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_分节阅读_第34节
小说作者:三秋空城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41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40:06
  难怪说汽车最开始都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此时的汽车根本不是工业产品,完全称得上手工品!
  买家都是像哈金斯会长一样有钱有地位者,他们会在工厂中亲自选择每一个零配件,甚至可以选择不同的外观线条,由一个专门的技师负责车辆设计。
  如果二十一世纪有个人跑到汽车工厂这么要求,估计会被当做神经病,除非他可以拿出十几甚至几十亿去专门建造一套专属的生产平台。
  既然是单件生产,当年的汽车几乎每一辆都不一样,全都是手工一点点精工制作,满足不同顾主的各种需求。
  从1886年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开始,一直到去年,也就是1901年,汽车发源地德国虽然已经有了12家汽车工厂,但是年产汽车却只有884辆。
  所以说,这年头买辆汽车几乎就相当于二十一世纪买了辆劳斯莱斯,而且是最贵的幻影,真的太稀有了!
  这台戴姆勒牌汽车有四个座位,他们正好四个人,本来有个专职司机,但是加上他明显就坐不下了。
  “要不挤挤?”开尔文勋爵说,不过转念一想,挤在一块着实影响绅士风度。
  “实在不行的话,我不去也可以。”黄开甲比较明事理,主动说道。
  “不用!”
  三人齐刷刷看向说话的李谕,只听他继续说道:“让我试试,我会开汽车!”
  咱可没骗人,暑假刚刚考下了驾照好不好!
  而且二十世纪初汽车的速度,撑破天超不过20公里每小时,对他来说如同开电动车,或者压根就是儿童游乐场里小孩子玩的“爸爸的爸爸叫什么”嘛!


第六十章 格林尼治
  但是上了车,李谕明显发现有那么点不对,他太高估自己了!
  最简单的一点:这车怎么发动啊喂!?
  开尔文勋爵坐在他旁边,指挥约尔森道:“快点,把车摇起来!”
  “摇起来?”李谕一愣。
  只见约尔森跑到车头前,竟然抓住车头前的一个把手,就像手摇拖拉机一样使劲转了几圈,汽车的发动机才开始运转起来。
  李谕终于明白为什么哈金斯会长要配司机了,这个动作对他来说,确实太费力也太不绅士了!
  你让一个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人去手摇拖拉机也不合适!
  再者就是这个时候的汽车非常容易坏,经常需要趴到车底去修,那就更不绅士了。
  当时的马车司机经常嘲笑汽车,最主要的就是容易趴窝这一点。
  至于开起来吗,难度并不大,这款车配备的是最早期的标致研发二速手动变速器,是的,只有两速。所以说简单吗!单说开起来,哈金斯会长这种年近七十的人都可以开。因为你再熟练,换挡的那种顿挫也是很大的。
  汽车真正变得难开,还是从几年后福特研制出了自动变速器开始,虽然也是二速,不过操作逻辑一下子复杂了很多。就算是个现代老司机,估计也得练习好几天才行。
  在院子里绕了几圈李谕就能初步驾驭了,开尔文勋爵抓紧帽子,“出发吧!”
  这辆戴姆勒牌汽车是敞篷的,现在基本所有的汽车也都是敞篷,四人兜着伦敦那带有轻轻雾霾和煤灰的风驶向东南方的格林尼治天文台。
  “如何?”哈金斯会长说,“这令人窒息的速度!”
  黄开甲确实兴奋坏了,要不是当着两位学术老前辈的面,他都要放声高歌。
  不过李谕却依然一脸平静:令人窒息?真的是太令人窒息了!18公里/小时的速度,真的不如二十一世纪的电动车好不好!
  不过这的确是他第一次开奔驰汽车,活了二十多年,坐过上亿的飞机地铁,也坐过几十万的公交,但还真是头一次在奔驰车中。
  虽然准确说,现在这辆车还不能叫做奔驰,不过也差不多了!
  哈金斯会长见李谕不说话,以为他是在全神贯注开车,又问了一遍。李谕回过神,佯装兴奋道:“实在是风驰电掣、电闪雷鸣!”
  然后转过脸继续风平浪静不紧不慢地开着小汽车。
  英国最开始也是有蒸汽公交车的,但是它又大又笨,启动慢刹车也慢,甚至下坡经常刹不住。最关键由于炉压过高,经常发生爆炸,在使用的二十年中发生了上万起爆炸事件,所以很快被抛弃。
  现在英国的马路许多由花岗岩修成,参差不平,汽车的悬挂也远没有后世那么强大,所以还是挺颠的,但总比马车要好一些。
  在二十世纪初的伦敦街头开车绝对是件超级拉风的事,曾经英国还有个臭名昭著的“红旗法案”,即汽车前面需要有个人举着红旗开路,那时候才真是拉风,不过也确实过于扯了,所以该法案在1896年取消掉了。
  但即便没有红旗招展,依然有很多人驻足向他们观看,甚至马车上的一些贵妇也向他们挥手致意。
  黄开甲摸摸这摸摸那,恨不得也想开一把。
  没多久,四人就到了皇家格林尼治花园,天文台坐落其中。
  此处地势较高,李谕一眼就看见了北边他们刚到伦敦时停靠的码头——金丝雀码头。也算得上现在全球比较繁忙的码头,不过后世这里已经变成了伦敦的CBD,摩天接踵,伦敦最高的三座的建筑都兴建于此,其中就包括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中心。
  哈金斯会长带着几人走进天文台,李谕看到前方不远处的本初子午线,也就是大名鼎鼎0°经线。很多人去伦敦玩,都会跑到本初子午线那,然后一脚一边,颇有脚踩东西两半球的感觉。
  几人进门直接找到时任皇家天文台长克里斯蒂。
  克里斯蒂得知几人的来意后颇为吃惊:“会长爵士是要重新测量大犬座α星的红移量?”
