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其实也没用过收录机。
作为零零后,她出生的时候,MP3已经开始风靡,然后迅速被智能手机代替。
不管是随身听还是收录机,她都只在纪录片里看过。
“这个做出来,肯定受欢迎。”叶菁菁还给人画大饼,“你们要是成功了,我给你们去联系工厂生产。”
这饼实在太香了。
倒不是大家想到了大把大把钞票要进来,现在的大学生基本还没有科研转化为经济的概念,他们真正在意的是,他们研究出来的东西,能够获得工厂的认可。
一帮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学新生,立刻开始摩拳擦掌了。
鉴于雷成松再三要求,他们不敢当场拆了人家的盒式录音机,只能拿着上上下下地看。
叶菁菁的兴趣,更多的放在了盒式磁带上。
这种磁带,才更符合年代剧里头的形象。
她立刻追问雷成松:“你从哪搞到的空白磁带?我们在商店里头没有看到盒式磁带。”
雷成松哈哈:“我当然有我的门路了。”
叶菁菁也不废话:“那我让薛琴找你吧,我们夜校需要盒式空白磁带。”
雷成松一脸懵:“你们要这干嘛?”
“录课给学员听。”叶菁菁解释道,“很多学员时间难把握,经常错过广播台的课。还有些学员某些知识点掌握得不够牢固,想复习,又没办法退回头。我们准备分章节录课,这样大家能自由选择。”
雷成松琢磨了一下,开口提要求:“那你给我录英文磁带。”
然后他突发奇想,“哎,你们夜校不如直接录英文磁带,保准需要的人更多。”
怕打动不了叶菁菁,他还特别强调了一句,“相信我,后面所有人都会忙着学外语的。”
叶菁菁严重怀疑他有内部消息。
不过无所谓。
她点点头:“也行,回头我们先看看要录哪些英文经典文章。”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散文,写人的、写事的,都要有样篇。
起码保证学员们把这些文章背得滚瓜烂熟之后,后面写英语作文的时候不至于抓起笔来,不晓得从哪一句下手。
啊哈!这个卖得好的话,工人夜校的经费,又能宽裕了。
第180章 那就做石墨烯吧 研究生考试
叶菁菁才打了个电话给薛琴, 说了自己的想法。
找英文经典文章这活不难,她可以凭借自己的记忆提供一部分,剩下的, 不还有外语系的教授们嘛,他们知道什么文章最合适。
只要把这本选读本做出来, 配合磁带卖的话, 那他们绝对能够赚的盆满钵满。
薛琴有点儿怀疑:“真的会有很多人买吗?都考上大学了呀。”
叶菁菁笃定:“绝对好卖。我跟你说,你不知道我们同学对书究竟有多疯狂。”
有件事相当搞笑。
历史课上, 老师说到了二战日本偷袭珍珠港,提到了山本五十六。
下课以后, 立刻有同学冲到学校书亭去买书。
这书亭是上个月,新华书店特地为西津大学设置的,就是为了方便同学们买书。
可以说, 大学生们起码三分之一以上的补助都是花在这书亭里。
一到非课堂时间, 书亭外面都是人山人海。
大学生冲着书亭喊:“来本山本五十六。”
营业员答应得痛快:“好嘞!”,然后给了他一本《365个民间故事》。
就这么乌龙, 都没耽误大家买书的疯狂。
薛琴听得哈哈大笑,原来大学生也会搞这种笑话。
既然大学生们乐意买书,那她没二话啊。
送上门的钱,她不要的话她才是傻瓜呢。只是现在录音机很少,盒式磁带录音机估计只有进口的,那他们还是先录大磁带的那种,多录一些作品,后面有需求再调整。
叶菁菁高兴道:“行, 我先拟出一部分文章单子,再去找外语系的教授。”
她挂了电话,刚到图书馆, 就被化学系77级的学生给拦住了。
几个年纪比她还大的学生,个个一脸幽怨:“小叶老师,你对我们太过分了。”
妈呀!这话说的。
搞得叶菁菁都怀疑自己是海王,在她不知情的时候居然养了这么多鱼。
“我干嘛了?”
