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行李经过x光检测,原理类似于我们在医院拍片子。身体用金属探测仪扫过。”
叶菁菁趁着飞机起飞前,刷刷写了一页纸,撕下来叠好了交给空姐,认真道:“咱们国家的飞机是对外的一张名片,就应该是最安全的。”
空姐本来还有些不以为意,但听到了“对外名片”这个说法之后,立刻郑重起来, 双手接过了叶菁菁的信,认真保证:“我一定会交给我们领导的。”
薛琴好奇死了,手指头拼命戳叶菁菁的胳膊:“哎, 日本飞机到底搞不搞安检?你不知道的话,你怎么知道上飞机要做检查啊?”
丰要武人菜瘾大,非得吱一声强调自己的存在感:“她知道个屁!她张嘴就来!”
“你知道了?”叶菁菁翻了个白眼。
孔素梅也坐在她们旁边,这会儿秉着实事求是的精神,追问了一句:“那外国到底搞还是没搞?”
叶菁菁实事求是:“技术上没有任何问题。但搞到哪一步了,我也说不清楚。”
丰要武嘲讽道:“听听,自己都知道自己在胡说八道!”
叶菁菁烦死她了:“美国日本这些国家如果没搞下去,不是技术的原因,也不是他们国家不想搞,而是他们的乘客很可能不配合。”
坐在他们前排的乘客,回过头来好奇地问:“他们为什么不配合?”
叶菁菁还以为是他们的同事呢,脱口而出:“因为不同的制度下,人们的想法不一样。他们比较强调个人隐私,认为机场检查了他们的包,他们随身携带的东西,是在侵犯他们的隐私。”
结果那乘客继续追问:“难道中国的乘客就不在乎个人隐私吗?”
叶菁菁这会儿才发现,回过头来的是一张陌生的脸。
她瞬间警觉,字斟句酌道:“凡事要抓主要矛盾。在生死面前,其他的都是小事儿。”
丰要武下意识地又抬起杠来,甚至说了一句很不符合这个时代认知的话来:“哪有那么多坏人?他上飞机搞炸·弹,他不要命啊。”
孔素梅瞬间皱眉,那怎么可能没有敌人呢?敌人无处不在,不然为什么要时时刻刻强调抓特务?
叶菁菁已经开口直接撅回头了:“谁说凶手一定会送命的?托运行李啊。凶手把行李送上飞机了,他自己不上飞机。飞机被炸了,他也安然无恙啊。”
周围一圈瞬间紧张起来了,个个盯着行李都怀疑有问题。
搞得空姐头都大了,赶紧推出餐车,给大家发大白兔奶糖和汽水。
薛琴却心不在焉,根本无心品尝,只一个劲儿戳叶菁菁的胳膊:“真,真有吗?”
叶菁菁也是绝,直接来了一句:“你就说有没有可能发生这种事吧?”
丰要武咬牙切齿:“我看你最有问题,正常人谁会想到这个?”
“那只能说明你缺乏警惕性。”叶菁菁直接拉老同志下水,“不信问问我们孔主任,她想不想的到这个风险?”
孔素梅好歹也是车间主任,怎么可能当着年轻人的面承认自己没有警惕性呢?
要知道现在是1978年,全国还有好多地方还在继续挖防空洞呢。
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依然响亮。
孔素梅也跟着严肃起来,郑重其事地点头:“这确实是个风险隐患,应该早点堵住的。”
其他人跟着附和,还有人喊来了空姐:“同志,这事儿你们得跟领导好好讲一讲。”
空姐连连点头答应,同样被叶菁菁说的心里发毛。
他们的确不怕歹徒在飞机上行凶,他们有自信可以第一时间制服对方。
但叶菁菁说的这种情况,她作为专业人士,更加理解它确实很有可能会发生。
1955年,“克什米尔公主号”爆炸事件,如果不是总理临时没上飞机,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突然间,有人扯了一嗓子:“要不大家把行李打开,让飞机的同志给我们检查一下吧。”
他自己先站起来,两只手往上举着,“我身上啥也没有。”
八月一号的上海,那也是热浪滚滚,所有人都穿着单衣,看起来倒是一目了然。
有他带头,纺织厂好多人都跃跃欲试。
空姐都吓死了,一个劲儿强调:“同志们坐好,系好安全带,飞机已经起飞了。”
大家这才遗憾地放弃了主动求安检。
坐在叶菁菁前排的那位男乘客显然震惊了:“你们就这样让检查?一点个人隐私都不顾吗?”
孔素梅不假思索:“这又没藏枪又没长刀,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有啥好见不得人的?”
