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悬疑,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刑侦大明_分节阅读_第166节
小说作者:宣大总督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918 KB   上传时间:2025-03-05 23:37:40
  那刑房司吏苦笑一声,道:“大人,这个小的真的是不知道。小的担当这个刑房司吏,不过三年时间而已,反正小的接手的时候,就从来没听说过有这么一号儿东西。”
  董鸣长搓了搓下巴,点点头:“确实,时间太久远了些,你不知道倒也正常。”
  而此时,孙思文却是忽然高声喊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没有了?分明就是被你们给故意销毁了,你别当我不知道!”
  那刑房司吏冷冷的瞪了他一眼,厉声训斥道:“咆哮公堂,该当何罪?是不是想挨板子了?”
  “挨板子又如何?”
  孙思文毫不示弱,根本不怕,厉声喊道:“我小时候锦衣玉食,过得何等风光,后来却因为你们,害得我父亲身死,我孙家就此败落!这些年间,我什么苦没有吃过,挨上几板子又怕什么?有本事你就直接将我在这公堂之上活活打死,打死我就没人再接着告了!”
  “你!”
  那刑房司吏让他给堵的说不出话来,手狠狠的点了他两下,重重地落了下去,也只能是冷哼一声,一甩袖子,半转过身去,不再看他。
  还是董鸣长把手中惊堂木敲了敲,淡淡道:“都给本官住嘴,公堂之上,不得放肆。”
  制止了这两人,他靠坐在椅子背儿上,陷入沉思之中。
  想了半天,却是也没有什么头绪,只觉得好一阵为难。
  他心思转的不算快,可说是没有什么急智,同时也不是那种非常聪慧之人,而且他在破案方面也确实是没有什么太强的能力,此时碰上这种情况,一时间竟是手足无措。
  一般来说,这会儿,就该当有专门负责刑名的师爷前来救场,为他出谋划策。但是很可惜,这一次董鸣长来龙安府上任,却是根本没有刑名和钱谷这二位师爷——他还没有来得及雇佣呢!
  而照理来说,就算是没有刑名师爷,那么此时刑房书吏也该站出来给他提意见。
  但那位刑房书吏却就跟完全不知道自已的职责一般,就跟没有看到董鸣长的处境一般,在旁边倒是老老实实的站着,但却是眼观鼻,鼻观心,根本管都不管,一副置身事外的样子。
  闻安臣瞧到这儿,便也明白了。这次这事儿,这位自已的同行,肯定也是陷身其中脱不开关系。
  董鸣长想了好半天,也没有想出个所以然来,最后很是无奈,只得一挥手,将手中惊堂木一拍,高声宣布:“暂时休堂,一个时辰之后再重新审问。”
  此言一出,堂下百姓顿时尽皆哗然,一个个都是很不满地嚷嚷着。本来他们没有胆子,但人群中也不知道谁先带头喊了那么两声,大伙儿顿时都被鼓动起来,也跟着喊。而他们喊了一句之后,发现并没有衙役阻止或者是训斥自已,胆子就更大了些,喊声如潮水一般汹涌而来,反正里头多半都是对董鸣长的不满。
  他们都是赶来看热闹的,本来想着能瞧个大热闹,以后也好跟别人夸嘴,结果却没想到,这位新上任的知府大人,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刚才问了这么几句就要休堂,硬生生让大伙儿在这儿等一个时辰!
  这让他们有一种被戏耍的感觉,而且他们之所以会如此鼓噪,第一个原因,当然是被人鼓动起来,也是仗着人多势众不怕受惩罚。第二个原因则是,经过方才的那一番场景,他们对这位知府大人,在心中已经有了些不屑和鄙夷。
  站在堂上的那位刑房司吏瞧见下面百姓的反应,脸上纹丝不动,还是面无表情,但心中却已经是一阵狂喜。
  因为他和他背后的人,之所以要鼓捣出今日这么一出儿来,为的,便是打压新上任的这位知府大人的威望,最好让他在第一天就出乖露丑,威望大损,被人瞧不起,如此以后他们行事就会方便许多。
  他心中冷笑道:“果然呀,这位知府大人,便如咱们打探的情报商所说的一般,为人刚严方正,却没有急智,而且对判案似乎也不是那么擅长。短时间内让他断这么一起案子,那可真真是难为他了。这等人,真是好对付!正所谓君子可欺之以方,若是换一个不是这种性格的,只怕直接就会将这个烫手山芋扔给我,而现下看来,他确实是打算自已断这个案子的。啧啧,有意思,真是有意思,三老爷当真厉害,用的这法子也是神了。”
  董鸣长自然也瞧见了下面百姓的反应,心中顿时一阵气苦,他自然清楚自已刚上任就碰到这事儿,真是让人算计了。但是他清楚,下面的百姓不清楚,而且他也不能跟这些百姓说。
  而最重要的是,就算下面的百姓清楚又怎么样,说一千道一万,归根到底,还不是因为自已没能力?还不是因为自已破不了这个案子?
