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架空,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吉祥如意_分节阅读_第175节
小说作者:暮兰舟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788 KB   上传时间:2025-05-01 18:25:08
  最终,张家四大管家,福禄寿喜,来福不福、来禄变绿、来寿不寿,来喜不喜。只有被亲儿子戴了绿帽子的来禄寿终正寝,其余皆死于非命。
  之后九年,果然如吉祥所料的那样,张家被盯住撕咬,一会是西府侯爷侵占田地;一会是东府侯爷在当年去安陆州迎接御驾的时候,为了赶路,居然用鞭子把役夫给抽死了!
  一会是张家兄弟用盐引坑骗商人,一会是西府侯爷放印子钱,放债给官员,把人给逼死了,甚至连当年曹祖敲登闻鼓状告张家意图谋反,吐血身亡的案子都被翻出来重审了!
  桩桩件件,张太后不得不穿着旧衣服给娘家兄弟求情,嘉靖帝也不得不给张太后面子,但是在嘉靖八年的时候,干脆下令,“尽革外戚封,不得世袭”。
  所有外戚的爵位到此为止,都不能承袭,这其中就包括张家昌国公和建昌侯的爵位,不能传给儿子了。
  连京城第一外戚张家都是如此,张家的外戚亲戚们,庆云侯周家、庆阳伯夏家、会昌侯孙家,全部除爵!
  如此以来,国家就不用花钱养外戚,节省很多钱,这下连大臣们都无法可说了,这一次,没有人再为张家或者外戚摇旗呐喊,说除爵除的不对,一旦涉及真金白银,大家都很现实。
  这下,京城外戚都深恨张家:若不是张家在大礼议上蹦的那么欢,引发皇上雷霆之怒,为了一碟醋包了饺子,干脆把所有外戚都给连根拔起了!
  所有外戚的好日子都走到了尽头,以前虽然没落,但还能苟延残喘,现在啥都没了,犹如下了一场大雪,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
  除了爵位的传承都割断了,就连外戚们以前霸占的官田和官店都全部回收,归于朝廷。
  西府的宝源店和东府的宝庆店也是如此,重新成为官店。这两个店的掌柜夫妻,曹鼎夫妻和夏收魏紫夫妻因擅长经营塌房生意,留在官店继续效力,由朝廷出面,将他们从张家脱了奴籍。
  曹家和夏家都成为了商户,跟张家没关系了,既然不再是张家人,曹家和夏家就都和吉祥恢复了人情往来。
  倘若说张家是有一千只触角的巨型大章鱼,那么嘉靖帝这九年就拿着剪刀,一根根将张家势力、财力、亲戚等等一一剪除。
  只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张家在朝中盘根错节的势力渐渐被剪除了,西府侯爷还是给小女儿张功华定了一门绝佳的亲事——衍圣公的嫡长子孔贞干,曲阜孔家,就是改朝换代也不怕的,一直永享富贵,这孔贞干的母亲还是内阁阁老李东阳的女儿。将来张功华嫁给孔贞干,就是未来的衍圣公夫人。
  张功华的婚事定下来不久,抹儿去顺天府衙门,敲响了登闻鼓,状告西府侯爷杀人焚尸,尸首就埋在棉花胡同山东菜馆里!
  虽说张家以前也不是没有人命案,但最后都不了了之。
  但是这一回不一样了,嘉靖帝把案子交给了锦衣卫,成为御案,接手这个案子的是锦衣卫镇抚使吉祥。
  风水轮流转,昔日的张家家奴翻身,成了官,张家侯爷倒是成了阶下囚!


第一百六十三章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千里之外故人重逢
  棉花胡同,山东菜馆。
  自从老板钱帚儿跟道士五戒“私奔”之后,东府侯爷把这家分店交给了西四牌楼的山东菜馆,他每年收取房屋租金。
  十四年过去了,这里的山东菜馆基本保持原样,锦衣卫按照抹儿的指认,在“坤”院挖出了一堆烧焦的骸骨,已经无法辨认了,也无法分开骸骨谁是谁。
  吉祥只得命人将骸骨殓在一起,跟抹儿说道:“烧成这样,又过去了十四年,纵使宋慈在世,也无法确认这就是五戒和钱帚儿。除了这些,你可还有其他证据?”
