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里一直在扶持本省名牌产品, 去年在省际竞赛中获胜的企业还得到了专项扶持资金。
她用名牌当噱头开场,明显比诉苦的效果好。
“除了知名度, 我们滨江第一食品厂还有哪些优势呢?”
“我首先要强调的是地理位置优势!我们第一食品厂位于省会滨江, 滨江是我省对外联通的重要交通枢纽, 公路、铁路、航运, 四通八达,无论向内调入原料, 还是向外运输成品, 无论在省内调配, 还是远销其他省市, 滨江都是全省最方便快捷,效率最高的城市。”
滨江工业局的几位同志频频点头。
省城的优势就是这么明显!
“众所周知, 汽水的配方并不复杂, 生产汽水只需要解决三个主要矛盾!”叶满枝伸出右手数道, “一要解决生产设备问题, 二要解决水源问题, 三要解决汽水玻璃瓶的供应问题。”
“第一食品厂在滨江发展了半个世纪, 为了生产出品质最好的水果罐头, 我们找到了市内最好的水源地, 汽水业务落户我厂以后,无需另外寻找水源建厂, 可以直接使用我们生产罐头的水源。”
“至于玻璃瓶的供应,全省应该没有哪个城市,比我们滨江更方便。”叶满枝笑道, “滨江拥有啤酒厂、汽水厂、白酒厂,还有我们第一食品厂的罐头车间,对玻璃瓶的消耗量是相当大的。在去年之前,咱们本省的玻璃瓶供应一直不足,需要从其他省市调入。但是,去年12月份,省里成立了第一座机械玻璃瓶工厂——滨江玻璃瓶厂,省内的啤酒瓶、汽水瓶、罐头瓶自此可以完全自给了。”
“轻工业部拨给咱们的这条日本汽水生产线,如果马力全开的话,每天可以生产20万瓶汽水,即便只工作一个班次8小时,也能生产7万瓶汽水。这么大的玻璃瓶需求量,以目前的生产能力来看,除了滨江,省内其他地区根本无法实现自给。汽水生产线在其他地区落地以后,仍然需要从滨江玻璃瓶厂调运大量玻璃瓶。”
叶满枝望向其他专区的代表,笑着问:“反正都要从滨江调运,调运玻璃瓶和调运成品汽水的距离、空间、运费应该是差不多的,那么为什么不从滨江直接调运汽水呢?”
其他专区的同志:“……”
你说为啥?
虽然从外面调运玻璃瓶麻烦了些,可是把汽水厂建在他们自己的地盘上,税收、利润全算在地方财政的账上。
工厂建起来以后,还能提供不少工作岗位,解决城市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但是,从滨江调运汽水回去,就是纯纯的消费了!
叶满枝没管其他代表的反应,按照自己的节奏,赶紧往下进行。
其实玻璃瓶的重要性被她故意夸大了。
与罐头的瓶子不同,啤酒和汽水的玻璃瓶是可以回收重复利用的。
即使有损耗,也不至于每天都需要购入几万个新瓶子。
她这样说,只不过是为了突出第一食品厂的地理优势,毕竟挨着玻璃瓶厂嘛,多方便!
叶满枝继续道:“之前中江专区工业局的同志提到过,中江有制作水果干和糖渍水果的传统,汽水厂落成后,可以研发生产果汁汽水。事实上,我们滨江第一食品厂已经在着手研发果汁汽水了!”
“咱们滨江本地的同志可能已经听说了,我们食品厂开了一家糖水站,厂里会将当天生产水果罐头的剩余糖水,放到糖水站销售。价格比汽水便宜,八分钱能买一大壶,入夏以来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热烈欢迎。”
“前阵子有市民反映,糖水美中不足的一点是,不像汽水那样有汽,喝起来不爽口。所以,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厂总工艺师余幽芳同志,正在带领工程师、技术员和车间工人,研发一款全新的果汁汽水!”
话落,坐在台下的食品厂小分队,在牛恩久的带领下啪啪鼓掌。
他们第一食品厂就是这样,一直走在行业前沿!
叶满枝对第一排的厅领导们说:“这条日本汽水生产线落户我厂以后,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挖掘这条生产线的价值,除了生产多种口味的普通汽水、果汁汽水,我们还准备生产盐汽水!”
