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甚至他都有些着急了,赶紧挥着手上的枷锁,发出一阵哐哐的声音。
那位不速之客嘴角露出一抹微笑,转过身来,又走到纪司明面前,他低头俯视着他,低声道:“纪大人,你这又是何苦呢?”
纪司明不说话,只是拿眼睛瞪着他。
第292章 布局
这位不速之客似乎想到了什么,忽然从怀中取出一样东西来,却是一个油纸包。这油纸包外面还用麻绳拴了,他把麻绳解开,而后把油纸包一层一层的剥开,随着他的动作,里面传来一阵浓郁的香气。
纪司明的眼睛忽然间瞪大了。
这香气他太熟悉了,这是刘家老店卤的猪蹄儿的味道。当初他还在衙门里头当刑房司吏的时候,最爱吃的便是刘家老店卤的猪蹄儿,每次下值的时候,都要顺路去买上一份。这个习惯维持了十几年,一直都没有变。
他的一双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位不速之客手中的油纸包,盼着他快一点,再快一点,赶紧把这些油纸剥开,赶紧露出里面的卤猪蹄儿来。
只是那个人似乎根本听不到他的声音,感觉不到他的期盼一般,依旧是慢条斯理,一点一点儿的剥,完全不着急。
其实他一直都留意着纪司明的眼神,瞧见纪司明眼中流露出的那种期盼焦急的神情,忽然心中感觉有些悲哀。曾几何时,这位纵横秦州也算得上是一号权势人物的纪大人,竟然会落魄到见到一份儿卤猪蹄儿都迫不及待,露出这种神情的地步。
真真是造化弄人。
终于,油纸包被他给拨开了。
果然,正如纪司明所猜测的一般,里面就是卤猪蹄儿,是刘家老店的卤猪蹄儿。
他喉咙中发出‘呵呵’的响声,双手情不自禁地向前伸,就想将那猪蹄儿抓在手中。
只是就在他的手快要够着的时候,那位不速之客的手却是往后一缩,纪司明刚好抓了个空。纪司明急了,一双眼睛布满血丝。恶狠狠的瞪着这位不速之客,双手胡乱挥舞着,喉咙中发出一阵如野兽般的低吼声。
“想吃吗?”
不速之客轻声问道。
纪司明连连点头。
“想吃,那就好好听话。”
不速之客轻轻一笑:“纪司明,只要你好生听话了,以后你每天都会有好吃好喝的,每天都会有刘家老店的卤猪蹄儿吃。你的头发胡子都会有人替你打理,也会有人给你洗澡,让你住得舒服一些。不用再睡在这肮脏潮湿,一挤能挤出水儿来的稻草上,而是可以睡在温暖干燥的被褥上。从此之后,每天你都能吃的舒服,过得舒服,一直到死,怎么样?”
纪司明已经完全被卤猪蹄儿的香气给刺激的大脑快不能正常运转了,只知道连连点头,只知道赶紧答应眼前这个人的条件。从此之后,就能天天吃上这卤猪蹄儿了!
不速之客微微一笑,把手中猪蹄儿递了过去。
纪司明赶紧一把抢过,双手持着,用嘴撕咬着。他咬下一大块来之后,极其香甜地咀嚼,汤汁四溅。
不速之客也不着急,等他吃完之后,方才很是耐心地微微一笑:“纪司明,过几日若是有人提审你的话,你只需要这样……”
他压低了声音,凑到纪司明跟前儿低声说了一番话。
一刻钟之后,他走出了大牢。
赵四正自在外面等着,看了他一眼,沉声道:“事情办完了?”
“嗯,办完了。”
不速之客拱拱手道:“有劳赵大人了。”
赵四摆摆手:“你快些走吧!别让别人瞧见了,平添许多麻烦。”
不速之客不再说话,只是点点头,而后转身,快步离开。
赵四瞧着他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
今日之事,他为那个人手下的人行了方便,却不知道对他来说,又是福是祸?只是他清楚,若是今日自已不给这人行方便的话,只怕就看不见将来是福是祸了,立刻就要倒霉。那个人的手段,别人或许不清楚,别人或许会小看他,但他却是知道的很清楚。
他可不想重蹈孙阿七的覆辙。
不速之客离开了大牢,而后把手中一直提着的那个包袱解开,从里面取出来一件儿宽大的斗篷穿在身上。他低着头,整个面目都被隐藏在斗篷那宽大的阴影里。若是不站在他面前盯着他瞧,是瞧不见他长什么样子的。
他贴着墙角,脚下极快,很快就离开了州衙。
一刻钟时间之后,他回到了一处宅院,却赫然是闻安臣的宅邸。
原来此人,正是陈氏四兄弟中的老三,陈仲。
院落之中,闻安臣正自站在一株花树之下。
冬日万物萧疏,花朵也早已凋零,只剩枯枝败叶。闻安臣却是站在那儿瞧得津津有味儿,好似能从这花树上看到花开花落,枯荣一世一般。
陈仲走到他身后,低声道:“老爷,事情办妥了。”
闻安臣回头看了他一眼,轻轻点头却没有说话。他负手望天,长长地吁了口气。
四处布局,此间一处,已经妥善,就是不知另外那三处进展到什么程度了?
