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365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啪!
  皇帝忽然发怒,“既然不愿让朕勾决,为何又要递条子入宫?!”
  哗得一下,人都跪了下来,“陛下息怒。”
  “息什么怒?怕是在你们心中,朕就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残暴之君!”
  恰也在这时,乾清宫外忽然有一阵骚动,隐隐约约的似乎有人在高喊着什么,
  刘瑾面色一变,可别出什么事。
  “陛下……”
  “都别说话!”朱厚照严厉的声音盖过他们,
  这帮老头儿耳背,他耳朵可不背。
  声音由远及近,好像是在喊……
  “大同……是大同!”皇帝倏然一下站了起来,脸上的表情管理直接失败,“大同捷报!!喊得是大同捷报!”


第四百零六章 万里奉王命
  十月的丙寅年科举因皇帝恩旨而设,最初传谕天下是今年三月大朝会之后,大明疆域广大,为了使天下举子都能够赶得及,故而才定在秋冬之季。
  而至九月,南北大部分人都已经赶到了京师。
  正德皇帝继位以后,京师之中变化更加巨大,西城设了书院与医馆,东城置了不夜城,其正门之处挂起了红灯笼,屋檐遍连,如飞鹤展翅;而京师南城之南,一座座砖、木相结合的木屋逐渐显现。
  商铺、茶肆、酒楼因为多了更多有银子可花的百姓而日益繁华,往来客商聚集于此,便是走南闯北的戏班子也多喜欢在京师之中寻一处空地,卖一番手艺。
  好些初来京师的各地举子,见到天下竟有这样繁华的大城,都是震惊不已。
  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浙江温州府举子张璁便在这样的情绪中,看着这天下第一城。
  浙江会馆的举子也大多和他一样。
  张璁坐在会馆的角落里,听着会馆的中央衣着更加光鲜的几名年轻人,大声的谈论着什么。
  他边上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头儿,手里捧着书,即便边上再热闹似乎也打扰不到他,白色的胡须之下,嘴唇一直微微动着,像是在念叨书里的文章。
  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赴京会试,也见过白发不中之人,但像这样认真的,也少有。
  “幸会。”
  另外一个同桌的年轻人,倒是热情的紧,还与他搭话。
  张璁资质平常,且也不是家世显赫之人,因而倒还有几分羞涩,不如他右手边的青年爽朗大方,“老人家闹市之中依旧向学,晚辈不如也。”
  结果老头儿根本没听他在说什么
  此人有些尴尬,但也就是笑笑,冲着张璁拱手,“在下葛大宝,不知兄台贵姓?”
  “在下张璁,温州府人士。”
  老人家依旧没有参与他们对话的意思。
  这葛大宝轻笑一声,讲:“听闻朝廷的藏书园已经动工,是银两充足、人手奇多,最多一年,藏书园必定建成。”
  这样讲,
  老人家才猛然抬头,“真的只需一年?”
  “陛下催得紧,半年都行。”
  一句话就抹去半年,老人家一听这是个讲话没谱的,于是不想搭理。
  葛大宝也真是不怕人嫌的,又转而对张璁说:“朝廷科举三年才一次,可弘治十八年刚有一科,本应等到正德三年,却提前到了正德元年,张兄可知为何?”
  “为何?”张璁也略有好奇。
  “便是因为浙江。”
  朝廷开海时,浙江的士人反应最为激烈。
  那一次,激怒了朝廷,激怒了皇上,于是不知多少人被革去了功名。
  那件事的影响至今还在浙江未消,
  有没有功名,对于个人和家族来说区别实在太大。
  有的人,名下挂一堆的田亩,结果一夜之间全被拿了回去,这种世态炎凉之感弥漫在整个杭州城之内。
  但朝廷有的是办法,得罪了浙江一地不怕,皇帝一道旨意降下恩科,正德元年又是数千举人齐聚,其他省份的人只觉得天赐良机,谁还管浙江。只有浙江自己人会有些悲戚之色。
  “皇帝陛下降旨设医馆、置书院、建藏书园,古往今来若论贤名,我大明正德皇帝不输任何一中兴之君。”
  一直安静的老人家忽然开口,还看了一眼张璁,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旁人的话,听之无用,听之无趣。”
  张璁忽然略带起了几分戒备。
  恰是此时,街上忽然热闹了起来,几匹快马在京师纵奔,沿街的百姓惊慌一般逃到一旁。
  张璁只觉得那声音由远及近而来,但人声鼎沸听不清楚,只看到人们击掌拍额、相当振奋。
  直到近了才听到,
  “大同捷报!大同捷报!”
