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惊悚悬疑,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盗墓笔记:雨村笔记_分节阅读_第61节
小说作者:南派三叔   小说类别:惊悚悬疑   内容大小:301 KB   上传时间:2025-03-05 23:27:30
  “他说,土地是雄厚的,是善于馈赠的,农民对土地最深的依恋,从来都是从土地上获得的馈赠,也就是地里长出来的那些美妙的食物和资源。这些馈赠不是用钱买来的,是人这种生物最早的生活方式。因为我已经习惯用钱来换取东西,已经不理解土地对人的意义了,所以我得重新试着去寻找这种喜悦。”
  胖子沉默了一会儿,也没做评论,只是说道:“那我等你从地里拿馈赠回来。”
  我看了看闷油瓶,他很认真地在处理竹篦,他应该已经非常熟悉从土地中寻找直接的馈赠,于是我悠悠地说道:“行,从今天开始,我们活得接地气一点。”


第167章 雨村笔记 田园篇(58)
  那天晚上,我查阅了很多有关“繁竹索引”的资料,这些资料非常晦涩难找,直接搜索根本查不到,只能在老书的电子扫描件里看到。
  我也由此知道了“繁竹索引”中的“二十四桥”比较适合旱季,“烟雨竹廊”则比较适合雨季。如果在旱季使用“烟雨竹廊”,就会导致蚂蚁因高温而窒息。还有一种叫“探骊获珠”,是用弯曲的竹子在水下的泥土里给蚂蚁搭桥,可以躲避台风——不愧是岭南人的方法——不过这种方法只在汞橘林中才会用到,需要非常仔细地进行搭建。
  在那堆资料里,我还惊讶地看到了关于那个东北抠脚大师的一些信息——当然并不是在老书里,而是在一些相关联的新闻里。
  那是一篇只有豆腐干大小的新闻,说他家从祖上一直到他这一代都是研究蚁戏的。蚁戏属于玩虫的一种,先在沙地中搭建出各种地形,让两窝不同品种的蚂蚁各执一方,分别给它们插上将帅旗,引两方进行交战。围观的人则纷纷下注,还会如刘邦大战项羽般日日播放战报,直到一方剿灭另外一方才会兑现赌资。
  还有让双方大将通过一个竹片1V1单挑的,相比之下,这种单挑模式更为热闹和激烈。
  想想也很有意思,小时候我也做过统率蚂蚁大战的梦,如今,蚁戏的传人变成了一个抠脚大师,也是让人唏嘘。
  虽然查了很多资料,但我发现除了“二十四桥”之外,还是什么也不会。最终,我决定先好好练习大师教的基本功。于是第二天,我们三个先去后山砍了些竹子,开始在田间一点一点地搭建“二十四桥”。
  做完第一亩田的“二十四桥”后,我直接把它命名为“地震之后”,因为所有的桥都是歪七扭八的,看上去似乎在给蚂蚁制造难题。但大师教过我们,在蚂蚁巢的四周挖几条小水沟,只留出桥口,蚂蚁就会自然而然地顺着桥行动。
  等全部弄好了之后,蚂蚁果然开始顺着我们造的地狱之桥往稻田里爬了,我和胖子两个人犹如上帝一样,如痴如醉地看着自己建设的世界,喃喃自语道:“真的有用欸,真的爬上去了。”
  小蚂蚁们顺着“二十四破桥”,慢慢进入稻田之中,这些竹篱丝穿过一茬一茬的稻苗,让蚂蚁们得以在稻田中纵横捭阖。
  去吧,我的勇士,我在心里中二地喊道,去狩猎吧,去拿取你们的荣耀,你会进入英灵殿的。
  后来,桥建得越来越好,第一天结束时,我们大概完成了五分之一的面积。回去前,闷油瓶看着我,似乎想知道,在土地里劳动一天后,我会找到什么奖励。
  我说:“刚开始,就用小时候干过的事情,来取悦自己吧。”
  所谓小时候干过的事情,就是在田间挖野菜。这里的野菜指的是一种特定的植物,我并不知道它的名字到底叫什么,从小到大,母亲一直称它为野菜,我们基本上都是用这个菜来包馄饨。
  把野菜和鲜肉一起切碎后,包成薄皮馄饨,吃起来非常鲜美。
  我无法形容这种野菜馄饨的味道,我向来对鲜肉大馄饨中的肉味持保留态度,认为只有被野菜中和了肉味的肉,才是真正的香。
  早在我第一次来到这块田地的时候,就发现田埂上长着很多野菜,小时候家里的长辈只要看到这个菜就会挖走,我之所以没有遵循这个传统,是因为在记忆中,这种野菜挖回去之后,基本上只够吃一顿。
  我那时还没有接受自己已经拥有了一块地这个事实,总觉得挖野菜这种行为,就像是窃取了什么东西一样。
  如今我终于可以非常坦然地带着他们两人去挖野菜,闷油瓶自然是会的,我觉得几乎没有他不知道的野味,胖子对此就比较新奇了。我们顺着田埂,挖了大概够吃一顿馄饨的量,带着回了村屋。
  回去之后,我们在水龙头边上一边闲聊一边洗菜,胖子去取了臊子,剁碎后和野菜混在一起,包成一个一个薄皮馄饨,然后到灶台开始生火烧水。
  和记忆中的一样,出锅的馄饨只够我们吃一碗。
  野菜混在肉里,透过馄饨皮呈现出一种像葱花一样的墨绿色,我咬了一口,和小时候的味道一模一样。
  三个人互相看了一眼,我忽然觉得无比幸福,这就是土地的馈赠吗?
