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商议好后,才叫进来了梁诚和李谕。
老罗斯福说:“我接受你的提议,不过庚子赔款事项重大,我还需要与财政部讨论细节,并需要递交国会。”
梁诚当然知道美国参、众两院的体制,但总统和国务卿都同意了,进展会顺利很多。
现在他心中悬着的石头才算是稍稍落了地,放松着对老罗斯福说:“总统先生,我们大清国也是有优秀人才的,就像眼前的李谕,如果能够放开留美教育通道,我想更多这样的人会涌现出来。”
老罗斯福在报纸上看到过李谕的报道:“我早就听到了关于你的消息,尤其是你最近在哈佛大学天文台的创举,简直令人惊叹。我作为一名多年前的哈佛毕业生,感到无比荣耀。”
李谕笑道:“总统先生过誉了,我的这几项成就,都离不开哈佛大学天文台优秀的数据,他们至少有一半的功劳。”
老罗斯福问道:“有这般学术水平,很难想象你是一名清国人,你当初可曾留学诸国?”
李谕说:“并没有,但我的教育模式的确是在如同欧美一般的环境下完成。”
老罗斯福说:“原来如此,看来还是很有必要继续资助贵国之教育。”
国务卿海伊说:“听闻先生已经拿到了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以你在天文学上的几大发现,难道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并没有授予你会员身份?”
李谕说:“没有。”
海伊说:“那我想我们美国天文学会可以隆重邀请你成为一员。”
海伊当然想对李谕这种人才示好,而且也不是什么难事。
成为会员确实对于使用天文台有很多便利之处,李谕也无须拒绝,于是说:“不胜荣幸。”
见完总统后,两人离开了白宫。
梁诚没想到今天进行这么顺利,心情非常好:“你分析得真是太对了,美国总统竟然真的接受退还庚子赔款办教育,这下相当于做成了两件大事。”
对于梁诚而言,是外交上的一次胜利。
但李谕作为一个穿越者,当然知道美国这一举动自己基本就是一分钱没出,还留了个好名声。
李谕说:“庚子赔款的钱用来办教育是件细水长流的好事,眼下能打通留美通道更是当务之急。”
梁诚说:“兹事体大,想让美国国会两院通过必然需要一段时间,我们还需紧密关切事态发展。”
这种具体操作只能梁诚来做,李谕只是知道结果,于是说:“大使只需要按时推一把就行,一定能成。”
梁诚说:“希望如此。”
回到住处后,李谕又收到了来自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信:
“李谕先生,我们惊叹于你优秀的学术成就以及深厚的学术素养,鉴于此,我们可以为你提供有关物理领域的一切研究资助。”
李谕刚看完信,一个靓影就出现在了门外。
门铃声响起,李谕打开门,讶道:“是你!”
Sierra说:“怎么,很奇怪吗?”
李谕说:“你怎么又来了?不是已经回哈佛大学了。”
Sierra说:“这次我是代表爷爷过来,他已经同意向你提供科研资助。”
“啊?”李谕更惊讶了,“卡耐基先生?我似乎并没有向他提过。”
Sierra说:“难道不能主动提供资助吗?爷爷还希望办个教育慈善基金。”
李谕隐隐感觉Sierra得知了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事,才这么着急找到自己。
自己竟然成了一个超级香饽饽。
但Sierra的消息的确有点过于灵通了,现在的卡耐基已经退居幕后,并不过分关注世界时事才对。
而且他们才刚刚找了美国总统讨论教育资助的事,Sierra就同时为了科研与教育两事找上门,真的是太快了。
莫非是普利策这种报业大王提供的消息?
感觉也不太对,李谕有点想不明白。
不过不管是不是在搞什么大的动作,如果真的是卡耐基提供帮助,李谕现在没道理拒绝,反正他不信自己作为一个百年后的穿越者能被“过去人”糊弄。
Sierra见李谕没有回话,又问道:“李谕先生?”
李谕说:“卡耐基先生是在芝加哥吧?”
Sierra说:“没错,你……”
李谕笑道:“我只是觉得这种好事来得太突然了,我们什么时候动身?”
