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架空,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吉祥如意_分节阅读_第60节
小说作者:暮兰舟   小说类别:历史架空   内容大小:788 KB   上传时间:2025-05-01 18:25:08
  提起这个异父异母的妹妹,杨数也很无奈,“你就跟花椒说,我一切都好,虽然出宗,不姓花了,但我永远把她当亲妹妹看,她喜欢漂亮的宝石,南洋那边有的是,等我出海回来,给她带一匣子宝石玩。”
  眼瞅着越说越伤感,鹅姐夫不想这样下去,就对如意娘说道:“往年这时候,你就开始蒸各种花馍馍、开油锅,做各种炸货,你做的麻花最好吃了,又酥又脆又不硌牙。不如今天做吧,乘着人多,大家都搭把手,热热闹闹的把这些东西都赶出来,过年时你不用再忙这个,我们也能带着这些好吃的在路上。”
  如意娘说道:“好啊,今天就做,晚上还能给如意带进颐园去,分给花椒胭脂她们。”
  大家一起忙起来了,鹅姐和鹅姐夫和面、如意和如意娘把菠菜、桑葚干、姜黄、红曲等各种可以吃的颜色调出来,待会给花馍馍着颜色。
  杨数不会下厨,他就跟着吉祥学着砍柴,烧火。
  一下午,如意娘蒸了五个大笼屉花馍馍,什么刺猬、金鱼、菊花、牡丹、兔子、猪、凤凰、葫芦、宝瓶,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都有,漂亮的都舍不吃。
  炸麻花,甜的咸的都有,如意吉祥两家人这些年都在一起过年,都会搓麻花,因而麻花做的最快,就连杨数在旁边看的手痒痒,也学着搓,搓来搓去,搓成一团线,众人都笑。
  跟着两家人一起下厨,杨数也没刚开始的拘谨了,开怀大笑,“我做的,我不嫌弃,自己吃就是了。”
  如意娘起锅烧油,说道:“麻花要做的好吃,不能只用一种油,要菜油、猪油等等混在一起炸才香……”
  甜的,咸的,足足炸了五个竹筐,此时已经到了傍晚,九指带着长生从城外驾着马车回来了——昨天从大兴田庄往京城赶路,马太累了,九指长生带着马车入住客栈过夜,吉祥租了马先回京城,九指和长生这时候才回家。
  如意娘招呼这对父子吃刚刚蒸出来的花馍馍和炸出来的麻花。
  吉祥还把今天从山东菜馆打包带回来的点心给了长生,“拿回去慢慢吃,先吃糖蒸酥酪和如意糕,吉祥果好放,过了正月再吃都没事。”
  长生呵呵笑着,指着点心匣子,“如意糕,如意。吉祥果,吉祥。长生要你们都吃掉。”
  吉祥和如意都高兴的摸着长生的头,“长进了些,话越说越长,还会说玩笑话了。”
  九指听说鹅姐夫大后天就要走了,很是舍不得,“咱们哥俩在吉祥这个年龄认识的,最开始一起在二门里当看门小厮,后来一起看西府大门,认识了刚子,三人陆续娶妻生子,都住在四泉巷,亲亲热热的,互相照应,就像亲兄弟似的。”
  “这些年来,除了那半年我和秋胡戏去了大兴田庄,咱们哥仨还从未分离过。刚子年纪最小,却走的最早,就剩我们哥俩,如今,你要出海了,就剩我一个。”
  鹅姐夫鼻头酸酸的,说道:“我这一去,三年五载才能回来,吉祥还小,四泉巷就你一个大男人在,这三家人,都得靠你罩着。”
  九指忙谦道:“我这个人只有一身蛮力,那里有鹅姐罩得住。”
  鹅姐忙道:“你也太谦虚了,九指的威名,东西两府谁人不知?我们要是遇到麻烦,报出你九指的姓名,谁还敢不给面子,东府两府的家奴,来寿家的谁没怼过?就对你一直客客气气的。”
  听到这里,吉祥和如意飞快交换了一个眼神:来寿家的!她一定知道九指秋胡戏的身世!