  似肉非肉的口感冲击着我的味蕾,我还没反应过来,一碗馄饨就吃完了,就连那种遗憾和怅然若失感,都和小时候一模一样。
  我把馄饨汤也喝得一干二净,汤里带着一股野菜的味道,仿佛是一种余韵。
  胖子一边仔细品尝,一边频频点头,说道:“不错,不过我们弄那么多野菜,基本上一半的田都被扫荡过了,也就吃这一顿,看样子所有的野菜只够我们吃两顿的。”
  而且只在秋天有,我心说。这种味道,弥足珍贵,作为我第一次从土地中取得的馈赠,甚至可以加入我们私房小厨的菜单了。
  可惜,这道菜永远不可能上喜来眠的菜单,我之前吃过人工种植的野菜,完全不是这个味道。
  所以,我们一年只能吃两顿吧,想想又觉得有些难过。
  不过,每天都是不一样的,我安慰着自己,明天继续探索这块土地,争取试一试365天不重样。


第168章 雨村笔记 田园篇(59)
  我们花了四天时间,才把“二十四桥”全都架设完。等最后一块田完成之后,我再去看第一块田,发现虽然搭得惨不忍睹,但很明显,稲飞虱几乎已经看不见了。
  所有的“二十四桥”都是连通到对面的蜂箱的——其实放置好蜂箱之后,我就再也没有靠近过,我其实很不喜欢靠近蜂群,这些蜂箱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事实上,到达蜂箱的蚂蚁并不多,大部分蚂蚁都消失在了稻田中,隐藏自己,建立功绩。
  尽管知道蚂蚁肯定会生效,但没想到会那么有效,我发现不光是稻飞虱的成虫,就连它们的卵和若虫也都不见了。
  现在只能在某些稻苗的根部,看到稻飞虱产过卵的痕迹。
  我和胖子干脆把灯去掉了,事实证明,用灯吸引虫子的方法不管用,而且灯的损坏率很高,但蚂蚁却能事无巨细地清除掉一切。
  那几天,我还从田里弄回来一些井虾,这种小虾米很小,是纯白色的,犹如玉一样,基本上都是顺着水游下来的,数量很多。我用一个簸箕,在稻田的边缘绕了几圈,就兜上来大概一盘的份量。
  回去之后,把它们洗干净,放在盆里吐完泥,加点白酒白灼,吃起来一点腥味都没有。
  虾端上桌后,再配上一碟香米醋,我们三个人开始精细吃虾。
  胖子这次是不满意的,对他来说,这些东西都属于封建糟粕,补充的蛋白质还没他耗费的体力多。因此他就是蘸了醋之后,直接当炸虾干嚼,觉得没什么爽感。
  闷油瓶会把虾头咬掉,再吃掉整个虾身,而我则会直接在嘴巴里把虾壳剥掉。
  对从小吃水产的人来说,用舌头处理虾壳和鱼刺是轻而易举的事。我可以在吃一块巨大的鱼肉的同时,把里面所有的鱼刺保存在口腔的某个位置,等鱼肉全都吃完之后,再一次性把骨头吐出来。
  当我发现连闷油瓶都做不到这一点时,不由得心生一种南方人的优越感。
  这对于胖子来说,简直就像是书里所写的江南糜烂生活,而我就是娇生惯养的登徒子。但小醋白虾,从小就是我家餐桌上的一道风景,父亲一个人带我的时候,往往就是一小碗饭、一碗小白虾和一碗醋。
  我还从田里弄回来过两条黄鳝,个头不大,吃肉有点困难,胖子就烧开水,加了一串大蒜和咸肉,煮了一锅鳝筒咸肉汤。这种汤的关键,是要把大蒜的味道煮到完全消失,吃起来就和杏仁豆腐一样。
  那一碗白汤,我记忆犹新,就着一连吃了好几碗饭,没吃过的话,是很难形容那种味道的。
  而且我们没有吃鳝筒,胖子把它们裹上面粉,直接连汤底一起油炸了,又炸了些葱花,放进猪油拌饭里吃。
  这算是一个热量炸弹,但味道很不错。虽然我提出抗议,说应该用汤底下面,但胖子坚持说既然有了猪油,就必须吃拌饭。
  当然,所谓的365天,天天不重样,很快就失败了。田里有很多东西可以吃,但我们总不能天天都在田里待着。
  大概又过了七天,当我再次回到田里的时候,发现“二十四桥”的工艺还是非常强悍的,稻苗没有遭到任何损害,蚂蚁彻底解决了病虫害的问题。
  不光是稻飞虱,什么虫子都没有了,只剩下蜜蜂还在。
  但最让我高兴的是,稻子开始抽穗了,这意味着稻子开始变得强壮,我们有更多事情可以做了。
  丰收,似乎有望了。
  那一天,我们的收获是四五个不知名的蛋,也不知道是不是蛇蛋,胖子想了半天,最终决定还是不吃了,放回原地。
  稻田抽穗后,稻田就变得更加漂亮。我让胖子和闷油瓶站在两边,撑住他们的肩膀,双脚离地眺望远处。
  是时候规划规划观景台了,我想着,青山已老,白鹭横空,这里很快就会进入到深秋最美的时候。
