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穿越小说,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五十年代军工大院_分节阅读_第409节
小说作者:鹿子草   小说类别:穿越小说   内容大小:1.34 MB   上传时间:2025-03-04 23:11:06
  “所以,我认为咱们局里也要学习这种先进经验,不要等着企业来办公室汇报工作,而是主动走到生产一线,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看清企业需要什么。”叶满枝环视会议室问,“有哪位同志有不同意见吗?”
  各位副局长和科长们:“……”
  你已经占据制高点了。
  谁敢说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不对啊?
  于是,两个大能耐主动表态支持。
  宋红军和兰海跟着发了言,这种事当然得支持啊!
  会议室里没人反对,叶满枝拍手说:“既然大家都同意,那咱们这次就深入生产一线进行摸底。包括我在内,每位局长负责一个轻工行业,选择行业内部的至少十家企业进行调研。各科室的科长副科长,至少要派出一人,负责一个行业的摸底调研。”
  她没给大家留下讨论的时间,快刀斩乱麻为每个人安排了负责的行业。
  张百能负责造纸工业。
  何必能负责发酵工业。
  宋红军负责轻工机械。
  兰海负责日化。
  各科室也各有负责的行业,叶满枝还要操心利华厂,所以她负责食品和军工配套。
  坐在会议室后面做记录的奚迎春:“……”
  几位副局长各有各的分工,但是无一例外的,全都避开了之前给他们做过汇报的企业领导!
  叶满枝不知自家秘书的惊叹,分完工以后,就笑着说:“除了基础数据,这次摸底还要有几个侧重点。”
  刚得到分工的科长们又赶紧提笔记录。
  “第一嘛,当然是抓革命,也就是各单位的思想政治学习情况。”
  轻工业局必须在年底之前做出成绩,给市里一个交代。
  时间紧任务重,如果有那种特别能闹腾的企业,叶满枝会选择暂时绕开,不在这些企业身上浪费太多精力。
  “第二,要了解各厂的实际库存,查清产品的积压情况。”
  “第三,弄清楚各厂技术工人的占比,初级工有多少,中级工有多少,七级八级这样的高级工又有多少。”
  “第四,各厂主要生产设备的使用年限和折旧情况。”
  “第五……”
  “……”
  “到时候办公室会给大家发放格式一致的表格,大家照着填写就成……”
  叶满枝巴拉巴拉巴拉,说了七八条注意事项,然后便利索地宣布散会了。
  陈特冶下意识看了眼手表,20分钟就把工作部署完了,这工作效率确实挺高。
  放在生产指挥部那边,这不得讲一下午啊!
  *
  所有局长和科长都分到了任务,除了必要的工作人员,机关里的大部分人都得下生产一线做调研。
  甭管副局长们是否乐意,反正这是到新单位的第一个任务,而且人人都有指标。
  要是任务完成得不好,那就等着在总结会上出洋相吧。
  有的企业领导还想去轻工业局“拜码头”呢,一看这架势,得嘞,在厂里等着领导上门吧。
  生产不能停,厂里还得搞搞大扫除,事情多着呢!
  叶满枝将任务分下去,就带头去企业调研了。
  按照她的计划,她要把市属食品工厂全都考察一遍,有时间的话还要去各区县的食品厂看看。
  忙了半个月后,在五月的第一个周末,她接到了来自夏竹筠的电话。
  方知然从生产队回城探亲,夏局请她去家里一起吃饭。
  叶满枝欣然应邀,赴约的时候还把自家闺女带上了。
  吴玉琢和起球每年都要去农村老家过寒暑假。
  所以,她与方知然是认识的,一进门就笑眯眯地喊了声“知然姐姐”。
  “快进来!”方知然揽着小姑娘的肩膀,热情地将人请进来,“家里刚买了一台电视机,我还不会用呢。你快过来帮我看看!”
  吴玉琢把她太爷爷的那台电视机拆开过好几遍,对电视机早已不陌生。
  于是与方知然手拉着手,一起去研究电视机了。
  叶满枝则撸胳膊挽袖子,主动进厨房帮忙。
  糖醋排骨刚出锅,夏竹筠先让她尝了一块,“怎么样?”
  叶满枝咬了一口,嘶嘶哈哈地竖起一个大拇指,“好吃!”
  夏局的厨艺真挺不错!
  她俩一个负责炒菜,一个负责切菜。
  夏竹筠抽空问:“你最近在轻工业局怎么样?那个利华食品厂有着落了没?”
