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千恩万谢后,才带着男孩走出安定门。
此时正好从李谕身边过去一辆宫中的粪车,慢悠悠朝着门外走去。李谕站着一动没动,那股渐渐远去的恶臭味道像极了这个腐朽的时代。
第三十七章 新论文
忙完了这件糟心事,李谕来到同文馆,准备托丁韪良买点科学书籍。同文馆藏书楼里的书他早就看完了,实在没什么新营养。
丁韪良很乐意帮忙:“要哪些方面的书?”
“随便喽,只要是最前沿的就行,还有那些科技方面的杂志最好也买一些,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多多益善。”
“这件事倒是简单,我也在考虑为京师大学堂的开设增购书籍,作为一所优秀的大学,图书馆的藏书量怎么能少。之前我已经递给了管学大臣一份书单,许多已经在路上,无非再加一些。”
“太好了!”
这下子李谕又能省不少钱,毕竟当时买外文书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天价,一本英文原版书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动辄就要五六两银子。要是买上二三十本,他就可以宣告破产了。
“还有一事,英国皇家学会今天发来了正式约稿函,抬头写的名字就是要找你。”
丁韪良从桌子上抽出一份电报,“落款是哈金斯会长。”
李谕看了看电报,用语颇为礼貌,是当时最流行的英伦绅士风格。
其实这几天,李谕心中也一直在思考该给他们投一份怎样的稿件,思来想去,感觉还是从热力学下手比较好。
热力学也是现在的大热门,开尔文勋爵最出名的成就就是热力学方面,毕竟热力学温度单位就是开尔文。
普朗克一开始也是研究热力学,甚至他的博士毕业论文就叫做《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
当时欧美的大学,只要是教授物理课程,肯定着重去讲热力学,对于学校以及教授水平的评价也会侧重这个领域。
况且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热潮,对能源方向的研究可谓如火如荼,各种热机层出不穷。
回到自己住处,李谕再次坐到了桌前。
热力学是个大课题,他照例在纸上列出了几个方向,突然灵机一闪:自己何不就写热力学第二定律!
虽然早在半个世纪前,该定律就由开尔文勋爵和克劳修斯分别提出了表述。而且很快克劳修斯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第三种表述,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熵增原理,也就是万事万物都会向着混乱发展,“熵”的意思就是混乱,熵增即混乱增加。
但当时的理论还只是停留在宏观领域,或者说仅仅只是局限在热力学领域。
然而现代人早就明白,熵增原理堪称宇宙终极法则之一。
他完全可以把熵增原理进行深入扩展,正好五年前(1897年)约翰·汤姆森已经发现电子,科学界终于开始真正地对微观领域建立认知。
李谕准备把熵增原理直接扩展到微观,不仅如此,他还大胆地将熵增原理引入生物领域、乃至刚刚因电报电话兴起的信息论。
实际上这项工作要到四十年后才由薛定谔开始,而且薛定谔只是把熵增原理引入了生物学。是后来的发展慢慢刷新了熵增原理的伟大。
李谕不仅给出了以上理论,也做出了数学推导,这是他的强项。反正热力学第二定律当时的科学家已经形成共识,缺的正是延伸发展。
此时李谕也深刻感受到自己穿越时莫名带来的计算器的强大:算起来真是太快了!
别看只是一台小小的计算器,如今每个人都有,价格也不贵,但这东西是货真价实的现代科技结晶!因为里面有芯片,虽然只是很初级的芯片。但芯片是什么,是集成电路!妥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物。
差不多半个世纪后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占了几个屋子的庞然大物,只不过是真空电子管结构,集成电路一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才慢慢出现。
当然,它也只能做做计算,节省节省时间,不过对于做科研来说,已经是时间大杀器,不仅算得快,而且算得准。
李谕花了一整天,才写好初稿,详细核对一遍,准备第二天誊写后寄出。
其实今天晚上他就可以誊完,但习惯了电灯的人,实在是难以习惯微弱的蜡烛光。
他从小就爱惜视力,作为一个读了接近二十年书的人,竟然不是近视,也算是个小奇迹。
好在没有电灯网络后,倒是有了每天早睡早起的习惯,真是养生!
李谕刚准备睡觉,门外传来了敲门声,他心中纳闷,才住进来没两天,就有串门的?邻居们真是太热情了!
李谕打开门,外面站着一个中年人,后面还有一台小轿。
“您是?”
中年人道:“冒昧打扰,我们就住隔壁,老爷回府看到这座宅子住上了人,就好奇问一下。”
——也难怪人家好奇,这年代谁有胆量住死过十几口人的宅子!
“无妨无妨,在下李谕,以后邻里之间还要多多关照。”李谕客气道。
“李谕?”
轿子中的人惊呼一声,掀开帘子走下来,“你就是李谕,可是庆亲王府上的李谕?”
敲门的中年人忙加了一句:“这位是我家老爷,文华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荣中堂。”
竟然是荣禄!差点忘了他就住东厂胡同。
李谕连忙回道:“见过荣中堂,在下正是在庆亲王府上的李谕。”
荣禄哈哈大笑:“百闻不如一见,最近这段时间庆亲王总是拉着我要给我讲西学,不听他还不高兴。后来我才知道,是他府上请了个叫做李谕的西学行家,今天总算见到了。”
李谕也笑道:“庆王爷现在对西学还是很上心的。”
“可不是吗,他是有样学样,今天还把太后气得不轻!”