这也是叶菁菁认为在中国率先实行飞机强制安检,最有可能获得成功的原因。
集体主义精神下生活的人,个人隐私的概念真的非常薄弱。
比如说这种情况了,连私人信件被上级或者同事看了,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所有人的安全,强制安检,任何一位乘客都会觉得理所当然。
等大家的个人隐私概念开始疯狂生长的时候,有些事情已经成为习惯,抵触心理自然也就不会那么强烈了。
现在最大的问题啊,就是看机场有没有经费购买x光机和金属探测仪了。
空姐又拿来了茅台酒,国际航班到底不一样,还给客人提供茅台酒。
要知道现在的茅台酒虽然听上去价格好像不贵,但你要有票啊。
不是普通的酒票,是普通人根本就没机会得到的供应。
它几十年都是身份的隐形象征。
薛琴跃跃欲试,想要来上一杯。
叶菁菁赶紧拦着:“你别喝,从上海到东京,就飞两个小时。到时候你醉了,可来不及醒过来。”
“我就少喝一点。”
薛琴家里是有茅台酒的,但她爷爷奶奶管着,她根本喝不上啊。
“不能喝。”叶菁菁坚定的很,“咱们是出国参观学习的,你到了日本,一张嘴全是酒味儿,人家要怎么看我们?”
薛琴这才念念不舍地收回视线。
叶菁菁也舍不得啊,她也没喝过茅台酒。
于是她大着胆子问空姐:“你们不送我们一瓶吗?”
空姐摇头,态度坚决:“现在已经不送了。你们在飞机上可以随便喝,想喝多少喝多少。”
1978年的飞机,相当之豪放。
空姐不仅给乘客们倒茅台酒,还给大家送香烟。
甚至香烟都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中华烟,一种是熊猫牌香烟。
送烟的时候,空姐一视同仁,并没有因为叶菁菁她们是女同志,就不给香烟。
然后让叶菁菁讨厌的事情发生了,好多人拿起香烟直接开点,瞬间吞云吐雾。
因为现在飞机上允许抽烟。
麻蛋!叶菁菁好想骂人,她真的非常非常非常讨厌抽二手烟。
但她不能阻止烟民啊,现在的规定就是飞机上可以抽香烟。
叶菁菁再一次翻开她的笔记本,开始框框写信,她要建议飞机禁烟。
理由当然不是影响到了其他不抽烟的乘客,威胁人家的身体健康。
这点放在现在,估计根本没人在意。
坐飞机的绝大部分是男人,男人其中的烟民比例高,他们绝对不会认为应该为少数派让路。
而制定政策的,大概率是个男性,很有可能他们自己就抽烟。
叶菁菁给出的理由依然是安全。
在飞机上抽烟,失火怎么办?到时候烧起来,整个飞机的人集体完蛋。
到时候外宾出事了,可是外交事件。
薛琴好奇:“你写什么呢?”
“没什么。我就是好奇,为什么飞机上会送茅台酒和香烟,火车上却没有?”
“那怎么能一样,这可是飞机。”
叶菁菁抬起头来,不以为意:“不都是交通工具嘛,难道是因为坐的人不一样?”
薛琴一时语塞。
确实不一样,坐飞机那都不是普通人。
但她还是迅速找到了理由:“飞机票贵呀!”
叶菁菁呵呵了一声:“火车票我也没觉得便宜。”
薛琴瞪眼睛:“飞机票更贵!光上海飞北京,就要64块钱。”
叶菁菁眼睛也更大了,脱口而出:“这么贵啊?”
这已经抵得上一般青工两个月的工资了。
“你以为呢?”
叶菁菁赶紧拿出自己的机票,查看上面的价格。
刚才她没细看,加上手写的机票多少有点潦草,所以她根本没注意到,原来1978年8月从上海飞去东京,机票3048元。
她差点没当场晕过去。
3048元啊!
她穿越前从上海到东京的机票,也差不多就是这个价呀。
以她现在每个月30块的工资水平,她得不吃不喝一百零一个半月,才能买得起一张机票。
叶菁菁后知后觉地生出了惶恐,她有什么资格去东京呢?纺织厂凭什么替她掏这个钱啊!
她转过头,下意识地看了眼坐在后面的厂领导。
因为后排的窗户,看外面看得更清楚,所以领导们都齐聚后排。
田副书记坐的就是靠窗的位置,他感受到了叶菁菁的视线,冲她微微一点头。
等收回目光以后,田副书记朝三厂厂长笑了笑:“你们这位小叶老师很活泼嘛。”
厂长只能干笑:“她是爱说爱笑,不藏着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