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事光发愁是没用的,要有解决办法。
因此一下班他还像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慢悠悠地回家。
一到下班的时间,路上到处都是骑着自行车下班的工人,车铃叮叮响。
游彻看到有不少男女同坐一辆车的,男同志奋力骑着,女同志坐在车后座上,笑着同男同志讲话。
看两人那么甜蜜的样子,不是新婚夫妻,就是刚谈的情侣。
游彻顿时想到自己和孟箬也是刚结婚的小夫妻。
晚上,孟箬骑着自行车回家,到楼下后,掏出车锁将车锁上,然后拎着刚买的菜快步上楼。
他们中午在厂子里的食堂吃,晚上一般自己做。
她家在二楼,新婚那晚找上门的那个大姐就住她家楼下。
孟箬一进家门就往厨房走,正准备洗菜时,游彻也走进了厨房。
“菜,我来洗吧。”游彻说。
既然他都主动帮忙,她也没有拒绝的道理。
早在新婚的第二天,两人就将家务活进行了分工,做饭她来,扫地、洗衣服晾衣服这些活游彻来。
游彻一边洗菜一边说:“以后上下班我送你接你。”
孟箬一愣,电器厂和食品厂离得并不近,有两三里的路呢,而且也不顺路。
“不用那么麻烦,我自己有自行车。”孟箬笑着说。
“不麻烦,我骑个车过去,也就十来分钟,你要是下班早了,就在厂门口等等我。”游彻坚持。
“那也行。”孟箬想了想说。
她倒是无所谓,反正不管是自己骑车,还是游彻骑车去接她,都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游彻洗完菜,又开始帮忙切菜,只是动作笨拙,切得也不太好。
孟箬嫌他动作慢,说:“你去客厅休息会儿,我来吧。”
她接过菜刀,就开始给土豆切片切丝,动作迅速且流利。
游彻站在一旁都看愣了,孟箬十指纤纤,他还以为她应当是个养尊处优的大小姐。
但随后他就想起了孟箬的后妈,又心下了然,有个伪善的后妈,她在孟家的日子应该也不好过吧,要不然也不会这么着急地嫁给他这个穷小子。
其实,游彻想错了。孟箬在孟家还真没怎么做过饭,以前她生母在的时候不用她做,后来孟军娶了李梅,李梅前期为了立住慈母人设,也没让孟箬下过厨房。
孟箬的厨艺是在另一个世界跟她妈学的,她妈喜欢烹饪,她从小跟着耳濡目染。
她硕士期间学的是药物化学,其实比起化学她更喜欢烹饪,有时候学业压力大或者工作压力大,她就喜欢自己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烹饪。
看着食物从原始的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孟箬感觉很治愈,烹饪可以大大缓解她心里的压力,她也很享受那个过程。
她不止一次想过放弃学业,放弃天天窝在实验室的工作,和妈妈一起打理蛋糕店。
但她妈妈不同意,妈妈总是说:“你读书都读二十几年了,难道就这样轻易地放弃吗?”
所以,哪怕是不喜欢,她还是坚持完成学业,坚持待在实验室工作。
十几分钟后,菜香从厨房飘出。
孟箬端着两盘菜,从,一道酸辣土豆丝,一道青椒炒鸡蛋。
游彻见她把菜端出来,连忙起身去厨房盛饭。
无论是土豆丝还是青椒炒鸡蛋,卖相都很好看。
游彻抽出筷子夹起切得粗细均匀的土豆丝送入口中,入口脆爽,微辣中带着一点酸,很好吃。
“很好吃。”游彻说。
原本低头吃饭的孟箬听到他的夸赞,露出一个笑容。
这一笑直接给游彻看愣了,粉嫩的唇角翘起,一双水汪汪的大眼弯成月牙状,看着像一朵在阳光下盛开的蔷薇花,又美又甜。
“好吃就行。”孟箬笑着说。
两人面对面坐在桌前吃饭,偶尔说一两句话,气氛安静又和谐。
游彻吃着吃着忽然想起很多年前,和妈妈一起吃饭的场景。
那时他爸出去打工,就他和妈妈在家,他们也是这样面对面坐着,氛围安静又和谐,妈妈还时不时地给他夹菜,叮嘱他多吃点菜。
他有多久没这样和谐又安静地吃一顿饭了,他已经不记得了。
在大伯家的时候,虽然大伯对他也很好,但他总感觉自己是个外人,他融不到那个家中。
而今天孟箬做的这顿饭,让他有了久违的家的感觉。
游彻扒着饭,感觉眼眶一热。
因为他一直低着头,孟箬也没发现这点异样,快速地吃完饭,就收了自己的碗,准备洗碗收拾灶台。