“省里一直号召轻工业为农业服务,为重工业服务,作为省工业厅的直属食品厂,我们滨江第一食品厂,也一直在响应厅里的号召,致力于为重工业服务。”
“在重工企业里,很多工人从事的是高温作业。在高温环境下,工人每八小时的出汗量可以高达5-10升,随着汗水流失的盐分可达30-50克,而正常人每天依靠日常饮食摄取的盐分不超过20克。所以,为了满足保健需要,大多数工厂都会为高温作业的工人提供盐水,补充盐分。”
李副厅长点点头,为高温作业的工人额外补充盐分是必须的。
叶满枝接着说:“大多数重工企业为工人提供的是盐汽水片,将盐汽水片放到开水里,溶解后饮用。但是据我们调查,这种盐汽水片溶化得非常慢,往往是前面味淡,后面味重,甚至发苦,有些工人喝了盐汽水以后,会有恶心的感觉。”
她家老叶是电焊工,每天都要进行高温作业,大量出汗后需要补充大量盐分。
据老叶透露,那盐汽水片难喝得很,喝到最后总想吐,他宁可往菜里多加点盐,也不想喝那个盐汽水片。
“由于出现恶心现象的工人太多,一些规模较大的工厂按照制作汽水的方式,制作了瓶装的盐汽水,比如重机厂、滨江机械厂、656厂,都开办了小型盐汽水厂,为本单位的高温作业工人提供瓶装盐汽水,很受工人们的欢迎。”
“但是那些规模比较小,设备也不够齐全的企业,则没有条件为工人提供这种盐汽水。如果这条进口汽水生产线可以落户第一食品厂,我们每周将拿出一个班次生产盐汽水,为全市甚至全省的重工企业提供盐汽水,满足高温作业工人的保健需要!”
食品厂小分队再次鼓掌。
这就是全省第一食品厂的优越性,他们厂就是这么有觉悟!
夏竹筠也跟着他们一起鼓了几下掌。
“为重工行业提供盐汽水的想法确实不错,很值得鼓励!无论这条生产线最终落户到哪里,希望大家都可以考虑一下生产盐汽水的提议。”
现场并没有提问环节,叶满枝发言结束以后,便直接返回了座位与其他厂领导汇合。
牛恩久等人都给她鼓了掌,“叶厂长讲得很好,圆满完成任务!”
他们要是厅领导,肯定要把这条生产线交给第一食品厂了!
不过,现场并不缺聪明人。
前面三个单位讲完以后,德化专区的副专员当场拍板说,水源、果汁汽水、盐汽水,他们都能解决。
至于汽水瓶也不是问题,德化的酿酒行业发达,本地有不少小型玻璃瓶厂为酒厂服务。
汽水瓶能回收利用,他们可以先跟滨江玻璃瓶厂订购几万个玻璃瓶,其他损耗由本地的玻璃瓶厂补充。
等他讲话结束,滨江第一食品厂的优势,就只剩知名度和地理优势了。
厅领导并没有在专题会当天给出结果。
回到厂里以后,牛恩久说:“微弱的优势也是优势,再说知名度和地理位置优势,并不是微弱优势,只凭这两点,咱们就能胜过其他单位了!好不容易弄来一条进口生产线,领导总要统筹全局,充分发挥出这条生产线的最大价值。这可不是哪里弱就能给哪里的!”
食品厂小分队都自信厂里能拿到这条生产线。
但是事情没有敲定之前,心里总是不踏实的。
牛恩久几乎隔天就往工业厅跑一趟,打听领导的最新决定。
他往工业厅跑得勤,带回的消息也多。
这天回到厂里以后,牛厂长黑着脸召开了班子会议。
在会上说,“滨江市工业局想跟咱们一起争取这条生产线!”
大家都用一种茫然的眼神望向他,王士虎疑惑道:“什么意思?工业局不是想把生产线交给第二食品厂吗?专题会都结束了,怎么又想跟咱们合作了?”
蒋文明撇嘴说:“肯定是觉得自己没戏了呗。这条生产线要么不给滨江,只要落在滨江,必然会交给咱们第一食品厂。”
他们是省厅亲生的,又有知名度和地理优势。
怎么看都比其他单位强吧?
市工业局八成是觉得自己没什么希望了,又不想错过这个好机会,才又把主意打到了他们身上。
“这是想占便宜摘桃子啊!”陈谦嘀咕了一句,又问,“厂长,工业局想怎么合作啊?咱们有厂房,有设备,工业局能出钱还是出啥?既然是合作,总要出点东西吧?”
