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架空,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贵妃娘娘荣宠不衰_分节阅读_第214节
小说作者:鹊上心头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800 KB   上传时间:2025-07-10 23:41:10
  不过鸣冤可以,却因惊扰圣驾,所有击鼓鸣冤之人必要被罚二十廷杖,以免人人都以此相互攻讦。
  姜云冉虽然给了建议,却未曾想到大长公主这般英勇,完全不惧怕那二十廷杖,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听到这话,姜云冉呼了口气:“开始了。”
  她思忖片刻,吩咐钱小多:“看守好宫门,这几日宫中一定事多,我们明哲保身。”
  钱小多神情一凛,回答:“是。”
  约莫到了晚膳之前,赵庭芳才姗姗来迟。
  她满面疲惫,眼底泛红,一看这几日便没有好好休息。
  “怎么?”
  姜云冉忙握住她的手落座,给她倒了一碗蜂蜜水。
  “怎么这样繁忙,也未曾听到皇贵太妃重病的消息。”
  赵庭芳叹了口气。
  “老毛病了。”
  她压低声音道:“皇贵太妃年轻的时候曾经小产,那一次伤了身体,以后再也不能有孕,当时如何小产的,我并不知情,观其脉相,应该是被下了十分强力的堕胎之毒。”
  姜云冉回忆起景华琰之前的话,心中多少有了猜测。
  沈氏当年全族被害,就连作为皇帝嫡长子的景华琰都自身难保,年幼的他无依无靠,只能靠自己挣扎着活下来。
  “后来皇贵太妃就落下病根,一到冬日时节就腰疼难忍,多年来一直没有缓解,”赵庭芳道,“我师父那一手金针是绝学,如今我已经学了八成,去岁给皇贵太妃行针就颇有成效。”
  若非如此,赵庭芳也不能入宫两年就成为医正。
  要知晓钱医正都在宫中侍奉十年,还只是医正,赵庭芳的晋升已经相当之快。
  不光其医术高明,这其中也有她金针厉害的缘故。
  姜云冉道:“这几日皇贵太妃又不好了?”
  赵庭芳叹了口气:“年纪大了,金针的效果一年不如一年,今年就颇费些力气,否则娘娘夜里都不能安寝。”
  说到这里,赵庭芳又道:“本来她生病,礼王妃应该入宫侍奉的,不过皇贵太妃念在她初有身孕,便免了侍疾,倒是不拿婆母架子。”
  姜云冉回忆起来,皇贵太妃总是和和气气的,平日里有仁慧太后在场,她从来都不吭声,只有那一次想要让她听命行事,才展露出些许强硬。
  这宫中千人千面,只看面容根本看不出来到底是什么心肠。
  姜云冉提点了赵庭芳一句,赵庭芳也只能说:“我知晓的,奈何医者仁心,娘娘病重,我无论如何都要好好医治。”
  “你放心,我会小心。”
  说了几句皇贵太妃的事情,两人才聊起廖淑妍。
  姜云冉同赵庭芳讲述完所有的旧事,才道:“京中乃至宫中,从来都是以双生儿为大喜。”
  “不可能因为是一胎双生,逼迫其中一个远走他乡,隐姓埋名,这本身就没有任何道理可言。”
  大楚讲究多子多福,双生儿更是喜上加喜,当年阮氏会这么做一定有其理由。
  赵庭芳若有所思。
  “你见到的案例少,我随着师父行医数年,倒是见过不少奇闻轶事。”
  “我只是猜测,姑且一言,你姑且一听。”
  “曾经我同师父去过一户人家,那家人先后生了兄弟二人,两人一样聪慧,能干,年少便有天才之名。”
  “只家族并不富贵,仅能供养一人继续读书求学,因此……”
  “因此那个弟弟,就把兄长推下了水。”
  “奈何兄长命大,只是磕碰了头,之后不仅失去了那段记忆,也一直缠绵病榻。”
  “此时那弟弟倒是表现出了兄友弟恭,他坚持要荣养兄长,无论如何也不能断了兄长的汤药,为此他每日读书之余还要给人代写书信,很快,他仁孝的美名就传扬出去,甚至吸引了富户的资助。”
  姜云冉神情慢慢严肃起来。
  赵庭芳嗤笑一声:“只是他没想到戏演得太过,以至于资助的富户请来了我师父,医治数日之后,他的兄长居然奇迹好转,清醒过来。”
  这时,一切都真相大白。
  姜云冉若有所思:“我父亲是阮忠良的兄长,按照大楚律法,他是家中第一继承者。”
  “除去他,阮忠良才能得到家族全力的托举,”姜云冉只觉得后背发凉,“可那时,两人都才只有五岁啊。”
  ————
  阮忠良五岁,那时先祖皇帝还在位。
  先帝、恭肃皇后、仁慧太后及皇贵太妃等,都同阮忠良一般年纪。
  相差不过两三岁之间。
  他们是同一年代的人,阮忠良五岁时,所有人也都只是孩童。
  即便阮忠良再聪慧,也不能五岁就开始算计兄长,谋夺家产。
  即便他有这个心思,自己也没办法办到,谁会听从一个五岁孩子的命令呢?
