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恩久意外地看她一眼,没想到她竟然在紧要关头退了一步。
他虽然要在厂里掌握话语权,但自认是能容人的领导。
只要食品厂能按照他的规划发展,不闹出大乱子,副手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他思忖片刻说:“那行吧,咱们分工合作,我出面跟重机厂协调一下。”
……
叶满枝将请客吃饭的事推给了牛厂长,她自己又往工业厅跑了一趟,查看是否还有其他罐头厂被关停。
然而,像重机厂那样财大气粗的单位,再没有第二家。
除了重机厂的罐头厂,只有德化专区那边有一家小罐头厂被关停了,但他们的规模太小,罐头生产用的是食品厂早就淘汰的土办法,没什么借用价值。
她琢磨还能从哪里弄点钱和设备的时候,周如意将几份文件拿进来,然后站在办公桌前,小声透露:“厂长,刚刚刘科长进了陈副厂长的办公室。”
叶满枝一边在文件上签字,一边问:“哪个刘科长?”
“就是供销科的科长刘胜!”
叶满枝点点头没吱声。
她是经营副厂长,除了包干两个车间,财务科和供销科也由她分管。
正是供销科长刘胜的顶头上司。
不过,她跟刘胜之间有些陈年旧账。
她向来有仇当场就报,刘胜阴了她一次,她当时就还了回去。
因为给评委行贿的事被曝光,刘胜损失不小,连这次提拔副厂长的机会都错失了。
叶满枝面对他的时候,心里挺坦荡的,也没啥怨气,毕竟早就报过仇了。
但刘胜面对她时,明显带着不自在。
除了她刚上任的时候,跟财务科长一起来汇报过工作,之后就很少往她的办公室里来了。
当然,也可能与她经常不在办公室有关。
谁知道呢。
见领导没什么反应,周如意继续汇报道:“向前公社那边的早樱桃快熟了,不过我听说今年的樱桃好像有点问题。”
叶满枝问:“什么问题?产量不足还是什么?”
“好像是甜度不够,供销科派人去向前公社的果园看过了,虽然还没到能摘的时候,但与往年同期相比,明显要酸得多。做樱桃罐头需要大量白糖,如果樱桃的甜度不够,那需要的白糖可就更多了。”
叶满枝终于引起重视,停下了动作。
每个厂的白糖用量是有指标的。
全年的原料用量早在年初的时候就定了下来,一旦樱桃罐头的白糖用量超标,那今年的定额肯定不够用。
食品厂是用糖用油大户,但上级对白糖定额把控得相当严。
每个产品的用糖量会精确到个位数,做计划的时候,想多做点都没啥机会。
周如意凑近她汇报,“我刚才经过陈厂长办公室的时候,听到刘科长提到了向前公社,估计与这批早樱桃有些关系。”
叶满枝下意识蹙眉,供销科由她分管。
刘胜不找她汇报,反而跑去找陈谦,这是什么操作?
而且罐头车间的包干工作,早就从陈谦手里转到她这里了。
她凝神想了一会儿,见周如意还在对面等着,便笑着问:“如意,还有其他事吗?”
周如意迟疑道:“厂长,除了刘科长的事,其实还有个不大不小的消息。”
“嗯?”
“最近厂里好像有一股不好的流言。”
“什么流言?”
“主要是罐头车间的那些职工,有人说厂领导从上面要不来钱,买不到生产设备,罐头车间就重建不起来,最近可能会精简人员。”周如意悄声透露,“有几个工人已经走关系,打算调去其他车间了。”
“关系走成功了吗?最近有人申请调岗了?”叶满枝问。
“暂时还没有,他们联系的好像都是其他车间的主任和班长。”周如意说,“但有人觉得罐头车间没指望了,这两天在工地上出工不出力,只等着调岗去其他车间上班。”
叶满枝选择周如意当秘书的优势,在此时终于凸显出来了。
她刚上任,还在熟悉环境的阶段,虽然时常找机会下车间,但职工私下的思想动向她是掌握不到的。
周如意以前是罐头车间的职工,在厂里有不少姻亲故旧。尽管这些亲戚的职务都不高,大多是车间工人,可是关系网几乎遍布全厂,对厂里的各种小道消息非常灵通。
小周秘书有点像当初的刘金宝。
叶满枝将自己的派克钢笔拧好,轻轻放到桌面上,而后设想了一下这股流言可能会带来的影响。
新厂房的建设还需要大家一起出力,若是闹得人心惶惶,让工人们到处托关系找下家,确实不利于稳定。
困难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散了。
这股歪风必须及时杀一杀。
“如意,你这个情报提供得非常及时!我这边事情千头万绪,有些细节顾及不到,以后再有类似的情况,你第一时间告诉我!”
叶满枝不吝给秘书一些正向反馈。
她给夏竹筠当秘书的时候,夏厅就经常表扬她,让她清楚了解哪些该做哪些不用做。
节省了秘书揣摩领导心思的时间,工作非常高效。
现成的榜样摆在那里,叶满枝延续夏厅的工作作风,对自己的小秘书也是以夸夸为主的。
周如意没想到只是一个小道消息,就能得到领导的直接肯定,连忙用力点了点头。
她只比叶厂长小几岁,但自打当上厂长秘书,她心里始终兴奋又不安。
自食品厂建厂以来,领导秘书都是从厂部提拔的,厂领导从未在基层车间里选过秘书。
用她爸妈的话说,周如意从车间调去领导身边,算是一步登天了。
叶厂长这么年轻就能当副厂长,而且是厂里唯一的女厂长,以后肯定前途不可限量。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她跟着领导好好干,以后兴许也能混个主任、科长当当呢!