另外的三处布局之中,其中一处便是在王家村,而另外两处,则是都在秦州城外一处,城内一处。
是夜,秦州城东,十里坡。
十里坡,就在秦州城东十里,因着此处不是平地,而是和丘陵一般一片绵延的土坡的缘故,故得此名。
十里坡是个镇子,规模不算太大,却也有二三百户人家。这会儿已是深夜,十里坡所有人家都已经入睡,位于镇子东头儿的一户人家也不例外。
这户人家的宅院规格颇大,前后两进的院子,都是青砖麻石建成,建的也是颇为的气派,一看便知,这户人家颇为殷实,是很有些银钱的。这户人家家主姓刘,乃是前两年刚刚落户在这十里坡镇的。
据说这刘家的家主,之前乃是秦州巡检司的一位官员,在秦州巡检司干了十几年,很是积攒了不少家当,十分之丰厚。三年前,正是他五十岁知天命之年,却在那年得了一场重病,折腾了半年多方才好过来。用药用了无数,虽说没什么大碍,但身子骨却彻底的垮了下来。而且经过这一场大病之后,似乎也有些心灰意冷,也不愿意再在那官场沉浮了,便辞了官职,带着这些年积攒的银子,回到十里坡镇。
他家就是十里坡镇的,只不过本来不住在镇子上,而是住在镇子下面的一个村子里。
这位巡检司的官员衣锦还乡之后,便举家搬迁到了镇上,在镇子旁边买了一百亩上好的水浇地,雇了些佃户耕作,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悠哉游哉。镇子上的人见了他,多半都会称呼一声刘大官人,以示尊重。
刘大官人虽说是做官的,但似乎除了跟巡检司的那些同僚之外,跟其他秦州城的官员都没什么交集,也没多少人来拜访他。而刘大官人得了一场重病之后,也十分注重养生,家里素来是睡得早起得早,这会儿他家也早已一片漆黑,所有的灯都熄灭了。
但就在此时,有两个黑衣人摸到了刘家的墙外。
两人对视对视一眼,而后其中一人靠着墙,扎马步站定,双手握紧,垂在小腹之前,手心朝上。另外一人后退两步,一个助跑,一伸脚,重重地踩在他握紧的双手之上,扎马步的男人如同木桩一般,纹丝不动。助跑的男人却已经是借力跳了起来,而后又在他的肩膀上一踩,整个人跃起数尺之高,便已经双手扒在了院墙之上。他上了院墙之后又把下面扎马步的人拉了上去,两人便翻入了这院子之中。
他俩很快就来到了内院儿的正房,两人来到窗下,极其小心地将窗子撬开,而后翻身跳了进去。
很快屋子里便是亮起了一抹灯光。
灯光燃了起来,也照亮了屋子里的情况。一男一女,两个五十余岁的人,正自躺在床上熟睡。他俩睡得很熟,以至于那两个人悄悄潜入进来发出的动静儿都没有惊醒他们。而此时灯光点燃,似乎感到有些耀眼,睡在里头的那个男的,方才眼皮子颤动了两下,而后缓缓的睁开了眼睛。
这个时代,男的都是睡在里头的,因为若是女的睡在里头,男的睡在外头,晚上若是有什么事——比如说起夜——的话,未免就要从男的身上跨过去。而在这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这是对男人的不尊重,所以这个时代都是男的睡里头,女的在外。
这个男人睁开眼之后,一开始还有些恍惚,只觉得屋里什么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看不大清楚,他揉了揉眼睛方才看清楚屋里的情况。屋中灯光已经点燃,而两个黑衣人正站在自家床头,瞧着自已。任是谁大晚上的睡到一半儿,猛然惊醒之后,却是瞧见两个黑衣人站在自已旁边,只怕都会吓得够呛。
此人也不例外,他顿时脸色剧变,张口便要呼喊。但他却没有喊出声,因为两个黑衣人齐齐拔刀,两柄利刃,一柄落在他的喉咙上,一把落在他身旁那妇人的喉咙上。冰凉的刀锋刺激着喉咙部的皮肤,以至于那儿都泛起了一层细密的鸡皮疙瘩,也让他浑身一紧,硬生生地把这声呼喊给咽了下去。
其中一个黑衣人压低了声音道:“刘大官人,今日我等前来,并无恶意,你若老老实实的,咱们定不会伤你。你若是意图反抗,或是叫人,那我们兄弟二人也只能不客气了,今日便要了你和你夫人的性命,你自已看着办吧!”
第293章 三年前的案子
刘大官人也是识时务的,赶紧点头,低声道:“你们有什么话尽管问就是,切莫伤我二人性命?”
方才说话的黑衣人笑道:“刘大官人倒是识趣儿的。”
刘大官人干笑一声,没敢再说话。
这两个黑衣人把利刃从他们俩的脖子上挪开,而此时刘夫人也苏醒过来了,她身体素来不好,胆气也比较弱,平时听到惊雷之声都会害怕,这会儿见到这种情况,更是吓得差点晕过去。刘大官人生怕她发出声音,引得这两个凶徒起了杀心,将他们俩直接宰了,赶紧将她抱在怀中一番安慰,好一会儿之后刘夫人方才恢复了平静。刘大官人沉声道:“你们想问什么就尽管问吧!”