  十四年过去,抹儿已经从一个娇俏的丫鬟变成了成熟的妇人,她递给吉祥一封信件,说道:
  “这是宁王写给东府侯爷的信。十四年前,西府侯爷挖地三尺找出来的那封其实帚儿姐姐伪造出来的,姐姐博才多学,惯会做这些,用一块萝卜就能照着刻章。”
  “真正的信其实早就被姐姐放在秘密置办的宅子里,就是为了以防万一。姐姐是不会在这个每天都有客人进出吃饭的地方藏这么重要的东西。”
  吉祥打开信件一瞧,宁王在信中大赞东府侯爷慧眼识珠,支持他的儿子当储君,将来若宁王的儿子继承皇位,一定会好好报答东府侯爷知遇之恩……
  这封信就是张家的死穴啊!皇上其实并不在意所埋下来的残骸到底是不是西府侯爷所杀,但是皇上一定在乎张家当年支持宁王的儿子继承皇位!
  这就是谋逆之罪啊!
  吉祥看着箱子里烧的焦黑的骸骨,心道:五戒,你死的太惨了,我要给你报仇。
  “因骸骨严重损毁,且已经过去十四年,无法确认死者身份,建昌侯拒绝承认他杖毙焚尸五戒和钱帚儿。不过,证人抹儿交给微
  臣一封宁王写给昌国公的信。”吉祥把宁王写的信交给了嘉靖帝过目。
  果然,嘉靖帝看了之后,龙颜大怒,“传朕旨意,张氏兄弟,辜负皇恩,持强凌弱,里通藩王,革去爵位,将张氏兄弟下诏狱,严加审讯。”
  吉祥和赵铁柱带着锦衣卫,去了张皇亲街,吉祥去西府逮捕建昌侯张延龄,赵铁柱去东府抓昌国公张鹤龄。他们是带着旨意来的,所以走的都是正门。
  曾经他们都是家奴,只能走下人专用的后门。
  西府,吉祥宣读了嘉靖帝的旨意,此时西府侯爷依然心存幻想,强撑住笑脸跟面色苍白的崔夫人说道:
  “都是小人诬告,这些年,这种诬告我见得多了,最后都没事。锦衣卫只是带我去诏狱审问罢了,走个过场而已。这年头,朝廷有几个大臣没有蹲过诏狱?大部分最后都无事释放,有些人后来还入了内阁呢,何况咱们张家还有太后娘娘,你放心,我去去就回来,晚上回家吃饭。”
  西府侯爷强作镇定的跟着吉祥走了。他并不知道,他这次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在监狱蹲了整整十四年!
  根本没机会回家吃饭,吃了十四年的牢饭。
  十四年后出狱,便是直奔西四牌楼的断头台,咔嚓一下,吃饭的脑袋都没了。
  东府那边,赵铁柱也带走了昌国公张鹤龄。
  张家兄弟一起下了诏狱,锦衣卫刚刚开始审问呢,张太后就脱簪披发,给娘家兄弟求情,“皇上,宁王假借哀家的懿旨,说哀家支持宁王监国,这怎么可能?哀家怎么可能造亲儿子的反?懿旨是假的,宁王写给哀家弟弟的信自然也是假的啊。”
  此时芙蓉已经在宫中离世了,倘若芙蓉还在,定会劝张太后断臂求生,割掉张氏兄弟两颗毒瘤,保全张家其他人,但芙蓉已逝,张太后失去了这个智囊,除了用太后的身份逼皇帝退让,别无他法。
  另一边,如意和胭脂安葬了儿时的玩伴五戒,吉祥和赵铁柱因忙着审问张氏兄弟,没有过去,抹儿和杨数两个都去了。
  看到杨数和抹儿一前一后下了马车,杨数先下来,扶着抹儿下车,还说道:“娘子,小心点,下过雨,地上湿滑。”
  如意和胭脂都惊呆了:这两人是何时在一起的?
  难怪抹儿会在四小姐张功华和衍圣公的儿子孔贞干定亲之后敲登闻鼓告状呢!原来是为了怕打老鼠伤了玉瓶!