“我来洗碗。”游彻快速扒了两口碗里的饭,说,“以后碗都我来洗。”
孟箬一扬眉,心说这人还挺自觉,很好,她喜欢。
干活帮忙都这么自觉,跟刘秀英说的“好吃懒做”完全不搭边嘛。
隔天一大早,游彻还真的骑车送她去食品厂。
游彻在前面骑车,她坐在后座,扶着车子,闭上双眼感受着清晨的凉风拂过面颊,像是一双无形的大手,安抚着她的心灵。
一睁眼,路两旁要么是茂密的树木,要么是街边小店,早餐店里热气腾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喜悦。
在她那个世界,哪有这种惬意时候啊。大家上下班都是丧着一张脸匆忙挤地铁,哪里有心情去欣赏沿途的风景。
没想到不用自己骑车上下班,还挺好的,孟箬想。
到了食品厂,孟箬一看时间还早,就直接去了人事科的办公室。
好巧不巧,宋燕又在人事科办公室串门。
宋燕一看她来了,斜着眼睛瞥了她一眼。
孟箬懒得搭理她。
她找到负责招聘技术工的人事专员说:“厂里是在招面包技术工吧,我要报名一个。”
不等人事专员说话,一边的宋燕先尖着嗓子说:“你一个文员会做面包吗?你要是闲得没事去找别的活儿干啊,别在这耽误人事科的时间。”
“到底是谁闲得没事干,天天串门。”孟箬不客气地怼道。
“我既然敢报名,就是有技术,你要看不惯,你也报名?”孟箬道。
“你……”宋燕被她怼得没话说。
“孟同志,这个岗位是要试手艺的,你确定你没问题?”人事专员问道。
宋燕连忙接话,嘲讽地笑道:“是啊,你来食品厂这么久,我怎么不知道你还会做面包呢?”
宋燕跟个苍蝇一样,孟箬真想拿个苍蝇拍一拍子拍死她。
“我没问题。”她跟人事专员说。
“行,我把你的名字记下,等会儿九点半你直接去一号生产车间,厂长很重视这次的事,会亲自去车间监督。”人事专员说。
“厂长也会去?”宋燕惊讶道。
惊讶之余,她又窃喜,厂长可不是好糊弄的,要是孟箬在厂长面前犯错,那可就不是丢脸这么简单了。
宋燕在心里偷笑,这次的热闹她一定要看,她都迫不及待了呢。
第16章 短保面包
九点半,一众人聚集在一号生产车间的研发室内。
“你一个文员跑这凑什么热闹?”一号生产车间的班组长冯佳玲眼尖地在人群中发现了孟箬。
冯佳玲平时跟宋燕走得近,孟箬猜她应该已经从宋燕那听到点什么。
孟箬转头一看,看见了真正跑来看热闹的宋燕。
“她一个会计跑过来,你怎么不管她。”孟箬指着宋燕,故意很大声地说。
冯佳玲不好说什么。
宋燕却理直气壮道:“我跑来看热闹不行啊。”
孟箬转过头,没理两人。
“好了,人都到齐了,”一号生产车间的主任张彩霞举起了自己手里的面包说道,“咱们来说说这个面包啊。”
“这个面包啊,跟我们之前做的长保面包都不一样,这个短保面包,吃起来更香更软,当然卖得也贵一点。”
“短保面包就是保质期短一点的,一般在5-10天,长保面包大家应该都知道,就是保质期长些的,几个月到半年。”
孟箬看着主任手上的面包,心想,样子有点像吐司。
这个年头也有吐司,但是那种全麦吐司,吃着比较干比较硬。
九零年代初,国内经济逐步向好,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所提升,在以前比较稀罕的面包,如今市面上也有了不少种类,像三明治面包、鸡腿面包、毛毛虫面包、老蛋糕这些都是许多人的童年回忆。
“小王,你掰一点给大家尝尝。”主任张彩霞说道。
主任一发话,那个叫小王的人就开始掰面包给大家尝。
孟箬也分到了一块。
她看很多人拿到面包后,狐疑地看了看,就直接丢嘴里品尝,尝完之后还跟那个小王再要。
“就这么点,都没尝出味儿来,小王再给我来一块。”
“是啊,是啊,小王,给我也再来一块。”其他人也附和道。
小王直接拒绝:“样品就这么多,都被你们吃完了,厂长待会儿怎么对比口味。”
孟箬忍不住笑了,她拿起面包先是仔细看了看,然后又闻了闻,心想,有点像她那个年代的牛奶吐司啊。
最后,孟箬将面包丢进嘴里品尝,还真是牛奶吐司。
如果真是牛奶吐司,那就简单了,她跟着她妈不知道做了多少遍牛奶吐司,配方早就会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