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钧“噢”了一声,一挥手将东西收进空间里,看到黛玉眼睛直直的,毫无焦距,便问:“在想什么?”
黛玉嘟了嘟嘴,眼皮抬了抬, 略显苦恼的道:“你说, 那黑影究竟是何来历?三年了,再没出现过, 也没有一点线索。”
说着直起身子,手收回去摸着下巴,不等吴钧说话,又接着说,“我第一次见那黑影的时候, 还不到三岁,这些年它又出现了几次,可每次都是一闪即过,追不上也无处可寻。先我一直以为它想对我们不利,可三年前那件事却让我大大意外,那黑影最后竟然救了我们。这三年,我一直都想搞清楚,可它倒好,销声匿迹了……”
吴钧也很苦恼这件事,但他知道不论是敌是友,那黑影总还会出现,事情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这是黛玉和他一致的共识,他们平常会提起黑影,也会纠结哭闹其身份,但都没有太过执着于一定要上穷碧落下黄泉弄清真相,因为知道真相总有一天会到来。
“对了,这几日你见小白了没?”黛玉又问。
吴钧摇摇头,黛玉趴在了桌子上,扭头看着他,“肯定是跟辰玉一块,不定干什么坏事去了。”
辰玉原本是一个十分刻苦用功的小孩,这两年被跳脱顽皮的小白狐带的有些跑偏,虽然还是十分好学,但闲暇的时候也会干一些恶作剧的事儿。对于这种变化,林家人包括黛玉也都是乐见其成,毕竟他们都不希望辰玉将来成为一个书呆子。
三日后黛玉随母亲进宫拜见太后,见到了跟在皇后身边的贾元春。
贾元春看起来比四年前更稳重了,在皇后身边做女史,一言一行不出格不怯弱,皆可圈可点。她看贾敏和黛玉的眼神平淡无波,就像看一个陌生人。皇后知道她们的这层亲戚关系,还特意嘱咐贾元春多照顾黛玉一点,亲戚间几年没见,多说说话。
太后还记得黛玉,笑着招手叫黛玉上前,拉着她的手道:“好孩子,你长这么大了,四年前才这么大点。”手伸到黛玉肩膀的位置比了比,意思是四年前你这么高。
黛玉笑了笑:“太后娘娘还记得臣女?”
“岂会不记得?”太后的眉毛抖动起来,连带整张脸都活泼不少,“四年前你还小,未必记得。当时楚王的小世子也在场,九皇子的鹦鹉发了狂,突然就朝我扑了过来,若不是你和那小世子突然冲过来挡在我面前,我这张脸还不被那畜生抓花了?”
黛玉跟着笑了笑,道:“那事,臣女也记得。太后娘娘不知道,臣女打小便没有祖母,常看见别的孩子在祖母面前撒娇,臣女心里便暗暗羡慕。四年前臣女虽然还小,有些事记不清了,但进宫给太后娘娘请安还是记得的。见您第一眼,臣女便觉得您十分和蔼慈祥,说句僭越的话,臣女当时心里头便想,您若是臣女的祖母该多好。后来看到鹦鹉往您身上扑,臣女也没多想,就想着不能让那鹦鹉伤害您。”
一席话说的太后红了眼眶,把黛玉揽在怀里,直叫“好孩子,好心肝”。众人劝了好久,才平静下来,仍是抱着黛玉不肯放手,问黛玉愿不愿意给她当孙女,言下之意是要认干亲了。
皇后笑道:“太后有所不知,林家这姑娘跟楚王家的小世子已定了亲,您若是认了这丫头做孙女,论起来,她跟楚王府的小世子岂不成了兄妹?这可万万不可。”
黛玉下意识的看了皇后一眼,她跟吴钧定亲是在扬州,这千里迢迢的,皇后如何得知?
贾敏微微抿了抿春,心下也是一样的疑惑。
太后却是挑着眉毛,十分感兴趣的“噢”了一声,看向贾敏,问:“可是属实?”
贾敏道:“启禀太后,小女是与楚王世子定了亲。”
“那敢情好!”太后将黛玉更往怀里抱了抱,“当不了孙女,当孙媳妇更好啊,这下可永远是我们家的人了。”楚王世子虽然不是她的亲孙子,怎么说也是名义上的堂孙子,都是皇家人,自然是一家了。
太后还告诉黛玉,以后就叫“祖母”就行了,别娘娘娘娘的,叫的都见外了。
黛玉答应着,余光瞥到贾元春,似乎将手中的帕子绞紧了。
提起黛玉的婚事,太后便自然而然想起吴钧,道:“前两日钧儿来给我请过安了,皇帝身边的大太监领他过来的,那孩子这几年也越加懂事了,他倒未曾提及此事。这么说,那孩子是同你们一家一道进的京了?”
贾敏道了声“是”,又告诉太后吴钧如今就住在自己家。
太后笑呵呵的道:“好。再过两个月就是皇帝的万寿节,听皇帝说,今年他要把楚王一家召进京,想现在恐怕已动身了。”
“臣妾来晚了,请太后娘娘恕罪!”