  哎呀,以前我们都没注意过这个。来寿家的,真是深藏不露啊,真是个老狐狸精!
  武安侯郑家,虽然没落了,到底是世袭罔替的侯爵,靖难功臣,一直屹立不倒呢,张家要给面子的。
  以鹅姐的身份,当然不知道九指威名背后其实是身世坎坷郑姑娘。
  不过,九指这些年已经习惯了别人的误解,说道:“那挺好的,我遇到麻烦,报鹅姐的大名;鹅姐遇到麻烦,报我的姓名。孩子们若是遇到麻烦,提我们两人的名字都有用……”
  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看着渐渐黯淡下来的天色,如意必须要回颐园了。
  如意娘早就把麻花、花馍馍包进油纸里,分装了三个包袱,说道:“这是你的,这是胭脂的,这是花椒的,你给她们两个捎进去。”
  九指懊恼的拍了拍脑袋,“不晓得如意今天要回来,早知我就去给胭脂买些糖了。”
  如意忙说道:“如今胭脂在梅园大小姐房里当差了,大小姐每天都把她的点心份例给丫鬟们吃,胭脂说吃了两天,脸都吃圆了呢,她不缺好吃的。”
  “还有,我听蝉妈妈说,等过完年了,不忙的时候,会给丫鬟婆子们排班,轮流放假,回家住几天,算着日子,也就是再等个二十来天,你们父女就可以团圆了。”
  “真的!”九指高兴的站起来,“我得抓点紧,把她的小房间墙壁粉一粉,窗户也刷上新油漆,窗户纸也该换了,被子床褥,全换上新棉花……”
  杨数把腰间的川金扇取下来,向吉祥讨笔墨,在扇子上写道:“欣欣笑口向西风,喷出玄珠颗颗同。采处倒含秋露白,晒时娇映夕阳红。”
  这是宋代一首歌颂花椒的诗,杨数写罢,将扇子装进扇袋,递给如意,“劳烦你将此物给花椒妹妹,没机会面辞,送她一把扇子,希望她像花椒一样,名如其人,笑口常开,少想烦心事。”
  花椒可不都是开着口的么,里头有一颗颗红色的小种子,寓意笑口常开。
  如意接过扇子,依然是吉祥赶着马车,把如意送回颐园,大人们都站在门口挥手告别,直到马车消失在巷子口才回去继续聊天。
  就在马车往颐园东门赶的时候,承恩阁,蝉妈妈躺在卧房的炕上,门窗紧闭,就连底下的门缝,也都用浸泡过水的手巾堵死了。
  卧房原本燃烧着两个火盆,因门窗紧闭,门缝都封住了,没有新鲜的空气进来,火盆里的火苗越来越弱,最后都熄灭了,只剩下红色的木炭,一闪一闪的发着光。
  随着火苗减弱,炕上的蝉妈妈越发觉得无力,她闭上眼睛:这一刻终于要来了!
  今天一整天,蝉妈妈都没有精神,像一具行尸走肉般,木然的打扫五层承恩阁,木然的去大厨房吃饭。
  她把木蝉放在怀里,用体温去暖它,好像这样,木蝉就能活起来,重新发出聒噪的声音。
  她满脑子都是年轻时的父母、和童年时与父母在一起的美好的时光。
  那个时候有多么美好,现实就有多么冰冷残酷。
  到了傍晚,该去大厨房吃晚饭了,但是蝉妈妈一点食欲都没有,甚至,她连生的欲望都没有了!
  蝉妈妈想着,父母死前的遗言,是他们夫妻到了阴曹地府,不会转世投胎的,就在下面保佑婵儿逢凶化吉,吉祥如意,安乐无忧。
  父母还在阴司等我呢!
  这个念头一起,蝉妈妈就心生死志,心想,我还活着做什么?最后一点念想已经满足了,我已经知道了父母的下落,我还知道他们一直都是爱我的,这就足够了。
  我活够了呀!
  爹,娘,我这就去阴司找你们,我们一家子终于可以团圆了!
