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明嫡长子_分节阅读_第128节
小说作者:皇家雇佣猫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79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20:00:16
  “刘阁老,你要挑选得力人手,任这两县的知县。”
  “是。”
  “殿下。”谢迁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一个疑问,“若此例一开,至用兵之时,朝廷即便有钱也买不到马匹又要如何?”
  朱厚照回答:“取消马户养马,不是彻底不养马,如果朝廷改为用银子去民间购马,如此一来百姓有利可图,自然就会有人愿意养马。这其中关键就是银子够不够。”
  “韩尚书,户部要重点关注试点县的赋税增长数据,一年后本宫要看到这份详实的数据,如果增加的赋税能够覆盖购马的银两,或者即便短缺但短缺的不多、朝廷可以承担得起的,那么到时可以考虑扩大试点。如果发现赋税并无多少增长,或者离购马所需银两实在太远,那么本宫与各位先生就要另寻出路了。总得来说,以稳为主,稳中有进。”
  谢阁老觉得这个说法有意思,“殿下的总结,很是精炼。”
  “试点的县,取消了就回不了头了。谢阁老,这可不是好玩的事。”
  谢迁:“……”
  “是。”
  取消了自然就回不了头了。
  因为百姓本来就极度厌恶,终于解脱了,你又让他回去?岂不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其二,在并未试点的县,本宫决意授意内阁、吏部、刑部、兵部、大理寺、都察院,六部委……喔,不,就是你们六家联合进行一次专项整治活动。”
  这一点大臣们就不是很理解了。
  刘健拱手,“请殿下示下。”
  “各位想过没有,朝廷的制度没有一条是要将百姓往绝路上逼的,可为什么马户的生活如此困顿,在国家承平年代都要卖儿鬻女?这其中,又有多少吏治败坏?大小官员上下其手,欺压百姓!”
  “试点之策效果不知如何,朝廷三五年之内依然离不开民牧。可也不能眼睁睁的看着百姓被欺负,因而本宫所说的专项整治,便是专门针对底层的官吏在验马、点视(清点马匹,记录马匹状况,容易滋生权利寻租)以及轮养(几户轮流养、大户会欺压百姓)等过程之中的不法行为进行打击。”
  刘健一听,这不得了,真要如此那从上杀到下,估计也没几个冤枉的。
  “殿下,这样一来恐杀势太甚!”
  朱厚照却不愿有所让步,一来他知道马政这整个系统都是不受重视的官员,就是一帮弼马温。
  他这个太子当到现在,是这也动不得,那也动不得,到现在连这几个养马的官员都动不得?
  太仆寺,从三品机构,杀个最大的官也就是个从三品。又不是西游记,还能来个弼马温能变成齐天大圣不成?
  即便真有什么,京营刚刚历经整顿,北直隶又不远,就近拉出去检验检验也不错。
  但是考虑到人手问题,他没有那么多人一下子在北直隶开展这样的行动。
  “刘阁老不必多言,害民的官吏多杀一个我大民的民心便会稳固一分。不过倒也不必全部算上,同刚刚试点取消马户养马一样,便先挑两个情况最严重的县先进行专项整治。”
  朱厚照掷地有声的说:“先抓捕,再定罪!不杀一批这样的无良官吏,百姓便不得安生!这件事本宫去向父皇请旨,让锦衣卫从旁协助。最后,谢阁老。”
  “臣在。”
  “你是阁臣,又兼着刑部尚书。这件事要受累了。另外,本宫也再送你八个字。”
  “殿下请说。”
  “有恶除恶,有黑扫黑!”


第一百四十八章 行动(一)
  改革的确会触动旧有的利益阶层,理智派通常都会说,侵害人家的利益,人家不反抗?但理智派通常会滑向另一个极端,便认为当权者但凡做点什么,必定是反抗如潮,难度大得不得了。
  仿佛这个皇太子当得就是要哄着大伙儿似的。
  怎么可能?