“我一会儿去车间看看,如意,你往宣传科跑一趟,让他们派个宣传干事过来。”
叶满枝暂时不去考虑刘胜的问题。
从衣架上摘下一件蓝色工作服换上,拿起自己的笔记本,径直前往正在建设中的罐头厂房。
工地上仍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但是仔细观察的话,的确能发现一部分职工行动拖沓,工作情绪不高。
二车间侯主任发现她的身影后,主动跑过来打了招呼。
“侯主任,这两天厂里有些流言,大家没受什么影响吧?”
没想到这新厂长的消息竟然这么灵通,侯主任卡壳几秒,答道:“大多数同志比较理智,但有一小撮人比较活跃。”
叶满枝点点头说:“现在的日头太大了,让大家歇会儿吧。我包干咱们罐头车间以后,还没跟大家正式交流过。正好趁着今天的机会,组织大家一起开个座谈会。”
“那敢情好,我这就将人召集过来。”
听说副厂长要开会,大家不用劳动了,几百号人立马放下手上的工作,跑到厂房前的阴凉地席地而坐。
叶满枝站在空地的最前面,举着大喇叭笑道:“我作为副厂长包干咱们罐头车间,已经有些日子了,原本想把第一次座谈会放到罐头车间重新复产复工那天,但是今天正好有机会,就想趁着休息时间,跟大家聊聊。”
侯主任回身对职工们说:“叶厂长已经站在大家面前了,有什么问题就当面问!”
人群里旋即便有人喊道:“厂长,咱们罐头车间什么时候能复工啊?”
“哎呀,你这问题问的不对,应该问罐头车间还能复工吗?”另一个年轻工人笑着调侃。
“哈哈哈~”
他周围的几个年轻人一起大笑起来。
叶满枝看向那个提问的工人,笑着问:“这位同志叫什么名字?”
“马志超!”年轻人昂着下巴说,“咋地,厂长有什么指示?”
“厂长没什么指示,马志超,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先问你一个问题,”叶满枝笑问,“咱们罐头车间去年的总产量是多少?”
“一两千吨吧。”
“嗯,2100吨。”叶满枝看向前方所有职工,继续问,“有谁知道去年全省的罐头产量吗?”
职工们不关心这些,自然答不上来。
侯主任稍稍有些了解,主动举手说:“三千多吨吧。”
“对,1963年,全省共有2家罐头厂,1个罐头车间,罐头总产量是3190吨!”叶满枝举着喇叭高声道,“滨江第一食品厂的罐头车间,就是全省唯一的罐头车间,咱们的产量,占全省罐头产量的三分之二!这是什么概念?”
有职工与有荣焉道:“咱们是全省的第一呗!”
“对,在罐头生产这方面,咱们是这个!”叶满枝竖起一个大拇指,“很多同志都知道我之前在省工业厅工作,省厅领导其实一直在扶持咱们本省的名牌产品。第一食品厂有几十年的积累,算得上是老字号,滨江牌和长城牌罐头在外地的知名度相当高,我甚至在北京王府井的柜台里看到过咱们厂的产品。”
职工们既欣慰又惋惜,有人遗憾道:“好汉不提当年勇,车间都烧了,还提那些有啥用?”
叶满枝说:“车间烧了,但招牌还在!只要招牌还在,无论是省里,还是厂里,都不可能放弃第一食品厂的罐头车间!咱们厂有成熟的技术,有熟练工人,重建复工,比新建一家罐头厂要划算得多!”
“最近厂里有一股流言,有人说厂里要精简罐头车间的人员,”叶满枝掷地有声道,“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大家,这股流言完全是无稽之谈!”
“这几年城里在精简人口,咱们食品厂也精简了一些,大家的担忧我完全能够理解!但是,希望大家能与时俱进地看问题,从去年开始,咱们全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已经开始全面复苏了!如今正是要大搞生产,比学赶超的关键时期。”
“我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咱们厂里,不但不会精简职工,时机成熟的时候甚至还要继续扩招工人!”
人群里的议论声嗡嗡一片。
“真的假的?咱们厂要招人啊?”
“需要人手的时候,当然要招人!”叶满枝问,“大家知道上海梅林罐头厂有多少职工吗?”
侯主任猜测:“以他们的生产规模,至少要有上千人吧?”
叶满枝伸出两根手指:“梅林有两千名职工!而咱们第一食品厂的罐头车间有多少人?正式工加上临时工,一共637人!我听说咱们厂有个口号,是什么来着?”
人群里当即便有人齐声喊道:“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
“对,咱们的目标就是赶超先进!作为全省最大的罐头生产企业,咱们的目标从来不只是复产复工,而是赶超全国的先进企业!”
马志超用大部分人都能听到的音量说:“现在连一套完整的生产设备都没有,怎么赶超人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