  他就要拂袖而去,然而就在他刚刚站起身来的时候,忽然堂下传来一声喊声:“董大人,京城一别,别来无恙,可安好否?”
  董鸣长本来都已经转过身去了,一听这声音立刻又回过头来,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这声音他听着有点耳熟,但一时间却是想不起来是哪位故人。
  而当他回过头来,瞧清楚正往堂上走的那位长身玉立,俊朗不群的年轻人的相貌之后,心中顿时便是一阵狂喜涌来。他心里头一个声音刹那间便响了起来:“好了,好了,这次这个案子肯定可以破了,我也不用自已操心了,有他在,什么案子破不了?”
  喊这一声的人正是闻安臣。
  方才闻安臣瞧见董鸣长要休堂,要暂时回去,立刻便喊了这么一声儿,越众而出,向堂上走来。
  他之所以当众喊这么一声儿,而不是私底下去求见董鸣长,原因有二。
  其一,闻安臣对这府衙不熟,更是对府衙的人头不熟,现在这府衙上下也不知道是被谁把持着,他要去求见董鸣长的话,还真未必能见得着。说不定消息直接就递不到董鸣长那儿去,中间就被人给截住了。非但董鸣长不会知道自已来了,而且自已的身份还会暴露,还会暴露和董鸣长之间的关系。
  既然有人在处心积虑的对付董鸣长,而自已的身份又暴露了,那么说不得自已也要跟着倒霉,他们只敢用一些阴谋诡计小手段算计董鸣长,但却未必不敢用明晃晃的手段来对付自已。若真是在龙安府被人下黑手杀了,那可是冤哉枉矣,说理儿都没处说去。
  而其二则是,他之所以这么做,正是为了向所有人宣告他和董鸣长之间的关系,正是要告诉那些有心之人:我,闻安臣,也是有来头的!我赵记大车行货运分行,也是有靠山的,想欺负我,先掂量掂量自个儿有几斤几两!
  闻安臣相信,在这府衙之中发生的事情,用不了多久便能传遍整个元武县,整个龙安府。而那些有心人,自然会得到消息。
  大堂之中,站着的那些衙役瞧见这一个年轻人,却是忽然从下面的人群中越众而出,向堂上走来,顿时便纷纷喝骂阻止,喝道:“哪儿来的小崽子?赶紧滚下去!”
  话音未落,董鸣长便是高声道:“让他过来,这是本官的一位故人,一位小友,尔等不得无礼。”
  “喝!”
  一听到董鸣长的话,众人顿时哗然,看向闻安臣的眼神中,也满是惊疑不定,不知道此人到底是什么来头。


第339章 明升暗降
  要知道小友这个词儿可不能随便用,用小友这两个字来形容他,显然董鸣长是把他当成了和自已一辈儿的人,一个层次的人。是平辈论交,而不是长辈和晚辈之间的交往,也就是说,董鸣长对他是非常看重,所以才会用小友这两个字。
  而看起来,这位年轻人也就是刚及弱冠而已,而董鸣长瞧着年纪起码已经四十多了。以一个刚及弱冠的年轻人的身份,能和堂堂一府知府平辈论交,为对方称呼为小友,这位年轻人,到底是何德何能?他凭什么能够得到这个待遇?
  闻安臣看了一眼那些退下去的衙役,微微一笑,走到堂上,冲着董鸣长拱拱手,腰微微弯了弯,笑道:“董大人,一别经年,别来无恙否?”
