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跃放眼望去,前排士卒,清一色的黑沉盔甲,长矛森森,有如芦苇一般围拢而来,士卒步伐沉稳,未见慌乱,阵列整齐,气势士卒,却少了些杀气。
毕竟是没见过血的新军。
两列的骑兵声势如雷,如长蛇一般包抄过来,马上士卒人高马大、身躯健壮。
“尔等何人,安敢擅闯重地,速速下马!”一名骑将带着数百骑,横槊立马于前。
此时亲骑的速度并没有减缓,这么多人冲过去,足以将他们踩踏致死!
李跃的亲骑都是百战老卒,装备精良,煞气冲天,两千骑足以对付数倍之敌。
寻常士卒站在他们面前都惊惧不已。
但这支人马却一步不退,还向李跃举起了骑矛,“此乃国家重地,速速下马!”
距离七八十步的时候,亲骑忽然一个折转,绕过了他们,缓缓停下,却并未下马。
三面步阵围拢过来。
李跃从军阵中走出,脱下头盔。
“殿下……是殿下!”对面传来一阵阵惊呼声。
新军中有大量良家子,还有尚武堂子弟,见过李跃的人不在少数,当即收起了兵器。
几员将领赶忙前来拜见,“不知是殿下亲至,多有惊扰,殿下恕罪!”
“尔等尽忠职守,何罪之有?免礼!”
这么快就能集结五六千人前来拦截,还有人敢挡在两千亲骑之前,足见其胆气。
有胆气的士卒就有血性,上了战场,绝不会差。
至于实战经验,打着打着就有了,这年头谁没见过血见过杀戮?新军的骨干有不少黑云老卒。
李跃相当满意,示意众将不必紧张。
这时王猛带着一众将吏慌慌张张的赶来,隔得老远就听见魏山的大嗓门,“殿下远道而来,也不先知会一声。”
李跃哈哈一笑,“若是提前知会,怎知此军之底细?”
王猛连忙下马,小跑一阵,拱手一礼,“拜见殿下。”
“免礼。”李跃也下马,“你这阳城大营,不比当年细柳营差。”
周亚夫军细柳,连汉文帝都挡在外面。
汉文帝虽然没责罚周亚夫,但周亚夫也因为性格问题,在汉景帝时悲惨收场。
李跃这话带着一些责备之意,王猛练兵大半年,也不上个奏折呈报一下进度,弄得朝堂上颇有微词。
王猛一挥衣袖,笑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还望殿下恕罪!”
言语间颇有些傲气。
难怪王猛人缘不太好,这种孤傲的性子,得罪了不少人。
幸亏是遇到了自己,历史上也是遇到了宽仁的苻坚。
李跃哈哈一笑,不以为意,有本事的人自然有性格,“景略所言甚是,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
王猛一挥手,“退。”
身后令旗翻动,士卒们转身,轰隆退走。
一炷香功夫,士卒从容退下,旌旗不乱、阵型整齐。
大军团作战,看的就是这个,各种旗号、命令、鼓点互相配合,才能达到如臂指使的地步。
乌合之众能把人堆上战场而不乱朝着一个方向跑,就算训练有素了。
“今日一睹此军,便知他日大事可期!”李跃与王猛并肩边走边聊。
王猛却换了一个话题,“臣以为按照如今的趋势,只怕大战会提前到来。”
“哦,这是为何?”李跃准备明年开春动手,但慕容氏未必会按部就班。
“燕人耐苦寒,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河水结冰,正是燕军铁骑南下之时,前者慕容恪、慕容垂攻取代郡,是为了扫清后方威胁,将所有国力投入决战,以燕国如今形势,他们也等不下去。”
河北很多防线都是依托河流建立的,一旦结冰,就很难阻拦燕军。
四年前羯赵覆灭,慕容儁亲率十几万大军绕过鲁口,南下冀东三郡,也是在冬天。
如今燕国矛盾重重,只有对外扩张,才能整合内部各种势力,一致对外。
“既然如此,孤当先下手为强,率十万精锐北上,攻打中山、襄国,牵制燕国主力,景略率大军攻略并州。”李跃沉声道。
最好的防守是进攻。
与其等着燕军南下,不如自己先动手,将战火推到敌境,给慕容儁一个措手不及。
梁国上下早就完成了战争动员。
“哈哈,殿下所思与臣一般无二!”王猛拱手。
第四百二十五章 利器
前几次大战,虽然击退了燕军,但并未取得决定性的大胜。
慕容恪随后在敕勒、张平、拓跋什翼健身上找回场子,从外表看,不仅没有衰落,反而在壮大。
腐烂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只有一个燕国,李跃不介意等下去,但秦、晋都在壮大。
江东、关中都是一个完整的地缘板块,中原却是开放的,如果不能在他们崛起之前,击败燕国,全据关东,未来只能面临三方的夹攻。
从大战略上看,击败燕国,事不宜迟!