  “连省局都知道利华厂的事啦?”叶满枝惊讶地问。
  “他们那个革委会主任来省局找过好几次。”
  叶满枝:“……”
  这余公仆可太能折腾了。
  “利华厂的问题暂时还没有着落,不过,我最近正在全市的食品加工厂中进行摸底,发现了不少问题。”
  “嗯,说说。”
  叶满枝一边切黄瓜,一边说:“滨江的大部分食品厂都是在四五十年代成立的,那时候也不讲究什么城市规划,反正有块地就能建厂。所以,很多老厂都建在小街、胡同和居民区里。”
  “这是多少年的痼疾了,”夏竹筠说,“十年前就有不少人民来信,投诉那些居民区里的小工厂。”
  叶满枝笑道:“对,我在咱们工业厅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回复人民来信,当时确实有不少告状的。但那时工厂都发展得很好,咱省厅总不能把厂子关停了。”
  “嗯。”
  “我最近去调研,发现居民区里的小厂受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有两家食品厂早就有扩大生产规模的需要,但是前后左右都是居民区,工厂没有条件扩建,很多不错的新项目,都因为场地的限制而作罢了。”
  夏竹筠挥舞着锅铲说:“我去年到中江专区调研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对啊,我当时就觉得挺可惜的。”叶满枝接着说,“还有一家滨江回民食品厂,也挺麻烦的。这是滨江唯一一家回民食品企业,受到场地限制,回民食堂和汉民食堂设在同一处,猪肉就从同一个大门进出。这家食品厂已经被定为对外开放单位了,偶尔会有外宾去参观,让人看见很不像样子,而且有碍咱们的民族政策。”
  “……”
  叶满枝停下动作,靠在灶台边说:“夏局,我有个想法,还没跟市里沟通,您先帮我参详参详,可行不?”
  “你先说说。”
  “现在省里对城市新建工厂是有限制的,除了在原地扩建,并不允许企业占用新的城市用地。这几家工厂在滨江市内很难扩大规模,所以,我想把它们,还有利华厂,全都搬迁到郊区,搞一个食品工业小区。”
  夏竹筠也停下动作,望着她问:“你怎么会想到这种办法?”
  叶满枝心说,还不是被逼出来的!
  为了利华厂,她联系过三个县,但无一例外全被拒绝了。
  叶满枝觉得自己这局长当得有点憋屈。
  在企业的时候,她得求爷爷告奶奶,如今都当局长了,咋还得求人呢?
  于是,她转换了一下思路,打算搞个食品工业小区。
  这么大一个项目,无论放在哪个县,都是明晃晃的成绩。
  给利华厂投资的那点钱,其实已经不算啥了。
  到时候她就能化被动为主动,拒绝那些县领导啦!
  也让她摆一摆当局长的谱儿,嘿嘿!


第233章
  叶满枝的心路历程, 不足为外人道。
  她挑着能说的,跟夏竹筠说了。
  “通兰县觉得利华厂规模太小,要是围绕它新建面粉厂、包装厂之类的配套工厂, 那是大动干戈。”
  夏竹筠笑:“为了一家300人的小厂,的确没必要。”
  “对啊, 我理解人家县里的难处, 所以就想扩大一下规模嘛。”叶满枝嚼了一块黄瓜, 含混道, “一家小厂不够,那就多弄几家小厂。大家都是食品行业的, 可以发挥行业的协作配套优势。”
  工业区不是啥新鲜事, 早在解放初期, 滨江就有工业区了。
  只不过, 那会儿都是重工业区,围绕飞机或汽车搞配套生产。
  轻工业区似乎还没有过。
  思及此, 叶满枝问:“夏局, 您觉得这个方案可行不?”
  夏竹筠就看着她笑, 眼角绽开浅浅的纹路。
  “您笑什么啊?”叶满枝摸不着头脑。
  夏竹筠将炒好的菜塞给她一盘, 示意她出去说。
  “要是征求我的意见, 那我当然同意。省里要求滨江严格控制城市规模, 城区里不再新建工厂, 旧城改造也要有统一规划, 但是实际执行情况似乎并不好。要是能把市中心的食品厂整体搬迁到郊区,可以起到一个示范作用。”
  叶满枝端着盘子, 等着她接下来的“但是”。
  然而,等了半天也不见她接着说什么。
  叶满枝忙问:“就这些?您真的同意啊?”
  “对,就这些, ”夏竹筠招呼两个孩子吃饭,坐到饭桌前说,“这是你们滨江的工作,不需要省局出资,又能做一次全新的尝试。要是整合效果好,兴许还能给省里提供一个新思路。省里没有必要反对。”
  “……”
  “其实在中江专区那边也有个类似的轻工业小区,他们是在一家塑料印刷厂周围,陆续新建了好几家印刷厂。本质上跟你说的这个食品工业区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当地的领导并没有给那一片取名叫什么工业小区,只是依照惯例,将那条街取名叫‘印刷厂路’。”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436页  当前第40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09/436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五十年代军工大院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