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770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第八百七十一章 左边是政务、右边是军务
  奏疏制度改革以后,皇帝以密旨和全国大臣进行‘私密通话’。
  像是边镇总兵官接连抵京这种敏感信息,先前都是保密的。
  这样可以暂时拖住一两个月。
  虽说现在九边安定,但朱厚照做事情已经习惯性严谨,不能在涉及到军队方面还马马虎虎,随便搞搞。
  这也就使得每个总兵只以为是皇帝密宣他们入京,而根本不知道其他边镇的情况。
  就是这个小小的奏疏制度的改动,对于君主权力的加强那是空前的。
  包括在京的大臣,他们也完全不知道皇帝忽然宣调多位总兵入京,直到这些人出现在京师。
  这个事情让不少大臣感到震撼。
  天子以如此方式治国,全国上下的情况都在天子一人手中。
  侍从室虽然辅助皇帝做些文字工作,但那几个人根本没有内阁阁老那样的政治能量。
  换句话说,君权已经无可制衡。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想要与皇帝对抗,那么必然是要联手密谋,甚至要经过长期的准备策划。
  你不可能一人忽然跳出来说,天子无德,反了它丫的。
  现如今,哪怕是弹劾一个大臣,那也是朱厚照让他有动静,他才有动静。
  因为他可以选择不把奏疏公开,
  如此,则一封封骂人的奏疏就失去了意义。
  更没有大臣敢宣扬,说大伙来看看,我给皇帝上奏了这些……
  当然了,最终还剩一个当庭弹劾的办法,不过要闹到这个程度,事情就大了,所以数量并不是很多。
  总归是那帮文人骂来骂去的小事被根治住了。
  对于这次军制改革,朝中的大臣就有这样的感觉,
  总兵入京、国公也入了宫了,天子已经商量出了一个大致的方向。
  相当于是绕过了他们。
  这便算了,但此次军事改革,这一个个大军区划分的,个个实力强劲,一直下就戳中了文人的小胆子。
  消息才刚传出去一天。
  顾人仪就匆匆递条子入宫,
  见了面就慌不跌的和皇帝说,“臣有耳闻,陛下欲分区建军,沿国境屯精兵数十万!陛下,微臣以为此举万万不可啊!”
  朱厚照提着毛笔蘸了蘸,淡淡的说:“大明卫所制已经败坏,朕虽勉励维持,但最多三十年,边军战力必定羸弱不堪。朕划分兵种,集中钱饷武器,大练精兵。将来才能在国与国的争端之中战无不胜。”
  “微臣明白陛下的意思。可陛下想过没有?若陛下军区所设不多,则这三两军区因集中大量资源而实力强盛,极易尾大不掉。可若陛下多设军区,则国库不堪重负,亦不能长久。更让臣担心的是,一旦国库不能支撑,逼迫朝廷让各军区自身解决部分钱饷,那便是有了安史之乱再现之危啊!皇上!”
  顾人仪一脑袋磕在地上。
  应该说是很真挚的。
  “义山,你说的,朕都知道。朕就算没有学贯古今,但唐朝府兵制崩溃、安史之乱大乱天下的这段历史朕还是读过的。”
  唐末时期,藩镇割据。
  大唐的士兵就是农民,忙时务农,闲时作战,没有军饷,甚至盔甲武器都要自备。
  这就导致地方藩镇不再依赖中央政府,控制力随之减弱。
  所以到了宋朝,赵宋就是再难,他也要自己供应军队。
  可宋朝吸取了这个教训,难道就千秋万代了吗?
  “那陛下为何还要如此,臣实在不能理解!”
  尤址急了,“顾阁老,可不敢与皇上这样说话。”
  “无妨。”朱厚照举了一下手,“李唐的错误朕不会犯,今后各军区的粮饷一律由朝廷供应。同时,朕也不会使一将长期驻守于同一个军区,大体上五年一调,可成定例,以免将兵同体,无视朝廷。通过这样的办法,可大大限制军区将领对于军队的控制。
  第三,朕还会挑选文官入营。对士兵进行政治、历史和世界局势教育。文官和武将为同级,互不隶属,只是分工不同。”
  顾人仪急道:“文武不和,因人费事,岂不是更加混乱?”
  “朕说了,是分工不同,互相不得干涉对方的职权范围,虽说会有扯皮推诿,但为了让你们更安心,也只得做此牺牲了。”
  “陛下想要如何分工?”
  “武将负责怎么带领士兵打仗,文官负责怎么教会士兵生活。简单的说训练、作战归武将,忠诚教育、后勤补给归文官。如此相互牵制,不使一人掌握全军。”
  顾人仪冷静了一点,
  这么说来,管后勤的没办法调动军队,能调动军队的不能擅动物资粮草。
  不对!