  张功华是花椒的女儿,杨数舍不得伤了花椒妹妹的孩子。
  自从杨数带着花椒的骨灰洒向大海之后,如意九年没有见过杨数。再次见面,杨数和抹儿已经结为了夫妻,是两口子了,两口子如今是游商身份,萍踪侠影。
  至于抹儿和杨数如何走在一起,这又是另个故事了,他们是吉祥如意人生中的过客,吉祥如意又何尝不是抹儿和杨数的过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是自己故事的主角。
  由于骸骨烧成那样,已经无法分辨谁是钱帚儿,谁是五戒,只能将骸骨葬在一起,死同穴,还请了和尚道士做法事,超度亡魂。
  葬了五戒和钱帚儿,如意回到了井儿胡同的家里,刚一进门,如意娘就跟如意说道:“有客人在等你,是崔夫人,崔夫人还牵着一个小姑娘——是花椒生的女儿,叫做张功华,正在和庆姐儿玩耍,那孩子长的真像花椒。”
  如意走进二门的院子,看到一个小姑娘和女儿正在玩踢毽子,你踢一下,我踢一下,那小姑娘俨然就是花椒小时候!庆姐儿和张功华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年纪一样,都是九岁,能玩到一起去,
  崔夫人正在院子梧桐树下喝茶,笑着看着两个女孩玩耍,如意请崔夫人去屋里说话。
  崔夫人看门见山,说道:“今天找你,不是为给我丈夫求情,他罪有应得。我们夫妻之间早就名存实亡,我父亲崔驸马和母亲永康大长公主都是支持皇上认自己亲生父母的,我也站在我父母这边。”
  “这个案子是吉大人在审理,我只想知道,如今这个局面,我该如何保全家里无辜的人不被牵扯其中?尤其是四小姐张功华,她今年九岁,我亲手把她养大,不想让她去重复胭脂母亲的命运。”
  胭脂的母亲原本应该是国公府的小姐……后来成了丫鬟,配给了看门小厮九指。叫什么名字都不知道,提起她,大家只知道是九指的秋胡戏。
  听到窗外传来张功华爽朗的笑声,如意满脑子都是可怜的花椒!花椒从来没有过这样的笑声!
  看在孩子的份上……如意想了想,说道:“吉祥的公事,我不便参与,更不便说。我只是知道杀人偿命,冤有头,债有主,因果循环,善恶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此次锦衣卫只是按照旨意捉拿罪臣,旨意并没有抄家这一项,这表示朝廷看在崔驸马和永康大长公主的份上,愿意放夫人一马,张家在沧州老家是有祭屋祭田的,这些东西即使抄家,也不在抄没之列。”
  “当年我给老祖宗当代笔,老祖宗要张家族长扩建祭屋,扩大祭田,为了就是这一天。崔夫人倘若能遣散众多家奴,带着全家退回沧州,住在祭屋,不再为罪臣求情,不给皇上添乱,两耳不闻窗外事,约束子孙,读书耕织,多做善事,或许,能度过此劫。”
  张家子女除了如意亲手“送走”的张宗翔,其他都没有作恶。皇上只是对张氏兄弟不满,没有抄家,是看在张太后,崔驸马和永康大长公主的面子上。
  但张家人若还想继续过着呼奴唤婢、前呼后拥的奢侈生活,就只能跟着张氏兄弟这艘破船一起沉下去了,神仙难救!
