
后来又有一名设计师做出了链条传动的差速器,卡尔·本茨等汽车厂商目前就是采用的这套方案。
卡尔·本茨作为“汽车之父”,对汽车的发展脉络很清晰,也不仅仅是他,迈巴赫等人同样意识到了下个阶段差速器将是汽车进化的突破口。
卡尔·本茨看了一圈李谕的实验室,说:“先生要不要去我的工厂进行试验?”
李谕说:“这倒不必,实话说我暂时离不开实验室,但我可以采购进一批对应的试验设备。”
卡尔·本茨说:“十分期待先生的专利,如果能够实现传动轴式差速器,将是比电子打火系统更加让我兴奋也更加期待的技术。”
那可不,毕竟难度要上好几个档次。
李谕说:“我会尽快做出这项设计并申请专利,供各位厂商使用。”
当然,对李谕来说不算难。
虽然与后世的限滑差速器还有差距,但传动轴式差速器已经算是摸到了现代差速器的门槛,在二十世纪初绝对是最先进的。
此后的T型车用的就是这种差速器。
卡尔·本茨走后,李谕找到卡尔·西门子(都叫卡尔,以后还是就叫他西门子吧)。
西门子在知道李谕的想法后,二话没说,立刻增进相关设备,反正是在汽车之乡德国,很容易做到。
而且现在美国的工业渐渐崛起,欧洲有那么一小部分人有了一点觉察。
只可惜仅仅是一小部分人,他们也左右不了美国在技术上的狂飙突进。
差速器是比较精妙的设计,依靠车轴上的一对行星齿轮与传动轴连接,然后实现两个变速转弯能力。
可以说是机械学非常完美的展现。
李谕算是个汽车迷,当年疯狂迷恋奥迪引以为傲的quattro,大学期间就研究过它的设计。
奥迪的Quattro属于更加复杂的托森式差速器,李谕现在没必要搞那么复杂,仅仅设计好传动轴式差速器,已经非常领先。
关键复杂的托森式差速器在二十世纪初生产难度较大,也就会导致大大提高车辆价格,在商业上不太合理。
李谕研究着差速器时,法国文学院的信还真的到了。
吕碧城立刻跑过来一起看,在此时很多人心中,法国至少在文化艺术上绝对还是逼格最高的存在。
不过当李谕打开信时,人却傻了,心中不禁感叹:“果然是法国人!”
信件内容完全使用法文书写,李谕压根看不懂。
真是令人头疼。
好在实验室还有位大神普朗克,作为受过正统欧式教育的人,他百分百会法语。
“你竟然不懂最高贵的文字?”普朗克非常吃惊。
李谕尴尬道:“我只会中文、英文和德文,还有日语也还可以。”
普朗克说:“数量上看,你比我会得还要多。我只会德语、英语及法语,今后有机会确实应该学学东方神奇的中文与日文这样的方块字。”
李谕道:“能先学会中文的话,日语会轻松一些。不过想要学会中文,难度很大。”
“还能有微分方程难?”普朗克说,“就算是学不会,我总要学一些基础的,毕竟我还想着去吃美味的中国菜。”
李谕乐道:“那就很有必要了。”
普朗克取过信,看了看说:“天哪,你竟然能获得法国文学院授予的文学奖章!看来法国人还是识货的,知道星战系列趣味性够强,我想他们八成也很喜欢,想看续作。”
李谕说:“我已经知道这件事了,你快看看有没有提到碧城女士?”
普朗克说:“碧城……咦,法国人貌似搞错了,他们在信中写的是碧城先生。”
虽然后来民国时期对一些有文化的女士也称呼“先生”,但法国人显然不是这个意思。
吕碧城愕然道:“这……”
她坚持追求女权,当然无法接受。
李谕首先说:“我现在就给法兰西文学院回信说明情况。”
不过他刚一坐下,就发现自己不会写法语,只好继续求助普朗克。
普朗克一看,立刻加起价码:“我可从不给别人写信,况且还是给法国人写,你必须答应我尽快写出星战前传。”
李谕连忙说:“我答应!”
“这还差不多。”
普朗克伏案开始写信,但写了没几个字又抬头强调了一次:“说话算数。”
李谕哭笑不得,普朗克也太有趣了,只好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哦,我听过这个中国谚语,”普朗克又想炫耀自己学到的中国谚语,“说的是……”
李谕迅速打断他:“我知道的,教授先生,我还会给你写个谚语大全。”
普朗克满意道:“果然是个聪明人,褥子可交!”
第二百五十九章 就当郊游
信件从巴黎来回要花点时间,这段时间李谕很快完成了传动轴式差速器的设计与试制。
不过他还没来得及申请专利,另一个汽车大佬又找上了门。
“阁下可是车技出色的李谕院士?”对方还挺年轻,也就二十七八岁。
“您指的是什么车技?”李谕问道。
对方做出手握方向盘的动作:“当然是汽车。”
李谕说:“算是会开吧,我是李谕,您是?”
“我叫费迪南德·保时捷。”
自然就是保时捷的创始人了。
在李谕上辈子,保时捷这种车基本上属于生下来有就有,没有就没有的超级奢侈品,他也根本没想过拥有,但现在见到保时捷本人的确还是比较有画面感和冲击感的。
“保时捷先生,您好!”
李谕与他握了握手。
“我开来了一辆汽车,能不能为我展示一下阁下的车技?”保时捷果然是赛车狂,立刻就要看看李谕的水平。
“在这吗?用你的车?”李谕问道。
“没错,这是我设计的新车型。”保时捷说。
李谕打量了一下:“混动车?”
保时捷说:“是的,我为它设计了新的电池组,现在这个优美的野兽能够行驶地更远。”
“好吧,我试一下。”
这台车重量还是很大的,好在操作习惯与其他车型没有太大不同。
李谕开了几百米,一个小角度掉头后绕了回来。
虽然放在后世,这简直和考科目二一样,与什么秋名山车神逮虾户之类的相距甚远,但保时捷还是啧啧称奇:“果然很熟练。”
李谕笑道:“基本操作而已。”
保时捷突然问道:“有没有兴趣参加一场拉力赛?”
“现在就有拉力赛了?”李谕好奇道。
“当然,这可是对汽车品质最高要求的赛事,”保时捷说,“此次赛事要从柏林一直开到慕尼黑。”
好嘛,六百公里,放在后世没什么,现在还真挺考验汽车。
“有没有什么特别要求?”李谕问。
“只要是汽车不是马车就行。”保时捷说。
“有点意思,”李谕又问,“两个人也没问题吧?”
“肯定没问题,拉力赛吗,几个人都行!”保时捷说。
果然早期的汽车比赛非常随性,大家就和玩一样。也像是汽车厂商们展示产品的盛会。
李谕倒是挺想趁此机会去慕尼黑转转,当年也=曾经在慕尼黑作为交换生呆过半年。
吕碧城陪着自己在柏林呆了这么久,也应该闷坏了。
而且慕尼黑有一个大佬值得一见。
“我找辆车参加。”李谕答应了下来。
之后他迅速联络了保罗·戴姆勒以及商人耶利内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