  蝉妈妈于是点燃了两个炭盆,关闭门窗,把手巾打湿了,堵住门缝,然后把木蝉放在怀里,静静的躺在床上,等待与父母团圆。
  恍惚中,蝉妈妈听到“知了”、“知了”的蝉叫声,她寻声而去,从老妇,变成妇女、少女、越变越小,成为四五岁的小姑娘。
  院子里,父亲在雕琢一个木蝉,“蝉儿,给你玩。”
  蝉儿拿着木蝉把玩,这时屋里走出一个女人,正是母亲,母亲挥着手,“中了饭了,快来吃吧。”
  父亲牵着蝉儿的小手,坐在饭桌上,一家三口,其乐融融,蝉儿刚端上饭碗,就听见门口有人叫她:“蝉妈妈!蝉妈妈!”
  是如意的声音。
  蝉儿说道:“如意,我在和爹娘吃饭呢,我不回去了。”
  可是如意并没有听见去,声音还越来越大,越来越近,“蝉妈妈!蝉妈妈!你醒醒啊!”
  蝉儿放下饭碗,捂住了耳朵,“我不听!我不去!我要和爹娘在一起!”
  父母按住蝉儿的小手,把她的手从耳朵上拉开了,说道:“这不是你来的地方,回去吧,好好的活着,等时候到了,我们去接你,我们一家三口,一起投胎,下辈子还当一家人,再也不分开了。”
  “爹,娘,我不回去!”蝉儿还是不肯走,可是身后好像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把她拖走!
  “爹,娘!”蝉妈妈挣扎着,猛地坐起来,大口大口的呼吸着,发现自己不知何时被如意从床上拖到了门外,人中火辣辣的疼,被如意掐醒了。
  “蝉妈妈!你醒了!头还晕不晕?”如意脸上满是泪水,却又满脸高兴,“你要好好活下去呀,你看,你现在的日子,是不是比以前好多了?”
  “你知道为什么吗?是因为你父母的遗言啊,他们说到了阴曹地府,不会转世投胎,就在下面保佑婵儿逢凶化吉,吉祥如意,安乐无忧。如今,如意和你一起在承恩阁当差,吉祥在外头跑腿帮你寻亲,不就是吉祥如意吗?”
  “吉祥如意,安乐无忧。遇到我们两个之后,蝉妈妈一生都是坦途,安乐无忧。既然托生为人,还吃了那么多的苦,如今好容易过上了好日子,这辈子,要活够本呀!”
  如意这张嘴,除了能言善辩,还能抚慰人心。
  她回到颐园,本来打算先把捎带的东西送给花椒和胭脂,但经过承恩阁时,发现山上承恩阁廊下的气死风牛角灯笼都没有亮!
  以前,只要如意没有回来,蝉妈妈一定会在天黑之后,把承恩阁廊下的灯笼都点起来,照亮她回家的路。
  事出反常必有妖,如意赶紧跑上山,找蝉妈妈,差一点点,蝉妈妈就要憋死在卧房了!
  蝉妈妈哭道:“好,我不死了,我要活着,父母在地下保佑我遇到了吉祥如意,过上好日子,我就好好活着,这辈子要活够本!”
  安抚好了蝉妈妈,如意还要连夜给花椒和胭脂送东西,但是又不放心蝉妈妈一人待着,就去自己的房间,把胭脂上回帮忙裁出来兰州羊绒布抹额拿出来了。
  如意说道:“接下来的日子又是小年,又是要放月钱,我忙得很,实在没空给王嬷嬷做抹额,麻烦妈妈代我做针线,在抹额上绣……”
  如意想了想,找了个很费功夫的绣纹,说道:“就绣花开富贵吧,里头的牡丹花得绣的精细点,王嬷嬷什么好东西没见过,我担心她瞧不上。蝉妈妈就把多年的绣工都使出来,这个过年的礼物我才拿得出手啊。”
  蝉妈妈的性格,就是清贫倔强,爱面子,无论给她什么事情,她都要做好,反正在抹额做好之前,她绝对不会再生去死的念头。
  蝉妈妈答应了。
  如意还把自己的蜡烛拿出来,递给蝉妈妈,“我升了二等丫鬟之后,每个月发三根蜡烛,蜡烛比油灯亮,我晚上回来就睡,不做女红。妈妈拿去,晚上做活的时候用。”
  烧同样的时间,蜡烛的价格至少是灯油的三倍!且没有黑烟,灯火明亮,气味干净,因而二等以上的丫鬟管事们才有资格用。
  蝉妈妈点上蜡烛做抹额,如意这才放心拿着两个包袱去找胭脂和花椒。
  梅园稍微近一些,如意先去找胭脂,把麻花和花馍馍都给她,同屋的红霞已经从东府家里回来了,吃着胭脂分的她麻花,说道:
  “如意,你知道吗,我姨爹要高升东府大管家,还要娶新姨妈了!你猜是谁?”