王猛也没吝啬,第二日便带李跃巡视诸军。
军中井井有条,几万人的大营不见杂乱,士卒们太阳刚刚升起就开始训练。
李跃忽然发现一件怪事,长矛步阵中,夹杂着很多短矛,只有长矛的一半,一丈左右(魏晋一丈2.412米)。
不,不应该叫短矛,而是长枪。
枪头更为锋利,增加了破甲能力。
铁枪在战国时就已经出现,名为“鋋”,不过只是作为守城武器,方便城头厮杀,野战还是三丈的长矛为主。
汉代出现了矛头较短,较矛更为节省金属而更实用的铁枪。
到了魏晋十六国,连年大战,到处都在打仗,各种装备都不断改良之中,长矛不适应复杂的地形,如林地、山岭等。
尤其对付骑兵,你摆好架势,但聪明的骑将会绕着大阵转,密集的长矛阵列转弯都困难。
诸葛武侯在蜀中就曾改良过长矛,一种是两丈长的木柄枪,一种是二丈五尺长的竹柄枪。
比长矛短一些,却没有王猛弄的这么短。
“阵所实用者,莫若鋋也,折转灵活,便于刺杀,节省将士体力!”王猛在一旁解释。
古典战场,骑兵没有马鞍、马镫,也不像现在这么普遍,两边摆好阵列,堂堂正正的厮杀,长矛当然更为合适。
但时代已经变了,战场上从来都是无所不用其极。
很多时候,敌人不会给你摆好阵势的时间,或者,你列好阵势,别人掉头就走了。
加上梁国的敌人基本是夷狄,擅骑兵,因此长矛的价值越来越小。
“此物倒是适合与燕人厮杀!”李跃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自然能看出此物的价值。
而长枪长槊也是日后战场的一大趋势。
王猛带来的惊喜不止长枪,走到另外一军前,“殿下请看。”
军中人人身披重甲,手持弩机,腰挎长刀,背负两壶弩箭。
“劲弩。”李跃眼前一亮。
长枪配劲弩,远则劲弩,近则长枪,这种搭配,完全是冲着燕军骑兵来的。
“此乃臣根据江东劲弩仿制而成,有其八成威力,就地取黄梨木制成,铸以铁件,制作简单,训练也容易。”王猛取来一把黄梨弩,拉弦,上箭,朝着五十步外的一棵老柳射了出去。
“咻”的一声,弩箭三分之一透入树干之中。
弩比弓省力气,更方便瞄准,而训练一名弩手比弓手要简单太多。
战国时,韩疆域最小,夹在秦、魏、楚等强国之间,却屹立不倒,还被人称为“劲韩”,靠的就是强弩。
恰巧,阳城一带,以前就是韩的疆域。
“臣还复原前朝名将马隆偏箱车。”王猛一挥手,十几辆木车被推了上来。
虽然是木头,但迎敌的一侧打造成了虎头形状,两颗铁制獠牙前凸,狰狞威猛,十几辆木车摆在平地上,立即就成了一道移动鹿角。
弩手隐藏其后,射杀敌人。
西晋名将马隆凭借此物,以三千乡勇,平定让司马炎寝食难安的秃发树机能之乱。
偏箱车、劲弩、长枪,三位一体,加上王猛,手下还有刘牢之、魏山等勇将,只怕慕容垂这次要栽一个大跟头了。
难怪王猛要搞得这么神秘,原来是有真东西。
“有如此强军,西路无忧矣!”李跃彻底放下心来。
巡视了诸营,士气极高,一听说与黑云军待遇相同,恨不得立即杀奔战场,砍下几颗人头换取功爵、田地、奴隶……
欲望是人前进的动力。
历史上所有强军,都能凭借作战获取利益。
到了饭点,一桶桶肉羹、胡饼、粟糜、酱菜抬入军营,隔得老远就能闻到阵阵肉香。
李跃扫了一眼新军士卒,难怪一个个身材健壮,士气高昂,这伙食的标准比黑云军还高,连胡饼都上来了。
要快速打造一支精锐,只能大把的钱粮撒下去。
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肯定一事无成。
士卒们一口胡饼,一口肉羹,大快朵颐。
将领们也不例外,与士卒同食。
“殿下来的仓促,臣未及准备膳食,还望恕罪。”王猛狡黠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