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丰要武立刻不满:“哎,你学什么化学啊,你怎么不学计算机?”
叶菁菁直接白眼翻她:“你怎么不问我为什么不上外交学院,是我不想当外交官吗?”
烦死!
丰要武立刻蔫吧了,同样没勇气在人雷区上蹦迪。
真的,哪怕她一直讨厌叶菁菁,她都忍不住生出惋惜。
那可是外交学院,外交官!
以前她只单纯地觉得当外交官有面子,可现在她出国了,她看到了东京的繁华,她见识到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灯红酒绿。
她心里有个声音在偷偷地喊:要是能一直留在这里该多好啊,简直是神仙日子。
这年头,能一直待国外的,除了外交官还是外交官啊!
简直痛心疾首。
叶菁菁还不知道自己居然赢得了丰要武真心实意的同情。
不过她就是知道了,她也不在乎。
她往床上一躺,几乎闭上眼的瞬间,便沉入梦乡。
第二天一早,大家从睁眼的瞬间便进入打仗状态,刷牙洗脸抹雪花膏。
咳咳,其实纺织厂的女同志一般入秋天气干燥以后,才会往脸上抹东西,统一称之为搽香。
但她们来日本一天,就感受到了无声的压力。
人家日本女同志一个个细皮嫩肉的,那叫一个精致。
跟她们一比起来,西津纺织厂的女职工简直可以说是灰头土脸。
夭寿哦!明明她们纺织女工是西津城最靓丽的风景线。
不行,必须得支棱起来。
连叶菁菁都被抓过去,抹了一脸的香。
好在这香味吧,也不算难闻。
就是她觉得,八月天,大太阳,估计她们前脚出门,后脚就一脸油汗。
日本人好像不太爱吃粥,起码酒店提供的自助早餐里,没有米粥这个选项。
得亏人家也吃面条,代表团里上了年纪的老同志,还真不知道吃什么好。
牛奶面包?洋人的洋玩意,一大早的,胃里冷冰冰,太难受了。
叶菁菁没吃面,就着白米饭吃牛肉和小菜。
有一说一啊,日本饭店做牛肉还是挺好吃的,就连汤汁倒在饭里头拌一拌,吃在嘴里头也香。
大概是因为纬度的缘故,日本大米的口感也接近于东北大米。平心而论,比地处南方的西津米口感更好,煮出来,晶莹剔透,清香饱满。
日本的碗小,她吃完以后又加了一碗,充分体现了不仅要上桌吃饭,还要上桌吃饱的吃饭自由。
铃木美雪过来找她说话时,看到她胃口大开的模样,都狠狠吃了一惊。
中国客人一顿饭的饭量,赶得上她吃一天了。
难怪他们一个赛一个的结实。
叶菁菁get到了铃木美雪隐藏的眼神,在心里偷偷吐槽。
姑娘,姐姐我这才是正常的胃口。
像你们呢,一个个跟有吃饭羞耻症一样。
那么一口口,就算一顿饭了。
也不怕走到大马路上,直接饿晕过去了。
偏偏胃口这么小,还那么贪心,一天天的想扩张领土,到底图个啥呢?