  不要说古时候这些有等级尊卑观念的人。就是思想解放的现代人,在公司上班,今儿扣你个工资,明天请你通宵,我就是明摆着侵犯你利益,咋了,谁起兵造反了?
  也没有嘛,一个个还是第二天老实上班去了。
  社畜社畜,人都活成畜生了,一切也还稳稳当当的。
  现在太子有旨意下来,
  且他盯着内阁和六部不放,内阁和六部也只能再将旨意细化,成为可以操作的细则,并派人落实。
  至于落实的结果究竟能不能像太子所设想的那样,那确实要看这个年代的官员素质和效率,但不管如何,朱厚照现在是盯上这个事了,也总是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做。
  东宫的讨论一结束,最先开始出来的政令是那种比较容易、且内容清楚详实的。
  撤太仆寺卿王霁,命太子府司经局冼马梁储接任。
  冼马一职其实只有从五品,到太仆寺卿属于升任。
  但是官场有官场的套路,哪个年代都有,也就是……所谓的升迁模式。比如说出阁入相的那种,就是要从翰林院出。
  而在此之前,太仆寺卿这个职位并不受人重视,承平年代,几代皇帝对于马政的热情消退,导致太仆寺也不是什么热门的衙门。你哪怕太常寺都好一点,它管宗庙礼仪,古时候祭祀是国家大事,皇帝知道你这个人。
  与此相比,这品级的提升,其实没多大意义。
  所以这一道圣旨其实砸晕了两个人,王霁不说,卷铺盖儿回家了。
  这梁储,已经四十八岁了,弘治四年就开始担任翰林学士、侍奉太子读书,他这是妥妥的清流路线,弘治十一年还前往应天府主持乡试,
  按照套路,只要熬些年头,等五十多岁、前边儿的老同志退退休,比如现在的礼部尚书傅瀚、工部尚书曾鉴都已经是望七之年,干不了多久了。
  再加上,新君也有可能登基,他这个太子府出来的人,能不是重臣?
  但却在这个时候被太子改任太仆寺卿。
  这让梁储有些略慌,主要当初程敏政说‘太子不过八岁’的时候,他是在场的!
  程敏政就是对他说的。
  后来太子知道程敏政说过这个话……会不会由此迁怒于他?
  但不论怎样,圣旨一到,衙门还是要去的,而且首先要去向自己的上司兵部尚书王越报道。
  那日太子与诸臣的讨论他不在场,所以也是去求教。
  他是个直人,便也直来直去的问了。
  但话一出口,
  就遭王越反问:“这次,怕是你梁叔厚小人之心了,你觉得太子调你为太仆寺卿是一种不在意你的表现?人有的时候,总是关心则乱。其实你就在詹事府,詹事府里的人员殿下如何调任,难道你还瞧不出眉目?”
  王越想了想也不至于,“又或者是,议论指摘过多,你不太适应?”
  就像当初杨廷和离京,许多人也会觉得他不受重视一样。
  “下官……”梁储紧着眉头,“下官当然也想过,但下官与殿下并无那样的联系……因而也不敢多想。”
  “不要不敢,就是那样。”王越鼓励道:“殿下是个注重实务的性子,杨廷和、王华甚至不自谦的说,包括老夫都是如此,殿下关心的就是咱们这些做臣子的能不能把事情解决,解决的好不好。此次任用你梁储,乃是因为殿下非常重视马政,尤其重视通过改良马政来纾解民困。”
  “以你的资历,任一个太仆寺卿是绰绰有余,甚至是大材小用。但这也正是殿下的用意。殿下要用这种让人出乎意料的方式,让朝中内外知晓他对马政的重视。”
  梁储心里大概是过不了那一关,因为他和程敏政关系很好。所以确实没敢多想。
  “时移世易了,往后太仆寺卿非太子亲信不可任也!”
