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140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06
  哈佛距离纽约并不远,坐火车没多久就到。
  如今的纽约已经超越费城、波士顿成为了美国的超级大都市,十几层的高楼都并不少见。
  标志性的自由女神像也已经矗立在了纽约港入口,也就是哈德逊河入海口的自由岛上。
  “你之前来过纽约?”Sierra突然问道。
  “并没有。”李谕说。
  这是实话,虽然在各种美剧、电影中,李谕已经看到纽约被坏人占领无数次,又被英雄拯救同样多次,对纽约早就非常熟悉,但实地还真没有来过。
  “那你为什么好像对纽约的繁华并不感到意外?”Sierra看李谕一脸平静,与寻常人的反应根本不同。即便是一些美国其他城市的人,来到纽约也是各种惊叹之声。
  李谕笑道:“怎么,难道我要表现得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吗?”
  Sierra说:“不至于,但你确实太平静了……”
  虽然纽约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兴建摩天大楼的城市之一,但如今最高的也就20来层,与后世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到了李谕上辈子时期,居民小区30多层的都很常见。
  而且建筑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各种设计理念的提升,让后世的钢筋混凝土城市森林壮观太多。
  现在的纽约,恐怕就算是蜘蛛侠来了,也荡不起来。
  当然了,在这个时间点,二十几层已经是不得了的成就。
  其实摩天大楼的兴建,除了众所周知的钢筋水泥土技术的兴起,更关键的因素还得是电梯的出现,不然这么高,谁能天天爬上爬下。
  李谕说:“这仅仅只是开始。”
  Sierra说:“好吧,原来你是这个意思。”
  李谕知道他们心中的意思肯定不同,但李谕作为一个穿越者,也没必要纠结这些。
  钢筋混凝土的技术确实也可以在国内早点大力推广,毕竟材料不难获得,唯独要解决的可能就是钢筋了;至于水泥,国内已经有了,不过这时候被叫做“洋灰”。像是詹天佑等在国外学过土木工程的,对此都不陌生。
  “我要去哈珀·柯林斯出版社,既然来了,就一起去吧。”Sierra说。
  李谕点点头:“好吧。”
  毕竟是自己的作品,本人也该去一趟,而且说不定靠它能赚上一大笔。
  Sierra说:“昨天我问过他们……额,就是家里人了,他们说也可以让普利策先生帮忙做宣传。”
  好嘛,普利策。
  李谕说:“要在《世界报》登广告?”
  “当然,”Sierra说,“现在《世界报》的发行量在整个纽约都无出其右者。”
  后世大名鼎鼎的《时代》、《新闻周刊》这时候还没有诞生,纽约最大的报纸就是普利策手下的《世界报》。
  除了《世界报》,《纽约时报》同样发行量惊人。
  普利策不仅让《世界报》成了大报社,他自己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1890年落成的新普利策大厦就成为了整个纽约市最高的大楼。这栋大楼高20层,一直到差不多十来年后才被夺走纽约最高建筑的名头。
  而且这栋大楼是普利策自己的私人财产,投资高达200多万美元。
  李谕也是没想到Sierra背后的家族能量这么大,果然在美国这个国度,有钱就是王道啊。
  两人直接找到了出版社的一位主编,詹姆士。
  Sierra稍作介绍后,就说道:“这本科幻题材的小说我们已经看过了,潜力非常大。”
  虽然现在美国的出版业还没有二十年后那么辉煌,不过美国人有钱,其他娱乐活动还没有大规模兴起时,买书看的人挺多的。
  詹姆士作为一名职业编辑,还是要先好好看一番。
  只看了几页,詹姆士就感觉确实不一般,故事真的太新颖了,压根没有看过,而且设定一上来就非常宏大,如果能驾驭得住,真是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完全能够成为畅销书。
  “谁这么有才,能写出这么优秀的作品?”詹姆士问道。
  Sierra指向李谕:“就是他,科学巨子,李谕。”
  “李谕?”詹姆士作为出版商,显然听过这个名字,“写了《分形与混沌》的那位大科学家?”
  李谕笑道:“是的。”
  詹姆士也说不上来李谕的那些科学成果,但他的大名现在确实很响,“原来是李谕先生!我们早前还联系过瑞典,想要争取到《分形与混沌》在美国发行的版权,没想到您本人就来了。”
  “发行的事好说,”李谕道,“两本书一起发行也没问题。”
  数学书无论如何发行量还是有限,不过李谕非常看好《星球大战》,因为以他的科学见解以及超脱了100多年的科学认知,写出来的科幻作品那是相当硬核的。
  詹姆士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太好了!先生稍等,我要再把这本科幻作品看完,才能做出后续评估。”
  李谕道:“不着急。”
  当了这么多年主编,詹姆士看书速度相当快,没多久就读到了最后一页。
  “太出色了!”詹姆士止不住地赞叹,“后续的发展完全继承了宏大的开头,并且完美地展开了神奇的银河系世界,情节引人,故事紧凑,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优秀小说!我笃定它可以大卖!”