Sierra说:“越快越好。”
好吧,看来自己是真的要走遍整个美国东北。
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速之客
卡耐基当年创业的地方在匹兹堡,卡内基梅隆大学也设在此地。
不过自从1901年以5亿美元的价格把自己的公司卖给金融巨子摩根后,卡耐基就悠闲了,一方面做慈善,一方面四处游玩。当然,他还有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纽约。
芝加哥这座城市一直很繁荣,而且自从三十年前被大火焚毁后,很快便开始了灾后重建。重建时期,芝加哥正好采用了当时的建筑新技术,就比如钢结构的摩天大楼。
其实一直到后世,钢结构都是摩天大楼的首选材料,只是在911事件后,双子塔倒塌,才让建筑界重新审视钢结构,进行了更多改进。
实际上双子塔并不是被飞机撞塌的,倒塌的主要原因是飞机上满满的航空燃油热值太高,熊熊燃烧导致双子塔里的钢构件温度骤然升高。
而钢结构一旦超过六七百度,就会失去强度,变得很软,才导致了双子塔的倒塌。
因而此后的钢结构建筑,首要考虑因素就成了结构安全,尤其是防火。
不过那都是100年后的事情了,现在建筑界刚刚发现钢结构的强大作用,能够建造如此的摩天大楼,彰显城市实力,没有人不喜欢。
芝加哥几乎是最早兴建摩天大楼的城市,与纽约齐头并进。
卡耐基对这些东西很感兴趣,于是这段时间就居住于此。
至于卡耐基家族,还在美国东南部买了一个岛屿,专门营造了豪宅。
——反正他这种有钱又有闲的人,出现在哪都不奇怪。
李谕告诉梁诚自己要去趟芝加哥,梁诚现在确实很忙,而且也没必要去干涉李谕的行动。
李谕说:“我争取也让美国学术界提起重视,尽快推动退款。”
梁诚说:“你在学术界威望巨大,我就是个小小的大使,振臂一呼的话,还得是你管用。”
现在美国的大学教授、校长们地位还是可以的,他们拥有一定的话语权。
李谕收拾了收拾准备离开,谁知这时候一个绝想不到的人出现了。
使馆外有人大声喊着:“保皇会领袖康圣人到!”
好嘛,康有为来了。
倒也难怪,康有为虽然主要在加拿大,但加拿大的大城市基本都集中在美加交界,交通很方便。
康圣人又动不动搞点投资,来美国买点房产什么的,甚至还投资过墨西哥的电车、铁路,所以出现在美国很正常。
而且李谕的名头现在又这么响亮,来美国这么久,也该碰到他了。
梁诚一听是康有为来了,倒是有点尴尬,因为现在朝廷悬赏10万要他项上人头,不过目前在美国地盘,梁诚也干不了什么。
梁诚对康有为的态度很复杂,一方面感觉此人似乎是“一心为国”,一方面他也看不清未来时局走势。
梁诚迎出来说:“原来是南海先生,恕未远迎。”
康有为祖籍广州南海县,所以很多人就称他康南海。
康有为看了一眼梁诚,随口说:“你就是新任驻美大使?”
梁诚说:“正是在下,本人梁诚,字义衷。”
“我知道了,”康有为摆摆手,“上任大使伍廷芳告诉过我。”
康有为进屋就坐在了上首位置,似乎以前就来过。
梁诚只得让人给他先看茶。
梁诚问道:“不知南海先生来华盛顿何事?文爵兄(伍廷芳字)已经告诉过我,使馆不会过多询问有关保皇会的事。”
康有为眯着眼说:“你们就算是想过问,美洲数十万华人恐怕也不会听你的。”
梁诚一听这话,脸色有点难看。
康有为见状才有点满意地继续说:“我这次来是想见见那个报上说借着所谓科学震烁欧美,还成为帝师的李谕。”
梁诚说:“原来您是要找疏才小兄弟,稍等!”
梁诚拉来正准备溜走的李谕,走进会客厅说道:“南海先生,这位就是你要找的科学巨子,李谕。”
李谕一点都不想见他,此时只得略微无奈地挤出一丝笑容:“康先生找我?”
谁知康有为刚看到李谕,就怒不可遏地拍了一下桌子,怒目圆睁指着李谕气道:“你!你!你!”
李谕疑惑道:“先生何意?”
“你的辫子哪!?”康有为怒道。
原来是这事,李谕摸了摸头说:“科学嘛,在您的眼里似乎是‘正宗’西学,您知道的,为了更好地交流学术,再加上我已经荣获英吉利国‘正宗’皇家学会授予院士身份,就顺势剪掉了而已。就算是庆亲王,也说不上什么。”
李谕有心气他一下。
康有为果然更加愤怒:“这是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你剪发就是弃祖!忘恩负义!”
李谕笑道:“南海先生,莫非留辫子是咱们的祖宗传统?我可记得南海先生一直倡导三世之传统,去年还说什么‘三世之说,不诵于人间;太平之种,永绝于中国’,莫非您所谓的三世,不是夏商周?我记得也不仅夏商周三世,汉唐宋明都没有留辫子的习俗?就算是孔子、孟子、朱子等圣人,也不曾留辫吧!”
康有为一时语塞。但他的思想早就开始沉落,或者可以说不思进取。
如今又是个剧变的时代,稍稍不学习就会落后于时代,康有为却一直秉承着多年前维新变法时的旧思想。
康有为抓了抓椅子把,说:“即便不是自古之传统,也是近三百年之传统,如何可随便弃之?”
李谕不紧不慢说:“我可不认为这是我中原之传统哦,或者南海先生可以学习钱谦益,对了,那时候的辫子还不是这样,而是鼠尾辫,我想那更符合您的传统。”
康有为脸色果然更加难看:“少儿不知国家事!自从我看你学习西洋人这些奇淫技巧就知道你已经是个假国人,但如果你还想自救,可以拜入我名下。”
李谕差点笑出来,忍着说道:“原来我这些科学知识在您看来都是奇淫技巧,又怎么能拜在您名下?”
康有为说:“奇淫技巧闲暇时也是可以学习的,否则圣上又怎会屈尊学习这等匠人之术。”
李谕没想到康有为直接开始了诡辩,心中对他更是感觉鄙夷,真是不配当梁启超的老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