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猛规定,猪鬃、牛皮、雉羽、鸭绒、羊皮等物可充当户调。
第七百五十章 敌来
“朕准备效仿汉武帝麒麟阁,设凌烟阁,以表彰开国功臣,景略意下如何?”
天下一统,不能厚此薄彼。
多给些荣誉,能增加他们对大梁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此策甚好。”王猛没有反对。
李跃遂令顾恺之绘王猛、常炜、周牵、崔瑾、慕容垂、魏山、徐成、高云、梁啸、张蚝、吕光、薛强、崔宏、糜进、秦彪、房默、曹堪、马顾、鹿勃早十九功臣画像。
画像之下,写着各自的功绩。
左首以常炜为第一,周牵居二,崔瑾居第三。
右首以王猛为第一,慕容垂第二,魏山居三。
当然,大梁开国功臣不止这么些。
凌烟阁中还有大量空位,李跃也放出话,视其功勋而定。
谢玄、刘牢之、桓伊、慕容令、苻绍等人功勋还差了些,而且他们还年轻,未来有很大发展潜力。
大梁军政二届,人才梯次非常健全,老中青三代济济一堂。
顾恺之的丹青之术登峰造极,不取其形而取其神,一个个或威猛、或沉着、或睿智,栩栩如生,让人叹为观止。
这么一幅画作若是能流传下去,必是无价之宝。
北军中下层将领的封赏,也是李跃亲力亲为。
前前后后一个多月,李跃每天都在接见各级军官、将士,嘘寒问暖,嘴皮都磨出泡来。
虽然劳累,却也充实,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与将士之间感觉更亲密一些。
天子亲军,自然不能疏远。
眼看快到秋收,周牵的棉花没消息,但漠北的杨略先送来密报,代国即将大举入侵辽东。
秋冬南下劫掠,都快成草原的习俗了。
李跃这几年着实被拓跋什翼健弄得烦不胜烦,每年总要来那么一两次,仿佛蝗虫过境,能带走的都带走,带不走的一把火烧掉。
根本不给正面交锋的机会。
梁国这边大军弄上去,拓跋什翼健那边掉头就跑。
李跃算是知道汉匈之战,为何打了四十多年。
中土的城池都是固定的,而草原部落逐水草而居,天生处于机动状态,发动一次战争的成本远在中土之下。
梁国北面国境线有万里之遥,从辽东到高昌,总会有所疏漏,也不可能防的住。
“可在辽东设伏,将入境的鲜卑人一股擒杀之!”李跃觉得此次倒是个机会。
辽东就像一个大瓮,鲜卑人必从大鲜卑山之南的紫蒙川入境。
梁军可以从辽西直插紫蒙川,关门打狗。
王猛道:“然则大军一动,国中细作立即就能探之,拓跋什翼健未必去辽东。”
梁国在代国有细作,代国在梁国肯定也有。
大规模动员兵力,肯定避不过拓跋什翼健的耳目。
“无需大军,一万六千玄甲军从代郡快速穿插,咬住拓跋什翼健的后路。”
拓跋什翼健每次南下,虽号称十万骑,但真正能战之军也就两三万人马,不可能都带出来,一万六千玄甲军足矣。
而且还有辽东的镇军。
“若是如此,倒也可行。”王猛点头同意。
秋收刚一开始,拓跋什翼健七万骑兵南下,号称二十万,目标却不是辽东,而是代、并、幽三州,驻扎在弹汗山,立起营垒,摆出一副长期不走的架势。
自檀石槐立庭于此以来,弹汗山之于鲜卑,如同泰山之于华夏。
大量代国斥候、游骑渗透入内地。
这一举动反而让李跃有些摸不着头脑。
“莫非杨将军消息有误?”王猛疑惑道。
李跃来回踱步,杨略掌管校事府近十年,胆大心细,从无疏漏,“杨略不会出错,朕相信他,拓跋什翼健这几年长进不少,也会声东击西了,驻兵弹汗山必是吸引我军注意力,然后突袭辽东!”