  姜云冉同赵庭芳四目相对。
  “有人帮他。”
  这个结论几乎是瞬间就能推理出来。
  可为什么?
  阮家还是阮忠良,又有什么值得推举的必要?
  时过境迁,父亲已经死去多年,阮家的父母也早就过世,如今唯一的知情者只剩下阮忠良。
  姜云冉垂下眼眸:“我总觉得这事不简单。”
  “当年推举阮忠良的人,肯定早早就同他合作,商议把我父亲赶出京中,再也不能回到阮氏继承家业,”姜云冉道,“从此,阮氏对外只宣称家中只有一子,再也无人提及另一个孩童。”
  “等阮忠良长大成人,继承家业,成为朝廷新贵……那么……他就可以为人所用了。”
  说到这里,两人都不约而同打了个寒颤。
  “母亲曾经说过,父亲是在清州长大的,”姜云冉道,“也就是说,当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情,父亲只能回到了清州老宅,作为旁支长大,后来他自己进入溧阳书院,结识了母亲。”
  父亲当年文采出众,风度翩翩,他年纪比母亲要小,却行事周全,温文有礼,更会照料旁人,同寻常冲动激进的少年人天差地别。
  或许就是因为年少时的遭遇,让他比寻常同龄人稳重。
  姜云冉不知道自己的大伯爷是什么样的人,但他能作为书院山长,又教导出那么多国之栋梁,想来眼光不会差。
  会同意宣若宁嫁给默默无闻的寻常少年,足以证明当年父亲的优秀。
  后来姜家出事,是父亲带着她一路逃离,隐姓埋名安顿下来。
  他从来没有做过抛弃妻女之事。
  若非死了,否则他会如同苍天大树一般,一直守护着她们。
  思及此,姜云冉叹了口气。
  斯人已逝,往事不可追,姜云冉从来不会为已经发生的事情纠结,如今之计,她们要做的就是继续寻找证据,早日把阮忠良送去菜市口。
  事情议论完,赵庭芳又习惯性的给姜云冉把脉。
  姜云冉本来笑话她:“我如今身体康健,倒也不用日日看诊。”
  “来都来了……”
  赵庭芳本来也想同她打趣两句,可慢慢的表情却变了。
  “怎么?”
  姜云冉不由坐直身体,就看到赵庭芳的眼眸里绽放出喜悦来。
  “钱姐的确是妇科高手,”赵庭芳道,“你这一月用药下去,寒苦草的药性已经去了七七八八,再将养一月,等过了元月,就能大好了。”
  这是今日的另一件喜事。
  姜云冉眯着眼睛笑了:“那完了赵大人,这功劳是钱大人的了。”
  赵庭芳满面含笑,心情愉悦至极。
  “这有什么打紧的,你身体能康复,对于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朝阳大长公主的登闻鼓,给了长信宫又一波浪潮。
  公主年纪大了,不可能让她接受廷杖之刑,景华琰只象征性的罚了公主府两月俸禄,就草草做罢。
  等消息传入后宫,姜云冉都感叹朝阳大长公主的通透。
  她敲击登闻鼓,为的不是自己,也不是任何一个人,她为的是公道,是天下臣民的心。
  老王爷和德亲王等一众宗亲,贪墨数十载,为了掩盖事实,继续享乐,又做了多少泯灭人性的肮脏事,若是寻常官员,早就满门抄斩。
  因何只因出身,就要轻易绕过?
  难道知道一个人犯了重罪,还要让其逍遥法外吗?
  大长公主辈分高,战功卓绝,她一出面,所有的宗亲就都不敢吭声了。
  大长公主无儿无女,她孑然一身,也早就行将就木,她根本不怕旁人的陷害和诋毁,所做一切皆为公道。
  有她出面,惩治司务局贪墨一案便顺遂起来。
  一连五日,乾元宫都灯火通明,所有证据和案件早就已经查明清晰,就差最后的定罪了。
  这五日,就是在同各方交涉,最主要的就是各位宗亲,虽然有大长公主的压制,还是因姻亲牵扯而求情。
  好一番拉扯,最终定夺判罚。
  今日一早,景华琰便下发数道圣旨。
  其一就是德亲王府。
  德亲王父子两人数十年贪墨巨甚,剥削民脂民膏,其情难容,念其早年亦有政功,死罪可免。
  今褫夺德亲王世袭罔替封号,其全家降为庶人,抄没全部家产,返还江州原籍,十年不许入京。
  其余涉事官员,只要手里沾染人命,证据确凿,一律问斩。
  另抄没家产,夺其官身,家族发还原籍,两代不许科举。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92页  当前第21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4/292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贵妃娘娘荣宠不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