正说着,一道清丽的声音从外殿传了进来,紧接着闪进来一个袅袅婷婷华装丽服的女子。女子说着请罪的话,脸上却一点请罪的意思都没有,反而一股子骄矜劲儿,两旁伺候的宫女们纷纷跪下请安,口称“樱贵妃娘娘万福”。
黛玉便知道这位就是近来念宠冠后宫的樱贵妃了。
不愧又迷惑君王的资质,这樱贵妃生的窈窕玲珑,雪白的肌肤,墨彩描画的五官,最出挑的是那一双细长上挑的桃花眼,水汪汪的,眸子流转间似醉非醉,朦胧中带着点轻佻,十分撩人。关键还有一种特别的气息,超逸中带点魅惑,一下子便与普通女子区别开来。
太后和皇后娘娘都微不可查的皱了皱眉,看着樱贵妃摇摇晃晃走了进来。
施礼过后,樱贵妃入座,淡淡看了贾敏一眼,道了声:“这是林夫人罢,快免礼。”
接下来她就若有若无的时不时将目光放在贾敏和黛玉身上,看的二人心里头莫名其妙的。
回府后,见到吴钧,黛玉很肯定的说:“那个樱贵妃肯定不是普通人,她身上的气息我很熟悉,却总想不起来在哪见过。但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她肯定不是普通人。”
吴钧猛地抬起头,不是普通人?对应的就是一切对黛玉不利的牛鬼蛇神,联想起之前的一僧一道,要想一劳永逸,就得把一切危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黛玉反对,理由是现在连她是何身份是敌是友都不知道,不能滥杀无辜。
她又告诉乌君:“贾元春也不对劲儿,她以为掩饰的很好,但这个世上最无法出卖人的就是眼神,我看得出来,她的眼神跟一个人很像。”
吴钧问:“谁?”
黛玉:“蕊萱。”
“什么?!”吴钧难得大叫一声,“她还没死?”起身就要走。
黛玉拉住他问:“干嘛去?”
“杀了她去!”
黛玉叹口气:“我现在还不能确定,再看看再说。”
林如海整顿了五日后,便前往吏部赴任。很快,新任吏部侍郎走马上任的消息便开了,许多人前来贺喜,车水马龙一连持续了好几天。贾政带着贺礼前来,林如海不在家,贾敏派管家接待了,自己并未出面。
贾政觉得林如海夫妇是故意下他的脸面,气呼呼的走了。
翠萱嫁到京城已三年有余,两年前生了一个女儿,如今又有了八个月的身子,听说林家举家回京,大着肚子还是亲自来了一趟。
吴钧跟着林家来京的消息并未张扬,因此,她来之前并不知道自家弟弟也已进京了。看见吴钧,不由得欣喜异常,想要去拉吴钧的手,被他躲开,也不生气,而是十分关切的问:“父王母妃身子可好?”
吴钧简短的道:“都好。”
“那就好,那就好。”翠萱有些激动的频频点头,过了好一会儿,才期期艾艾的抬头,张了张嘴,想说什么,最后却没说出来。
吴钧抿了抿嘴,道:“你姨娘也好。父王说,进京的时候会把她带着。”
“真的吗?”翠萱瞪大了眼,似乎有些不敢相信的样子。她也是才听说今年的万寿节圣上召了楚王进京,如果姨娘也跟着,就说说,再过两个月不到,她就可以见到姨娘了?
这……这这……
眼睛一酸,她几乎有些控制不住要哭出来。姨娘虽然出身卑微,却是她的亲娘,从小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她,自己说过以后要好好孝敬她,却不想出嫁之后,千里迢迢,别说孝敬,便是送一封信都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看到吴钧点了点头,翠萱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
她忽地抓住吴钧的手,道:“谢谢你,弟弟。”
吴钧抬头,看着翠萱的眸子有些疑惑,感受到心口的跳动,蹙了蹙眉头,暗道,这就是亲情么?