  崔夫人说道:“多谢夫人指点,我明白了。东府那边我也会去说,他们愿意听我的就一起遣散家奴,回沧州老家,归于田园,老老实实过日子,倘若不听,那就算了。”
  崔夫人是个爽快人,回家之后,立刻和东府的人商议,东府的周夫人吃斋念佛多年,早就不管事,当家的大少爷和大少奶奶夏氏都愿意听崔夫人的。
  沧州祭屋住不了那么多人,也养不起太多人,东西两府遣散了家奴,放他们自由,多多少少给了一些安身立命的本钱,只留下十来个誓死追随的。
  两家人归还了敕造的东府和西府,以及颐园,都收回朝廷,张家人回到了沧州老家,从此,张皇亲街再无张皇亲,曾经煊煊赫赫、一门两公侯的京城第一外戚,黯然退出京城名利圈。
  这颐园原本是一门两公侯石家的宅邸,因谋反抄家灭族。后来给了张家,张家也一门两公侯,但很快就败落了,张氏兄弟皆下狱,族人逃回沧州老家,这地方越传越邪门,据说是被厉鬼诅咒,所有住在这里的家族都没有好下场。
  嘉靖帝还要把颐园赐给奶兄陆炳,陆炳吓得不敢要啊,连陆炳都不敢要,别的大臣就更不敢要了,因无人居住,久而久之,颐园就荒废了,成了传说中猛鬼出没的鬼园。
  蛛丝儿重新结满雕梁,十里画廊是蜘蛛的天堂。
  承恩阁遭雷击,连同山顶的松林一起烧成灰烬,一场大雨过后,灰烬里冒出了新芽。
  紫云轩的太湖石假山群重新变成了兔子窝。
  梅园依然有仙鹤在飞,到了冬天,群梅吐艳。
  长寿湖的辟鹈鸟依然在冬天南飞,开春飞回来筑巢求偶下蛋繁衍。
  颐园好像什么都变了,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没有了人,万物生长,比以前还要繁盛。
  锦衣卫诏狱里,由于张太后脱簪请罪,哭求皇上恕罪,嘉靖帝不敢把张氏兄弟治罪弄死,只得退而求其次,把罪臣张延龄(西府侯爷)继续关在锦衣卫,就在这里坐牢。
  把罪臣张鹤龄(东府侯爷)送到了南京的锦衣卫关押!兄弟两个一南一北,都在坐牢。
  吉祥恨不得把杖毙五戒又焚尸的张延龄弄死,可是如今看来,只要张太后不死,张氏兄弟就死不了。
  有张太后这个保护伞,这案子是办不下去的,吉祥在锦衣卫衙门焦躁的待不下去,就回家了。
  真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回家带我女儿出去逛街呢!
  吉祥一回家,就被如意拖进了卧房。
  吉祥说道:“这大白天的。”
  嘴上这么说,吉祥脱衣服的速度倒挺快,一点不耽误。
  等如意拿着一封信过来,吉祥已经开始脱袜子了。
  “这大白天的。”如意把刚脱下来的衣服扔到吉祥身上,“穿上。”
  如意把信给吉祥,说道:“南京的红霞八百里加急给我捎信,说那个窝囊废魏国公走了礼部侍郎严嵩的关系,将宠妾郑姨娘扶正,向礼部请封了魏国公夫人,这个郑姨娘也生了个儿子,郑姨娘成了魏国公夫人,那么她生的庶次子就成了嫡子,将来请封世子,魏国公的爵位就要传给世子了。”
  红霞讽刺魏国公为魏跑跑,从此失宠。魏国公唯有在从小就伺候他的郑姨娘那里找到自信,郑姨娘生下儿子之后,魏国公就想要小儿子继承爵位。
  魏国公使了不少钱,重金贿赂礼部侍郎严嵩,将郑姨娘扶正,封了魏国公夫人的诰命,如此一来,小儿子就成了嫡子,红霞所生的庶长子就无法继承爵位了。
  吉祥看了信,如意急道:“咱们得帮红霞啊,这魏国公太无耻了,为了废长立幼,想出这么个法子来。”
  吉祥笑道:“你不要着急嘛,你想想,皇上这个皇位是怎么来的?就是按照兄死弟及、长幼顺序来的嘛。倘若天下人都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定继承人,这不乱套了。魏国公世代镇守南京,就跟江南王似的,倘若这么重要的爵位都不能按照长幼顺利来继承,那将来是不是也有人这样质疑皇上的继承?”
  “皇上继位十二年,还没有一个活下来的儿子,国储未定,其他藩王又开始蠢蠢欲动了,这个节骨眼上,魏国公搞废长立幼,看我怎么参他!”
  吉祥洋洋洒洒,狠狠抨击了魏国公废长立幼的做法,将奏本递给嘉靖帝。
  嘉靖帝在位十二年,因没有儿子,各地藩王又开始盯上国储的位置而烦忧,看到吉祥参魏国公的本子,简直火上浇油!
  嘉靖帝的皇位就是按照长幼顺利继承而来的啊!
  当即下旨,夺了郑氏魏国公夫人的封诰!狠狠申饬了魏国公,命他闭门思过。
  南京,魏国公气急败坏的去找红霞,“童红霞!这又是你做的好事!别以为你把郑氏的魏国公夫人诰命弄没了,你就能当魏国公夫人!你做梦!我这辈子都不会为你请封诰命的!”
  “魏跑跑!”红霞叉腰回骂道:“老娘才不稀罕你请封!我将来自有儿子为我请封魏国公太夫人的诰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176页  当前第17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5/17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吉祥如意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