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同人小说,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_分节阅读_第73节
小说作者:墨尔玉   小说类别:同人小说   内容大小:537 KB   上传时间:2025-03-05 20:27:51
  白居易的仕途非常顺利。
  可能有人会好奇,皇上为什么会喜欢《长恨歌》呢?这诗开头讽刺唐玄宗是个老色批,白居易为什么没被举报,还能高升?
  唐宪宗李纯太不尊重唐玄宗李隆基了吧。
  其实唐朝非常优待文人,像清朝那样文字狱的事情很少。
  比如同时期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柳宗元刘禹锡等人想搞变法,收回宦官的兵权,打击贪官污吏。
  结果失败了,结局是被流放到偏远地区当小官。
  他们牵扯进如此重大的口口,都没有被杀,说明至少大唐中期,文人还是非常受追捧的。
  大唐皇室表示:“你又翻不出什么风浪,我宰相肚里能撑船,你随便骂!”
  而且据传,从唐肃宗开始,朝野都默认有一个人得为社会动乱背锅,连皇上都不例外。
  这个人是谁呢?
  自然是唐玄宗李隆基。
  大唐皇室:“骂别人不行,骂李隆基可以的。”
  李商隐也写了一首《马嵬》,也讽刺唐玄宗,尺度比白居易大多了。他说唐玄宗保护不好杨贵妃,还比不上普通老百姓呢。
  李商隐也没有因此获罪。
  《长恨歌》这里面一点没提唐玄宗李隆基除了好色之外的昏庸操作,还大书特书皇上和贵妃的爱情,降低不明所以的民众对皇室的反感。
  别说唐宪宗李纯,李隆基本人看到这篇文章,估计都很高兴呢!】
  李隆基一点也不高兴,甚至气得想杀人。
  他未来的名声居然能差成这样,又人强客都敢来嘲讽一波?
  他造成动乱是一回事,给不给别人骂是另一回事。普通人被人嘲讽尚且不能忍受,更不用说极好面子的李隆基了。
  这群"孝子贤孙"居然纵容文人墨客骂他,真孝死他了!
  唐玄宗李隆基脸黑得像锅底,无能
  狂怒:“混账!混账!唐肃宗是谁!”
  “这真是我最孝顺的儿子啊。”
  他恨不得把那所谓的唐肃宗抓到面前,像杀那三个儿子一样狠狠砍死他。
  皇宫内,李隆基暴怒,消息逐渐扩散,皇子们人人自危。
  未来的唐肃宗李亨听到消息,忍不住笑出声。
  这唐肃宗,真是他的知音!
  父皇很喜欢废太子,他不知道这个唐肃宗是他自己,不过他想成为唐肃宗,让文人都能含沙射影讽刺他父皇。
  他政治手腕挺强,背后支持者众多。所以多次被宰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打击,还能吃立不倒。
  他暗暗下定决心,该加快速度了。
  父皇,就该被文人阴阳怪气!
  清朝皇帝乾隆感觉自己被内涵了:“清朝文字狱严重?”
  他陷入回忆,好吧,和从前相比,确实挺严重的。
  他一开始其实并不支持文字狱,他的父亲雍正在位期间大兴文字狱,处置了非常多的官员。乾隆上位的时候,为很多被牵连的人平反。
  可乾隆十六年之后,他越发感觉到读书人的狐狂,觉得他们是潜在的造反分子,于是也开始搞文字狱。
  【白居易被皇帝宠信,眼看着要高升,一般人在这个职位上,拍拍皇上的马屁,这职位不就噌噌上去了吗?
  可是白居易他不干,他要做一位忠诚的谏官。
  在这段时间里,他写了很多反映民生问题的诗歌,比较出名的除了《观》,还有《卖炭翁》。】
  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白居易的演员来的市场上。前段时间才下了雪,天气特别冷,市场上的人也很少。
  一位老翁在街尾卖力地吆喝:“卖炭了,卖炭了。”
  老翁满头白发,穿着轻薄的单衣,满面尘灰,手乌漆墨的,指甲缝里全是泥垢。
  白居易心生不忍,来到他的面前:“你这炭是在哪里来的?”
  卖炭翁搓了搓手,露出讨好的笑容:"官人,我在南山砍柴烧炭。可好烧了,你要不买一点?"
  白居易有些震惊地看着他身后整整一车炭,又看了看他佝偻的身形:"这都是你烧的?这要烧多久?”
  卖炭翁:“烧了好几个月呢,才得了这么一车,家里都快没米下锅了,所以赶紧拿来卖。”
  “你家里没有田地耕种吗?”