王猛道:“崔都督近日有奏表传回,已在辽东坚壁清野,即便拓跋什翼健有诈,辽东可保无虞。”
“不,不仅是辽东,朔州也要防患于未然。”李跃相信杨略的情报不会出错。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
拓跋什翼健的心思说变就变。
向朔州派出一支五千人的北军后,李跃继续静观其变。
若不是士卒刚刚南征,府库粮草不足,李跃恨不得现在就冲上去,踏平弹汗山。
但对付草原,要么不打,要么一战定乾坤。
李跃没精力花费四十三年去跟拓跋什翼健反反复复的鏖战。
梁国这么玩,迟早也会崩溃。
拓跋什翼健也在弹汗山按兵不动,似乎也在观望之中。
就这么隔着几千里大眼瞪小眼,拓跋什翼健先送来战书:“昔日云代一别,已近十年矣,如今君统南夏之众,吾提沙漠之军,可会猎阴山之下,一决雌雄!”
“你家代王什么身份,还用得着朕亲自出马?”李跃一把合上黄绢。
嘴上说的大义凛然,等自己提十万大军北上,这厮肯定拍拍屁股就跑。
他干这种事不是一两次了。
“梁代势同水火,早晚将有一战,我主盛情邀请,莫非陛下不敢北上?若是如此,在下立即回禀我主。”这使者一头辫发,粗眉大眼,一看就是索头部的。
动员几万步骑北上,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后勤粮草就是一笔沉重的负担。
不难看出拓跋什翼健玩的就是疲敌之策。
李跃从软榻上起身,死死盯着使者,杀气腾腾道:“哼,朕纵横天下二十载,何曾惧过他人,回去禀报拓跋什翼健,让他洗干净脖子等着,朕必亲手取其首级!”
二十年的积威忽然释放,使者全身一颤,脸上立即滑落一滴冷汗,“在、在下……定如实禀报。”
“退!”李跃呵斥一声。
使者抱头鼠窜,出殿时还摔了一跤。
“陛下真要会猎弹汗山?”卢青拱手道。
“反击代国时机未至,将士需要休整,且拓跋什翼健先占据地利,朕岂会上当?”
制人而不制于人,打不打怎么打应该由李跃说了算。
“那陛下为何答应?”
“朕虽然答应了,没说现在就出兵。”李跃笑道,反正现在也是休整期,陪拓跋什翼健玩玩倒也无妨。
“缓兵之计!”卢青恍然大悟。
“如今江南四州已经平定,你速速赴任江州刺史。”李跃没忘记此事。
“唯。”卢青拱手一礼,眼神稍微有些黯然。
第七百五十一章 文采
杨略的情报没有出错,拓跋什翼健在弹汗山在熬了二十多天,便分出两万骑兵向东,直插辽东。
细作打探到的消息,这两万骑大多装备有盔甲,至少披着一件皮甲,还效仿黑云骁骑,制造了木制马镫,有些战马还披了皮甲。
玄甲军立即转道幽州,从三藏口穿过燕山,跟在敌军之后。
只等这支骑兵穿过紫蒙川,便关门打狗。
“拓跋什翼健还在弹汗山?”李跃查看着地图上的敌我态势。
“已经南下寇掠代州。”谢玄拱手道。
五万大军南下,代州的万余镇军难以抵挡。
“尽快结束这一战,休养生息,明年秋后,大举反攻。”李跃颇感疲惫,男人一过四十,精力就开始不济。
南征江东,国力到现在还没缓过来。
户部、兵部预算,以府库中的积余,最多维持六万人马半年征战。
如果大部分是骑兵,则兵力至少要去一半。
现在一万余玄甲军已经出动,能拿出来北上的兵力更少。
大军一动,后勤粮道消耗极其恐怖,南征时有汉水、长江、颍水、淮河等各种水道运输,减轻了后勤压力。
如今要往北打,后勤补给需翻越崇山峻岭,绝大多数路程靠人力、畜力。
输送一石粮食到前线,至少要损耗四石粮。
若拓跋什翼健后退,消耗的粮食则会更多。
战争背后的逻辑都是经济。
“既然暂时打不起来,将其吓退即可。”王猛云淡风轻道。
谢玄冲王猛拱手,“敢问计将安出?”
“拓跋什翼健主力在东,大战亦在东面,代州不过佯攻袭扰而已,可令太原、襄国镇军两路夹击之,洛阳再出五千骑兵,带上陛下旌节,大张旗鼓,鼓噪而进,号称三万军,则i拓跋什翼健自退。”
给拓跋什翼健十个胆子,也不敢在代州来一场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