  有兵部尚书这句话,梁储的心里总归好受一些。
  至于马政于国家的重要,他是翰林学士出身,各种文章都不知读了多少了。
  “下官明白了!”
  这两人正在交谈的时候,一个宦官从外面走来,看到梁储很着急的说:“梁太仆,你怎么在这里,快点儿的。殿下召你入宫。”
  既然是太子相召,王越不好多留,“去吧。想来,殿下也考虑到这一节了。”
  梁储到东宫的时候,
  有两人已经在了,其中一个他认识,一个不认识。
  认识的叫张永,现在在御马监,代太子领着腾骧左卫。近来张永天天拉着这些人操练,在京师里也快有些名气了。
  不认识的,其实是毛语文。
  “……综合这几年的情况来看。顺天府霸州大城县、文定县和保定县三县的民牧状况最为糟糕。有些话,你们不说,本宫要说,顺天府是北直隶地区,京师里的衙门多、勋贵多,去民间占地的也就多,百姓没几块好地,自然是种不出粮食……再养几匹马,日子基本也就过不下去了。”
  梁储到了,但太子殿下指了指一个空着的板凳,让他先坐下。
  随后继续说自己的,“此次专项整治本来想找1-2个县,后来想着,索性就针对霸州的这三个县一起做了。”
  太子拿起桌上的两份材料交给张永和毛语文,“你们一个领着腾骧左卫,一个是锦衣卫千户,回去后,把这三家养马百姓的实际生活在士兵和锦衣卫当中宣讲,找个口才好的,多讲几次,就像听故事一样。”
  张永和毛语文,已经是铁杆太子党,交办他们的事,朱厚照一般是放心的。
  “随后要配合兵部也就是太仆寺了,还有吏部、刑部在霸州所采取的突击行动。毛语文先去,你在京还可以调动多少人?”
  “回殿下。”毛语文回道:“挤一挤,大约还有六百多人。”
  “好,三个县分开,散出去,先掌握基本情况。张永。”
  “奴婢在。”
  “本宫会以御马监的名义给腾骧左卫下一封调令,调你去往霸州进行军事操演,所需费用、粮草从咱们自己的银子里支,去了之后和毛语文保持联系,专项整治的行动过程中,如果哪里有暴动的,你要率领腾骧左卫到达现场。”
  “是!”
  最后,朱厚照才转向刚刚被招来的梁储,“梁先生,这次要查的都是太仆寺所管辖的官员。你是清流出身,如今又初任太仆寺卿,不管在顺天府的霸州三县查出什么骇人听闻的事、什么恶贯满盈的官,都与你无关,本宫可先赦免你之罪。”
  梁储不知道自己听到的东西意味着什么,大致听下来,都是很新鲜的东西……又是锦衣卫、又是太子亲领的军卫,查案,怎么会查到太仆寺的头上?
  “殿下……这是要掀大案?”
  “不算大案,拍一堆苍蝇罢了。”
  “不知……殿下需要臣做什么?”
  “太仆寺要做什么?”朱厚照问。
  “署理马政,为朝廷提供马匹!”
  “你们先下去吧,各自按照旨意做事。”朱厚照偏了偏头,先打发了他们两位,然后对梁储招了招手,“你随我过来。”
  梁储老实跟在后面。
  “要你做的第一件事……算是个辛苦事,等天气凉爽之后,你最好能去一趟陕西,和杨一清当面谈一谈。陕西那里还有六万多顷的牧马场,你是太仆寺卿,应不应该掌握这其中的情况呢?比如这些牧马场最多可以养多少匹战马。”
  朱厚照把手里的一份材料交到他的手上,“另外,去了之后,你要仔细关注一下当地牧马官员的生活状况,依本宫所料,他们是不会活得多好的。”
  边关地区、朝廷忽视……估计是黑透了。
  “既是太子殿下旨意,臣岂有不遵之理,回去后我便给杨巡抚写信,尽快去往陕西。”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857页  当前第12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8/85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明嫡长子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