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658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但父母都有同样的感觉,孩子长大也就不好玩了,秀玉现在像个小大人,反而和朱厚照有些疏远起来。
  敬妃也是个好心的,皇帝因为她怀有身孕了便去看她,她呢看皇帝高兴,而且自己有身子,便略微‘大胆’了些,说:“淑妃姐姐当年生产以后,身体便落下了病根,每逢风雨天气便腰酸腿痛,这些年过得也是不容易。皇上……”
  沈淑妃是后宫中较为忌讳的话题,倒不是说打进冷宫,但天子召见的不多这是有目共睹的,而且每逢节日赏赐,沈淑妃也都排在最末,所有的东西,都是按照后宫的规矩,是妃这一级的给,多出来的便一点儿也没有。
  这几年下来,后宫人数逐渐充实,她见到皇帝的机会就更少了,有时候半年都见不到一次。
  “你有孕在身,不要为这些事情忧劳。朕做事有朕的道理。”
  “臣妾知道,臣妾也不敢冒犯陛下。”敬妃眼神之中带着小心,“只不过秀玉颇为懂事,臣妾很喜欢,她待秀礼也很好,所以每次想起来总是难过,一天想一次便多一分,这么长时间下来便积攒着。陛下恕罪,臣妾今日多言了。”
  “哎。”朱厚照用手指刮着她的脸,“朕身为皇帝,有必须要做的事。朕也不想你们怕朕,那样这后宫就不是舒缓身心的地方了。你讲这些话,讲了就讲了,没什么罪可恕。朕都能忍着外臣叽里咕噜几句,难道还不让自己的女人多说几句?”
  “臣妾就知道,皇上是天底下最好的男子。”敬妃将脑袋靠过来,整个人窝在皇帝的怀中。
  朱厚照则轻轻的拍着她的背。
  他确实没有生气,其实外臣说他苛责于人,真是不准确,除非动他的逆鳞,或者阻碍重大国策的推行,否则的话,他断不会杀人。
  淑妃因为娘家亲属拒不配合当年军屯清理,因而被他冷落至今。
  这就是动了逆鳞。
  惩治了淑妃,列出了‘榜样’,所以如今各后妃的亲属才不敢过分造次,这其实并不是残忍。
  “朕刚刚说,朕做事有朕做事的道理,不过你提到了秀玉。孩子总是无辜的。”
  “是呀。”敬妃润红的嘴唇让人很有欲望,她的眼神温柔得像一汪清泉,“臣妾不敢欺瞒陛下,秀玉偶尔还会为此伤神呢。”
  “你怎么知道?”
  “陛下忘了,臣妾精通医理,上次秀玉高烧不退,熟睡之中说得梦话,叫臣妾听到了。”
  朱厚照的表情有些不忍。
  敬妃再说:“皇上,淑妃姐姐就算有错,可这么多年,总该可以原谅吧。臣妾还知道,她侍奉陛下最是卖力呢。”
  “啧。”朱厚照刮了刮她的鼻子,“这话你也说。难道你不卖力?”
  敬妃皱了皱小琼鼻,“臣妾也卖力,不然哪里得皇上这一番垂怜,再获雨露之恩?”
  她说这话还一直摸着肚皮,满脸母爱慈祥之色。
  “好了,朕答应你,回头便将淑妃召来。”
  朱厚照很感动于后宫之中,妃嫔的相互爱护,敬妃和贤贵妃越是为其他人求情,就越是让人喜欢。
  毕竟善良、纯洁从来都不惹人厌。
  倒是宁妃和昭妃,因为载垨、载壦的关系,她们生出庞杂的心思,有时候失了几分可爱。
  “那臣妾谢过陛下。”敬妃起身,两颗眸子满满挤出水来,“臣妾今日说了太多,幸得陛下宽容才致臣妾不受惩罚,但犯错就是犯错,为让陛下出气,臣妾今日必不求饶,见识见识陛下的厉害。”
  朱厚照倒吸一口凉气,“你啊,有了身孕才敢这样讲!”
  “咯咯咯。”敬妃笑如花朵,“所以说淑妃今日可有的受了。”
  “朕今日有事,你的算盘落空了。”
  “才不会,臣妾相信陛下。”
  ……
  ……
  乾清宫。
  锦衣卫副使韩子仁入宫陛见。
  “情况如何?”