第109章 重生林黛玉
楚王夫妇是在一个半月后,距离万寿节还有半个月的时候进京的, 与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妙萱, 以及一侧妃一姨娘,侧妃自然是妙萱的生母,那姨娘便是翠萱的生母。
吴钧跟楚王夫妇一道进宫拜见皇帝, 发现短短一个多月不见, 皇帝似乎又憔悴了些, 似乎生了病, 说不了几句话便咳嗽几声。太子在一旁不时端茶递水,在皇帝咳嗽的时候还帮着拍背。
他待楚王父子还是很亲热,叫吴钧上前,拉着他的手笑斥:“你这没良心的小子,在京城待着也不知道常来瞧瞧朕,朕真是白疼你了。”
吴钧于是从袖子里掏出一根野山参,递给皇帝。
皇帝嘿嘿一笑,接过, 交给一旁的贴身大太监。吴钧看着那大太监转身交给了一个小太监, 小太监点点头便捧着退出去了,有些不放心, 眼神便一直追随着那小太监。
皇帝把他的头掰回来,道:“放心,你送给朕的,朕一定会吃。”
吴钧点点头,这他就放心了。出门前黛玉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一定要亲手交给皇帝, 并叮嘱他一定要记得吃,皇帝这几年身子亏的厉害,加上政务繁忙,若再不补补,只怕很快便支持不住了。
此时此刻,林府。
黛玉正无聊的趴在桌子上拨弄几粒棋子,昭玉风风火火的跑了进来,端起桌子上的一碗凉茶仰头饮尽。黛玉抬头见他两边鬓发略显凌乱,一看就是跑的太快被风吹起的,额头上沁出豆大的汗珠子,不由得问:“做什么去了?弄得满头的汗。”
“你别问了!”昭玉边说边跑到里屋去了,躲在帐幔后面,“好妹妹,帮我个忙,一会子辰玉说是问我,别说我在你这!”
话音未落,辰玉果然怒气冲冲的从外面进来,叫了声姐姐,张口便问:“姐姐知不知道哥哥在哪?我看见他往姐姐这跑来了。”
黛玉托腮看着他:“你找大哥哥有什么事?”
“哥哥太过分了!”
辰玉咬牙切齿的控诉昭玉的罪状,将一个从中间断成两半的卷轴给黛玉看:“我好容易得了前朝书法大师吴良子的一副字,还没临摹呢,哥哥就开玩笑跟一个小厮扔来扔去的,这不,争抢的时候直接撕成这样了,姐姐,你说哥哥他过分不?”
黛玉诚恳的道:“过分。”
看了一眼卷轴,暗道,真是可惜了。
辰玉眼珠子里迸发出愤怒的小火苗,当然是针对昭玉,而非针对黛玉。他扑到黛玉跟前,仰起头,“那,姐姐还不快告诉我哥哥在哪。”
黛玉指指身后的帐幔。
辰玉握着小拳头冲了进去,片刻后里屋传来昭玉的嚎叫声:“就知道碰上弟弟,妹妹就不靠谱了。早知道我就出了府直奔东宫,燕郡王肯定不会出卖我!”
昭玉被辰玉一顿欺凌,签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包括但不限于找能工巧匠修复那副破了的字,再弄几幅吴良子的字画给他,赔他五本孤本的古书……
辰玉心满意足的走了,昭玉坐在黛玉对面唉声叹气了好一会儿,说:“李墨卿来京城了。”
黛玉“嗯”了一声。
昭玉接着道:“他说他在京城没房子住。”
黛玉抬眼:“你信吗?”
昭玉:“我自然不信。可他说的信誓旦旦,非常诚恳,还说他京城的宅子前几天忽然走了水,如今没法主人,问我能不能收留他。横竖咱们家房子多,我想爹爹和娘是不会介意的。”
黛玉又是“嗯”了一声。
昭玉:“你说我到底收不收留他?”
黛玉摆摆手表示不感兴趣,你自己决定吧。昭玉没趣的也趴在桌子上,伸手推了推黛玉的胳膊,问:“你今儿是怎么回事,懒洋洋的,像是没精神似的。”
黛玉换个角度,斜眼看着他:“你说,钧哥哥有没有把人参给圣上?”
昭玉猛地抬头:“什么人参?”
黛玉便将自己准备好人参让吴钧给圣上的前因后果都说了一遍,昭玉复又趴下,道:“你交代的,肯定是给了。”
正说着,一个小丫头从外面进来,回说昭玉的小厮急着找昭玉,在外面等着呢。问是什么事,丫鬟说好像是燕郡王派人传话叫昭玉过去,说有事找他。
黛玉便对昭玉说:“你快去吧,别让燕郡王久等。”
昭玉抱怨了句“怎么又有事”,便起身走了。
看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黛玉心里也有点疑惑,他们回竟不过两三个月,燕郡王光往自己家跑的恐怕都不止十次了,还不是来瞧吴钧这个从弟,每次都是直奔昭玉的院子,这是不是太频繁了。
这些且不说,却说十天后便是万寿节了。
万寿节举国同庆,天下诸府皆令休假三日,从官府到老百姓皆是喜气洋洋。
这种氛围在京城越加明显,城门、街市,到处皆张灯结彩,还有来自外邦和附属国的使节前来祝寿。京城这些日子就连外来的行商都比往常多了不少,店铺人来人往,生意红红火火。好几十个戏剧、杂耍班子来京,京城的客栈都住满了。每日有宫中内侍出来挑选好的戏班、杂耍班预备入宫表演,那些没被挑上的也没关系,京中豪贵多的是,趁这个时候也都要热闹热闹,总有生意可做。
到万寿节那日,京中侯以上勋爵及三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入宫赴宴,其正妻嫡女也要入宫朝贺。
当日宴会花团锦簇,十分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