  “陛下,若是奸臣狼狈为奸,相互勾连呢?”
  朱厚照问:“他们平时官职相同,勾连起来,谁做主公?这是一个问题。至于说真的碰到两个臭味相投的,那也没办法,这世上没有万全的制度。”
  “为何没有监军?”
  他说的是太监。
  朱厚照看了看尤址,“要不你们也派个人?”
  “奴婢们自然是听皇上的。”
  其实他不太喜欢太监作为监军,不过明朝一直有这个传统,而且这样改动其实有风险。说实话,如果是大军区,下辖15万这种部队,一旦向中原横推还是很麻烦的。
  当然,他会严格限制太监的权力。
  这样一个军区里存在着三方势力,要有一个人能够协调另外两方跟着他造反,也是不容易的。
  也是难得,
  一个文臣竟然给太监揽了权。
  这其实就是政治。
  这之后顾人仪逐渐安静,“陛下行事,向来思量周全,是微臣冲动,请陛下治罪。”
  “起来吧。朕还能分不清谁是为朕好,谁是为朕坏?”
  顾人仪心中微微一暖,“谢陛下。”
  “这次改制先从京营开始,以后就没有京营了,只有京师卫戍军区,共计五个军,分戍不同的方向。在朕的设想中,这是天底下最大的军区,军区总兵由国公担任,各卫所军指挥使全部为陆军学院出身,他们平时统兵,但不能随意调兵,也不得随意擅离防区。京师不失,天下就乱不了,你放心吧。”
  除了京师卫戍军区,目前已经确立的还有三个军区,分别是河套军区,下辖两个军六万人;新疆军区,下辖两个军,六万人。
  另外一个就是海军,也是一个军区的规模,兵员控制位为六万。
  这样算下来,部队规模就已经是33万了,是个很庞大的规模。
  如果按照每人每年10两银子计算,光是军饷就是330万两。
  再加上武器弹药、粮草马匹供应等,一年的军费会直接超过600万两。
  这还没计算全国其他地方驻防的乙、丙两级部队。
  换句话说,大明的军费会在短时间内达到800万两左右,大概是占现在岁入的20%。
  属于养得起,且发生战争拉高投入时也能将就受得了的程度。
  其实军队的战力说到底就是由财政控制的,一个封建的财政制度,养不活近代部队。一穷二白还谈战斗力,做到的那个人已经接近神明了。
  所以,本来按照道理辽东、西南、南方都应该成立军区的地方都还未纳入考量,因为这些地方暂时没有高强度战事的危险。
  那就先维持现在的模样,不加大投入。
  甚至还有可能被裁撤一些卫所。
  其实对于河套和新疆这样分别承担向北、向西的军区来说,一旦出兵,他们的兵力不会只有这些,按照现在的朝廷制度,少数部族的部落必须要出兵配合明军进行作战。
  哪怕出三万人给运送粮草,也是个很大的帮助了。
  此外,北方有了这样的重兵力以及国界线的不断拓展,九边的重要性自然是会下降。
  比如说榆林,出去两百里仍然是国内,你屯重兵在这里有什么意义?
  不过朱厚照还没有打算完全取消,至少大同、宣府两处京师门户还要保留,但其他边镇肯定会面临兵员不断减少的局面。
  但这并不衰退。
  朱厚照已经计划好了,第一个试验的地点,就在哈萨克汗国,从现在开始改动,一年多的时间六万人全部到位,再进行必要的训练理顺上下关系。
  接着就要看他们的了。
  朝堂上,
  顾人仪之后,陆陆续续的也还是有大臣入宫来劝皇帝。
  皇帝尽量耐心,说得通的很好,说不通的随便他。
  而在内阁对面,军机处的牌子也被挂了起来,
  这是一个象征,
  从此左边是政务,右边是军务。


第八百七十二章 举家迁移
  北方的旱灾加上这个冬天的寒冷让日子变得分外难熬,虽说一场雨夹雪让大地润了润嗓子,但地里的庄稼旱死了,没了收成,大部分靠种地的普通老百姓在这个冬天都成了灾民。
  而且从前几个月开始,他们就几乎将能卖的东西全卖了以此来换一些吃的,等到大雪纷飞直接傻眼了,好些人就是单衣挤成一团又一团,
  在县城城墙的角落,在城外的破庙里,在几无人气的破落村庄……
  王廷相身为阁老,也是本次救灾的总指挥,他到各地查看了灾荒之后心里边沉甸甸的。
  由此他也改变了原来对于朝廷出钱、贩运人口的看法。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77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70/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