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利说:“你也相信这个世界是不连续的?怎么可能!”
开尔文勋爵说:“我也不知道该不该相信,这让我想到了李谕那本影响巨大的《分形与混沌》中提到的那些分形图形,处处不可导,同样令人感觉离奇。但再离奇,不可否认他的证明过程又如此完美。”
瑞利并不反对新科学,但第二次数学危机过去才多久,科学界刚刚接受了数学上的无穷小概念。现在物理学突然又说没有无穷小,的确让大家感觉别扭。
瑞利也发出了如此疑问:“勋爵先生也知道,无论如何,数学是先导、是王冠,再怎么也不能和数学有所冲突。”
开尔文勋爵点点头:“你的问题非常到位,但这位李谕的数学真的是太好了。他明显知道这个矛盾点,所以他的数学论证过程极为完善,让你完全挑不出毛病,我甚至怀疑自己的数学知识已经落伍,应该好好恶补一下。”
“那么说,”瑞利再次仔细看了看论文,“问题不是出在数学上,而是在物理上。”
“对的,”开尔文勋爵说,“我认为核心就在开头的量子假设。”
瑞利呼了一口气:“这可是不得了的东西。”
后世的人接受量子力学都要下点功夫,更别提这个量子力学的启蒙时期。
开尔文勋爵问道:“你觉得这篇文章如何?我是说,有没有硬伤?”
“勋爵稍等,我要再认真核实一下。”
瑞利男爵坐在桌前,聚精会神一字一句看起来,良久后才说:“我只能说他的论证过程堪称完美,没有任何问题。”
开尔文勋爵笑道:“我与你的观点一致,看来就要等德国的普朗克如何说了。”
普朗克很快也收到了信件,李谕的名字他早就知道,而且从之前李谕的论文中就已经捕捉到了一丝量子理论的影子,他早就感觉李谕也认可自己的观点,如今这篇论文直指自己的黑体辐射公式,他不用看内容,仅仅看名字就知道核心是量子。
普朗克并没有立刻看文章内容,他站起身看了看天空,有一种遇见了知己又怕看后会失望的心情。
普朗克吸了几口烟,深呼吸一下,坐回位置展开了李谕的论文。
他是这方面的行家,看起来比瑞利男爵快多了,很快就发现李谕的理论功底扎实得可怕,对于量子理论的理解也深得惊人,甚至不在自己之下。
“这是怎样的人!”普朗克情不自禁惊呼道,“怎样的人才能写出如此犀利的文章!字里行间,每一个数字、每一个符号似乎都在用力呐喊量子理论的正确!”
当然,他也发出了疑问:“他为什么能这么坚定地站在我的量子理论一边?”
放眼整个科学界,真心没有几个人能够如此力挺量子理论,当然让普朗克感觉不可思议。
普朗克连续看了好几遍论文,不住连呼精彩,“虽然都是基于我的量子假说,不过显然他的证明过程要比我的高明太多。”
开尔文勋爵在来信中已经声明普朗克为审稿人,这还有什么好说的!
普朗克立刻洋洋洒洒写好了回信:“这是一篇具有极大开创性的论文,毫无疑问李谕先生已经走在了数理科学的前沿,不管是从数学角度还是物理角度,你都无法挑出来哪怕一处瑕疵。很难想象这只是一篇初稿,但我可以明确地说,它一个字都不用修改,而且一个字也改不了,全部值得让整个世界铭记!”
好吧,普朗克的赞誉是真的给足了面子。
虽然现在普朗克名气远远不如开尔文勋爵大,也比不上瑞利男爵。但普朗克终归是大学物理教授,并且是普鲁士科学院院士,这个地位作为审稿人,意见必然是要被尊重。
所以在得到黑体辐射最前沿几位大佬的认可后,开尔文勋爵也拿定主意了。
“发表吧,”开尔文勋爵说,“想不到李谕给我们寄过来这样一篇不得了的东西。”
哈金斯会长说:“那是不是我们也要同时给他发去授权了?”
“毫无问题!”开尔文勋爵肯定说,“这篇论文的重要性难以言表,他肯定应当获得皇家学会外籍院士的身份,我甚至担心我们晚一步邀请,其他科学院就会发出申请。”
哈金斯会长感觉开尔文勋爵说得太对了,立刻说:“没错,我现在就亲笔写好授权书!”
开尔文勋爵笑道:“先发个电报吧。看李谕的来信,他现在美国,就发去清国驻美国使馆吧。”
第一百七十二章 焕然一新
当英国的电报过来时,李谕刚好快要结束在哈佛天文台的观测。
电报先发到了梁诚那,然后转发到了哈佛大学。
“不得了呦!”Sierra拿着电报来到天文台找到了李谕。
“英国来的电报?”李谕看到她手里的电报就猜到了。
“对啊,”Sierra说,“真是想不到,你竟然可以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外籍院士。”
英国皇家学会一般每年最多选出40名院士,不过二十世纪初时,大多数年份远远达不到数额;外籍院士则最多只能有四名,如今英国地位还很超然,所以获得资格的难度很大。
李谕拿过来电报,落款果然是英国皇家学会。这只是一个通知,正式的函件会有哈金斯会长以及开尔文勋爵等推荐人的亲笔签名。
“话说,你为什么不去上课?”李谕突然问道。
“我吗?我已经毕业了。”Sierra说。
“有钱还真是悠闲。”李谕感慨道。
现在卡耐基家族真的是富得流油。
“对了,”Sierra又问,“你在天文台这几天,是不是又搞出来什么不得了的东西?勒维特姐姐私底下写信给我说你动不动喜形于色,她说看你观测的方位,不应该这样。所以肯定是有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嘿!”李谕讶道,“你的消息还真灵通。”
“那当然!”Sierra说,“这些成果,你是要发表到英国吗?”