  董鸣长能够在此地碰到他,很是开心,哈哈一笑:“一切还好,一切还好。”
  “来来来,此间说话也不方便,咱们先去后衙。”
  说着便直接拉着闻安臣,两人出了大堂去了后衙。
  瞧见董鸣长两人都了离开,围着的百姓有不少便也散去,不过他们不是真走,只是等一个时辰之后再回来看。要说在这儿苦等一个时辰,那也实在是够没意思的,还不如出去消遣消遣。
  那刑房司吏瞧着董鸣长和闻安臣离去的背影,眼中若有所思,心中暗道:“这年轻人到底是什么来路?凭什么能被董大人称为小友?难不成,他是什么官宦人家的子弟?看着倒是像,看那样子,那气度,倒有点儿像是世家子弟。只是这等人物什么时候来的龙安府,我怎么一点儿消息都没有得到?而他,又会不会成为此次这件事的一个变数?”
  这位刑房司吏心中不由得涌起一阵担心。
  但是他仔细想了想,便觉得自已是杞人忧天,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这件案子,便是换做京城中那些破案破了一辈子的刑名老手来做,只怕都是觉得棘手无比,难以判定。
  这么一个毛头小子过来,就算他有来头,就算他是世家子弟,他也未必会破案。而哪怕是他会破案,也是断断破不了这个案子的。
  他想了想,心中便定了下来,只等着一个时辰之后,看知府大人的好戏。
  闻安臣和董鸣长两人去了后衙,分开落座。
  终归董鸣长不是自已的上司,闻安臣在他面前便也少了很多拘束,大大方方的便是坐了下来。
  闻安臣笑问道:“董大人,不知您近半年来过得怎样?我年前收到一封信,不过您也知道,秦州跟京城离得这么远,我信收到了之后,您在信里说的,还是去年七八月时候的事情。我却是不知道您近来如何的,为何又来了这龙安府?可是因为那件案子牵扯吗?”
  闻安臣知道董鸣长此人刚严正直,心胸也开阔,不是那等小肚鸡肠,斤斤计较之辈。自已说这种话,并不会被他认为是嘲讽,或是故意揭伤疤,所以便就这么直接的问了。
  董鸣长在他面前也不会隐瞒什么,叹了口气,道:“没错儿,终归还是因为那件事。”
  当初闻安臣离开京城的时候,董鸣长就是因为这个事而受到了责怪,但却并没有受到什么实质性的惩罚,比如说降职等等。
  但是,这事儿虽然往后拖了拖,但终归还是落到了他头上。
  他在顺天府又当了半年多的推官,然后在七月的时候便被贬为龙安府知府。
  明朝的知府,在明朝这数百年中,其级别始终是在变化的。
  像是明朝初年那会儿,天下所有的府都被分为散个级别,上府的知府为从三品,中府的知府是正四品,下府知府则是从四品。而后来所有的知府又都被统一定为正四品这一级别,但是后来巡抚替代布政使司成为一省之行政长官之后,布政使的品级从正二品降为从二品,于是相应地,知府的品级也从正四品降为从四品。
  所有的知府都是从四品。
  董鸣长担当的顺天府推官,是从六品,他从从六品的顺天府推官,一跃而成为从四品的龙安府知府。
  按理来说,这是升官儿,而且还是高升,因为一次跨越了好几个品级。
  但是若是让任何一个人选的话,他肯定都是会想留在顺天府当推官,而不是来龙安府做知府的。
  顺天府多大?多富庶?多繁荣?而且还是在天子脚下。
  龙安府说是一个府,其实面积跟个大县也差不多,而且如此荒凉贫瘠,又是远离京城,在这云桂川边陲。从京城到龙安府,来往一趟,差不多就得小一年的时间,对于京城中那些官员们来说,去到这种地方,哪怕是升官儿,那也是认为自已是被贬官了。
  他们从来就是对这种事视作畏途。
  而对于董鸣长而言,会把这个事儿看得更重,能够留在顺天府的重要程度,他会比一般的官员更加重视。
  因为他是张居正夹袋中的人物,他是张居正的私人。
  而远离了顺天府,远离了朝廷,便也代表着远离了张居正。和张居正离开这么远,情分自然就渐渐淡了,长期不在张居正跟前,说不定张居正哪天就把他给忘了。
  还想升官儿?还想回京?
  那是做梦!