  “臣受皇上嘱托这些年来暗中查访各地藩王,陛下颁布天下清田令以后,各府藩王反响不一,确有异动之人。”
  锦衣卫指挥使毛语文朱厚照留着统领全局,现在一直在京师里。两个副使麻斌和韩子仁都被派了出去。
  麻斌是掌管北司,查案、抓人、声讯甚至杀人都不在话下,韩子仁是南司,这里只要是情报、间谍、暗访。
  清田关乎天下很多人,士绅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很多藩王府邸,他们占得那么多田,天生的也会进行反抗。
  更有甚者……朱厚照可不会忘记宁王在正德十二年举兵造反。
  同惩罚淑妃的道理一样,有的时候,有些群体总是要看到朝廷动了手,他们才会死心。
  韩子仁如今来报,朱厚照心中大致有数了,“谁?”
  “臣接探子来报,周王、晋王开始隐匿王府田产,楚王、湘王干脆开始卖地,还有些……”
  朱厚照本来在听,他忽然停下,让人有些意外,“怎么了?继续说下去啊。”
  韩子仁先叩头,“陛下下令理清全国的田产,这本是解救百姓之善政。但有些人为一己之私,不理解便也算了,但还……还散播诛心之言,中伤朝廷!臣初次听闻,颇为震惊,先是不敢相信,为免误报,犯下大错,只得亲至其地,几经确认。如今也不敢不向皇上禀报了。”
  “还得是你韩子仁,听你这么说,朕便知道你做事还是很细致的,无妨,天下离奇荒唐的事朕也不是头一次听闻,朕这些年所推行的新策,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情形也同样很多,你只管讲,讲出来是你功劳,不说可就是你隐瞒不报了,这一点你自己也把握的很准。”
  “是!”韩子仁咬了咬牙,“臣探听到是南昌宁王私传遥远,而且宁王在地劫掠商贾、强占民田,已私聚了不少钱财了。更有甚者,宁王不顾禁令,私设护卫,实在是胆大至极。”
  历史上正德实在荒唐,继而使这位王爷生出异心,现在他倒是不荒唐,但干得很多事实在侵犯很多人的利益,也算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你亲自去一趟江南,将这消息告知靖虏侯周尚文,并带上朕的口谕,让他不要被江南的吴侬软语、小桥流水迷失了心志,好好的看着这些人!”
  “是!”
  “让你的人不要乱动,静静盯着就好。”
  朱厚照是稳坐钓鱼台,但他不会主动擅杀,而是等这家伙自己跳出来,到那时就是师出有名。
  这就是等人送上门,到时候稍微扩大一些杀人的范围,江南清田,大事可定。


第七百五十二章 朕来判断
  夏季时总是暴风骤雨,当初设计紫禁城的人应当挺爱惜自己脑袋的,朱厚照至今还未见过宫里涝过,殿前台阶两侧的栏杆脚下有一排的龙嘴,哗啦啦的吐出雨水。
  内阁王鏊来报,历经一年的建设,奉天子旨意而建的科学院已经落成,同时原来书院中的格物学院也并了过去。
  近来京中因为海军学院和陆军学院的关系,朝中有见识的大臣都在思考这些有别于国子监的学院的意义。
  实际上这几年不仅是陆军学院大有成效,原来在书院中分设的农学院、水利学院也都很有作用,它们和藏书园相辅相成,为大明培养了不少专才。
  王鏊是最早接触过皇帝的这份‘思想’的人。
  他冒雨前来除了禀报科学院落成之事,也是有另一番心思,“……眼看新设立的海军学院有独立的校舍,微臣就在想,水利、农桑是不是也可以仿照着做?还有前些年威宁伯建议成立的商学院。”
  威宁伯这个事情有些奇怪,他明明不懂,却在一次去杭州的时候向皇帝上了这个奏本。
  后来朱厚照知道是王芷教得他。
  海贸兴盛,有关商业的各类需求骤增,所以他便迎合圣意来这样提。
  外面大雨滂沱,但不仅不嘈杂,反而是雨声营造出了一种安静,王鏊说:“微臣还记得当年陛下的谋划,朝廷若是要治水,便有治水的官员,若是要打仗,也有知兵的统帅。臣瞧的真切,这个法子还是很有效果的。”
  朱厚照翻着他上的方案,回道:“这样也可以。不过你这上面写的,招收举人入学,将来授以六七品的小官,看似诚意满满,实则进行了一遍筛选,朝廷花了大价钱,最后去的不是最优秀的人,将来成效恐怕也有限。”
  王鏊没有办法,“陛下,圣学不可动啊。”
  “当然不动圣学。不过朕想引入‘事务官’的概念。”
  “请陛下明示。”