  张璁边上的老人家舍了书本,跑到二楼的栏杆边,似老顽童一样惊喜,“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大明又打赢了!”
  张璁也跟着笑,还上前去扶了扶老人家,因为这个老家伙扯着嗓子喊,身形也略有不稳,真的是老发聊夫少年狂了。
  “当年诗圣杜甫是经盛唐而衰,我归陵野老,却是经衰而转盛!幸甚幸甚!喜逢此盛事,岂能不以诗咏之?”
  文人的气魄,和世道的好坏是密切相关的。
  盛唐之时,诗人所做之诗大多气势恢宏,他们自己也是志向高远,杜甫就很明显。
  一开始他写志向,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战马,叫‘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可见国力强盛,疆土开拓,能够激发民众的豪情,所以即便是书生都渴望上阵杀敌。
  但是安史之乱以后,杜甫写的是什么?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城池里头,草木都深了,由盛转衰之后的破败之相触目惊心。
  写与老友李龟年相遇,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当年他与李龟年一起在岐王的门下,也算一时风光,现在呢?盛唐不再,覆巢之下无完卵,他自己辗转漂泊,李龟年也流落江南。
  两个老头子凑在一起,回想过去,再看看现在,真的是要抱头痛哭了。
  即便到现在也一样,日本人写出那本《日本人可以说不》是1989年,最顶点。后来呢,全是废宅。
  所以百姓的情绪、自信和国家的强盛与否直接相关,
  现在京师之中忽闻万里之外的捷报,读书人自然是一下子便振奋起来。
  不过年轻人多少带些轻浮,大抵是要经过岁月沉淀的老人,才更能体会到何为强盛二字。
  张璁看着老人家开心的如孩子一般,
  他展书泼墨,
  厚重的毛笔,落下就是一首:
  神州几离合,山河又重归,万里奉王命,杀尽百万兵!
  这首诗杀气太重。
  张璁心说,这也就是个老人家,若真是少年郎,怕是得弃笔从戎,收取关山五十州了!
  而这边是写,那边会馆中,还有人念辛弃疾的词,说什么‘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都疯了,都疯了。
  ……
  宫里也好不到哪里去。
  朱厚照是第一次迎着奏报快步走出乾清宫,风吹着他的龙袍衣角向后,后方则是一帮老臣,个别腿脚不好的人还要扶持,一步不敢停的跟上皇帝。
  一行人匆匆忙忙,声势不小。
  待皇帝走到大理石台阶之上时,身穿戎装的大明士兵腿弯跪地,双手举过头顶。
  朱厚照一把拿过奏报,唰一下翻开之后,快速扫过几眼,一经确定,他心中的激动便再也抑制不住,单手举着捷报转身面向自己的臣子,
  “大明江山永在,日月山河永在!!”


第四百零七章 天子气度
  “大明江山永在,日月山河永在!”
  皇帝在胜利面前意气风发,臣子们感同身受,不约而同的跪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可惜这里人不齐。
  “传旨,京中四品以上官员明日午后入宫!”
  虽说并没有真正的复套成功,照理似乎不必如此激动?
  其实不然,与花马池一战相比,这次是明朝的将领率兵突入草原而后取胜!
  一个中原王朝能够组织起这样规模的军队,在那种地方打赢一场仗,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从来也没有听谁说盛世是在家门口把敌人打跑就叫盛世的。
  这其中,是有巨大差别的。
  自弘治十一年至今,他不可谓是不努力,这么长时间过去,这么多的心血耗费,现在虽然还不能比本朝初年时的军威之盛。
  但至少他可以组织起两万精锐骑兵,可以在武将之中找到合格的将领统帅他们!可以有勇气在草原之上面对鞑靼骑兵!
  有这样一支力量,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3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5/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