  吕碧城的润色与德龄的翻译确实在线。
  科幻小说对于现在的读者并不陌生,毕竟凡尔纳等大佬早就写了几十年,受众群体很庞大。
  中国有武侠,对于欧美来说,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奇幻与科幻了。
  詹姆士自然也读过许多科幻作品,所以完全看得出来本书的价值,直接开出了价码:“我们出版社可以为你提供15%的版税发行本书!”
  这个版税已经不算低了,马克·吐温当初差不多也是这个比例。
  李谕当然同意:“可以。”
  “不过,”詹姆士话锋一转,“看得出来,本书还会有后续,我们需要同时获得续集的发行权。”
  李谕早就猜到了他会这么说,但既然上来就找到了大型出版社,这么做也没什么不可取,“我接受。”
  詹姆士立刻取出了合同模板,“我现在就与先生订立合同。”
  好吧,美国人现在做事效率真是高。
  很快詹姆士就把合同递过来:“先生请看一下。”
  李谕拿起合同,说:“我还要加一条。”
  詹姆士问:“什么条款?”
  李谕说:“你们出版社仅仅能够获得图书发行权,之后的任何电影、戏剧改编权都不包括在内。”
  詹姆士愣了一下,电影这几年也是刚刚出现在纽约,但主要是以短片居多,一般也就十几分钟而已,如此规模宏大的作品,电影怎么可能吃得消。
  而且现在爱迪生正在纽约搞各种电影专利,六七年内就会把一大堆独立制片人逼去一个远离纽约与芝加哥的小镇。
  只是那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又靠近墨西哥,一旦远在纽约的爱迪生打赢了专利官司,他们可以迅速躲到墨西哥。
  爱迪生做梦也不会想到这个小镇日后成了电影的代名词,因为它的名字叫做——好莱坞。
  詹姆士不知道李谕的具体想法,但既然作者本人提出来,他当然不能拒绝,而且他们确实并不涉猎电影与戏剧行业,于是说道:“没有问题。”
  詹姆士迅速写下新条款,李谕这才签了字。
  拿到李谕的授权,詹姆士舒了口气,“先生放心,如果作品大卖,续集作品的版税我们可以再谈。”
  李谕同他握了握手:“希望如此。”
  离开哈珀·柯林斯出版社,Sierra指向前方的新普利策大厦,“走,带你上纽约第二高的大厦见识见识!”
  李谕苦笑一下。
  Sierra还不忘加了一句:“千万不要恐高!20层哦!”
  李谕看向大厦,真是太可怕了,20层,简直比当时在伦敦坐18公里/小时的汽车还要刺激……


第一百七十三章 稳赚的买卖
  早年的电梯乘坐体验只能说是真心一般,但绝对也是这个时代非常先进的产物。
  普利策大楼的地下是普利策麾下《世界报》的印刷厂,二楼到十楼是高档写字楼,十楼以上则为《世界报》办公使用。
  普利策还在十楼专门兴建了卧房,给无法回家的编辑使用,这时候《世界报》的待遇那真是没得说。
  至于普利策的办公室嘛,当然是在顶楼,甚至还有镀金的圆形屋顶。
  如今《世界报》的销售已经突破三十万份,在100多年前是个非常恐怖的数字。
  现在的普利策基本退居幕后,因为他的双眼视力已经非常差,不过也算是早早实现了财务自由,每天做点管理工作就可以,也有了更多时间能够会见社会各界人士。
  作为报业大王,普利策自然知道李谕,所以李谕他们并没有等太久,就来到了顶楼办公室。
  “普利策先生,见到您很荣幸。”李谕首先问好道。
  “我也非常荣幸!”普利策戴着厚厚的眼镜,起身道,“原来你就是那位欧洲盛传的大科学家!但我想问的是,你为什么没有辫子?当初我去中国时,见到所有人都拖着一根长长的辫子。”
  李谕笑道:“时代马上就要变了。”
  十年前普利策的视力开始严重下滑后,就与妻子周游世界,曾经到访过印度、中国、日本等。
  “难道你要脱离国籍?”普利策讶道。
  李谕说:“当然不是。只能说,文化终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后的中国会与西洋诸国没有什么不同。”
  普利策说:“我喜欢中国的谚语,总能在精简地概括出重要的思想。”
  只是普利策活不到大清灭亡的那天。
  不过一些早期来到美国淘金的中国人,已经在美国待了很多年,早就剪去大辫子,恢复了本貌。
  Sierra拿出那本手稿:“普利策先生,今天来我们是想在《世界报》上登广告,为以后的《星球大战》做铺垫。”
  Sierra的思想还挺超前,前期宣发确实是广告业中非常好的手段。
  现在普利策的《世界报》影响太广了,报面广告效果极好。
  《世界报》版面已经到了每天12-14版,周日还会增加到36-44版,但售价依旧只有2美分,市场占有率相当高。
  “《星球大战》?”普利策问道,“那是什么?”
  “是李谕先生写的一篇科幻小说。”Sierra说。
  普利策同样非常惊讶,“你也会写科幻小说!”
  李谕笑道:“是的,就当科学推广。”
  “有点意思,”普利策想了想,“现在优秀的科幻小说都是英法等国在发行,我早就看出它的潜力。当初读过威尔斯先生的《时间机器》以及凡尔纳先生的《八十天环游地球》等作品,简直就是奇妙的冒险小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6页  当前第14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40/7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