“不,既然借用了哈佛大学的天文台,我准备在这里发表一下。”李谕说。
“在美国?”Sierra问。
李谕点点头:“不过也没有那么简单。正好问问你,你对美国的出版社熟悉吗?”
“你要自己出版?不需要吧!”Sierra说,“如果自己出版,花钱多不说,也太麻烦了。”
“并不是,”李谕说,“我还有一部关于科幻方面的小说,想找个出版社发行。”
Sierra用力眨了眨眼:“科幻……小说!”
李谕笑道:“是的,科幻小说。”
“你不是在逗我吧!”Sierra显然无法相信。
李谕只好拿出《星球大战》的手稿,“已经写好了。”
Sierra大惊失色:“还真行!?”
Sierra拿过来,看了看开头就觉得很有趣,“我还以为搞科学的都是呆板的人,没想到你脑子里想法这么多。不过一个中国人想要在美国出版书籍,不太容易。但这件事我确实可以帮上忙,我们与哈珀·柯林斯出版社关系匪浅,可以与他们的社长搭上话。”
“你们?”李谕讶道。
“我是说,我们卡耐基家族。”Sierra解释道。
李谕说:“好吧,我倒是知道哈珀·柯林斯出版社,能由它发行,当然最好不过。”
美国在二十年后会迎来出版业的黄金时代,后世显赫的戈特利布和西尔弗曼出版集团就是那时候发展壮大。
不过要说更老牌的早期出版集团,哈珀·柯林斯绝对是个传承百年的“美国老字号”。稍微列举几个它发行的世界名家就知道其影响力了:阿加莎克里斯蒂、马克吐温、勃朗特姐妹、狄更斯、马丁路德金以及肯尼迪。
“包在我身上,”Sierra站起身,“只要你真把论文发在美国本土,我会前往纽约帮你办好这件事。”
李谕想了想:“纽约吗?正好我也要去一趟。”
“你也要去?”Sierra问。
李谕说:“对,我正好也有事需要办。”
纽约现在可是有不少大人物,就比如现在声名极盛时期的爱迪生。
“那你什么时候动身?”
“还有点事,明天吧。”
李谕需要把论文与数据好好整理一下。
Sierra说:“那我明天在火车站等你。”
手头的论文初稿已经写得差不多了,不过这么多数据,确实还需要再核对一下。好在李谕手里有计算器,不会花很久,更不会出错。
这时候的天文论文,数据是相当关键的,不然别人不能按照你的办法观测,也就没人信。
做完这些事,李谕感觉也可以让自己脑袋轻松轻松了。
这一段时间他刻意留了留前面的头发,终于可以放心剪掉。
以他的身份,早就比普通的留学生强了不知道多少,一张英国皇家学会的聘任书就能让全京师的皇亲贵族们闭嘴。
所以就算是在京师,他也根本不用担心发型问题。
理发师一剪子减下去时,李谕感觉爽极了,终于能像个现代人了。
剪好头发,李谕顺便买了一身西装。
现在这个时代,西装价格还是比较高的,而且上流社会也非常流行穿西装。
看过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肯定记得里面小李子经常就是一身颇具上流社会风味的西装。
二十世纪初流行的西装大都是无垫肩设计,李谕身高一米八,完全可以撑起来,穿上后上身效果会更好。
美国的富豪们一般喜欢浅色系的西服,比如白色,就是为了彰显身份。但李谕肯定还是选择更常见的黑色,面料也是比较常见的毛呢。
西装店售卖的西装一般也都是三件套,也就是上衣里面还有一个马甲。
这种成套西装并不便宜,但好在适合的场合非常多,无论是周末、聚会、晚宴还是正式场合,都可以胜任。
只不过有那么一点和后世不太一样的是,除了三件套,现在的西装裤子基本都有背带。
考虑到以后还会见到美国总统,李谕又没有时间定制,只好先买了店里最好的成衣西服,外加一双皮鞋、一只皮包,价格竟然已经高达130美元,也就是60多两银子。
当然,如果定制,价格还会翻好几倍都不止。
俗话说人靠衣装,这么一身板板正正的西服穿在身上,立马就有了几分“当初”的风采。
其实这时候欧美的学生基本也都是穿西装的,只不过面料上会有点差异。
像这种上百美元的,自然不一样。
当李谕“容光焕发”地来到火车站时,Sierra根本没有认出他,还是李谕过去打了个招呼:“还是你早啊。”
“你是……李谕?!”Sierra惊道。
“对啊,”李谕笑道,“这就认不出来了?”
“好家伙!”Sierra直接就蒙了,“你现在看着还挺……精神,这才像个新时代的人嘛!”
李谕说:“你也不认为长辫是传统?”
Sierra说:“我又不是不懂中国史,那算哪门子传统。”
该说不说,恢复了短发、穿上西装后,起码走在路上回头率比以前的辫子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