  哈金斯会长点点头:“没错。”
  “可是,您明明已经得到了结果,为什么要再测一次?”克里斯蒂不解道。
  哈金斯会长说:“因为我受到了一个强有力的质疑,而且,也受到了三盒上等古巴雪茄的强大诱惑。”
  开尔文勋爵笑道:“你可不见得会赢。”
  克里斯蒂台长又问道:“谁会质疑您?”
  “是他。”哈金斯指了指身后的李谕。
  “他是?”克里斯蒂台长反问一句,满脸狐疑得打量着眼前黄皮肤黑头发的李谕,“日本人?”
  李谕此时戴着一顶六合帽,正面看不到辫子。
  “不,”哈金斯会长说,“他来自大清国,是中国人。”
  “中国人?”克里斯蒂更加不解,“怎么会!”
  哈金斯会长说:“还记得之前关于X射线以及热力学定律的论文吗,作者就是他。”
  “你,你就是于礼?!”克里斯蒂也反着念起了李谕的名字。
  李谕欠身微鞠一躬:“确实是在下。”
  克里斯蒂惊道:“我的天!你竟然来到了英吉利国!我读过你写的论文,太精彩了!怎么,难道你还懂天文学?”
  “不过是略知一二。”李谕谦虚说。
  开尔文勋爵却说:“不要听中国人这么讲,他们说的一二,我看起码是一十二才对!”
  克里斯蒂顿时来了兴趣,“难得有人会质疑哈金斯会长,那我真要好好测一下。前段时间台里刚更新了设备,而且恰好也在研究双星系统,着重观测的正是大犬座α星。”
  当时天文界已经知道到天狼星是个双星系统,除了异常明亮的天狼星,还有一颗质量很大但是体积很小、并且不发光的白矮星。
  克里斯蒂就任台长后,对双星系统格外关注,不过当时没有什么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个体积只有地球大的天体,质量却有太阳那么大。
  他带着几人来到了望远镜前,这是台异常巨大的望远镜,口径足足有28英寸,加上半棱镜分光镜,这东西看起来就像科幻片里的大怪物。普通人站在它跟前就像一个小婴儿一般。
  观测、分光、光谱分析、计算,在几个人的合力下,夜间终于有了结果:的确是蓝移!


第六十一章 又上头条
  如果换算一下,大概天狼星是以每秒10公里的速度朝着太阳飞过来。还是有些误差,实际上应该是5.5左右,不过也还可以接受。
  结果不仅惊呆了哈金斯本人,连克里斯蒂、开尔文勋爵、黄开甲等看热闹的都吓坏了:李谕竟然真的说对了!
  “难怪玻尔兹曼曾经说你是个可以见微知著的理论天才,今日亲眼所见实在让我赞叹不已!”开尔文勋爵激动地点燃一只雪茄,“克里斯蒂台长,劳烦你将结果誊录一份于我。”
  克里斯蒂台长问道:“您是要?”
  开尔文勋爵笑道:“这么大的事,肯定要发在报纸上。”
  “发在皇家学会的期刊?”
  “当然要发,而且还要发在《泰晤士报》。”开尔文勋爵说。
  《泰晤士报》……要不要这么高调,哈金斯会长搓着自己的额头笑道:“勋爵您还真是热情。”
  开尔文勋爵得意道:“那是当然,今天实在太令我高兴了!十盒上好的古巴雪茄,想想就兴奋!”
  哈金斯会长也不是什么小气的人,不然也做不了皇家学会会长,“好,愿赌服输!天文台借给你了!”
  李谕躬身道:“多谢哈金斯会长。”
  哈金斯会长说完,坐在桌前仔细研究光谱,并再进行了一遍分析,结果依然是蓝移。
  “不可置信,真的是不可置信!你真的是无与伦比的天才!”
  李谕心中如同刚才开奔驰车一样平静,这算得了什么,你们吃惊的还在后头哪!
  开尔文勋爵也是真的不嫌事大,第二天果然就将李谕与哈金斯会长的对赌结果发在了《泰晤士报》上。
  虽然天狼星的测速修正在学术界算不上什么特别轰动的事情,但方向一正一反的改动还是挺大的,关键是能在天文学领域赢了堂堂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实在是太有噱头了!
  报纸就喜欢报道抓人眼球的事,立刻头版头条刊登了这则爆炸性新闻。
  是的,李谕又上头条了!
  “Breaking News!
  “东亚病夫?No!X射线东方骄子来英!第一日便在天文学领域挫败皇家学会会长!”
  英国的民众看到报纸都傻了眼,“怎么研究X射线的还懂天文学?”
  当然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X射线,也不知道天狼星或者说大犬座α星在哪,只知道很牛就是。
  “Yu Li,是一个人吗?”
  “看样子是!现在不仅法国和德国,怎么东方人都开始懂科学了?”
  “对啊,他们不是天天只会吸鸦片、裹小脚吗!”
  “我看肯定有问题,这么聪明,八成是个装成东方人的犹太人。”
  “怎么可能,开尔文勋爵也会搞错?!”
  “反正太让人不可思议,我不相信一个落后大清国的人这么厉害!”
  ……
  其实何止是英国人,就连看到报纸的载振、梁诚等人都傻了眼。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6页  当前第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7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