“我等今日是为了三年前那一桩疑案而来。”
最开始说话的那个黑衣人沉声道。
‘三年前’、‘那一桩疑案’,这两个词一下子就跳进了刘大官人的耳中,让他想起了什么似的,顿时脸色一白,手指着他们两个,颤声道:“你们,你们说的,难道是那件事?”
“那一件事?这件事是什么事?”
黑衣人轻声道:“刘大官人,您是不是已经想起来了我等说的是什么?”
“我的说的,便是王少儒的女儿自缢而死这一件事。”
“果然,果然是这件事!”
刘大官人伸手指着他们,颤声道:“那女人果然阴魂不散,她找回来了!”
“果然呀!事情过去了三年,我本以为,我躲到这里已经能够躲过去了,却没想到她最终还是找过来了。”
他此时脸上的表情就如同见了鬼一般,口中喃喃自语着。
两个黑衣人中,一个一直开口说话,另外一个则是一直沉默不语。这会儿一直开口说话的那人道:“我们知道,刘大官人,你当初是知道此事的内情的,说吧,把当初的情况都交代清楚,说说事情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
刘大官人苦笑道:“我是说也得说,不说也得说,是吧?”
黑衣人沉默不语,不过显然是默认了。
刘大官人深深的叹了口气,忽然双手捂着脸,竟是低声抽泣起来,口中呜咽道:“我说,我什么都说……”
他果然毫不保留,把当日的事情完完全全的说了一遍,而其中一个黑衣人,便借了他桌上的纸笔,他说一句,便记录一句。最后,等刘大官人说完了,他又从怀中掏出一盒印泥来,走上前去,把刘大官人的右手食指摁在印泥之中,而后又在那张纸上重重地摁了一下。
瞧见他的指印留在上面,两个人才算放下心来,一直写字的那黑衣人吁了口气,将这张纸上的墨迹吹干,放入怀中。
此时刘大官人已经不如方才那般紧张了,而且看起来他也颇有些如释重负的意思。他叹了口气,道:“那一年做下这等亏心事之后,我便生了一场大病。终归是心中有魔障,每天晚上也经常在睡梦中惊醒,不知道多少次做噩梦都是梦见她化作恶鬼来索命。现下这些事情都说出来了,我心里头也舒坦多了。”
黑衣人笑道:“此间之事已了,那就希望刘大官人您今晚做个好梦。”
他顿了顿,忽然又道:“说不得过几日就有官府的人要来请刘大官人您,到希望也刘大官人您也如今晚一般如实回答,若不然的话……”
他这话没说完,不过刘大官人心中已是悚然而惊,知道若是自已不像今儿晚上这班如实回答的话,只怕有的是苦头等着自已吃。
他沉默片刻,而后点了点头,道:“多谢二位提醒,我醒得了。”
两个黑人点点头,从窗子里翻了出去,很快就消失在夜色之中,不见了踪影。刘大官人和夫人对视一样,都觉得今天晚上这一幕如同做梦一般,只是两人再也没有睡意了。
等到第二日早晨,这两个黑衣人回到秦州城中闻安臣府邸的时候,已经变了一个样子。外面的黑衣也早已经脱去,他二人穿着青衣戴着小帽,便如同,这秦州城中再寻常不过的两个大户人家的下人一般。
他们两个进了府中向闻安臣回报,没过多久,闻安臣便离开自家,带着他们两人,匆匆地赶往秦州城的南城。
很快他们就来到一处普通的院子,说起来,这处院子里的主人和闻安臣还是熟人,乃是衙门里头的那个老仵作。老仵作这两年身子骨不大好,已经不怎么管衙门里的事情,需要他去验尸的时候,多半都是由其弟子代劳。
听闻秦州典史闻大人亲自拜访,老仵作的家人不敢怠慢,赶紧迎了出去。闻安臣说明来意之后,老仵作也从病床上撑了起来,来见闻安臣。
而闻安臣说的第一句话就让他神色大变。
闻安臣拱了拱手,微微笑道:“老人家,您最近微有小恙,在下后学晚辈,本也不该打扰您,只不过有一件大事,事关数年之前一起人命大案。俗话说人命关天,在下着实不敢怠慢,便只好亲自上门请教。在下听闻了一件大案,当年验尸的仵作便是您,只不过在下想问一句,为何您前后两次验尸,相隔不过数日,多出来的结论却是大相径庭?此时可有什么隐情?若有隐情,你尽管直言,不必顾虑!”
闻安臣此言一出,老仵作顿时便是脸色如土,整个人摇摇欲坠,几乎就要倒下。
闻安臣瞧见他这般样子,也有点不落忍,沉声道:“老人家,我知你当初这般做,肯定不是出于本心,定然是有人逼迫。不用担心,你跟我直说就好。现在有我在,没人能奈何得了你,有什么话你便如实说来,让当年那案子水落石出,让当年那凶手不再逍遥于法外,这便是一件莫大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