牛恩久说:“他们出不了啥,但张局似乎能在罗厅那里说得上话。”
其他人顿时露出恍然神色。
原来如此。
关于这条生产线的归属问题,主要由李副厅长和夏竹筠拍板决定。
但这两位副厅长的发展理念完全不同。
夏竹筠比较倾向于将生产线交给第一食品厂,充分发挥名牌优势,把企业做大做强。就像中央试办的托拉斯企业一样,在省里打造一个龙头企业,放在全国也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
而李副厅长觉得应该全省均衡发展,不能把好事全让滨江占了,这两天频频接待德化专区和中江专区的同志。
看样子不太想将生产线留在滨江。
双方的分歧不小,这事绕来绕去,最终可能还是得由罗厅长拍板。
如果市工业局的张局能在罗厅那里说得上话,那确实可以合作。
然而,叶满枝心里却对张局的作用保持怀疑。
她正色道:“厂长,我觉得与市局合作没问题,但是市局如果只出一张嘴,那可不行。大家别忘了,咱们是由工业厅直管的,如果与市局合作开办汽水厂,必须有明确的占股比例。哪怕只让工业局占一股,都要跟厅里解释清楚,这一股是因为什么给出去的。要是厅里问起来,咱总不能说市局出面公关了罗厅长吧?”
那可就让人笑掉大牙了!
陈谦呵呵笑了出来,“叶厂长说得对,既然想合作,那市局总要拿出一些诚意。第二食品厂的厂区面积小,显然不可能装得下一个汽水厂。市局为第二食品厂争取这条生产线的时候,八成已经做好了新建厂房的准备。”
“他们不是想合作嘛,行啊,我还觉得咱们厂区里有点挤呢,不如让市里出钱在咱们厂南边那块空地上盖个新厂房,搞个分厂,这个分厂以后就专门生产汽水。”
牛恩久严肃着脸不说话。
他们之前想跟市局合作申请生产线,市局那边百般推脱。
如今眼瞅着第一食品厂拿到生产线的可能性变大,市局又改了主意,想跟他们合作。
这让牛恩久心里简直腻歪透顶。
他不想让市局占这个便宜,但食品厂的不少业务要受地方上管理。
要是拒绝人家递来的橄榄枝,九成九要得罪人。
叶满枝笑道:“其实陈厂长说得有道理,咱们厂区里确实比较拥挤,为了争取汽水生产线,咱们可以暂时占用罐头车间,可是厂里的罐头业务不能落下,要是以后有了新的罐头设备,那生产场地又是个问题。不如考虑一下与市局合作,咱们双方各出一点钱建个汽水厂,当作咱们食品厂的分厂。”
无论谁出钱建厂,用的都是国家的钱,市里愿意掺和就让他掺和呗。
能搞个分厂,还能跟市局打好关系,其实不吃亏。
老牛可别钻牛角尖啊!
她说的这些,牛恩久当然都知道。
可是合伙办分厂不是那么简单的,市局出了钱,能不抓人事权吗?
叶满枝能猜出一点他的心思,当时没在会议上说什么。
会议结束后,她单独去了一趟牛恩久的办公室。
“厂长,咱们总要为以后考虑考虑。现在拒绝市局不要紧,但是万一以后食品厂被划拨地方管理了,咱们厂的处境难免尴尬。”
牛恩久警觉地问:“叶厂长,你是不是听到什么风声了?”
难道工业厅要将第一食品厂下放到滨江了?
叶满枝连忙摇头说:“没有没有,就是我自己的一点想法,有备无患嘛。你想想,十年前,工业厅下属企业多达上百家,但是几年间纷纷下放给地方管理了。省厅现在直接管理的要么是重工企业,要么是制糖、纺织、皮革这类比较重要的轻工业。食品厂只剩咱们一家了……”
万一哪天厅里改变主意,将食品厂也下放地方管理了,那市工业局就是他们的顶头上司。
他们现在仗着有省厅撑腰,可以拒绝市局,一旦以后落到人家手里,那可就尴尬了。
牛恩久:“……”
*
或许是着急拿到那条生产线,也或许是听了叶满枝的劝告,想给自己留条后路,牛恩久最终还是代表厂里与市工业局谈了合作。
双方一起向省厅争取这条生产线,一起建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