“太后?”
荣禄又哈哈笑了几声:“真是想想就有意思,他竟然非说太后是猴变的,哈哈!你说好笑不好笑?”
“啊!?”李谕下巴都快惊掉了。
旁边的管家也忍不住笑出声:“王爷是开玩笑吧?”
荣禄说:“哪是开玩笑,他在那据理力争,气得太后直接把他轰出来了。”
“这……”
李谕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个王爷难不成是老顽童!才学了个皮毛就敢说太后是猴变的,起码先弄明白演化论也好!
这下完犊子了,要是太后知道是自己说的,那岂不坏菜!
第三十八章 来个救星
翌日,李谕又来到丁德山的面摊,刚吸溜了半碗面条,后方传来魏公公和另一个小太监的声音:
“哎,你听说了吗,昨天庆王爷竟然说太后是猴子!”
“何止啊,钟粹宫的小散子还给我说了,甚至都是从石头里出来的!”
“啧啧啧!”
“庆王爷说是他府上一个西学教习说的,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还真是什么都敢讲!”
哐当!
李谕手里的筷子直接掉在了地上,嘴里的羊肉也瞬间不香了。
我勒个去!这都什么跟什么啊,再传下去是不是都要会七十二变了!
晚清的人哪懂什么进化论,之后肯定越传越离谱。
李谕也顾不上吃面,扔下几个铜钱就赶紧来到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王爷!我还没有给您讲完生物演化论,您怎么就直接给太后讲起来了!”
奕劻放下手里的文书,“本王还想找你哪,昨天实在给太后讲不通,其中细节也推敲不过去。但我刚才想好了,今天太后在西苑朝见的时候叫着你亲自给太后讲讲!”
什么!李谕一愣,这不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吗?要是没点科学素养,让谁也不会相信进化论的!
何况当时进化论本来也不是特别完备,西方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就比如开尔文勋爵等人就有很大的非议。
“太后……太后可接触过西学?”李谕试探着问了句。
“西学嘛,宫里并没有什么西学教习,应该了解不多。不过太后睿智远超千万人,任何知识都是一点就通。”
奕劻还真是慈禧自己人,背后也不忘拍彩虹屁。
但慈禧那点本事李谕太清楚了,披个奏折都一堆错别字,指望她懂什么科学!
李谕感觉整个人都麻了。
正不知所措时,瑞征进来通报:“王爷,李提摩太求见。”
奕劻立刻说:“快请他进来,正好今天他也想要觐见太后,你们配合一下,一定要让太后相信本王绝不敢对她老人家有所欺骗。”
李谕眼泪也激动的快要流下来,感觉抓住了救命稻草。
李提摩太什么人啊,在当时来华的西方人中,影响力绝对排得上晚清第一。
他1870年就来到中国,和晚清四大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关系都不错,还当过曾国藩儿子的英文教师。
李提摩太早年主要是作为传教士在山东传教,到现在山东青州还有纪念他的教堂,并且是当地最大的基督浸信会派教堂。
后来经李鸿章的支持,他又做了不少赈灾、讲学、著书立说的工作。
李提摩太对维新变法的影响也很大,他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是光绪皇帝桌上重要的参考书。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更是视其为精神领袖,极度热衷于他发行的《万国公报》,维新派的绝大部分改革方案也都吸收了李提摩太的建议。
而且他热衷教育,十几年前就发表了《七国新学备要》,详细介绍西方各国的教育情况,并建议清朝政府每年拿出100万两白银作为教育改革的经费。
这一次来京师,就是为了申请开设山西大学堂。也就是中国最早的三所国立大学堂的第三所,前面两所即大名鼎鼎的京师大学堂和北洋大学堂。
当然,此人的许多观点还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但终究是时代所限:不仅仅是他的时代观念,当时大清的时代观念也过于落后。
“见过总理大人!”
李提摩太给奕劻拱手作了个揖,他是个很懂得外交圆滑性的英国人,许多日常事务的处理学习利玛窦,采取中国人喜欢的方式进行交往。
“主教从山西远赴而来,辛苦辛苦!”
奕劻让李提摩太进入厅中落座,吩咐左右看了茶,“我已经看过你的奏呈,鉴于你之前对教案一事的处理,再加上岑巡抚的奏折,太后必然赞成。”
去年的山西教案,时任山西巡抚毓贤带领拳民打死了上百名传教士,还杀死中国教民及其家属子女1万多人,是当时国内最严重的一次教案事件。
李提摩太在此事的后续处理中出力很大,左右斡旋,让慈禧非常满意。
“总理大人高瞻远瞩,教育事关重大,兴国兴民。”李提摩太很懂得适时加一句。
奕劻道:“太后体恤万民,我不过是尽力帮她老人家分忧而已。”
两人几句官场客套话后,奕劻给他介绍了一下李谕,没想到李提摩太竟然还听说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