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电子书
最新上传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军事,尽在奇书电子书,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横刀十六国_分节阅读_第312节
小说作者:苍穹之鱼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1.53 MB   上传时间:2025-03-06 19:50:39
  其他四部则投入更艰苦的训练的当中。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襄国、中山、常山、邯郸这些城池被燕军修的犹如铜墙铁壁,必须打造犀利的攻城器械。
  可惜李跃前世是学医的,对工程机械掌握不多。
  只能一头钻入工学院中,与工匠们一起钻研。
  下令召集天下能工巧匠,凡是能改良攻城器械者,赏田百亩到一千不等。
  李跃到工学院的第一天,没有任何废话,直接在长案上摆满了金子,“改良有效者,十斤,造出新器械者,百斤!”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想要马儿跑,光喊口号没用,需要给马儿喂精饲,需要真金白银!
  传统的投石车、撞车、云梯只能算辅助器械,无法撼动现在的坚城。
  邺城、襄国修的如同铁桶,冉闵就是一头栽在襄国城下。
  长案上的金子发出特有的温润光泽,匠人们眼珠子都直了,喉咙不停的咽着唾沫。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特别是在金子的诱惑下。
  不出五日,就有人复原了曹魏刘晔发明的霹雳车,比投石车强上一些,但仍旧无法撼动坚城。
  李跃赏了十斤金子,算是鼓励。
  其他人则不断改良云梯。
  终于有人弄出一座“怪物”。
  高两三丈,长十丈,楼数重,牛革蔽左右,置板如平地,下置圆轮,远则以重弩居高临下射击城墙上的守军,近则打开木板,直接铺在城墙上,楼中甲士直接杀出,免去了攀城。
  因外面罩着牛皮,对弓箭、投石有一定的防护力。
  不过唯一的缺点是太过笨重,无法施行各种地形,作战时,前面需要牛马拖动,后面还要人推。
  但用在河北大平原上,绝对是一件利器。
  尤其是针对襄国、蓟城这种雄城。
  “此乃临冲车也!是小人日夜钻研所成!”一个须发皆白的老木匠道。
  而他的眼神中有掩饰不住的对金子的渴望。
  “赏五百亩田,四百金!”李跃大手一挥。
  只要有用,绝不吝惜这点钱财。
  “谢……殿下!谢殿下!殿下大恩大德老朽永世难忘!”老头激动的胡子都在颤抖,两腿一哆嗦,直接跪了下去。
  李跃最烦的就是动不动有人下跪。
  其实汉魏以来,君主与臣子都是坐而论道,平时见面,拱手一礼即可。
  军中上下级一般也只是半跪而已。
  跪多了,人也就很难站起来。
  只有俘虏、奴隶们动不动双膝跪地。
  李跃宁愿他们遇到问题提着刀子解决,也不愿他们动辄下跪。
  “起来,这是你应得的,以后我大梁士民无需下跪!”李跃寻思着以后订立一套礼制,把服饰也一同改良一下。
  宽衣博带,大袖翩翩,虽然潇洒,但不利于征战、劳作、出行。
  其实北地已经有融合的趋势。
  石虎从西域弄了几十上百万胡人过来,受华夏影响的同时,也在影响着华夏。
  羯赵大军中经常出现锁子甲、投矛手、圆盾骑兵等中亚风格。
  圆领袍、皮袍、胡床、胡饼等物也传入中原。
  战国时代,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大大增强了赵军的战力。
  华夏文明固然璀璨,但任何文明固步自封,只能逐渐衰弱,吸收其他文明的成果,才能不断强大。


第四百一十一章 敲诈
  千金买马骨。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真金白银撒下去,工匠们的思路顿时就活跃起来。
  有人改良了火油,往里面添加了硝粉、碳粉、麻布,燃烧更为猛烈,若霹雳车掌握好发射时机,还有一定的爆炸效果。
  有人改良了攻城长梯,变成可拆卸的,士卒随时携带,到城下组装。
