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长当上书邺城致歉,修复与梁国关系,使其转向江东。”苻融毕竟年轻,满腔热血中带着一些异想天开。
不过虽是异想天开,也提醒了苻坚,现在是三国鼎立。
当年天下九州,曹魏独得其六,依旧对吴蜀束手无策。
如今氐秦拥有雍凉益三州,还有河套养马之地,比当年吴蜀强了太多。
只需励精图治,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未必就会输……
李跃刚走到蓟城,就收到了西线的所有消息。
“河东薛氏?”
“薛氏家主薛强亲率六千部曲,以疑兵之计,逼退邓羌,救了秦彪将军,非但薛氏,河东柳氏、裴氏亦出兵协助。”卢青拱手道。
薛氏还是有几分傲骨在,曾拒绝羯赵、氐秦的招揽。
几年前,王猛曾举荐过薛强。
当时并州还在张平控制下,南有姚襄,西有苻氏,薛强以守土报民为由,拒绝了征辟。
能跟王猛相交莫逆者,肯定不是凡夫俗子。
如今梁灭燕,一统天下之势越发明显,这些豪族就来锦上添花了。
不过趋利避害本就是人之常情。
薛、柳、裴在南北朝至隋唐都是豪族,归附总比不归附的强。
“升薛强为并州刺史,辅国将军,赠银青光禄大夫。”
有功就赏,三薛在河东势力强劲,以后正是反攻关中的前锋,李跃自然大加褒奖,为士族豪强树一个典范。
薛氏屹立河东几十年,不依附胡人,其志可嘉。
比起跟石虎联姻的崔、柳、裴等士族,薛氏有骨气的多。
“薛氏本为河东大族,今封其为并州刺史,似乎略有不妥……”崔宏劝谏道。
薛强是王猛的铁杆,他走上大梁的政治舞台,无疑对关东传统士族影响极大。
晋朝时,因薛氏一支来自蜀中,被中原士族鄙称为蜀薛、蛮薛,拒与他们交流……
这么多年过去了,地域歧视依旧无法避免。
“如今的并州非当年之并州,夷多夏少,薛氏夹在诸夷之间,正须他们抵御胡人。”李跃一眼看穿崔宏心思。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士族豪强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在北方,收救了不少百姓,也算保持了华夏文明的火种。
薛氏在河东、并州势力极大,已经是半格局半独立的状态。
还不如先将他们笼络住,有王猛在,薛氏就是一把捅向氐秦的利刃。
崔宏眼珠子一转,“此战丢了河套、定襄、云中,以及上庸三郡、……朝中颇有微词。”
李跃笑里藏刀,“哦?谁若是有微词,下一次朕让他上,事成,朕加封他为录尚书事、左右将军,事若不成,夷灭三族。”
氐秦不是泥捏的,这一战精兵猛将尽出,王猛看似坐镇太原按兵不动,实则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整个大梁,除了李跃,也只有他能挡住氐秦倾国而出三路而进。
换其他人,早就丢盔卸甲了。
也正是因为他轻松守住了西线,所以让其他人产生了我上我也行的错觉。
不在第一线,绝不会知道其中的暗斗之激烈。
真按那些人说的,只要王猛大军一离开太原,去救援河套或者南阳,西线就会全线崩溃。
不在其中,根本不能理解底下的惊涛骇浪。
战略需要取舍。
河套加上庸三郡都是边角料,苻坚喜欢,拿去便是,只要他守得住。
“王景略有大功,此事无需再议!”李跃直接一锤定音。
“陛下英明。”崔宏恭顺的拱手。
第五百六十七章 三物
“陛下并吞燕国,神威扬于四海,小侄虽在关中,深感惶恐,前者河套、上庸、南阳有流民作乱,小侄率军出关平之,绝无与大梁争锋之意,今辽东既平,当南向江东,清除司马氏之残秽也,神州沉沦苍生倒悬,皆在司马氏也,陛下若出兵江淮,小侄亦出蜀中,东西夹击,何愁残晋不灭也!”
看完苻坚送来的奏书,李跃不禁再次感叹苻坚脸皮之厚。
西线秦军加起来都快十万,两边杀的眼珠子都红了,居然轻飘飘的一句帮助梁国平乱……
“如此一说,朕岂不是还要谢谢他?”李跃被逗笑了。
“苻坚乃祸水南引之计也,我军攻晋,秦国渔翁得利。”连卢青都看出来了。
“虽是如此,不过他有一句话没有说错,华夏沉沦,皆司马氏之过也!”