  卖炭翁叹气:“没有,为了交税卖完了,这一千斤炭火,就是接下来全家人的口粮。”
  一阵呼啸的冬风吹来,白居易冻得直抖,连忙裹紧了厚实的衣服,跺了跺脚取暖:"这天真冷。"
  卖炭翁却拢了拢单衣,见怪不怪,笑着说:“这还没到最冷的时候呢,我倒是希望天还冷一点,这样的话,这车炭能卖的价钱就更高了。"
  白居易看着他身上轻薄的衣服,又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厚实的袄子,陷入沉默。
  这时,突然有两个面上无须、皮肤白皙的人骑马而来。
  他们漫无目的地逛着,突然看到了卖炭翁身后的炭,眼前一亮。
  他们骑着马,来到卖炭翁面前,居高临下地说:"天气冷了,宫中缺炭。"
  “这车炭挺多的,就把这些运回去吧。”
  他们旁若无人地说着话,仿佛卖炭翁不存在一样。
  卖炭翁感觉到了危险的气息,赶忙提醒:“官人,这是拿来卖的……”
  “卖什么卖?皇上要用你家的炭,这是光耀九族的事情,别人求还来不及呢!”
  卖炭翁使劲想护住自己的炭,却被宦官用鞭子狠狠地抽了几下。
  宦官恶狠狠地说:“抗旨不遵,这可是诛九族的死罪,再不放开,我现在就砍了你。”
  卖炭翁手一松,自己的木板车就被夺走了,干余斤的炭被宦官运到皇宫。
  “这就是买炭的钱啊!”
  差役用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挂在了老翁的牛头上,拍拍屁股,走了。
  卖炭翁望着他们的背影,无力地坐在地上,眼泪顺着粗糙的脸颊流下来,嚎啕大哭:“我的炭啊!我的炭啊!”
  那半匹红纱和一丈绫远远不及炭的价值。
  他在山上砍了很久的柴,没日没夜地烧,才得了这么点炭。结果全被抢了。
  一家老小还等着他卖炭的钱来吃饭呢。
  他回去该怎么说?说东西被抢走,接下来没饭吃了吗?
  白居易在旁边看了这场掠夺的好戏,却没有动作,是他不想劝阻吗?是他不能劝阻。
  因为这是合法的。
  唐代皇言设置了专门的机构。皇宫需要东西的话,宦官可以直接去市场上买,为国库节省开销,这叫做宫市。
  一开始是平等交易,后来直接变成零元购,也就是抢劫。
  百姓苦宫市久矣!
  白居易摸摸口袋,摸出了一点银子,给了卖炭翁。
  卖炭翁为之一顿:“官人,我没卖给你东西啊,我不能收。”
  白居易叹息道:“没有银子,你回家怎么交代?”
  卖炭翁闻言,长长抽噎,想到面黄肌瘦的家人,到底是收回了手,千恩万谢:"多谢官人!"
  白居易回到家中,还是无法回神,夜里辗转反侧,眼前都是白发苍苍的卖炭翁。
  他睡不着,于是起来写了一首《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一段播放出来,无数人为之震惊。
  抢钱已经这么光明正大了吗?
  房玄龄默默念出这句话,大受震惊:“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明明都要被冻死了,却还想天再冷一点,这不是自虐吗?
  可卖炭翁已经习惯了,吆喝的时候都是笑着的,因为他还有希望,这一千多斤炭卖掉了,就有钱了。
  但是,他用无数精力烧出来的炭火,却被人轻飘飘地抢走。
  房玄龄不免为白居易的才华和思想动容。没有受过苦、没有见过苦难的人,写不出来这种看起来平平无奇、却惊天动地的话。
  他出身显赫,家境殷实,懂民生疾苦,却只是略懂,毕竟没有受过苦,永法无法感同身受。
  他暗暗警醒,得向白居易学习,可不能说出“何不食肉糜”这种话。
  其他的官员也颇为震动,白居易的诗画面感太强了,像是一场悲剧电影,充满了典型性,再冷血的人都有些动容。百姓苦啊!
  房玄龄突然听到抽泣的声音,抬起头来,只见
  唐太宗李世民眼角通红,眼眶含泪。
  唐太宗李世民咬牙切齿:“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不是地方官员横征暴敛,不是中央言员欺压百姓,而是皇上主动去抢百姓的东西,荒唐,荒唐!”
  “朕怎么会生出这样的子孙!这是朕的罪过!”
  连皇上都如此胡闹,更不用说其他言员了,白居易所在的时代中,百姓明显处于水深火热中。
  房玄龄连忙安慰:"陛下,您对百姓已经够好了。"
  “贞观二年,长安闹蝗灾,你咒骂蝗虫,说百姓没有过错,错只在你一人,然后生吞蝗虫。”
  “贞观五年,皇太子要行冠礼,您担心拖延农时,居然推迟了仪式。”
  "您曾经说过,天下要想安定,关键在于君主,君主要压抑感情,克制欲望,国家才能安定。您做得已经够好了!”
  唐太宗李世民恨铁不成钢,像咒骂蝗虫一样咒自己的子孙:"可是那设置言市的唐宪宗李纯,怎么就不懂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67页  当前第7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3/16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