“你才是我们化学班的辅导员不?你不能临时去了一趟物理系,就叛变了啊。”
叶菁菁哭笑不得:“我怎么就叛变了?我也没出卖你们啊。”
“可是你给物理系的支招,让他们做超级半导体。你可没给我们指出路。”
叶菁菁挠头又挠头,苦口婆心地劝他们:“你们还是先好好打牢学习基础吧,搞研究什么的,现在不着急。”
然而化学系的学生坚持:“不行我们不能被物理系抛在后面。小叶老师你不知道,物理系的最鬼了。我们学校图书馆只有五本微积分习题集,他们物理系商量好了轮流续借,到今天为止,我们化学系一个人都没有借到这本习题集。”
这种事情没有办法。
因为人家是合法地利用了管理漏洞。
叶菁菁无奈:“下回我去出版社问问看,看他们那边有没有合适的资料。”
“那也不行。”学生坚持,“你指给我们这个研究方向啊。不然他们物理系研究出来了超级半导体,我们化学系的脸往哪儿放?”
叶菁菁实在没辙,想了半天,从超级半导体想到了超导,突然间一个词跳进了她的脑海。
“石墨烯,你们就研究石墨烯吧。”
众人都是一脸懵逼。
起码在物理系的时候,收音机和录音机大家还是到是什么东西。
石墨烯是个嘛玩意儿,头回听说啊。
叶菁菁含糊其辞:“就是单层的石墨,国外已经有人开始研究了。”
化学系学生更加茫然,这要怎么研究啊?往哪个方向研究?怎么做实验?
“你们先找块石墨过来,我教你们怎么做单层。”
制作石墨烯的方法其实非常非常简单,它的发现者却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具体获奖人是谁?叶菁菁是真不记得了。
她只记得那会儿她还上小学呢,是他们兴趣小组的指导老师说的这事儿,还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复制这个简单的诺贝尔奖实验。
首先你需要一块石墨和一卷透明胶带。
然后将胶带贴在石墨表层,像修改错别字一样撕下来。
现在看到胶带粘了一层石墨了吧。
继续,将胶带对叠,接着撕开,那一层石墨是不是分成两层了?
再继续,不停地重复这个动作。
在这过程中,不要忘了把胶带拿到显微镜下面去观察。
等到胶带上的石墨被撕的足够薄的时候,恭喜你,你就获得了单层六边形的石墨烯了。
方法很简单,大学生们一听就懂。
但是他们更加脑袋捣浆糊了。
“观察了这个石墨烯,然后呢?”
“然后研究它的性状啊。”
“什么性状?”
叶菁菁毫不犹豫地怼学生:“什么性状都知道了,那不是吃人家嚼过的米饭?当然要自己研究了。”
大学生陷入了深深的怀疑:“叶老师,咱们研究这个,有意义吗?”
好歹物理系搞的那个超级半导体,一眼就能看见光明的未来。
“原子·弹出现之前,原子核裂变反应,你知道有什么意义吗?所谓的意义,都是科研的衍生产物。还没研究出来个所以然呢,你要什么意义?”
可怜的大学生被辅导员怼到怀疑人生,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叶菁菁长长松了口气,可算消停了。
她还得去外语系找教授,赶紧敲定英文经典文章读本的事儿。
这样,她才好安下心来,准备五月份的研究生笔试啊。
现在的五一劳动节是没假期的。
谢天谢地,学校也没组织大家出去义务劳动,让叶菁菁可以安安稳稳地,白天坐在物理系的教室里上课,晚上复习化学工程研究生考试资料。
日历一张张的翻过,天地间绿意越来越浓,校园里桃树都开始挂满果实,石榴花也快开败的时候,时间终于来到了1978年5月14号。
是研究生考试终于正式开考了吗?
不不不,正式考试要到明天。
今天是叶菁菁去看考场的日子。
跟几十年后不一样,现在的研究生考试所有的试卷都是学校寄到考点。
比如说叶菁菁考的是西津大学的研究生,那就由西津大学把她的试卷寄出去。
哪怕她的考点在东北,那也是卷子寄到东北去。
准考证上提醒的清清楚楚,背后注意事项的第5条就说了:“考生应在考试前一天到考试地点了解试场有关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