  还有人从床弩的基础上造出了弩车,两名力士以绞盘上弦,特制弩箭,名曰踏橛箭,可成排钉在城墙上,让士卒攀援登城……
  东西不少,但唯一的问题是大规模生产,需要耗费重金。
  以火油为例,硝粉的制造就颇为不易。
  还有弩车,很多重要器件都是用铜、精铁打造的,铜在这时代的价值就是钱,攻城时射踏橛箭,以精钢打造……
  以前在黑云山上,光着脚提把刀就冲上去砍人。
  现在打仗,花钱如流水……
  不过为了一统北国的大业,李跃还是咬牙将府库中的钱帛拿了出来。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钱没了还能再挣,精锐没了,就不是一年两年能恢复的。
  大力出奇迹。
  改良的不只是攻城器械,还有盔甲兵器。
  山阳铁坊早前在曹凝的打理下,已经初步形成流水线,这么多年发展,师傅带徒弟,各种分工协作,刀剑、矛、甲片已经流水线生产。
  按照李跃的个人喜好,盔甲都是走生猛路线,主打一个傻大黑粗,从脑袋到脚底板都覆盖了铁片,连面甲都弄了出来。
  士卒们披上,活脱脱的一头狰狞铁兽。
  别说与他们厮杀,就在面对面站着,也感觉心中升起一股寒意。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忙碌起来,日子过得飞快。
  虽然梁国上下不知道李跃已经在暗中备战,却能感受出越来越紧张的气氛。
  黑云军玩命的训练,两大铁坊都戒了严。
  一船船的粮草送到邺城、鲁口、安邑等重镇。
  邺城的子民们纷纷南下豫州,加入王猛麾下。
  梁国建立的那一天起,就采取了等级制度,子民、庶民、僮民、奴隶。
  几年过去了,效果不错。
  黑云军家眷几乎都是子民,吃饱穿暖,时不时能吃上肉,改善身体,体质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一个个膀大腰圆,扛上五十斤重的装备轻轻松松。
  家中养了奴隶,子弟们能腾出时间习练武艺,以上阵杀敌为荣。
  这些人也是黑云军战力的保障,跟汉朝良家子异曲同工之妙。
  转眼就是四月,举国上下除了黑云军,全都下田劳作。
  明年大战打的怎么样,跟今年收成如何有很大关系。
  李跃特意筑坛沐浴斋戒,祭拜天地,乞求上天保佑今年能风调雨顺,至于上战场砍人,李跃不劳烦老天爷了,自己保佑自己……
  周牵复原了淮北大屯田,一刻不休,转战青徐,率领奴隶们修建了无数天水渠。
  只要适合大规模屯田的地方,都被他开垦出来。
  梁国能在几年间快速崛起,他功劳最大。
  关键为人极其低调,从不参与争斗,一心扑在田野里。
  只有受过他恩惠的关东百姓称其为“恩父”。
  有他在,李跃不需要分心耕种之事。
  梁国就像一个快速运转起来的磨盘,举国上下都绷紧起来。
  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自然引起了其他三国细作的窥探。
  校事府的压力大大增加。
  李跃只能给他们加派人手,连斥候都临时调入校事府听用。
  邺城更是夜夜宵禁,隔三岔五的戒严。
  不过越是戒严,别人越是感到异常,连代国都派人来询问是不是准备出手了。
  李跃一阵苦笑。
  这年头都猴精猴精的,活到现在的人没一个是蠢材。
  连拓跋什翼健都派人来问了,其他势力自然也紧张起来。
  燕国增加了束州、襄国、中山、潞县、太原的兵力,春耕时,还派出小股骑兵南下试探。
  苻坚在蒲坂修筑坞堡城池,还写信来询问:“梁王若有所动,小侄愿出兵助之……”
  这封信其实就是投石问路,苻坚就是想帮忙,也没他什么事。
  不过这也大大缓和了两边的紧张关系。
  李跃回信一封,让他不必多虑。
  影响最大的其实不是燕秦二国,而是江东。
  王猛在豫州招募大军,最先惊动的就是桓温。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74页  当前第3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2/57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横刀十六国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联系j3172550188@163.com,谢谢!