没有司马家的八王之乱,就不会有五胡乱华。
如今形势,天下三分,灭其一国,剩下一国难以存续。
从任何方面看,灭晋都要比灭秦轻松一些。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晋室矛盾要远远大于氐秦,北方流亡士族与江东本土士族之间的矛盾便不可调和,还有君弱臣强的格局,每隔几年便是权臣崛起……
“司马氏之罪,罄竹难书,然则,江东君臣素无大志,进攻不足,防守有余。”崔宏拱手道。
“朕岂会中计?诸位多虑了,梁秦势同水火,不死不休。”李跃也就想想而已,除非桓温现在就篡位称帝,江东自己崩了,否则永远都要排在氐秦后面。
桓温这人一向犹犹豫豫的,有贼心而无狗胆,不然现在天下绝不会是现在局面。
不过苻坚这次送来的几个胡姬倒是不错,肤若凝脂,身材婀娜多姿,该大的地方大,该小的地方小……
动不动就送美女过来,让人实在招架不住。
好在李跃一向不好女色,让亲卫送她们回邺宫。
“回信给苻坚,真若惶恐,就归还河套、上庸,赔偿此次大战的损失,再去信给拓跋什翼健,让他滚回漠北,或者自缚邺城请罪,朕留他一命。”
拓跋什翼健时不时的窜出来捅刀,实在让人恼火。
这家伙虽然志大才疏,但子孙却出了几个人物,中土三国鼎立,代国坐山观虎斗。
所以历史上拓跋家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拓跋家在代郡经营了近百年,吸收了不少中原士人,已经不同于传统游牧民族。
崔宏道:“只怕此人……不识时务。”
“那就看他聪不聪明,真以为靠上了苻坚,就能与朕相抗么?”
拓跋什翼健窜入漠北,李跃还真不好找他,但如果回到云中就不一样了。
抬抬手就能收拾他。
在蓟城休整数日,大军继续返回邺城。
信送过去了,拓跋什翼健仿佛没听到一般,继续盘踞在云中,苻坚却回信了,说什么当地部族仰慕氐秦,舍不得秦军走,一走就要造反,希望李跃体谅体谅。
最后还强调他本人非常敬重李跃,“恨不能至邺亲聆教诲……”
李跃也没指望真能要回来。
这种事情,永远要靠刀子解决。
回到邺城,李跃照例下令所有将士休沐。
此战收获极大,人口粮草土地还在其次,主要是消灭了东面的战略威胁,能腾出手来,全力对付氐秦。
半年不见,邺城又繁华了几分。
佛门被打压之后,邺城生机勃勃,街面上店铺林立,挤满了迎接大军回城的百姓。
每一次胜利,都让他们眼中的自信增长一分。
全国七成的子民都集中在邺城周边,他们与梁国的命运紧密捆绑在一起。
羯赵留下的苦难,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理,总算褪去了一些。
大河两岸早已不见枯骨饿殍。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只看邺城烈火烹油的气象,便知此言非虚。
“臣有三物献于陛下。”回到宫内,常炜等人等候多时。
“哦?”李跃大感兴趣,印象中常炜从未如此故弄玄虚。
掾吏们捧着三个盖着麻布的木盘。
常炜掀开第一个,上面放着一张纸,白中泛黄,看上去就不是什么好货色。
但李跃一眼就看出其中价值。
常炜捋须笑道:“此乃纸坊改良后的黄藤纸,杂木、枯藤、青竹等物皆可制之,成本缩减至四分之一,按陛下所说的流水线,产量增长五倍有余!”
“善!”李跃拿起黄纸,反复观看。
纸在汉代便已经出现,难的不是造出来,而是如何降低成本,推广出来。
士族豪强之所以强大,除了有田有地有人,最主要便是对知识的垄断。
朝廷想要治理国家,只能跟他们合作,不得不让出一部分治权。
垄断知识,就等于垄断了治权。
不难想象,这东西一出来,直接抄了士族豪强的老底,再难垄断知识。
寒门庶族读书成本大大降低。
配合科举,虽然不能彻底根治士族豪强,却能将他们牢牢压制住。
“纸坊扩建三倍,从今往后,朝廷、官府公文告令一律改用此纸!”
从龙城发了一笔横财回来,让李跃有了底气。
钱财只有涌入这些实业中,才能造福华夏,李跃一人一家能挥霍多少?
石虎父子取天下之财供自己挥霍,也没见长命百岁,自己死无葬身之地不说,十几个儿子,不是自相残杀,就是被别人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