  我的朋友们,马上也要来了。
  哎呀,胡萝卜!我忽然想起小花的话,从他们两个的肩膀上摔了下来。


第169章 雨村笔记 田园篇(60)
  我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是一个问答网站的页面,上面的问题是:如何快速种出胡萝卜来。
  胖子坐在我书桌旁边的懒人沙发上,一边磕着瓜子一边说道:“胖爷我去农贸市场给你买一点不就得了,到时候给丫寄过去,我就不信他能吃得出来。”
  “解雨臣没那么好糊弄。”我给自己泡上一杯茶,来到窗前,闷油瓶正躺在院子里闭目养神,还有一点点天光从池塘里反射出来。
  “怎么,他是皇帝舌头?”
  “他会到地里来亲自拔萝卜的。”我说道。
  “大忙人怎么可能有时间。”
  “你不懂,他提过的事情,就一定会记得并亲自验证。”我说道:“虽然当时他似乎只是随口说说,但事后你就会发现,他是认真的。”
  “也就是说,他是认真地想吃萝卜?”胖子显然不相信。
  “是的,看似是在闲聊,但到了最后,他就会告诉你,当时确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这个人就没有闲聊的习惯。”我说道。
  “那我买点胡萝卜现在埋下去?胡萝卜没那么好种,你也看网上的答案了,短期内不可能速成,入冬之前要是成熟不了,你就得搭大棚。”胖子说道:“干脆就去镇上买点埋在地里,等他来了带他去挖就好了。”
  “那叶子怎么办?”我悠悠问道。这么做肯定是不行的,但胖子说得对,现在种胡萝卜的话,等成熟的时候,已经入冬了,它们可能全都会被冻死。
  “那你可以告诉他,我们这个是新品种,叫做拇指胡萝卜。”胖子说道:“我们现在种,等他来了就拔,不管有没有成熟。”
  倒也行,虽然我知道瞒不过解雨臣,但总归可以让他体验一下田园生活。
  这事儿就算讨论完了,胖子说他明天就买种子去,但到底种哪儿还得想想办法。毕竟田地被那些从山上移植过来的灌木浆果树包围了,果树已经开始出果子了,不好再去动它们的根基,得找找其他地方。
  “你怎么知道他一定会来找我们?”胖子忽然问我。
  我回头看着他:“你觉得他不会来吗?”
  “他和瞎子在做一件大事吧,我咋觉得他们今年不一定能来呢?”胖子说道。
  我陷入了沉默,竟然还有点嫉妒。
  以前都是我们三个做大事,其他人担心吧。
  等天黑透之后,我拿出了速写本,开始在上面涂涂画画,打算设计一个能容纳足够多朋友的观景台。
  我忽然间有了一个欲望:希望秋收的时候,所有人都能来。
  都来替我收割水稻。
  我就用村里流水席上的大锅,像过去地主对待长工们那样,给他们烧板栗排骨,等他们吃饱了,就去田里给我割水稻。
  我记得过去的长工只能在割水稻之前吃几顿肉。
  我还要建一个很大的观景台,在开始劳作之前,所有人在观景台上席地而坐,欢享盛宴。我要让他们品尝我这里的各式野味,畅饮我们自己酿的酒,欣赏这里美好的风景。
  我不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但刚才胖子的话,让我忽然生出一种情绪:我希望有尽可能多的人,来这里参加这场聚会。
  这种情绪不知道从何而起,或许是因为我的邀请,可以把他们从各自的危险境地中拉出来,暂时在我这里获得一些安全的时光。
  我撕掉了原本画着一个小观景台的草稿,重新开始画一个更大一些的——因为我忽然意识到,我认识的人也不是很多嘛,不用大得夸张,但起码要比我之前想的那个仅供三个人勉强坐着洗脚的台子大。
  邀请谁呢?
  我的手在纸上画着,脑子却开始神游天外,想着邀请函该怎么发。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73页  当前第6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1/7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盗墓笔记:雨村笔记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