  看红霞的表情,如意就知道,杀猪行动已经结束,来福夫妻要去沧州“荣养”了。
  如意心里明镜似的,嘴上却说道:“哎呀,你怎么跟帚儿似的,吊人胃口,你爱说不说。我还要去松鹤堂给花椒送东西呢。”
  胭脂捂嘴笑道:“红霞憋的住才怪。”
  看到胭脂灿烂的笑容,如意就想起她母亲郑姑娘坎坷的身世……唉,怎么越长大,秘密就越多、烦恼就越多呢?
  还不如像胭脂一样,什么都不知道,无知者无烦恼——不对,胭脂也有胭脂的烦恼……
  红霞笑道:“这次我偏不说了——反正你马上要去松鹤堂,花椒会告诉你的。”
  “你不说就算了嘛,看谁先扛不住。”如意背起包袱就走。
  出了门,如意都快出院子了,红霞冲出去叫道:“哎呀呀,你这个人……真是憋的住,我的新姨妈就是松鹤堂的腊梅!”
  胭脂拿着一件大袄跟着跑出去,披在红霞身上,“穿着单衣就敢在腊月的夜里瞎跑,皮都不冻破了你的!”
  红霞笑道,“你不也是穿着单衣跑出来嘛?”
  说完,红霞就展开大袄,把胭脂也包进大袄里去,两人搂抱着取暖。
  如意听到身后两个女孩清脆的笑声,没有回头,只是挥舞着双手告别,“知道了,你新姨妈是腊梅姐姐,你们快回去吧。”
  我早就知道是腊梅了,二十六岁一朵盛开的腊梅花,插在五十岁一坨老牛粪上,唉。
  松鹤堂,如意把花馍馍和麻花,以及杨数大哥的一炳川金扇都给了花椒,还交代了杨数大哥留的话: “……希望你像花椒一样,笑口常开,少想些烦心事。”
  花椒抱着扇子,满脸都是遗憾:“这么快就要走,我不能面辞了,一走就是三五年,早知道我进园子那天,就是见到花……杨数大哥的最后一面,我就多看看他了。我真是傻,真的,那天怎么光顾着搬行李,都没有好好的看看他。”
  人生的遗憾,就是在这些琐碎的事情中留下来的,人们意识不到,那看似寻常的事情,却再也没有第二次机会见到了。
  若是珍惜每一天,却又过的太过沉重,连甘蔗都没有两头甜呢,何况是人生。人的一生,注定多有遗憾。
  腊月十八,杨数和鹅姐夫出发南下。
  开年后,正月十八,腊梅从松鹤堂发嫁,老祖宗亲自给腊梅添妆,一顶花轿,一路吹打着到了东府,嫁给了东府大管家来禄,成为东府新的大管家娘子。
  次年,三月初七,颐园十里画廊亮灯到天明,东府大少爷迎娶了夏皇后的三妹妹、庆阳伯的小姐,大少奶奶夏氏终于进门了!
  过了一年,同月,夏氏生下一子,也是张家嫡长重孙,将来承袭张家的香火和爵位。
  老祖宗高兴的很,下令十里画廊的灯连续点上一个月,一直到重孙子满月,张家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庆祝新生命的到来!
  又过了一年,刚入冬的时候,从张家老家的沧州传来噩耗:来福夫妻死了,据说,是因晚上睡觉的时候,睡觉的大炕不知是烟道堵住了,还是烧的黑石炭里掺了不干净的东西,炸炕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176页  当前第6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0/17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吉祥如意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