  “就像少府和产业部,一个只懂四书五经的进士去了以后是很难上手的,这两个部门的事务都相当专业,不是吟诗作曲就能行,而是要实实在在能办事的官员,这便是所谓的事务官。
  这些特别的部门,每年拿出数额不等的名额面向各个学院和大明本身的官员,考试出题目以本衙门内确实遇到的问题为主,然后择优录取,并授以官身。至于科举,每年取仕的数量只要不减少,应当也没事。”
  就是说不动科举,原来该怎么样,现在就怎么样。
  每三年就那么两三百人,还考不上就不要怨天尤人,毕竟数量不变,放原来那也还是考不上。
  王鏊似大儒那样的端坐,“这样,便给了这些人出路。不过……”
  “先生是想说,还是会让一些人不满?”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如果不读圣学即可做官,那就是大变了。”
  朱厚照微微一笑,“谁说不读圣学?四书五经关乎一个人的品德,朕要用人,是品德为先,能力在后,譬如少府招考,一样也考四书五经不就行了?”
  相当于政治嘛,政治课不能不考,不管你搞什么专业的。
  这一点还是不能含糊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脑袋里没有这个东西是不可以做官的,否则朱厚照不就是自掘坟墓?
  “这样倒是极好。那皇上所说的这个事务官,学识之丰富只怕不在一般进士之下了。”
  因为皇帝还提到,在任的官员同样可以考。
  朱厚照说:“这个可以和吏部尚书梁储再议议,朝廷对于官员的选拔,以往都是从上到下,若是引入考试,则还可以由下而上。在京的官员估计是没那个兴趣,不过偏远之地的末流官员,若是看到有机会可以考到产业部和少府,应当是很有动力的,他们学习起具体的‘事务技能’,也定然更有动力。”
  “可是陛下,这样一来会不会导致在任的官员,不以本职为先,而专事考试?”
  这倒也是个问题。
  君臣同时思考起来。
  王鏊首先想到,“陛下,倒不如设个上限。”
  “怎么设?”
  “在任的官员报名考试的次数,每人只可以考两次。考了两次仍不中,不得再考。”
  “是个办法。”朱厚照也补充,“再加些条件,将年龄设定为三十五岁之下,事务官是要干活的,一把年纪的考进来朕也不要。”
  总之是让专门考试的官员数量尽量小一些,不要搞成普遍化。
  “要不要对政绩再做些要求?”
  “这个不必,人家政绩好,治理得出色,那便让他再那里治理好了,还非得将政绩不好的排除在外,让他们留在当地?这要弯子要转得过来。”
  “是,老臣糊涂了。”
  朱厚照思量着说:“总之,这是个大有可为的事。首先是你提的这些学院都独立出来好好的办,朕准你所奏。京师总归有的是地方,水利学院、航海学院、农学院、商学院以及医学院都一并办了吧,就依着陆军和海军学院的选址而设。
  同时为了鼓励入学,为朝廷培养人才,再以事务官为契机,在科举之外设立每年一次的考试制度,由产业部、少府面向专门的学院联合招考,招录人员主要补充进入这两个衙门。这是大的原则,具体的细则你将梁储找来商议一番再说。喔,对了,总理外务部也一并加入,同时再设立一个学院,外交学院。”
  王鏊觉得奇特,“与外国交往,还需专门的学院吗?”
  “当然需要,朝廷开驰了海禁,才知道世界有那么大,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现在咱们君臣知道些什么?叶尔羌汗国的历史你知道?两眼一抹黑吧?这样不行。一个强大的时代,必定不是一个封闭的时代,而是要敞开怀抱,拥抱世界。既是大国,就该有这份胸襟。外交学院成立以后,第一门课程就给我设立一个世界历史。
  大明的官员对于汉人的历史是很清楚的,其他地方的呢?任何一个民族,不知其历史,便不懂其现在。等到将来有一天,世界各地的情形都在我们掌握了解之中,朕一张条子,要哪里的情况便能很快递上来,那么那个时候朝廷再进行外交,便能有的放矢。”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65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658/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