她腹诽完毕,笑呵呵地发出邀请:“美雪,没吃早饭吧,一块儿吃。今天牛肉做的真好,好像鳗鱼饭也不错。”
铃木美雪赶紧谢绝:“不不不,叶同志,我已经吃过了。我给你拿了点材料过来。”
什么材料?做拉链式领带材料呗。
理论角度上讲,申请专利不一定非得准备样品。
但铃木美雪请教了自己研发部门的同事,认为还是准备好样品,申请专利的时候更加有把握。
她带来了做领带的布料,以及拉链。
叶菁菁直接放弃了第三碗米饭,接过材料就去找纺织厂的女职工。
乖乖,不得不说,这时代的纺织厂女工就是心灵手巧的代名词。
她们总共也没见几回领带,叶菁菁也只是比划了比划样子,都不妨碍真织女们上手咔嚓咔嚓。
她们甚至都没有专业的裁剪工具,就凭着从前台借的普通剪刀和针线包,前后花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做出了一条拉链式领带。
前台服务员又热心地帮她们拿来了熨斗。
大家借着休息椅旁边的茶几,把领带熨得平平整整。
正好田副书记也吃完早饭出来了,看到手工制作的领带,他兴致勃勃地尝试了一回,然后笑逐颜开:“这个好,方便!后面我就戴这个了啊。”
叶菁菁毫不犹豫地拦住了他:“不行,这个还要当样品申请专利呢。”
在她的钱途面前,前领导必须后退。
第210章 找谁合作? 人家不感冒
拉链式领带是纺织厂的女职工们动的手。
在拉杆式旅行箱上大放异彩的, 则代表团里为数不多的一线男职工。
参观纺织机械工厂的时候,他们趁着人家午休的时间,浅浅展示了一把中国工人能够手动抡出原子·弹的实力。
没有现成的拉伸杆, 没关系,工人老大哥现场表演钳工与焊工的功底。
原本日方的陪同人员只是在旁边看着, 脸上挂着礼貌的微笑。
等到中国工人一系列操作完毕, 再普通不过的藤条箱麻溜儿化身为拉杆箱,在叶菁菁的手上转来转去。
在场的日本人都瞪大了眼睛, 还有年轻的日本工人拍起手来,冲西津纺织厂的焊工竖起了大拇指, 叽里呱啦地说了一通。
王老师帮忙翻译。
原来那日本小哥是佩服中国工人的技术,想向他请教操作技巧。
双方言语不通,依然不妨碍他们连比带划地说得热闹。
田副书记与有荣焉, 乐呵呵地在旁边看着。
这一上午的参观啊, 对年近花甲的老同志冲击实在是大。
人家日本的工厂,用的是计算机控制。
像清花、梳棉、精梳、粗纱、细纱的检测, 人家完全不靠眼睛当尺,一台计算机用上去,检测的又精准又迅速。
人家一件纱的用工都在一个人以下了。
他们西津纺织厂呢?哎哟,不提也罢。
一上午的参观,如果不是叶菁菁在旁边不时提出专业问题,她又了解计算机的话,他们这个纺织厂考察团集体鹌鹑,简直成了刘姥姥进大观园, 要头戴红花,哄人家正宗的老祖宗开心了。
现在,通过制作拉杆式旅行箱, 好歹也在日本同行面前,展现出了她们中国工人深厚的底子。
难怪这个小叶同志这么积极地要求在日本人的工场里头,来做所谓的拉杆式旅行箱了。
原来她是在创造机会,给同志们表现自己。
田副书记想到这里,目光转向叶菁菁,微微在心里点了点头。
然后他又开始遗憾,这个小叶好像要学的是化学专业,不然研究生毕业以后回厂里直接当个干部也行。
叶菁菁不知道老领导发散性思维已经到这一步了。
事实上,这会儿田副书记完全想多了。
她之所以要求在日本人的工厂里干活,是因为制作拉杆式旅行箱,必须得进厂操作啊。
她在日本人生地不熟的,不蹭东棉株式会社的设备,她能蹭谁的?
不让考察团里的老工人们上手,难不成她自己上?
也得她会呀!
她遗憾地看着手里的拉杆式藤条旅行箱,叹了口气:“可惜藤条箱的承重能力不行,换成木头箱子的话,就可以推着人走。”
奈何木头箱子的分量比较重,这回出国大家都是轻车简从,手里拎的基本都是藤条箱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也只好凑合了。
薛琴也拉着箱子,滴溜溜玩着转儿,闻声直摇头:“这边又没小孩,谁坐上去呀。”
叶菁菁挑了挑眉毛,一本正经道:“你也可以坐啊。比方说咱们出去郊游野炊,什么帐篷啊,野炊的锅啊,所有装备都可以放在箱子里。然后你走累了,我还可以用箱子推着你走,多方便。”
开什么玩笑,当代大学生是可以拿箱子当车用的,为了让人推他(她)走,张嘴诸位都是我的活爹。
叶菁菁说着灵机一动,又开始比划旅行箱:“我们给它装上电池的话,它还可以当成交通工具使用。下了火车,找不到合适的交通工具,地方也不算太远,直接坐着它就可以去目的地了。”
一屋子能听懂中文的,集体目瞪口呆。
日本人那边的想法,大家不太清楚。
但西津纺织厂考察团,几乎是不约而同的,在心里集体感叹。
不愧是送的好几百号学生进大学的人,不愧是自己上的不到一学期大学,就直接考上研究生的人。
看看人家这脑袋瓜子,真是什么都想的出来。
嘿!别说,旅行箱要是真做成这样,还真是由不得人怦然心动啊。
国内的交通发展情况,比起日本,差远了。
出差出了火车站,运气好的,公交车刚好顺路,你还能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