  所以对于董鸣长来说,被迫离开京城,从顺天府推官变成了龙安府知府,其实是一个相当严厉的惩罚了。
  事实上,董鸣长被贬官这一件事背后,远远不如他现在向闻安臣说的那般简单。本来,以张居正的能力,以张居正的权势,他手下的人犯了这么一个错处,张居正是完全有能力可以遮掩过去的。而事实上,他也的确这么做了。
  或许在张居正看来,这个错处都算不得什么错处,都用不着自已动嘴,自然有手下人会替自已做这些事。甚至忌惮于他的权势,都没有人敢提董鸣长这个错处。但偏偏有人提了,那人自然便是曹一夔。
  曹一夔是主动挑起重审这个案子的人,这件事可说是他推动的,所以对于这件事,他自然就有相当大的发言权。而在破案的过程中,曹一夔和董鸣长这两个人,其实配合得还是相当不错的,可以说是轻松加愉快,两人还时常在一起喝喝茶,探讨探讨案情。闻安臣去推官衙的时候,经常能碰见曹一夔在那里。
  连董鸣长都没有想到,案子刚一破完,曹一夔便翻脸了。
  曹一夔直接上奏弹劾于他。
  大明朝的官场,很多事是不能拿到明面上来说的,很多事在拿到明面上来说之前,都已经在私底下有过一番沟通,角力,博弈。在私底下实在是解决不了的,或者是实在是谈不妥的,两方意见相差过大的,才会拿到明面上来说。
  但曹一夔这一次完全不按套路出牌,根本就没有给董鸣长和张居正私底下解决这件事的机会,直接就捅出来了。
  他是巡按御史,而负责的范围又刚好是直隶这一块儿,所以他管这个事儿,算是正当管。而他弹劾董鸣长的那些罪行,也确确实实是有的。有理有据,让人想反驳都难。
  若是把董鸣长换作其他一个没有什么背景的官员,被曹一夔这么一弹劾,直接就会被处置了,少不得一个贬官是有的。但董鸣长的背后毕竟有张居正,张居正岂能坐视自已的门生子弟就这么轻易的被人给赶出京城?
  再说了,曹一夔弹劾董鸣长,简直就是在打他的脸,他可是不允许曹一夔这么轻松得手的。
  于是张居正暗地里开始发力。
  只不过,曹一夔背后也站着一个人,便是张四维。张四维正好是想通过董鸣长这件事来引出张居正,来打击张居正的权威,至少也是要让小皇帝对张居正不满之情更胜。而张居正就是明着要袒护自已犯了错的门生子弟,这正好是落入张四维的圈套之中。
  小皇帝现在年纪也不是那么小了,对于谁犯了错,谁说的是实话,还是分得清楚的。现下张居正摆明了要袒护有错之人,自然就会引起小皇帝的不满。
  只不过现在这会儿,无论是张四维,还是万历皇帝,都没有正面抗衡张居正的能力。小皇帝不满也没用,到最后拖了差不多有半年,对董鸣长的处置终于下来了,这也是三方妥协的一个结果。
  董鸣长看似升官儿了,但却被赶出了京城,被撵到云贵川边境一个小小的龙安府来当知府,这么一个结果,是三方倒还都可以接受的一个结果。
  说起来,董鸣长官阶终归是提升了,毕竟是升官儿了,张居正也没有落了面子,也向外界证明他是可以护得住他的手下人的。而董鸣长终归是被从京城赶出去了,对小皇帝来说,他也觉得董鸣长是受到了一些惩罚的。而对于张四维来说,张居正在这件事上表现出来的强势、强硬,以及蛮不讲理,也引起了小皇帝的不满,张居正这么做正好是落他下怀。
  如此,这个处置可谓是一举三得,背后却是复杂之极。
  这也是为何董鸣长升官儿的同时,却是被赶出京城的原因。
  而董鸣长虽然没有明说,但闻安臣也已经察觉出来了,他一听关于董鸣长这个处置的时候就觉得有些不对劲儿。
  董鸣长升官了,按理说这是喜事,而背后有张居正的支持,如果他不离开京城,便可以直接入朝堂为四品大员。而若是他离开京城,则是应该会去非常富庶,非常大,经济比较发达的那些府去当知府。
  而现在升官儿的同时却是被赶到龙安府来了,这是升的同时压一下,褒奖的同时贬一下,这事儿就很有意思了。
  他对此事也有所耳闻,最起码曹一夔弹劾董鸣长这件事情他是知道的,因此他想了想,大致便已经猜出来一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213页  当前第1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66/21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刑侦大明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